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省学校安全条例》立法调研的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74535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XX省学校安全条例》立法调研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XX省学校安全条例》立法调研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XX省学校安全条例》立法调研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XX省学校安全条例》立法调研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XX省学校安全条例》立法调研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XX省学校安全条例》立法调研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XX省学校安全条例》立法调研的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 关于XX省学校安全条例立法调研的报告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委托各市州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XX省学校安全条例立法调研的通知,XX市人大教科文卫委按照立法调研提纲相关要求组织了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校园安全工作基本现状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273所,在校生63.06万人,教职工数5.17万人(专任教师4.19万人)。其中,幼儿园563所,在园幼儿122OXX人;小学456所(另设160个教学点),在校生271434人;普通初中178所,在校生115627人;普通高中49所,在校生64389人;中等职业学校17所,在校生21003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467人;高校3所,在校生

2、35668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先后多次召开县(市、区)党委、政府分管教育领导参加的学校安全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市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把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到全市安全生产重点领域进行督查监管,着力推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制度,层 层分解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教育、公安、工商、文化、卫生防疫、城管等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积极落实“校地共建、内整外治,分工协作、打防结合”的工作机制。各级各类学校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开展常态化的隐患排查、值班值守等工作,严格执行校园门禁

3、准入登记和安保人员24小时值班等系列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中小学生命安全中小学心理健康等课程计划,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师生应急疏散演活动,切实增强师生安全意识。从整体来看,全市学校安全工作扎实有效,没有发生校园安全责任事故,没有发生在全省有影响的大的安全事件,全市教育系统和谐稳定。但是,我市学校安全稳定的形势依然严峻,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二、实践中危害学校安全的因素(一)校园安全存在隐患1.校内安全隐患。(1)学校硬件设施安全隐患。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可能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2)校园食品安全隐患。校内食堂、超市可能存在食品的原材料供应、食品质量、设施设

4、备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3)校园内一般意外伤害,常见的意外伤害主要集中在学生追逐打闹、体育活动或上下楼梯发生的意外受伤等方面。(4)校园相关安保人员和设施配备不齐全。(5)校园欺凌及暴力事件。校园内外、学生之间,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6)学生心理健康问题。2.校外安全隐患。(1)交通事故安全。许多校园周边交通比较混乱,加之有的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意外难以避免。(2)校车安全隐患。交通路况,规范运营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让人担忧。(3)校园周边暴力事件。校外不良人员在校园周边对学生引诱、拉拢、教

5、唆,或实施威胁、敲诈、伤害等事件。(4)社会治安问题影响校园安全。校园安全与周边的社会治安状况有一定的关系,一些社会矛盾可能演化为恶劣的校园安全事故。(5)意外事故。因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一些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而导致的意外事件;夏季的溺水事故等。(二)校园安全管理不到位1.学校管理意识淡薄。许多校园安全问题发生的根源在于思想上的不重视,学校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没有预防突发事件的积极态度。 2 .校园安全管理缺失。部分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没有把相关政策、制度落到实处,如学校的保卫工作不到位、安保设备配备不齐、学校登记制度不完善,闲杂人员进出自由;消防器材疏于管

6、理,老化弱化严重等等。3 .安全教育不到位。部分学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足,没有科学的安全教育体系,应急培训、演练缺乏,“说的多、做的少”,疏于形式,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应知应会的安全知识掌握不够。三、关于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制度体系,从立法层面明确和细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保障学校安全方面的职责。1.明确地方政府领导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特别是要明确政府在校园安全经费方面的投入比例,保障经费。4 .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责任,强化监督指导。建立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统筹安排各项校园安全检查,共同研究解决学校安全工作的重大问题。 四、关于进一步明确学校及其管理人员履行安全职责,完善学校履行安全责任的体制机制。1.完善

7、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学校安全例会制度、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校园设施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卫生疾病预防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责任考核制度、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制度等等。2 .实行学校领导、班主任,老师、安保人员等安全岗位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责任,建立责任清单。五、关于做好校园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建立校园安全风险防控预警体系。1.加强安全管理。健全校内安全工作领导机构,落实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责任,加强校内日常安全管理,做到职责明确、管理有方。保安员和其他门卫值班人员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3 .抓好安全教育。落实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

8、教育课程,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真正把尊重、保障权利和基本安全常识从小根植在学生心中。 4 .加强安全监管。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依法履行学校周边治理和学校安全的监督和管理职责,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治理相 结合。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学校安全隐患大检查,切实消除各类隐患。5 .关注学生心理。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和班级情况,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监管,杜绝校园学生暴力事件隐患。积极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他们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问题和矛盾。六、关于进一步强化学校安防建设“三个百分之百”管理要求。1.将学校安防建设“三个百分之百”要求纳入立法,从法律上要求各学校举办者配齐

9、配备人员和设施。6 .落实“人防”。“人防”是校园安全防范中的基础防范手段,要进一步加强保卫机构和保卫队伍建设,加强安保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其素质能力,确保校园保卫力量真正管事管用。七、关于规定教师惩戒权、休息权,保护教师合法权益,保障教师正常教学。1.明确教师在学生管理上的惩戒权。目前教师权责不等,职责上要求教师管理学生,但实际并没有赋予管理权限,教师无法履职。应当从法律上明确教师的教育惩戒权,明确规定教师实施惩戒权 的条件、范围、方式、种类、滥用后果,坚决支持教师依法正确地行使惩戒权,履行自己的教育责任。7 .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实行规定时间上下班制度,保障教师的休息权。不能因为学生早到教师就

10、早到,不能因为家长没下班,就把责任推给学校。应该调动社会资源,市场化解决学生上学放学跟家长上下班冲突的矛盾。8 .进一步明确教师安全职责,而不是无限放大教师安全责任。对于扰乱教学秩序,甚至是在公众场合殴打老师等行为,要严惩,以示警戒。八、关于从立法上作出规定,防止学生欺凌、暴力和校园性侵害事件的发生。1.建议调低未成年人犯罪年龄限定,规定未成年人学习法律和识别犯罪,从而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生欺凌、暴力和校园性侵害等事件,应该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置。 2 .建议加强防欺凌教育,将法制教育纳入常规,防患于未然。 3 .建议立法制定全省统一的相应学段学生违纪处罚条例

11、,视违纪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处分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或档案。依法追究当事学生的刑事责任,而不是单纯思想教育。九、关于从立法上规制学校安全事故处置和调查处理程序。建议明确学校安全事故处置和调查处理的办法和流程,明确学校及有关部门的职责,确保事故处置有法可依、处置及时、合理适当。十、关于将高等院校学校安全管理纳入本条例调整范围是否合适。 建议高等院校的安全管理不纳入本条例调整范围。理由如下:L管理对象不同。对于中小学来说,学生普遍是未成年人,而对于高校来说,学生基本上已成年,法律对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适用性不同;2.管理层级不同。一般来说,中小学一般是县级管理为主,而高校

12、以教育部和省级层面管理为主,对其管理职责、经费投入要求各不相同。3.高校一般都是属于开放型校园,封闭管理基本上无法实施。4.高校学习模式和中小学的学习模式有很大区别。 十一、关于对学校安全立法的其他意见和建议及对XX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的修改意见建议。立法时应明确学校的安全范围及责任区域,界定安全责任的划分,保护受伤害主体的权益,提出明确的、可操作的具体细则。 条例出台后,建议依法编写实施指南。条例的出台,让学校的各种活动有法律保障,学生可以尽可能张扬个性,绽放出生命的光彩;教师也不因畏惧安全事故而小心翼翼,校园就会重焕生机与活力。校园安全立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呼唤社会对校园安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