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逻辑思维澄清写作概念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81435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视逻辑思维澄清写作概念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审视逻辑思维澄清写作概念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审视逻辑思维澄清写作概念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审视逻辑思维澄清写作概念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视逻辑思维澄清写作概念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审视逻辑思维,澄清写作概念执教(设计)人:XXX【教学设想】写作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教什么”,也不在于“怎么教”,而在于“为什么教:写作教学内容应在教师分析写作样本,了解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确定。为此,针对月考作文,分析学生实情,通过学生的问题作文实例,教师带领学生发现症结,寻找办法,通过审视思维,澄清概念,从防“走偏”到敢“深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学生的写作偏差,并为学生搭好支架,进一步修改作文,提升写作水平。【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通过问题作文展示和小组合作探究发现症结。2 .通过审视思维,澄清概念,精准立意,深入写作。二、【教学过程】1.任务一:看文段,做评判(个人评价)学生

2、L题目:感焦虑,化激昂首段:提出观点,在人的一生中,会有各种情绪,其中令人最不舒服的就是焦虑,对此,我们应该化焦虑为激昂。第二段:论述“未完成状态”会使人焦虑。第三段:如何化解焦虑之一是应该有一个良好心态。第四段:如何化解焦虑之二是寻求帮助。第五段:如何化解焦虑之三是增强自我实力。第六段:辩证说适当的焦虑可以促进我们前行。第七段:总结,重申观点。你的评价:学生2:题目:不畏风雨,砥砺前行首段:“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J这是出自鲁迅先生笔下。路是靠人一步步走出来的,没有一步登天的奇迹。故我言之:“不畏风雨,砥砺前行。”第二段:结合现实,说“躺平二第三段:“不畏风雨,砥砺前行”需要明

3、确自己的目标。第四段:“不畏风雨,砥砺前行”需要对自身充满信心与期待。第五段:人生永远在进行时。第六段:总结,在今后的道路上,不畏风雨,砥砺前行。你的评价:学生3:题目:调整呼吸,全力冲刺首段:尼采说人生的目的不在于达到完美,在于不断接近完美J人生就像一个无止境的征途,我们永远在路上,路途中难免有几座高山,我们不因其“危乎高哉”而放弃,调整呼吸,全力冲刺,才能爬上高山。你的评价:学生4:奋发向上,未来可期首段:人们常言:“只有更好地把握现在,才能拥有更好地将来J实际上,“把握现在”便是“未完成状态”,面对生活中处处的“未完成状态”,我们应是奋发向上,同时坚信未来可期。你的评价:学生5:正在路上

4、首段:“未完成状态”其实将重点放在了“完成”之上,即正处于完成结果的过程中,譬如赛跑未达终点,学业尚未结业但我更愿意换种说法,称其为“正在进行时”,以更凸显出过程的重要性。你的评价:学生6:把握未来,未来可期首段:,未来就是未完成状态,它实际上代表着一种“残缺”,“完成”的结果不一定完美,但“未完成”必然是一种残缺。正是因为这种残缺,更为可期。你的评价:2 .任务二:审思维,找症结(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1、逻辑思维跳脱,对核心概念的辨析不足。2、偷换或混淆概念,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不够清晰。例:“未完成”等同于“把握现在”“未完成”等同于“正在进行时”“未完成”等同于“未来”“未完成”等

5、同于“未知”“未完成”等同于“未定”“未完成”等同于“未达到的终点”“未完成”等同于“目标”“未完成”等同于“残缺”例如:“未完成”等同于“残缺”学生的思维流程:未完成不完满残缺残缺美维纳斯、史铁生。他的立意是残缺也是一种美。其症结是把未完成等同于完不成,所以不完满,明显属于概念不清(混淆概念,偷换概念)其实,未完成是没有完成,它属于过程,而完不成属于结果。3 .任务三:下对药,治偏题学生方法整理:教师补充:1、抓住核心,围绕概念,让思维流程更清晰。(防“走偏”)2、澄清概念,界定概念,让作文立意更深刻。(敢“入深”)围绕核心概念,引入与之相反(相对)、相近(相似)的概念,在比较相近、相反概念

6、的过程中,揭示本质区别,厘清模糊认识,从而达到讲清道理的目的。至于如何概念界定,教师可提供支架。方法一:定义法方法二:引用+阐释法方法三:比较法方法四:比喻法4 .任务四:明方法,下水练生活中处处有“未完成状态”:赛跑未到终点,大楼尚未竣工,学习没有结业有人认为未完XXX使人疲倦、焦虑,难以接受;有人认为未完XXX使人激昂、奋进,充满期待。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学探讨】通过任务驱动,学生比较快得进入状态,积极寻找症结,因为问题文章是同班学生的,他们的参与感更强,而且为出现较大纸漏的相关同学支招。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最后的任务放在了课后。总体来看,学生下水练后比第一次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当然,个别学生还需单独交流,以求更准,更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