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的基础关联和价值彰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的基础关联和价值彰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的基础关联和价值彰显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之间的基础关联和价值彰显。劳动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通过劳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实用技能,更能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培养道德品质,提升审美情趣。因此,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在多个层面上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全面、均衡的教育体系。本文将首先分析劳动教育与德育的关联,探讨劳动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纪律性和团队精神等道德品质。接着,文章将讨论劳动教育与智育的关系,阐述劳动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作用。劳动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通过劳动实践,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培养
2、坚韧不拔的意志。劳动教育在美育方面的价值将得到展现,劳动中的美感和审美体验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劳动教育在德智体美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深入分析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的基础关联和价值彰显,本文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教育实践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二、劳动教育与德育的关联劳动教育与德育之间存在深厚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对价值观的培养、责任感的增强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等多个方面。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参与劳动,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明白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这种体验使学生更加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从而培养出正
3、确的劳动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与德育中强调的尊重、公正、责任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一致的。劳动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在劳动过程中,学生需要承担起一定的任务和责任,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未来成为合格公民和优秀社会成员的基础。劳动教育还能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劳动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纪律,这些规则和纪律不仅保证了劳动的顺利进行,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通过长期的劳动实践,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守时、守纪、勤劳、节俭等,这些习惯是德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劳动教育与德育之间存在密切
4、的关联。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增强责任感,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落实。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应将劳动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劳动教育与智育的关联劳动教育与智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知识学习、思维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智力、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劳动教育则是通过实践操作、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劳动教育为智育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在劳动教育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
5、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智育的效果。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在劳动实践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制定计划、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劳动教育的训练,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一种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为智育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劳动教育与智育共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而智育则提升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劳动教育与智育
6、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关系。通过加强劳动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促进智育的深入发展;智育的提升也可以为劳动教育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与智育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贡献力量。四、劳动教育与体育的关联劳动教育与体育之间的关系密切而深远,二者在多个层面呈现出基础关联和价值彰显。从身体锻炼的角度来看,劳动教育和体育都致力于提升个体的身体素质。劳动教育中的实际操作和体育中的锻炼活动,都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身体协调性。学生在参与劳动或体育活动时,都需要调
7、动身体的各个部位,这种全身性的运动对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具有显著作用。劳动教育和体育在精神层面的培养上也具有共通之处。无论是劳动还是体育,都需要学生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劳动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通过不断尝试和努力,培养出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也需要克服身体的极限,通过不断训练和比赛,锤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这种精神层面的培养,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劳动教育和体育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方面也具有共同的价值。在劳动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也需要通过团队协作,共同争取胜利。这种合作和协作的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
8、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还能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劳动教育与体育在身体锻炼、精神培养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具有紧密的基础关联。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全面而均衡的教育体系。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和体育的各自优势,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五、劳动教育与美育的关联劳动教育与美育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全面教育的重要基础。美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而劳动教育则强调实践能力和劳动精神的培养。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还能在实践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和魅力。劳动教育
9、为美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场景。在劳动实践中,学生接触到的各种物品、工具、环境等都可能成为审美对象。例如,学生在参与园艺劳动时,可以欣赏到植物的生长之美;在手工制作中,可以感受到材料的质感和工艺的精致。这些实践经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也为他们提供了创造美的机会。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劳动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分析、判断,从而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例如,在绘画、摄影等艺术劳动中,学生需要运用审美眼光去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在手工制作中,学生需要发挥创造力,将材料变成具有美感的作品。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劳动教育与美
10、育共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了他们的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美育则使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与美育之间的关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多机会和条件。六、劳动教育的价值彰显劳动教育不仅与德智体美教育紧密相连,更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价值观塑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劳动过程中,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这不仅能够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
11、,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劳动教育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实践探索新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参与劳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的运转机制和劳动的价值,从而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劳动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再次,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具有积极影响。适度的劳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同时,劳动还能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调节情绪,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维护。劳动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抗挫能力,使其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
12、能够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劳动教育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参与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劳动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劳动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劳动教育在德智体美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教育体系中并予以重视和支持,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七、结论通过深入探究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之间的基础关联和价值彰显,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教育领域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
13、动手能力和劳动习惯,更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融入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元素,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在德育方面,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勤劳、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风貌。在智育方面,劳动教育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方面,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在美育方面,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发现劳动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在育人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14、。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充分发挥其在德智体美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参考资料: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凸显。与此同时,德智体美四育也因其各自的重要性而受到教育者的广泛。然而,如何理解和处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之间的关系,使之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中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劳动教育与德育:劳动不仅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精神财富的源泉。通过参与劳动,学生可以理解和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勤劳、节俭的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劳动教育与
15、智育:劳动是知识的源泉,也是知识应用的舞台。通过劳动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劳动教育与体育:劳动不仅是一种脑力活动,也是一种体力活动。在劳动中,学生可以锻炼体魄,提高身体素质,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劳动教育与美育:劳动不仅是生存的手段,也是艺术的源泉。在劳动中,学生可以发现和体验到美的存在,提高审美能力,实现美育的目标。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将劳动教育视为德智体美四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将其视为次要或补充部分。要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发挥其在德智体美四育中的独特作用。建立融合的教育体系: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将劳动教育与德智
16、体美四育进行深度融合。以劳动教育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发展、体育精神和审美情趣。同时,我们也应该将德智体美四育的内容和元素融入到劳动教育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创新教育方法和形式: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新时代特点的劳动教育方法和形式。例如,开展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劳动场景中;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区服务中体验和学习;采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劳动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关键因素。我们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促进德
17、智体美四育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对劳动教育的态度和支持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实践的社会氛围,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的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相互促进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关系的内在和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其进行深度融合和重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挥出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实现新时代教育的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我们的国家,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教育都
18、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然而,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之间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物质资源上,也体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社区参与等方面。本文将探讨乡村教育的优势及其精神价值,以及如何更好地彰显这些价值。乡村教育的优势之一是它的自然环境。乡村地区通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这为孩子们提供了接触自然、体验自然的机会。这种体验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城市教育中,由于环境的限制,孩子们往往缺乏这种机会。乡村教育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由于乡村地区的生活方式相对简单,教学内容往往更加贴近实际生活。这使得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而不是仅仅掌握抽象的理论。这种教
19、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乡村教育重视社区参与和合作。在乡村地区,人们更加注重社区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这种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强调个人对社区的责任和贡献。通过参与各种社区活动,孩子们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除了以上提到的物质和实用方面的优势,乡村教育还有其更深层次的精神价值。乡村教育的精神价值在于它所传递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这种价值观通常强调尊重自然、热爱劳动、他人、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这些价值观对于塑造孩子们的品格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彰显乡村教育的优势及其精神价值,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提高教
20、师待遇和教学设施水平。这可以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我们应该鼓励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让城市教育的先进理念和资源能够进入乡村,同时让乡村教育的独特优势能够传播到城市。这种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并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我们应该重视乡村文化和传统知识的传承。乡村文化和传统知识是乡村教育的宝贵财富,也是乡村精神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在教育中加强对这些文化和知识的传承,培养孩子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们应该鼓励家长和社区的参与和支持。家长和社区是乡村教育的重要伙伴,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可以增强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让
21、他们了解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理念,同时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和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乡村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精神价值。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更好地彰显这些价值,促进乡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也为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现代教育体系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其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品德培养:品德是一个人的根本,品德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教育体系中,应该注重品德教育,引
22、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智力发展:智力是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教育体系中应该注重学生智力的培养和发展。通过科学、文化等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体育教育:体育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教育体系中应该注重体育教育的开展。通过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美育教育:美育教育是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育体系中应该注重美育教育的实施。通过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培养方式,在教育体系中应该注重劳动教育的开展。通过劳动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培
23、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制定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学校应该制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明确各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培养方式。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应该根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在课程安排上,应该注重各个方面的有机结合,避免出现偏重某一方面的现象。同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课程难度和内容。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提高教师素质至关重要。学校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
24、素之一,因此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学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实践能力评价,避免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方式。同时,应该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实施策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德智体美劳是对人的
25、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类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所以人类社会的教育就离不开德智体美劳这个根本。现在是这样,过去也是这样,只是过去只重在一个“德”字,一个不同社会时代性的一个“德”字。解放以后,国家的性质不同了,社会主义的时代需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法。所以党和政府就总结出了这个极具概括性的“德智体美劳”的五字教育方针来。【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培养他
26、们的意志力的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2020年1月10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一直被视为短板。2020年要对准这些短板弱项精准发力,推动教体相融合、划出美育硬杠杠、构建劳动教育责任链条。2020年要在改条件、改教学、改评价上攻坚。要持续推进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总结地方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的经验做法,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和考核体系,让“软任务”成为“硬指标”。2020年7月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材(2020)4号)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
27、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鼓励、支持各地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比如说“美”吧,它只是一种特性的表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必须依附在物的形态上才行,好象我们说“花”是美的,这个“美”就是花托出来的;说山水美,这个“美”就是山水托出来的。离开了依托,则“美”就不存在了。上面说的是物,如果要说人的话,除了相貌,人的美就还有另一层涵义,那就是人的心地。所以看人不光是看人的长相,而是要看人的心灵。人的心灵就来源于人的道德修
28、养和思想智慧。因为只有一个有崇高品德的人,才会有语言美的内涵,才有心地美的表现。而这种崇高的品德,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人才具备的,是要有一定知识、有一定智慧的人才懂得美的实质。所以说“美”是不能脱离德智体的基础的。同样,德智体美劳中的“劳”字,也完全是要用“德智体”三个字来体现。因为一个德性好的人、智慧高的人、身体健康的人,则必然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其德性好者,不但懂得“劳动创造世界”的意义,也必然会做事勤快,工作兢兢业业;反之,一个品质不良的人,就必然懒散、怕苦、怕累,总有一种不劳而获的思想。所以,要培养一个热爱劳动的人,首先要培养他的良好的品德。而智和劳也是关联的,一个高智能的人,一般都善于
29、思维、富于创造。其学习知识也好、使用知识也好,都很勤奋,都很认真。自己想到了什么、就一定会去做什么,这就形成了劳动。反之如果是一个不热爱劳动的人,也必然是智力不高的人,就像家雀和大雁,由于家雀的能力小,所以它追求的就是房前屋下人们抛撒的一粒米、一把糠皮;而大雁则由于它本领高强,因而就会放眼千里,追求着更远大的目标。人也是这样,为什么说能者多劳,就是因为他什么能做到、所以就经常有事做。那些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人,实则是智力到了那里的人。由此可说明“智”与“劳”的关系。再就是“体”与“劳”的关系。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谁都知道,一个强健的身体主要是锻炼得来的,是“劳”与“动”的结果。一个不管你四肢如
30、何发达,不去锻炼,不去劳动,天天吃了睡、睡了吃,睡得个年把半载,没病也都睡出病来了。这样也就成不了健康的人,虽然其命还活着、其身体还在,这充其量只能算作病体、残命。我国的“德智体美劳”的五个字的教育方针,实际上是由“德智体”全部包括了的。因此,这里就专门解释一下“德智体”的问题。当然这“德智体”三个字,也绝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有缠绵不断的关系的。尽管这三个字的各自用处不同,但却都紧紧联系着个人之人生与社会。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个字的属向。“德”字是属于社会性,无论你个人的道德,还是社会的公德,都是属于社会性的,于个人的作用只是名誉的问题。人最属于自己的是“智”和“体”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对于社会
31、的作用次于自我的作用。我们暂且把“德”字撇下,说说属于自我的“智”和“体”两字。“智”是人的智能,即智慧和能力的统称。应该说凡人都是有智能的,就好象地球不管什么地方都是有矿藏的,只是矿种不同和有用矿物的程度不同以及开发和利用程度不同而已。凡人都有智慧,只是有什么样的智慧,智慧的高低程度以及发挥的作用大小不同而已。人的智慧的开发工具是知识,是人们用学到的知识去思维而开发出来的,用来指导人的行为的能力。所不同的是由于各人学到的知识的质和量的不同,从而也就形成了各人的智慧形式不同,和行为能力不同的状况。比如学医的,所开发的是医学方面的智慧,学计算机的是开发计算机方面的智慧。这样,社会上才有了各行各业
32、的区别。也由于学的力度不同,而导致了各人的工作能力不同。这就是为什么知识程度越高越聪明的缘故。什么钥匙开什么锁、什么藤结什么瓜,人的付出有多大,收获也就有多大。世界上任何生物都是为繁衍后代的,都是有着其物质内在的生理规律的行为能力的,这就是智慧。所以说不能认为谁有智慧、谁没有智慧。只是有智慧的高低如何,智慧的性质与形式怎样而分”。苍蝇吃屎,蜜蜂采花,张三种田,李四打铁等,都是各自在为着自己的生存发挥着自己拥有的智慧的能量。因此人类社会对人类的教育的根本,就是增长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能,使其更好的为自己的生存和社会的建设出力,上面说的是德智体的“智”。而对于“体”来讲;其含义这里当然指的是人的身
33、体、人的生命。人的身体是自然物。所以法律上把人叫做自然人。人在德、智、体各方面是独立存在的,不受“德、智、体”制约。无论这个人有德无德,有智无智,只要这个人还活着,这个人的“体”就必然存在。所以“体”是根本,德和智是装饰其“体”的。一个人的人生之“体”,如果不用德和智来装饰的话,其生命之“体”虽然照样存在,但却失去了其生命的价值。特别是智,对人生个人犹为重要。人活在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是万万不能少的:一是身体;二是本事。比如说这个人身体很壮,但没有知识。什么都不会干。那么这人便“山大无柴烧”,白生了一个好的身体;但如果这个人有知识而没有健康的身体,那么也许你的本事就发挥不出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
34、常看到一些人顾此失彼。注重身体的人特别爱惜身体。晒点太阳都怕把皮子晒脱了长不出来,流点汗都生怕自己脱水。所以不爱学习,不爱劳动。到头来变成为一个不劳而食的、失去了其生命的价值的人。而另有一些则恰恰相反,为了工作,为了学习而置身体于不顾,结果本事是学到了,但身体则垮了。这一次的工作是做好了,但下一次工作也就无法做了。这同样也是很可悲的。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残疾人不同样也有做大事的吗?当然有,而且还多。但我们应该明白,残疾人之本身是并不希望自己残疾的。面对现实,他(她)们只有奋争和拼搏,付出比正常人高出几几百倍的代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果把本事和身体这两样东西摆在人的眼前,任其选择一样的话
35、,我则宁愿选择“体”,不要“智”也,因为“体”才是人的根本。所以为了这“体”,不但要生活,而且还要锻炼才能使之强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教育方针中的德智体的“体”,就不单是指人的生命之躯体,而是包含着体育事业、体育锻炼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素质教育的教学工作中,千万不能忽视体育教育的实质。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既是靠着自我的智慧而生存的,也是靠群体的力量来生存的。所以人们需要一个共同的准则规范来维护人类社会的秩序,来建设和保障人类社会的文明,这除了国家用法律的力量来制约以外,还需要人们的自我道德和社会公德来维护。为什么在德智体美劳教育里,把“德”放在第一位,就是因为“德”是社会性的;“智”和
36、“体”都是自我之物,是在自我属性的前提下而进入社会的。但必然要用“德”的力量来推动。否则,一个人的身体再好,智慧再高,没有“德”的作用,那是只能是自我的。而且是身体越好,智慧越高,其对社会的危害也是越大的。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德”是主宰“智”与“体”的神,是第一重要的。这里这么说可能有人会不赞同,认为“德”从属于政治、说“德”于人类社会第一重要,那是强调了政治第一的说法,是忽视了社会人才的作用。我们必须明白,但凡一个人才之本身,是必须要具备“德”的因素的。何况人才和德对于社会的关系是以“德”而定的。我们说社会的人才比比皆是,但社会之“德”却只有一种。就说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吧!不否认某
37、个英雄人物所起的作用、但人类社会的能人很多,“江山代有人才出”,不能说没有你这个人,人们就不生活了,地球就不转了。人们依然要生活下去的,地球仍然还要转的,社会的建设也照样要发展。只是可能会不是按照你的这个办法去做,而是按照另一个办法去做了而已。这就不能把个人的作用看得太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你不做还有人来做的。死了个康熙,还有乾隆。不见得没有你就不行,这就是关于人才的形势。而德呢,社会之“德”是万万也不能少的,没有一个“德”,就会不成体统,就会造成社会混乱,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人类社会的新世纪在人类社会的高科技的发展中向着人们走来。我们中国几经磨难,终于找到了“科教兴国”的法宝,重现了人类社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根本。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方针,把我国的教育制度从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转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把形式变成实际,以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教育目标为宗旨。培养出适应于国家千秋伟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来,使我们的后代,个个都成为道德好、智能高、身体强的人才,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