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艺术”作文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艺术”作文例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21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1.题材要求与写作提示为了更好的引领写作,从本届开始,省级赛限定写作题材范围。本届的题材范围是“艺术”。写作提示如下:(1)这里所说的“艺术”,包括美术、音乐、舞蹈、雕塑、戏剧、电影等。参赛作品要以“艺术”这一题材表现不同的主题思想,如爱国、责任、理想等等。不符合题材要求的参赛作品不予评奖。(2)参赛者应该对所写的艺术形式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具体的写作内容可以是关于艺术家或民间艺术的故事、艺术学习的经历感受,也可以是对艺术创作的看法、艺术作品的鉴赏等等。要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进行写作,体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思想认识水平。(3)参赛作品的篇幅以1500字左右为
2、宜(诗歌不限行),文体不限,严禁抄袭、套作,勿一稿多投,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词赋丹青舞琳琅,姿彩焕然抒人心作者:刘煜翌指导老师:苗颖慧千人眼中万世界,万书笔下千百情。历史长河璀璨,在时光千百年的打磨下,曾经鲜活真实的画面成了史书中的寥寥几笔,文人雅客有幸窥得一隅,便有了如今千姿百态、斗艳争辉的各式艺术。在众多艺术作品中,哪怕仅是对于同一事物,才子佳人们亦有着不同形式的创作,他们从不同角度抒发各自情感,共同灿漫艺术之坛。神话其质于民语,传言之中存寄托。洛神,众人口口相传中,她是伏羲之女,世人称之宓妃,她迷恋洛河的美丽,来到人间后嫁给有洛氏首领洛伯,带领有洛氏人们生产生活,受人民尊敬。但是有河
3、氏首领河伯,垂涎她的美貌,想要占有她,于是攻打有洛氏,为了让人民免遭涂炭,宓妃应允嫁与河伯。河伯迎娶宓妃,宓妃上船后,在河伯得意忘形之时,投身滔滔洛水之中,化为洛神,成为了美丽正义、善良勇敢与和平的化身。在人民相传的多数神话中,都会有着代表正义,拯救人间的的英雄形象,百家讲坛李任飞曾说神话是现实的升华,其中的人物是人们愿望的代表,寄托着人们的精神和情怀。洛神的传说也就在人民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中诞生了。所以,神话传说,不仅仅是故事,也是情怀,是寄托。词赋之中生丹青,艺林其间映耀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深波。”曹植笔下,洛神宓妃的身形翩然若惊飞的鸿雁
4、,婉约若游动的蛟龙。远处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处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如此绝代风华的女子,难怪使得曹植”情悦其淑美,心振荡而不怡。”仅是寥寥数语,便让我对这位不可方物的洛神产生倾慕,我脑海中隐约映现出了一个风姿绰约,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的缥缈身影。东晋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惟妙惟肖的词赋,绘制了洛神赋图,虽真迹早已失传,但在宋代的四件摹本中,我们依旧会赞叹于艺人技术的高超,如画中描绘初遇,黄昏,曹植经过洛水之滨时停驻体息。在平静的水面上,洛神衣带飘逸、动态从容,凌波而来。柳岸边,曹植身体微微前倾,伸出双手挡住众随从。随从们目光呆滞,而曹植目光灼灼地注视着前方水面上美丽的洛神。尽管画面有些
5、许破损,但仍是可见洛神发髻高耸,衣袂飘飘,柔软流畅的线条构成了她的服饰。面对难以用画笔表达的姿态,顾恺之直接在画布上画下了两只飞雁和一条龙,又用秋菊、茂松、云团、雪山、金乌、出水芙蓉来一一对应曹植对洛神仪态的形容。他在诗词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传神的形象表达,曲折细腻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了曹植与洛神之间的真挚感情,传达出曹植的惆怅和哀伤。这也足以见得顾恺之丰富的想象力和柔细的共情力,他将洛神赋的画面感情表达的完整而和谐,保存着其间诗意的浪漫和美好的情感,艺术技巧高超,笔下塑造的人物形象灵活生动。一位生于三国,一位长于东晋,艺术交融了两个无法相识的知己间的情感,让古人与今人通过艺术产生沟通和交流,我认
6、为这便是艺术的伟大性。从艺术表现来看,我们看到一种艺术形式带动另一种,两种形式相结合,完美阐释了语言与画面的交融碰撞,也证实,两种艺术之间,是促进、相长的。乐舞跪跑诉情意,传承创新续发扬。2021年河南卫视端午晚会,一段2分钟的水下飞天洛神舞一一祈,再现了建安才子曹植的名篇洛神赋,舞蹈从色彩到意境都堪称绝美,灿灿的光芒投射在水中,清澈的水随舞者的悦动而荡漾,光也随之闪烁,缠绕的飘带摇曳生姿提起舞剧水月洛神,最震撼的莫过于宓妃被月光裹挟而死,这是舞剧的结尾,层层叠叠的细纱具象了哀伤,细纱选用的是有水波纹的质感的月影纱,细纱从空中滑落,如同银河倾泻而下的月华,一层一层,将宓妃紧紧缠住,无法挣脱,细
7、纱慢慢将她吞没,宓妃死了,死在了窒息的思念中。月华如练,思念如匹,看似飘渺,实则沉重,颇有些”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觉。祈和水洛月神中的两位洛神都极美的将洛神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以自己的感悟和方式表达出来。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舞蹈相结合,给观众带来了非凡的视觉震撼,细细品味,可从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新,用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推崇、发扬。洛神被不同艺术形式不断展现,每一次都有着不同的意义,是寄托、是共生,也是传承。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创作者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时代所带来的影响不同,却无一例外推动着时代中艺术领域的进步,起着积极的带动作用。他
8、们用自己擅长的,大众接受的艺术形式,一遍遍诠释着新的洛神,洛神不只是洛神,她代表的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所展现的对象,是传承中的优秀中华文化,亦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璀璨如星的历史。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一切变了而却未变,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底蕴。(该文获省级一等奖)刀刃上的花朵作者:于明洋指导教师:包红杰“五、六、七、八一一膝盖伸直,绷脚背!”阿香严厉的命令与孩子们细弱的、几乎听不到的抽泣声交织在一起,伴随着缸掉落的声音,在寂静的杂技艺术学校里回荡,响彻云霄,令人心惊。阿香,一名普通的柔术倒立杂技老师,正一脸严肃地盯着练功的孩子们。孩子们穿着一身泛白的黑色训练服,此时已被汗水
9、浸湿;裤子已经磨出了破洞,露出了布满淤青的双腿,在高强度的训练下微微颤抖;穿着杂技鞋的双脚不停地在地上旋转、摩擦,脚尖被磨破了,给破旧的鞋子染上了淡淡的红色。她们都已经记不清这是损坏的第几套衣服了。每天长时间的翻滚、摩擦、跳跃,让这些年仅十几岁的孩子满身伤痕。年轻的脸上满是稚气,却又透出一种坚毅。单薄的身体躺在体操凳上,双腿被老师压得逼近270。,眼眶里打转的泪水饱含了她们的痛苦、忍耐,还有坚定的热爱。她们知道,想要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软度是哭出来的,技巧是摔出来的,体能是累出来的。每一次演出成功,都是她们辛苦付出换来的最甘甜的同报。阿香说,她们大多不到10岁就开始练杂技,她们出身平凡却身
10、手不凡,置身繁华却四海为家。“我出生在吴桥,7岁入行,13岁时正式成为一名表演柔术倒立的杂技演员。”阿香回忆道。阿香在吴桥杂技艺术学校从学员一路成长为教练,如今,她与学生亦师亦友,总能敏锐地捕捉到学员的细微变化。“你看,练习控腿的这个学员年纪最小,我不盯着,她就会懈怠。但偷懒归偷懒,她其实还是会用心去琢磨动作要领。”话音刚落,孩子们热身结束,阿香立刻起身,去和学生们一起训练了,因为她说一天不练,就会问功。只见她一会儿做个“凌空翻”,一会儿做个“大翻转”,一会儿又轻轻一低头钻进一个细长的铁桶里,干净利落又连贯的动作引得学生们的阵阵欢呼一一“老师再给我们做个示范!再做个示范!”阿香也不推辞,接着往
11、下做,边做边大声强调动作要领:“腰要挺起来!后腿要扳直!注意看我的手型!胳膊肘要打开”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日复一日,才能换来舞台上精彩的绽放。当好戏谢幕,观众散场,有人抹去汗水与泪水,咬紧牙关打磨技艺;有人卸下妆饰与疲倦,享受春晚风的抚慰,这是繁华落尽后属于杂技演员的至真至纯。阿香说:“要造就对苦痛的钝感力一一伤痛是杂技演员最不值一提的事。”蚌因为承受痛苦,所以成就了异常美丽的珍珠;花滑运动员羽生结弦年少成名,十九次打破世界纪录,但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伤痛的折磨;著名作家史铁生双腿残疾但仍坚持写作,最终写下代表作我与地坛,影响了无数人。人人都想欣赏美丽的花朵,为此播下一粒种子,当苦难降临时,有人为
12、避风霜转身离去,有人伫立雪中,静待花期。生命中不缺少痛苦,唯有忍得住痛苦,方能在生命的裂痕中开出自己的花朵。吴桥被人们称为“杂技之乡素有十方杂技九籍吴桥”、“没有吴桥人不成杂技班”之说。然而阿香却鲜少在外人面前提及自己是杂技老师,因为说起杂技,人们的印象很刻板:杂技直接等于民间杂耍大篷车、乡下空地上搭建的舞台、喧闹的配乐,杂技演员学历低下、身材短粗、面色凄苦,仅靠高难度动作表演刺激观众视觉,甚至有人觉得以危险的方式吸引眼球,难有美感。这种偏见让阿香感到惆怅,一度隐藏起自己的身份。可每次看到孩子们训练时眼神中的坚定和希望,她又不忍心将这样的未来戳破。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她决定担起这份责任,让人们
13、重新认识杂技。阿香日夜思考,尝试多种组合,不断改变杂技的表演形式。现在,杂技已越发艺术化,与话剧、音乐、舞蹈实现了多方位融合。为了让中国传统杂技在人们心中重放异彩、永不凋谢,阿香带着学生们到处演出,从白天到黑夜,从乡下到城市,在不断创新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艳的瞬间,使杂技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发展与传承,成为了河北吴桥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名片。传统的箭到底是射向未来的。从勾栏瓦舍到灯光璀璨的舞台,走过两千八百多年风雨历程的吴桥杂技,如今已完美地融入了这个时代,灯光交错之间是穿越千年的绚烂,刚柔并济的动作留下的是文化传承的自信,演员们用脚尖感受艺术的温度,用动作表达中国普通民众与时俱进的创造
14、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卓越的胆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民族欲独立自强,国家欲稳步发展,文化是我们的支撑,只有对自己文化有着坚定的自信,才能够从深厚的文化中不断汲取向上的力量,才能更加有信心,勇往直前,不断挑战未知,不断成长。随着最后一个动作完美定格,灯光亮起,阿香带领所有杂技演员鞠躬谢幕,观众席传来雷鸣般的掌声(该文获省级二等奖)谈二创发展,展望互联网为来作者:费宝宇指导老师:苗颖慧“二创”,即是二次创作,是指在原作的基础之上或将原作人物架空到别的世界观中进行创作。在现今的互联网上,二创已经成为粉丝向作品表达喜爱的主流方式。文学有不同的形式,每部作品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风
15、格,而作品不同的风格,也造就了不同的二创形式。例如,如果有一部作品是开放式结局,而它正好在最关键最精彩的部分结局,那有的读者可能就会按照自己期待的故事走向,或基于原作的推理,把结局续写出来。再比如,如果这是一部充满遗憾和悲剧的作品,当自己在作品中喜爱的角色没有得到圆满的结局,想让他过得更幸福”基于这样的想法,粉丝们会进行二次创作,改写他的故事。二创,就是由作者以外的人续写原有的故事。例如,“蝙蝠侠”是欧美漫画中,热度以及知名度都极高的一个角色。他代表了黑暗中的正义,他打击罪犯,保护弱者,维护自己心目中的正义,从不破戒,他是当之无愧的超级英雄。但是正因如此,蝙蝠侠的出场总是伴随着流血与伤痛。蝙蝠
16、侠不仅救赎了许多漫画中的人物,他也是很多读者的信仰与精神支柱。他是粉丝心中的黑暗骑士,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是阿芙洛狄忒。因为粉丝崇拜他,不忍让他如此痛苦迷茫,于是很多粉丝提笔创作,写下了很多关于蝙蝠侠的传奇故事。可以说,这个角色的大火,离不开粉丝的支持。蝙蝠侠为粉丝提供了情绪价值,而粉丝为蝙蝠侠这个角色带来了热度知名度,让他有了经济价值,可以说,二创文化对原作来说是极为有利的。“二创”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并不只有写作才能被称之为二创,绘画、音乐等同样属于二创。粉丝对某部作品进行二创,并不全是出于遗憾与不满,更多的是出于对这部作品发自内心的喜爱,带着对原作发自内心的爱创作出来的作品,是被创作者
17、倾入了真情实感的,有灵魂的作品。好的作品会吸引更多的粉丝,而优质的粉丝会怀揣着热情,产出更多优质的衍生二创。当一个人想了解某部作品时,必然会先去了解它的口碑、风评,而粉丝的二创恰巧是最直观的正反馈。二创会为原作带来热度,当一篇优质且吸引人的作品被发布到互联网上时,感兴趣的人看到后便会去了解原作,而原作因此也收货了新的粉丝,形成了良性循环。“二创”是自由的,这种形式的艺术创作自身不带有任何约束,没有人可以规定二创必须是某种形式某种题材,因此,粉丝进行创作,完全是出于兴趣与热情自发的。也正是因为它是出于爱好自发创作的,二创者们会为了给予作者和其他粉丝更高质的作品,从而更认真地去创作。创作者们在创作
18、过程中,也得到了提升。例如写作,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必然会在文章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对原作的理解,领悟作者作品中更深层的立意,在这一创作过程中,思维得到了锻炼;在写作过程中翻找的材料,查询的文献,也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文笔,增加了知识储备。绘画与音乐同理,粉丝们在创作中得到了快乐,满足,也提高了技术。“二创”圆了很多普通人的“作家梦”,不需要出版,也能让自己的文章被更多志同道合的人看到。二创让很多人在互联网上找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知己。我在网上创作的时候,结识了很多笔友,说是笔友也不准确,因为我们从不写信,更多的是在互联网上交流写作的灵感。这种朋友是很难在现实生活中结识到的。我的很多笔友,在现
19、实生活中过得可能并不是那么顺利,他们的生活充满遗憾,所以他们将自己理想的生活,二创在了自己喜欢的角色上,用写作来弥补自己现生的不顺。虽说二创形式己然是广为年轻人所知,但二创文画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因为二创涉及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一一版权。并不是所有的作者都能接受自己的作品被二创甚至被发布,或者有的作者介意某种形式的二创,所以,二创在某种程度上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与上文的“自由”并不冲突,上文的自由是指题材和创作方式的自由,而被限制的是版权问题与尊重原作者意愿的问题。所以,二创不能乱创,既然使用了原作的某些设定,就要遵守并尊重原作。在互联网以后的发展中,二创文化必然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繁
20、盛的。我们应以客观的角度去看待,接纳二创带来的利,想办法避免和改善二创带来的避,建设更干净纯粹的互联网文化。(该文获“叶圣陶杯”省级二等奖)艺术是生活的镜像作者:卢武娜指导老师:郭昕宇口上,正赤如丹。我不禁佩服造物者的伟大及他所独有的艺术细胞。但什么是艺术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进了美术馆去寻找这所谓的艺术。厅中高大的孔子、老子石像为空旷明亮的大厅带去一丝沉寂,让人不自觉的停住了嘴中的讨论。跟随人流我来到了二楼,我站在这数不胜数的艺术品中显得有些局促,面对围满的人群,让我不知从何看起。每一幅画作都被人群遮掩我尝试踮起脚去观望,无果。但有一幅画面前却没有一个人,我好奇地走向前占了足足十分钟却没有明白
21、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那是一幅明黄色的画,画中没有添加一丝一毫的点缀,明黄色铺满整张画纸我看不出它所蕴含的意义。也明白了为什么没人也它停留。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到晚我也没找到答案,伴着日落回家了。回家的路上是煎熬的。或许是没有找到所想的答案,或许是没有理解的那幅画,又或许是觉得自己没有艺术细胞,发现不了艺术。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心不在焉,我像是着了迷,想迫切的知道究竟何为艺术?如何创造艺术?我飞奔回家,搜索了几个艺术家代表的作品,去深入的了解每个艺术家。作品充满张力,充斥着浓重情感色彩的梵高;光影筑梦人的莫奈;画中富有哲学,与诸多不解的高更;用一幅画让全世界记住中国农民样子的罗中立;我再一次感叹他
22、们的厉害,可以把美表现得这么淋漓精致,可以把观点叙说到画中,可以把人绘画的这么真实细致。深入了解梵高,我看到了他的脆弱情感,窥见了他悲催的人生,只见他把人生最有力量的部分,都着力在他璀璨的作品上;深入了解高更,我佩服他对色彩的大胆运用,使它直接影响了综合主义风格,他在绘画中对主题内在意义的表达,为原始主义和PI归田园主义铺平了道路;深入了解罗中立,我震惊当他看到守粪农民后,发至肺腑的感到”我要为他们喊叫。巨幅的画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豆大的汗珠,无时不给我们以强烈的艺术冲击,中国农民的勤劳朴素,坚韧隐忍等品质都跃然纸上。我似乎对艺术有了新的理解。太阳照常在日平线升起,我带着对艺术新的理解
23、又踏上了新的寻找旅途。走进校园,面对教学楼的建造,它可以在两楼之间随意穿梭,它贯穿了三座楼节省了老师上课浪费的时间,我想这是建筑的艺术。走进教学楼,四楼的展览板已更新完成。我走向前,看着面前工整,整洁的答题卡我心头一紧,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答题,同样是差不多的答案为什么总是别人的得分高,这不正是原因吗?相比于凌乱不堪的答题卡这样的答题卡何尝不是一张艺术品呢?洁白的答题卡上一个个清楚明了的字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我想这是字体的艺术。语文课上,苏轼笔下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将奔腾浩荡的大江波涛、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和千古而来的风流人物酣畅淋漓地泼墨挥写于大笔之下,抒发了苏轼宏伟的政治抱负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24、,也流露出壮士未酬的感慨和人生如梦、岁月流逝的遗憾,但这种感慨和遗憾并非失望和颓废。我想这是文字的艺术。我又一次走在同家的路上,但这次我心欢喜,我心明朗。因为我找到了我日思夜想的答案。原来我一开始就错了,把艺术想的崇高,把艺术想的如此高高在上,把艺术想的我们平常人根本触摸不到的高度。觉得艺术只有可能存在于别人手下。但正好恰恰相反,艺术本来就存在我们身边。一座有设计的教学楼,一张工整的答题卡,一首蕴含浓浓情感的诗,又甚是一首别人没听过的老歌,一部电影,充斥着欢声笑语的一家人在散步的场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升起落下的太阳,每晚布满夜空的满天星辰被眼睛永远记住。艺术其实很简单。艺术其实很简单,它是生活的镜像,生活也给了艺术再创作的灵感和力量。艺术源于生活,但生活就是艺术。(该文获“叶圣陶杯”省级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