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革40年的经验和启示.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84669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改革40年的经验和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我国改革40年的经验和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我国改革40年的经验和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我国改革40年的经验和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我国改革40年的经验和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改革40年的经验和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改革40年的经验和启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历和启示导读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我国的改革进程以来,弹指一挥间,中国的改革事业已经走过了40年的光辉岁月。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回忆和梳理中国改革40年的成就、经历和教训,为我们即将开启的新的改革探索积累更多的可供借鉴的经历。01中国40年改革的基本历程总的来看,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新全面展开的,到目前为止,这一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目标探索,“框架构建、“体制完善和“新的探索四个阶段。1、改革的启动和目标探索阶段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直到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坊经济体制,这一时期是改革的

2、启动和目标探索阶段。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场,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开展改革试点,积累经历,再逐步推广;对外开放从兴办经济特区向开放沿海、沿江乃至内地推进。十一届三中全会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设阶段以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问题的决定?为标志,我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基本内容。到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设。这一阶段主要对宏观管理体制方面、国有企业方面、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进展了一系列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完善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

3、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全面部署。与此同时,党中央总结提出科学开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设想,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自此,我国改革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4、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选举产生了党的新一届领导核心。新阶段的改革不再拘泥于经济体制改革领域,而是涵盖社会、政治、文化以及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的全面的改革。与此同时,为落实这些改革内容,如前所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还为此成立了7个专项小组。截止目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召开了三十八次会议,会议内容就囊括了农村集体土地

4、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过去的改革当中一直难以解决甚至回避的诸多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方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02中国四十年改革的主要成就和突出矛盾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开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1、五个方面的主要成就40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是表达在它推动我国实现或正在实现的五个方面的重大转变:1改革开放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1978年5月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思想理论上否认了“两个但凡,号召人们彻底打破思想枷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根

5、基上,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正是由于有了这个转变,才可能改变传统方案经济体制,改变封闭半封闭的状况,进而迎来整个国家的开展进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内核,为我国的开展进步提供了不羯的思想理论活力源泉。2改革开放推动了从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就在农村和局部地区铺开,农村生产力迅速得到解放,农产品日渐丰富,但城市经济因延续方案管理体制未见大的起色。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为根基的有方案的商品经济。此后,经过不懈探索,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

6、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5个主要环节,同时要求围绕这些主要环节,建设相应的法律体系。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要求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开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开展。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性地明确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对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的认可,也是使市场经济规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起点。3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从闭关锁国转向全方位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7、,这一阶段的对外开放,引进了大量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历,使国内商品市场丰富和繁荣起来,使市场因素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上升,有力冲击了方案经济的樊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实立作出了重大奉献。90年代的麦当劳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扩大,由沿海地区迅速向内陆腹地拓展。2001年底,我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吸收利用外资从弥补“双缺口为主转向优化资本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转变,利用外资实现新开展,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不仅仅在局限于引进来,更拓展到

8、了走出去的高度,“一带一路建议的提出、亚投行的设立、G20峰会的召开都说明,中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全球经济衰退,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领军者、推动者,这在4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4改革开放推动国家从人治走向法治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传统。坚决走依法治国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时,邓小平同志就在总结历史教训的根基上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的十四大明确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改革目标,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并把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极其鲜明地突出了法治的理念。1999年3月,全国人大对宪法进展了修改,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

10、体建设。改革开放推动我国全面走向法治社会,必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开展的活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表达了党和国家对法治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动。5改革开放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转向小康。改革开放改变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状况,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改革4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出大幅度增长态势。从1978年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3361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12363元。居民消费

11、构造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从1978年的57.5%和67.7%下降到2016年的29.3%和32.2%,人民生活从满足于吃饱穿暖转变到更加注重个性和享受的多层次消费。居民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4年的75岁。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一步步变为现实,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我国的开展进步带来了无穷的活力。2、三大矛盾中国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前期单边突进的改革遗留的问题越来越成为拖累经济社会进一步向前开展的障碍,而且经过40年的改革开展,随着存在型阶段向开展型

12、阶段的转变,我国需求构造开场发生明显变化,新的需求和旧的体制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新老问题同时并存,影响改革的深化。目前仍存在的矛盾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开展方式转型与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的矛盾以当前最重要的“三去一降一补为例,虽然整体战略上极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行政手段一刀切,专去民营企业的传言。“三去一降一补需要行政手段的配合,不过应尽量以市场的优胜劣汰为主要手段,让行政要求成为市场资源配置的硅码,这样虽然见效慢一些,但长期看会更加的安康。2税费过重与公共产品供应短缺并存的矛盾我国已开场从私人产品短缺时代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但相应的社会体制改革还不适应这个时代变化的趋势。公共产

13、品短缺成为阻碍扩大内需、制约开展方式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共产品短缺使我国消费率不断下降,消费率水平不仅低于兴旺国家,而且也低于“金豉四国中的其他三国。但是,作为公共产品供应源泉的我国老百姓的税赋水平并不低。如曹德旺所指,中国企业税赋同比美国高出相当于营业额的11.6%,这在世界上明显属于较高税赋的国家。同一些宏观税负超过30%的国家相比,在社会福利支出教育、卫生、医疗、社保等方面法国的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例为35%,瑞典是38%,挪威是33%,丹麦是37%,澳大利亚是23%,美国是21%,我国还有很大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政府作为了投资的主体而没有成为创造环境的主体,财政

14、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比重还不高,地方政府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追求经济总量的扩张上。3依法治国的理念在实际行动中仍然有待落实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早已提出,但是行政部门职能缺位、错位、越位,行政审批门槛多、公共服务不到位、权力行使不标准等问题仍然时有发生,阻滞了市场经济的安康开展;另一方面,?宪法?明确的法院、检察院独立司法也受到意识形态领域反对“司法独立的影响,律师尤其是刑事辩护律师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乃至以敌我矛盾予以处理,严重违背依法治国的理念。凡此种种,彰显法治状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相适应。市场经济当中利益主体各不一样,市场经济的运行实际也是各个市场主体之间利益交换、协调的过程,是不断

15、产生矛盾又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司法承载着保障这些矛盾有效、迅速解决,维护不同市场主体利益交换、协调通畅运行的重要功能,依法治国的理念必须贯彻到实处。03中国40年改革的经历和启示1、不断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科学的理论是改革顺利推进的思想保证。改革的进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就是理论创新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思想创新和体制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其政策体系。典型的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十六大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资产

16、管理体制改革、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进一步做出创造性的理论奉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把改革的理论推进到新的广度和深度。2、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动摇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也是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地位不断提升的历程。从完全的“一大二公和“割资本主义尾巴到“方案为主、市场为辅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提出,再到从指令性方案到指导性方案的转变,进一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最终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的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开展的结果。我

17、们回忆中国40年改革的经历,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在创新方面,民营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近乎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一倍,这都是市场经济的成果。另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仍然要头脑清醒地坚持市场经济。方案经济与市场经济区别,本质上并不在与有无方案或者说制定的方案是否科学,即使在完全市场化的社会里,企业也会制定诸多的生产方案、推广方案,方案得好的企业更有可能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方案与市场两者区别的本质是由行政权力来配置资源还是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由市场主体的自主选择判断来配置资源。互联网大数据可以使方案的制定更加科学,但是,它无法解决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人的创造性、积极性的

18、问题。只有自由选择的市场,才能产生这种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只有自由选择的市场,它所形成的数据和联网才有意义,否那么何以持续的开展繁荣互联网和大数据只有与市场相结合,才能迸发出最大的效用。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的不动摇。3、先行先试、先易后难,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我国改革的典型特征是采取了先行试点、总结推广的方式。立足于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有机结合起来,选择一定地区或改革领域开展试点,在对试点进展总结的根基上,对成功经历和做法再行推广。这种由点而面、先易后难的改革推进方式,既控制了不安全因素,又通过有效的推广机制使成功经历能够迅速普及,成为我国渐进式改革战略的重要经历,也是新时期推进改革开

19、放、探索新的开展模式和体制模式的重要途径。改革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不断完善改革的推进方式,统筹兼顾,加强总体协调。我们注重把握“破旧和立新的关系,立足于立新,适时、大胆地破旧,从而不断消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建设健全适应生产力开展需要的新体制新机制。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在统筹规划的根基上注重协调配合,不失时机地实现改革的重点突破。开放也是改革,做到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我们面临的主要是一些触及深层利益关系、配套性强、不安全因素比较大的改革,而且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方面的改革日益严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使得改革的统筹协调

20、和整体推进的要求更加凸显,十八届三中全会后设立的全民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门就经济体制、民主法治、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设立了专门的改革小组,为改革的统筹协调创造了条件。4、正确处理改革、开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经济社会开展的强大动力,有效的体制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的基本保证,从长远来看,也是确保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同时,开展和稳定也提供了深化改革的良好环境和基本条件。要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开展、稳定的关系,适时有序推进改革开放,把改革的力度、开展的速度和社会的承受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改革和开展,通过改革和开展促进社会稳定。四十多年来的改革进程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改革方法论上的经历

21、,也在价值观方面给我们以启示:1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的目标是人民的福祉,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更不是为了权力的稳固而改革。改革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是社会和谐体制机制的构建和完善过程。维护好、实现好和开展好广阔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是社会和谐的根基,有效的体制机制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的基本保证。在改革的初始动机上,小平同志首先考虑到的是人民的福祉,而后延伸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本质问题。在改革措施的出台和推进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注重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通过提高效率来促进开展,同时注

22、重从解决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努力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在经济开展的根基上实现社会公平。通过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使广阔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改革开展的成果,到达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标。改革为了人民,人民就有了无限的动力和创造力,改革就能够依靠人民。事实证明,以人民福祉为目标的改革就能够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能够调动各方面参与和推动改革的积极性。改革既要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又要充分扩大社会参与度。改革的历史也说明,一系列影响重大的改革措施的推出,都是以基层单位的人民群众创造的具体改革经历和做法为根基和依据的。我们的改革始终注重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

23、神,不断扩大社会公众的参与度,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把政府合理引导、积极推动与充分发挥群众改革创新的自主性、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2坚守市场经济主体平等的理念什么是市场最通俗地讲,市场就是人与人交换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交换关系。因此,抛开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的运动轨迹,市场静态的根基就是不同产权的主体和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因为分属不同产权,因而有交易之需要,因为有平等之地位,因而有交易之可能。交易越活泼,那么市场越繁荣。反之,如果不能使不同产权的主体之间保持平等的地位,那就造成重那么强取豪夺,轻那么打击生产和交易的积极性,都将造成生产

24、的破坏,交易关系就难以持续。正是由于有了这样正确的认识,所以党的十八大提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谁来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市场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理所当然要靠政府保证。十八大的一句名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职能转变是关键,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是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政府要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因为如果各种所有制经济不能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就不能使其公平参与竞争,如果不能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也就是不能参与公平竞争。市场经济作为法治经

25、济,就应当保障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公平受到法律保护。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非上市公司的合法权利的法律保障程度还难以到达最基本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类交易主体之间难免发生各种纠纷,而依据法律可预见的、公正的司法处理结果能够消除矛盾,恢复正常的市场秩序。我国司法实践当中企业之间的纠纷处理的干扰因素过多,导致市场主体的合法权利往往难以受到保障,这种现象在民营企业当中尤其显著。更有甚者,民营非上市公司各种财产权力还受到各种腐败势力的压榨,并难以受到法律的公正保护,其结果是企业创新积极性缺乏,资本大量外逃。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就必须保障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的合法权利。因此,党的十八届

26、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不仅仅是治国方略的重大宣示,同时也是对十八大提出的“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要求的具体落实。04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展时,在改革40周年之际,中国的改革事业仍然需要在诸多议题上深入推进。1、国有企业改革仍有待突破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几乎伴随着改革的全程,从放权让利到利改税再到承包制,最终到股份制改革、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历经长时间的摸索。但是国有企业改革不能就事论事,必须同整个改革密切联系起来。因此,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27、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企业的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稳固和开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开展。“以公有制为主题,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探索和创造的重要经历。但是最近还有人认为,按照共产党宣:“消灭私有制的要求,改革以来不仅没有消灭私有制而是搞了私有化,出现了两极分化,“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野蛮的资本主义国家。并号召:“私企的共产党员站在工人阶级一边与资本家作斗争,夺回劳动成果,推翻剥削制度。企图要全面否认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意努力探索的重

28、大课题。“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企业改革方向不能动摇。产权清晰,就是企业拥有的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企业及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度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按照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政府不直接干预,长期资不抵债的依法破产,建设科学的企业领导体质和组织合理制度。要在国有企业的制度性改革上下功夫,实行“三大转变:要从企业法调节转向公司法调节转变,从管企为主转向管资本为主,从行政隶属关系转向为股权关系。切实做到政企分开,政党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走出“一管就死,一

29、死就叫,一叫就放,一放就乱的怪圈。?坚持和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保证。但若何正确、全面理解和执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并不是企业事无巨细都要管,而是党委要把大事、方向性的问题抓住不放。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股东会、董事会、职工代表大会和经管班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高了,才能真正表达党的领导的成果。2、财税体制改革仍有待突破当前我国的改革开展当中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地方债高企就对我国的金融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这也是去杠杆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目前地方债尚未构成直接

30、现实的不安全,但是我国财税体制事权和财权不四配、归属于地方的直接税少而间接税多的这种情况使得这种不安全没有明确的地方财政解决之路。类似房地产税这样的直接税的缺失,使得房价飙涨,严重扭曲经济开展的正常路径,严重透支居民消费能力,继而造成系统性的不安全因素。要破除这一不安全因素,就必须对财税体制进展改革,并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财税体制突破的必要性还表达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财税体制改革关系着纳税人尤其是纳税企业的负担。据一些学者统计,2015年中国GDP是67.6万亿元,财政收入为26.67万亿,宏观税负为39.4%,超过兴旺国家10个百分点。与国际比较,我国是宏观税负较重的国家之一。政府行政性收

31、费多,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了企业的开展。?其次,财税体制改革又严密连接着行政体制改革。我国政府的优越性首先应当表达在政府效能要超越西方国家。作同样的管理工作、提供同样的公共服务,成本也就是老百姓缴纳的税费应当是更低而不是更高。但是,现实情况并不如人意,这固然是因为我国政府还承担了大量投资的职能,但政府直接成为市场主体,其效能是让人疑心的,也不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要求。这意味着我国行政体制还有很大改革空间。若何在?宪法?根基上,真正通过人大来约束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让广阔人民群众能够有效监视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科学分配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这是行政

32、体制改革的重大内容。?最后,财税体制改革还密切联系着民生。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民生工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得到的实惠不断提高。但前文已述,同一些宏观税负超过30%的国家相比,在社会福利支出教育、卫生、医疗、社保等方面,我国还有很大差距。这都需要以财税体制改革为切入点,落实简政放权,倒逼行政体制改革,压缩行政支出,真正让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人民有改革的获得感。如此,改革就能取得八十年代那样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3、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政府作用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开展最大的特征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在这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中国人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行动力和创造力,在

33、互联网应用的诸多方面,甚至取得了世界领先的优势。当然,由于科技研发体制仍有待进一步的优化,我国的互联网应用大多以服务业为主,包括金融服务业。但是,仅仅是服务业的互联网化,就已经给当下的经济社会状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中包括阿里、京东这样的电商平台和快递公司的迅速崛起,服装、小商品市场门店的式微;互联网金融的勃发和动乱;互联网社交带来的信息流转的加速度等等。这些互联网带来的新业态有许多方面游离于我们过去的监管体制之外,这些监管机制,有些是必要的,比方防止非法集资的金融监管措施,有些那么是本来就应当被淘汰的,还有一些那么是在新经济背景下不合时宜的。这种情况对政府部门的监管理念、监管能力都提出了巨大

34、的挑战。如果监管抱残守缺,那么有可能因噎废食而使我国互联网新业态的开展被竞争对手所超越,而如果监管缺位,类似非法集资监管套利就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对互联网新业态的适度监管程度的拿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要考验。另外,政府部门除了直接的监管功能之外,还担负着与监管融合的裁判功能,譬如反垄断。?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副作用是垄断变得更加易如反掌,互联网产业往往号称有第一就没有第二的生产空间,互联网的跨界搏杀能力更使得能够使垄断涵盖诸多领域;?另一方面,这个互联网的大时代也是智能制造的时代,各种创新创意层出不穷,经济持续开展有赖于源源不断的创新创意,要保护人们创新创意的积极性,就必须加强专利和非专利知识产权的保护并还击垄断对创新的伤害。综合以上两点,在互联网时代,就要特别注重加强反垄断的力度,加强对知识产权和各类创新创意的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