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七上《朝花夕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93539 上传时间:2024-03-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七上《朝花夕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统编七上《朝花夕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统编七上《朝花夕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统编七上《朝花夕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统编七上《朝花夕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七上《朝花夕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七上《朝花夕拾》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统编七上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概括朝花夕拾中鲁迅人生中的三次重要告别,梳理成长轨迹。2 .理解告别与成长的思辨关系,培养面对人生困境时勇于前行的人生态度。3 .感受鲁迅对个人命运的不断探索及对民族前途的深刻思索。教学重点:理清鲁迅求学生涯中的成长历程。教学难点:探寻鲁迅在新旧文化碰撞中的人生选择及对未来的积极探寻。教学过程:导入:亲近名著,花满曲江。为了让同学们更加全面深刻理解鲁迅及其作品,西安市曲江新区正在建设鲁迅微型展览馆,并在展馆内开设一系列活动,现在邀请同学们前去体验。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微型展览馆,细嗅朝花夕拾中的缕缕芬芳。一、走进展览馆一名著剪影墙照片承载着一缕缕流动的时

2、光,记录着一段段悠悠的故事。展览馆第一个展区为-名著剪影墙。剪影墙上粘贴了朝花夕拾相关篇目的图片,需要同学们根据图片猜篇名。明确:通过建设展览馆的活动形式,创设情景,以名著剪影墙活动,带领同学们回顾朝花夕拾相关篇目,激发学生课堂兴趣。二、走进展览馆-求学轨迹图人物轨迹图可以直接清晰地呈现人物的成长路线和生命历程,帮助我们回溯那些遥远的历史瞬间。展览馆的第二个展区为-求学轨迹图。展览馆中的鲁迅求学轨迹图中鲁迅的求学地点还处于缺失状态,请同学们根据朝花夕拾相关内容,上台补充鲁迅求学地点,帮助展馆完善鲁迅的求学轨迹图。引导学生梳理出求学过程中地点的变化。(绍兴一南京一日本)明确:通过课堂活动学生完善

3、求学轨迹图,梳理朝花夕拾中鲁迅的求学历程。人生的每一次离别都意味着新的开始。展览馆根据鲁迅的人生轨迹开设人物生活馆。展馆分为记忆绍兴、求学南京、东渡日本三个专区,让我们一起游览,回顾鲁迅走过的那段悠长的岁月。三、走进展览馆一人物生活馆(一)记忆绍兴记忆绍兴馆再现鲁迅童年绍兴的生活,鲁迅离开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时分别带走了几件旧物,记忆绍兴专区准备展示这些旧物,你认为鲁迅会分别带走哪几件物品,结合文章说明理由。1 .离开百草园鲁迅会带走什么?A:覆盆子、木莲等。鲁迅通过百草园的植物昆虫认识了大自然,了解虫鱼鸟兽的世界。B:山海经、猫鼠成亲的剪纸贴等。鲁迅在百草园中听到了有趣的民间传说。百草园中快乐无

4、穷,但是终究要离开,告别百草园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门和木莲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朗读:“我的Ade重读,语速慢,读出不舍。“不知道为什么三个也许是重读,语速稍快,读出疑惑与不解。朗读方式:学生单独读2 .离开三味书屋鲁迅会带走什么?A:在三味书屋读的书论语幼学尚书周易、曾经对的对子:这些是三味书屋的收获,开始了真正的启蒙教育。B:西游记绣像

5、、腊梅、蝉蜕等:在三味书屋与伙伴们一起玩耍,严中有趣。总结:以小诗形式总结童年绍兴的生活(学生齐读)告别了童真收获了知识告别了自由收获了友谊我告别了童年走进我的少年时代(一)求学南京求学南京专区主要以鲁迅少年时期的生活为参考,展出了父亲的病和琐记两本手记,这两本手记清晰地呈现了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历程,在这两本手记中,你看到鲁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使用以下句式回答。(小组合作讨论)从父亲的病中-内容,我看到鲁迅由-变得-一一O鲁迅生活的变化:从父亲的病中他到处替父寻医与名医周旋,我看到鲁迅由快乐变得忙碌。鲁迅个人的变化:从父亲的病中他恭敬地迎送医生,他由懵懂变得懂事承担家庭责任。从琐记中他如饥

6、似渴地学习新知识,他由视野狭窄变得有学识。从琐记中他认为新学堂知识枯燥单一,他由被动接受知识变得主动探索新知。1 .鲁迅在这里学习到了新知识?为什么选择离开?“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琐记明确:在江南水师学堂整体只学简单的英文汉语,学校修庙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在矿路学堂学习流于形式,学生没有学有所用学有

7、所成。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办的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在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缩影。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思想技术,但是没有从根本上革除封建的思想。2 .鲁迅选择了离开南京,他告别了什么?封建的思想落后的制度总结:以小诗形式总结求学南京的生活(学生齐读)褪去稚嫩,勇担责任告别封建探索真理我告别了祖国东渡日本(三)东渡日本1 .鲁迅此时家道中落,为何有钱留学日本?明确:清政府公派留学生探索西方先进的技术思想,希望挽救清政府统治。2 .鲁迅来到日本后却说我的意见却变了,有什么改变?“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

8、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一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藤野先生3 .东渡日本专区的讲解员需要向同学们讲解鲁迅最终告别医学的原因。请你作为讲解员向大家讲解。(1)留学生的不学无术(2)考试被污蔑(此时的鲁迅敢于直面流言,变得勇敢)(3)幻灯片事件:国人的思想的愚昧麻木“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一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J-藤野先生朗读:去掉副词和感叹号,全班对比齐读,谈朗读感受。明确:副词

9、和感叹号可以加强情感,体会鲁迅的悲愤。句末的标点没有使用感叹号而是平平无奇的句号,说明鲁迅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更加理性和冷静。总结:以小诗形式总结求学南京的生活(学生齐读)风雨飘零之时求医救人国人麻木之刻从文救国明确:告别之路是坎坷曲折的,但在告别中鲁迅不断迈向新的人生台阶。完成板书“告别之路与成长之阶。4 .鲁迅在从绍兴到南京再到日本,不断告别中,什么变了?但不变的又是什么?明确:地点和思想一直在改变,但是对未知的探索、爱国之心一直未变。鲁迅人生的每一次告别和其思想的转变都根植于国家土壤之中,都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通过鲁迅的成长可以窥探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四、走进展览馆-成长留言馆学伟人,看自己。展览馆为同学们开设了成长留言馆专栏。请同学结合本节课和自己的人生经验,写下自己的成长心得。随后请同学们进行分享。(播放轻音乐)课堂小结总结:同学们,终有一天我们会像朝花夕拾中的鲁迅一样,告别父母,告别家乡,甚至告别祖国,不断告别熟悉的环境,走向陌生和遥远。希望大家在未来某一天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能想到我们今天这堂课,拥有不害怕离开的勇气,具有敢于探寻的精神。因为你的每一次转身都是在奔向更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