《某智慧应急整体解决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智慧应急整体解决方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某智慧应急整体解决方案编制J:审核:审批:XXX有限公司20x年04月目录一 .背景31.1 城市突发事件现状分析31.2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现状分析41.3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5二 .城市应急管理业务分析72.1 应急日常管理72.2 风险监测与预测预警82.3 应急处置与救援92.4 复建J结彳占10三.智慧应急为我们带来什么113.1 智慧应急应需而出11应急资源管理:建立、管理和维护应急资源库123.2 智慧应急之“眼”一感知是基础133.3 智慧应急之“脑”一分析是核心143.4 智慧应急之“手”一处置是根本16四.某在智慧应急中的应用174.1 应急日常管理174.2
2、风险监测与预测预警214.3 应急处置与救援244.4 GIS辅助灾后恢复重建284.5 GIS辅助应急评估29一.背景1.1 城市突发事件现状分析近些年来,我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综合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对公共安全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和严重危害。总结起来,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度高、分布广、损失严重。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有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75%以上的工农业生产值,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地区。20xx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以及西
3、北地区东部遭遇了五十年不遇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交通运输、电力设施、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据国家发改委统计,这次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了150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20xx年5月120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震感。这次地震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累计受灾群众达到4500万人。20xx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玉树县城强震后土木结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造成2698人遇难。第二,重大、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近几年,全国每年发生的各类事故造成十多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直接和间接
4、经济损失在千亿元以上。20xx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王家岭矿发生透水事故,事故造成153人被困,经全力抢险,115人获救,另有38名矿工遇难。第三,多种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据统计,全球新发现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有些还造成了严重后果,如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等。第四,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恶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明显增多。在今后的五到十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各种自然的、社会的和技术的安全风险将交织并存,公共安全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与挑战。突发公共事件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重大损
5、失,制约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毋庸置疑,强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是减小损失、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关键。1.2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现状分析我国正在完善以国务院应急平台为核心的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十三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国办发20xx106号)明确提出,“以国务院应急平台为中心,以省级和部门应急平台为枢纽,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安全畅通的国家应急平台体系20xx年,国家启动了“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20xx20xx).为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提供了设计方案、标准规范、软件系统和数据库等关键技
6、术支撑,以及12个部门应急平台和10个省级应急平台技术研发与示范。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对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总体框架内容和建设任务分工等提出要求。20xx年,在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的组织下,启动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任务包括:C建设国务院应急平台建设省级应急平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建设部门应急平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规划建设市级、县级应急平台图表1国家应急平台多级体系结构示意图20xx年,逐步推进与省级应急平台和部门应急平台间的互联互通。为加快推进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实现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应用层面的互联互通、上下衔接
7、、顺畅运行,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针对省级应急平台建设和部门应急平台建设给出了指导意见,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部委都在根据国家对应急平台的要求进行互联互通和综合应用系统的建设工作。1.3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数字城市是城市地理信息和其他城市信息相结合、并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能供用户访问的一个将各个城市和城市外的空间连在一起的虚拟空间,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城市为城市规划、智能化交通、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城市安全应急响应等创造了条件,是信息时代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
8、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物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互联互通。国际电联曾预测,未来世界是无所不在的物联网世界,到2017年将有7万亿传感器为地球上的70亿人口提供服务。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物联网将与水、电、气、路一样,成为地球上的一类新的基
9、础设施。全IP网络架构的物联网集智能传感网、智能控制网、智能安全网的特性于一体,真正做到将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等智能化。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包含智慧传感网、智慧控制网和智慧安全网。智慧城市的理念是把传感器装备到城市生活中的各种物体中形成物联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实现物联网的整合,从而实现数字城市与城市系统整合。通过智慧城市,可以实现城市的智慧管理及服务。智慧城市是城市全面数字化基础之上建立的可视化和可量测的智能化城市管理和运营,包括城市的信息、数据基础设施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化的城市信息管理平台与综合决策支撑平台。根据智慧地球的特征,可知智慧城市应具备以下4
10、个特征:第一,智慧城市包含物联网。1)实现全面感知:利用RFID、二维码、各类传感器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2)实现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3)实现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第二,智慧城市面向应用和服务。第三,智慧城市与物理城市融为一体。第四,智慧城市能实现自主组网、自维护。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延续,也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产物。同时,智慧城市是一种看待城市的新角度,是一种发展城市的新思维。“智慧城市的理念提供了城市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开辟了认识城市
11、、发展城市的新视角,其本质是以物联网为重要基础之一,以先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多网融合为依托,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二.城市应急管理业务分析政府综合应急管理应满足日常值守应急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应急业务分为常态业务和非常态业务。常态业务指没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的应急管理业务,而非常态业务则反映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的业务。根据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常态业务主要是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包括值守应急、应急规划与平台建设、预案管理、应急演练、应急培训、科普宣教等业务;非常态业务涉及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等过程,
12、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值守、风险源监测、风险隐患排查、分析研判、预警信息发布、职能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应急资源保障、恢复重建和应急评估等业务。其中常态和非常态业务均涉及应急值守、风险分析、预测预警和应急资源保障。常态非常态应急事件接报与管理应急演练资源保障I资源调配I I态势模拟智能辅助决策处置救援指挥调度(重建评估,图表2应急管理业务分析图2.1 应急日常管理2.1.1 应急值守主要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过程中的信息接报、跟踪反馈、情况综合和信息通报;突发公共事件现场音视频图像采集接入;政府值班业务管理,综合应急业务管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急信息和相关数据资料的查询和调用。2.1.2
13、应急专题数据管理与维护管理和维护各类应急专题数据,包括应急资源、危险源、重点防护目标等。2.1.3 预案管理对各级、各类应急预案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1.4 应急演练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的预案要通过开展联合演练等方式,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通过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案场景进行仿真模拟,在虚拟场景中分析事态、提出应对策略,检验评估其他业务系统的执行效率和效果。2.1.5 应急培训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远程网络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2.1.6 科普宣教通过通信、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手
14、段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公众防范信息,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2.2 风险监测与预测预警2.2.1 风险源监测和风险隐患排查常态情况下对地方和有关部门监测信息和风险分析信息的汇集,并可对相关信息进行搜索查询或者筛选,进行风险评估分析,作为事件处置的依据。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要快速全面的获得事件的相关信息,包括数据、语音、视频等多媒体数据,特别是事件现场周边的数据(如温度、湿度、气体浓度、降雨量、风速、风向等)和视频(现场动态视频或者静态图像等),结合地方和有关部门监测信息和风险分析信息进行风险评估。2.2.2 预测预警和分析研判应急管理需要
15、实现灾害事故的早期预警,趋势预测和综合研判,预测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影响方式、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等,从而达到减少和避免原发性灾害事故的发生以及减少灾害事故的衍生次生,为应急救援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支撑。2.2.3 预警信息发布通过通信、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手段向应急相关机构和人员以及公众发布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防范信息、事件信息和处置信息等。2.3 应急处置与救援2.3.1 智能辅助决策与指挥调度应急指挥人员掌握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装备等资源的分布情况,会同相关应急机构、部门和地区研究提出部署和调度指挥方案,及时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情况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传递给有关方面,实
16、现协同指挥、有序调度和有效监督,提高应急处置效率。2.3.2 应急资源保障应急资源保障业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常态时,有效管理人力、物力、财力、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通信保障等资源;二是非常态时,制定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方案,对应对过程中所需资源的状态跟踪、反馈,保证资源及时到位,满足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2.4 恢复重建与总结评估2.4.1 恢复重建为恢复重建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包括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有关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监管机构督促有关
17、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根据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2.4.2 总结评估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过程进行记录,并采用根据应急预案及其他相关规定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防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进行评估,对应急处置过程进行过程中和过程后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并且可利用系统的相关记录,再现应急过程。三.智慧应急为我们带来什么3.1 智慧应急应需而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是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国家的安危。现阶段,我国正进入“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和“社会高风险期,如何应对这“两高,是我国政府的当务之急。目前
18、,城市应急系统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20xx年抗击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和2009年国庆阅兵等重大事件中为灾情报告、应急指挥、实施救援等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大中城市的安全保障问题变得十分重要,在此背景下,强化安全监控、预警防范、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等变得十分迫切。大中城市的供水、供电、公共交通的安全与保障体系变得越来越为重要。应急系统是政府重点工程,事关国计民生,非同小可。由于突发事件往往影响面大,需要多个级别多个部门联动运作,带来管理的难度,需要的不仅仅是各方的合作态度,更是协作管理的手段。目前,各级政府已经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应急预案,但是
19、这些应急预案多以文字形式存在,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根据事件等级,启动相应预案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然而,这种方法无论是在响应速度,还是在执行效率上都存在诸多问题,在预防,分析,追踪方面也无法提供科学的方法与指导。3.1.1 城市应急管理中不足总结起来,目前城市应急管理存在着如下不足之处:D应急处置需要跨越多个部门,多个专业的统一的指挥中心,确保信息通畅。包括:气象、环保、交通、公安、城管、卫生、质监、工商、林业、海洋、水、电、气、工业生产等。2)各个部门可能已有自己的应急和监控系统,但是都是互相孤立的。目前城市的终端监测设备没有统一的标准,数据格式、设备厂商不同,信息整合难度大;信息不能
20、及时有效发布,可能带来衍生的其他的安全事故。3)各个部门组织协调,资源调度不能统一。仍在使用传统的通讯沟通方式:调度方式以人工为主;缺少IT技术支持;缺少统一标准。4)预案的定义和执行停留在手工和纸质方式,对应急事件的处理缺乏及时监控。5)现有IT系统对新的应急事件不能快速反应和及时处理。3.1.2 智慧应急解决应急管理之“痛”智慧应急从事前的预防与准备、事中的感知与响应、事后的恢复与总结三方面出发,解决目前应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1)事前一预防与准备风险辨识与分析:辨识风险源、重点防护目标、关键基础设施等;通过风险分析来鉴别灾害事件潜在方面及影响程度数字化预案管理:对预案进行建模,来制定紧急事
21、件处理计划及工作列表;对预案进行分析,来确定预案所能覆盖的紧急事件范围及复杂度;对预案进行仿真应急资源管理:建立、管理和维护应急资源库2)事中一实时感知及快速响应监测预警:快速全面获取事件的相关信息,特别是事件现场周边的数据,如温度、湿度、气体浓度、降雨量、风速、风向等;以及现场动态视频或者静态图像等。结合专业模型预测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影响方式、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等,减少衍生次生灾害发生,为应急救援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支撑。处置救援:应急指挥人员掌握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装备等资源的分布情况,会同相关应急机构、部门和地区研窕提出部署和调度指挥方案,及时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情况和应急处置进
22、展情况传递给有关方面,实现协同指挥、有序调度和有效监督,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应急资源保障:制定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方案,对应对过程中所需资源的状态跟踪、反馈,保证资源及时到位,满足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3)事后一重建恢复及分析总结 评估重建所需投入,统一管理志愿者,各界捐助物资的追踪可视 支持损毁状况评估及合理赔付要求。开展事后分析、总结报告进一步改进预案以应对将来智慧应急的最终目的是从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处理等三方面解决目前应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应急管理水平。3.2 智慧应急之“眼”一感知是基础监测监控和信息接报贯穿于常态化和非常态化应急管理中,智能地获取多方面信息,如温
23、度、湿度、气体浓度、降雨量、风速、风向以及现场动态视频或者静态图像等,是实现智慧应急管理的基础。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和逐步实施,为准确、快速获取多方面信息提供了基础。通过城市中连接在一起的各处应急信息采集点,包括安防系统、交通系统、气象系统和公安系统的实时监控设备,实时通过网络将监控信息传输给城市各应急部门,便于监控现场情况、为综合研判、协同处理提供辅助支持。3.2.1 物联网是实现应急智能感知的基础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在1997年ITU系列会议上提出的,英文名称叫“InternetofThings,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浪潮,主要是通过射
24、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但是现在提出的物联网比原有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扩展,引入了传感器网和无线网络,覆盖了互联网,其应用更加广泛。提到物联网,有很多概念,如泛在网、传感网、智慧地球、感知中国等,这些概念的不同在于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而基本内涵是一样的。物联网是对于世界上的事物进行感知、识别,进行智能的分析。而传感网是采用大量的智能传感器的节点,形成无线自组网络系统,传感网是物联网的承载方式。泛在网所强调的是无处不在的服务,在泛在网的网络内,涵盖了各种的感知设备、通信网等,是传感网的承载。感知层由各类传感器组
25、成,这是物联网的基础部分。最广义来说,传感器是把各种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装置,非电量可以是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在应急管理中,需要监控各类传感器,包括液位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等,以及从移动应急平台传递的各类现场信息。图表3通过物联网实现应急智能感知3.3 智慧应急之“脑”一分析是核心要实现智慧应急管理,智能分析是核心。获取多方面的监控信息后,需要进行综合的分析研判,判断事件预警等级、影响范围确定、周边因素分析、可用应急资源分析、物资配送路径分析、人员疏散路径分析等等,都需要有强大和足够聪明的大脑-应急平台。3.3.1 应急平台是实现应急智能分析
26、的核心应急平台是以公共安全科技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具备日常管理、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功能。我们通常提到的“应急联动系统”、“应急指挥平台”和“应急信息系统”等,都从不同侧面对“应急平台”进行了描述。但是需要明确应急平台与信息平台和指挥平台的区别:D应急平台不仅仅是信息平台:信息平台只提供“过去”和“现时”的状态数据,应急平台需要提供“未来”灾害发展趋势、预期后果、干预措施、应急决策、预期救援结果评估,以及全方位监测监控,具有发现潜在威胁的预警功能。2)应急平台不仅仅是指挥平
27、台:应急平台是为应急管理服务的,包括“平时”以及“战时”,应急平台能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科学预测和危险性评估,能动态生成优化的事故处置方案和资源调配方案,形成实施应急预案的交互式实战指南,为应急管理提供便捷的工具,为指挥决策提供辅助支持手段。法规与晶规Ba作假Utt1门户安全保障体系i2_J图表4应急平台架构图应急平台由基础支撑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即硬件支撑和核心应用。支撑系统包括: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图像接入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移动应急平台、安全支撑系统和容灾备份系统等;应用系统包括:综合业务管理系统、风险隐患监测防控系统、预测预警系统、智能方案系统(即数字预案系统)、指挥调
28、度系统、应急资源管理和保障系统、应急评估系统、模拟演练系统和数据库系统。3.4 智慧应急之“手”一处置是根本完成信息获取和智能分析之后,最终目的是要完成应急事件的处置,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这需要快速协调多方处置力量,各负其责、高效有序的完成事件处置。在这个过程中,应急资源的调配与应急资源保障显得的尤为重要。D应急资源调配应急指挥人员掌握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装备等资源的分布情况,会同相关应急机构、部门和地区研究提出部署和调度指挥方案,及时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情况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传递给有关方面,实现协同指挥、有序调度和有效监督,提高应急处置效率。2)应急资源保障应急保障系统实现对人力、物力
29、、财力、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通信保障等资源的管理,包括资源监控(应急资源跟踪反馈、应急资源分布、应急资源状态等),以及资源储备、配置、调度和编码管理等。完成动态掌握主要救援队伍、应急储备物资和救援装备、应急通信系统、医疗急救机构、应急资金储备等状况;提供对应急资源的协调管理,进行应对过程中所需资源的状态跟踪、反馈,保证资源及时到位;实现对公共安全领域内多个部门的专业技术装备信息的统一管理。四.某在智慧应急中的应用4.1 应急日常管理4.1.1 应急值守之事件接报与管理能够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进行登记、检索信息、统计相关信息;能够以文字、图表等形式方便、准确、规范地报告事件基本情况;能够在地理图
30、上标绘事件发生地点及影响范围,播放事发现场图像;能够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自动通知相关人员;能够对接收的事件进行人工和自动回执。图表5事件接报示意图事件管理完成上报信息的自动关联、信息综合,以及与事件相关的预案、案例、知识、法律法规的自动提示,进行事件影响区域内有关危险源、防护目标、应急资源的汇总、事件标绘、发展态势展现及研判结果专题图生成等。4.1.2 专题地图打印基于GIS平台制作各类专题图,如应急资源分布专题图、危险源分布专题图、预警等级专题图、事件态势专题图。为了便于将制作好的专题地图添加到公文中,可以提供多种方式进行打印,一是截图,可以将可视范围内的专题地图,保存成本地图片,然后放到w
31、ord文档中。第二种就是“地图模板打印”,采用打印模板的方式,填写标题,副标题,地图截图,事件描述信息,完成打印后,附到公文上。第三种就是“地图自由打印”,同样是采用地图模板的方式,但是地图部分可以自由操作,将确定范围后的地图进行打印。图表6专题地图打印4.1.3 应急专题数据管理应急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需要对应急专题数据进行管理,包括应急资源分布图、危险源、重点防控目标以及事件信息、处置信息、监测预警信息等,比如医院、消防、公安、装备、物资、避难场所等,没有使用GlS的时候,这些信息的管理,通过传统表格的方式进行管理,只有地址描述,如“某某街道某某号”,但是很难在管理人员的头脑中,
32、形成直观的概念,通过GIS,可以将这些资源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地图上,并且可以查看资源分布情况,以及他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图表7应急专题数据管理(视频监控/消防站点)4.1.4 数字化预案管理根据重大危险源及周边信息、应急处置力量和资源的空间分布等信息,利用GIS网络分析、空间分析等功能,生成综合预测分析结果,制定应急事件的处置预案;基于电子地图标绘应急资源位置、生成救援物资的分布、救援人员的行进路线、人员的撤离路径等方案,生成实战化的基于电子地图的作战指南。图表8数字化预案制作根据事件现场反馈的信息、新的预测分析结果,结合GlS空间分析功能,对已生成的方案进行评估和实时动态调整,调整内容包
33、括避难场所配置、人员疏散策略、救援力量调度、应急资源保隙等;根据应急机构和救援力量的反应能力、疏散能力和效果、医疗救护能力和效率、方案实施时效性等指标对预案进行调整,以上功能均可通过GIS网络分析等功能实现。图表9预案修正与调优=mi!4.1.5 应急演练基于GlS的模拟演练系统主要借助于GIS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应急预案制定的救援过程进行模拟演练,检验预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对预案进一步完善,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提高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以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对应措施,最终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模拟演练系统通过对各类突发应急事件场景进行仿真模拟,以二维电子地
34、图和三维虚拟场景为展现和分析平台,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和其他分析手段,提出应对策略,进行模拟演练,能够自动记录演练过程,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价。图表10应急演练4.1.6 应急培训I应急培训是应急管理中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重在培训应急管理人员的如何利用GIS辅助平时的应急管理和战时的应急处置能力,包括如何利用GIS完成事件接报、影响范围分析、公共影响因素分析、应急资源分析、资源调度、态势标绘、数字化预案等工作。图表11应急培训4.2 风险监测与预测预警421风险隐患监测防控为预防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隐患监测防控系统,实时获取重大危险源的监测信息,了解危险源的
35、实时状态,防患于未然。基于GIS的风险隐患监测防控系统可实现以下目标:通过电子地图表现重大危险源的地理位置、周围重点建筑物、人口分布、商业建筑等,并可将接收的监控视频、图像及传感信息展现在电子地图上,使用户清楚了解重大危险源的位置、周围环境以及实时监控信息。主要的重大危险源包括固定场所的重大危险源以及危化品运输车辆等。对于固定场所重大危险源,可基于GlS建立固定的安全实时监控系统,将实时采集的监控数据展现于电子地图中,方便用户J解危险源的地理位置以及实时监控信息。图表12风险隐患监测防控4.2.1 移动目标跟踪对危化品运输车辆,可通过接收移动危险源的GPS、GPRS等信号,实现对移动危化品运输
36、车辆定位与跟踪、车辆调度与控制、车辆事故求助与报警、车辆查询与监视、车辆轨迹显示与回放、数据传送与处理等。图表13移动目标跟踪4.2.2 综合预测预警综合预测预警系统的底层是由信息的采集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为核心的硬件支持层,它是实现信息采集和传输的物理通路:其次是基础信息层,它包括地理信息、资源信息、专业信息、专家信息和其他综合信息等基础信息;基于基础信息层之上的是决策辅助层,该层提供电子地图展现平台,提供基于GlS技术和其他分析手段的面向各种预警问题辅助决策模块。可通过空间建模工具生成基于空间位置的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模型,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调用有关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
37、模型,进行模拟预测,并将结果进行二、三维可视化。图表14综合预测预警4.2.3 风险评估结合危险源的监控信息以及气象、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等辅助空间信息,利用GlS高级空间分析功能预测危险源的危险性和事故的后果,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实现对行政区域的安全规划。根据管辖区域内所有危险源的数据进行的风险评估分析,能够根据所有危险源的位置以及危险等级来综合的评估整个管辖区的风险等级,并以专题图的形式展现给用户图表15风险评估示意图4.3 应急处置与救援4.3.1 智能辅助决策之态势感知应急事件处置中,需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如天气因素、环境因素、周边人口、危险品物质类别,事发时间段等各类因素,通
38、过GlS可以将各类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行综合分析,对事故的进展进行态势感知,为应急指挥辅助决策提供支持。图表16应急态势感知4.3.2 智能辅助决策之分析模型接入在应急业务实战中通常会用到第三方开发的模型,例如人员疏散模型、危险品扩散模型、综合预测预警模型、衍生次生灾害预警模型、人群疏散避难模型、智能研判模型、评估模型等。某可以接入第三方开发的多种应急业务分析模型,提高系统业务服务能力。图表17业务分析模型接入4.3.3 智能辅助决策之态势模拟将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和针对该事件的处置过程以时间的先后顺序展现在地图上。使用事件模型,在地图上模拟出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的状态,根据时间的推移客件
39、发展态势的变化,实现态势展现、态势推演及事件回放等功能。图表18应急态势模拟4.3.4 应急指挥调度之应急处置方案应急指挥系统是根据事件接报及周边信息、专业部门预测分析和综合预测分析的结果,与事件相关的应急预案、类似案例以及处置经验和知识,可供利用的应急处置力量和资源等信息,制订出应急指挥和救援方案。应急指挥人员根据应急方案展开救援处置,调度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装备等资源,将应急事件发生发展情况和应急处置情况传递给相关人员,实现协调指挥、有效监督,提高应急效率。图表19应急处置方案生成4.3.5 应急指挥调度之资源调配根据事故发生地点的具体位置,GIS帮助快速选择和按照最优路径调配营救力量
40、,将应急物资、救援人员、以及救援车辆的实时分布位置展现在电子地图上,结合事故发生现场的情况,指挥和调度人员和物资快速到达事发现场。图表20资源查找与调配4.3.6 应急指挥调度之人员疏散根据危险发生的类型,GlS能够建立危险影响和扩散的方向和速度模型,从而快速决策出避难区域和制定补救措施。在某些类型的突发事件,如火灾、危化品泄漏等,需要考虑如何快速的将受灾人员撤离到避难场所,借助GlS的最短路径分析,可以快速生成人员疏散路径。图表21疏散路径规划与模拟4.3.7 智能辅助决策之协同标绘在应急业务中,在应急预案的制作与应急事件的处置过程中,需要通过地图来标绘事件态势。某特有的B/S架构下的态势标
41、绘,为多级应急指挥的协同标绘和动态推演提供强有力支持。图表22应急态势标绘4.3.8 应急资源保障应急保隙是对应急所需的各类资源进行管理和维护,基于GlS的应急保隙系统可对资源进行配置、储备及维护,实现系统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动态调配,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使用效能,同时提供资源状态信息,保障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图表23应急资源管理与保障4.4 GIS辅助灾后恢复重建当事故发生以后,恢复重建的工作随即开始,包括为灾民提供临时住所、食物和水,恢复电力供应和通信系统等。利用移动GlS平台,可以在野外更新中心数据库的数据,结合GPS信息源,可快速定位到每一个受损设施以及受损地区,
42、标出其具体受损程度和数量。移动GIS平台所采集的数据可在野外更新中心数据库的数据,由中心数据库所支持的GIS灾后评估系统对损失做出准确的评估,由重建部门根据地区受损和人口分布等情况进行避难所配给、食物配送、医疗救助点的设置以及基本生活设施的规划。在长期的恢复工作中,需要将受灾地区完全恢复到灾难发生以前的状态或者建设得更好,包括重建房屋、给排水系统、街道、桥梁、医院、学校等,可以通过GIS显示和跟踪恢复重建的规划和实施过程。图表24灾后规划与重建4.5 GIS辅助应急评估基于GlS的应急评估系统包括灾情评估和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的评估。GIS是建立各类应急事件评估模型的基础,包括各种信息处理模型、
43、地学模型、分析核定模型、自然灾害应急评估与预评估模型、影响评估模型、灾情评定模型等,利用GlS可实现灾情的快速评定。4.5.1 灾害损失评估灾情评估是利用遥感信息、观测信息,并依据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库、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数据库和历史灾情数据库,对灾害进行监测的基础上,对受灾地区进行实时或准实时的灾害应急评估,主要对灾害的规模大小、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进行评估,对受灾地区的灾情进行评定。图表25灾害评估4.5.2 应急能力评估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的评估包括对突发性事件处理过程、已有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明确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按照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建立评价模型,再现应急过程,并且将应急资源、人员分布等展现于电子地图上,结合GlS的空间分析模型,对应急过程前、过程中和过程后的物资、人员的部署以及救援方式的规划等进行综合评估,形成应急能力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