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93574 上传时间:2024-03-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统编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统编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统编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统编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统编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王维用十分简单的行为实现了情绪的外化,既保留了精致的场景,又避免了过分直白。教学目标:1 .正确、流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送元二使安西。2 .通过借助注解、想象画面、结合资料等方法,诵读诗句,感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点:通过借助注解、想象画面、结合资料等方法,诵读诗句,感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难点:了解“送别诗”文化,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

2、学过程:谈话导入从诗经算起,诗在中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然而,诗歌的黄金时代是在唐代,盛世豪迈,诗人慷慨,从唐高宗时期开始,诗就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在唐朝涌现了一大批伟大的诗人,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你知道诗佛是谁吗?(王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一首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板块一:韵律之美1.解诗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诗题送元二使安西的意思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注释说诗题的意思。2 .知诗人学生交流诗人王维的资料,课件出示王维的简介。3 .初读古诗学好古诗的一大法宝就是读。老师这里归纳了三点。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准节奏;三读,读出韵味。按照这样的方法,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诗。读准古诗中

3、的多音字:反馈正音:朝、舍、泡、更尽的读音。4 .边朗读边试着画节奏,总结七言诗歌划节奏的规律:2-2-3o5 .读出音韵字音读准了,相信诗句也读通顺了,指名读古诗。同学们把诗读得很流利。如果能读出节奏和韵味就更棒了。古诗TS讲究押韵,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韵脚,(生交流:尘、新、人),韵脚可适当读重些长些。学生自由练读。师生合作读,读好停顿和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设计意图】学习古诗词,读是最好的方法。通过自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把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在朗朗书声中感受古诗的音韵美。板块二:离别之景1 .想象入画境苏轼这样评价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找一找这对即将离别的朋友,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在诗句中圈一圈。反馈:看到的景有朝雨、轻尘客舍柳色2.雨结合注释,我们知道,泡指的是湿润,沾湿,通过泡”这个字了解到早晨的雨并不大,离别时的雨就像离别朋友心头上的泪,缠缠绵绵飘洒在离别的这个早晨,这里不仅湿润了尘土,而且极好地烘托了离别之人的心情。带着理解,我们一起诵读这两句诗。生读前两句。3柳王维送元二从长安一直送到渭城,眼前的渭城车水马龙,春意盎然,美极了,为什么诗人单单写朝雨和柳树呢?生反馈:这和古人折柳送别的习俗有关。课件出示:折柳送别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小雅里的采薇。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所以离

5、别赠柳,表示难分难舍,不忍相别的心意。难怪古人有这样的诗句,生读: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张籍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一一王之涣因为离别,这柳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伤感,朝雨是离别时朋友心头的缠绵,杨柳是离别时朋友挽留的手。我们一块再读读诗句: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4酒此时的渭城春意盎然,柳色清新,细雨如烟,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以酒送别朋友)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从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可知道。)王维要一劝再劝更尽一杯呢?弓I读1:你可知道元二此行有多远?从长安到渭城,到阳关再到安

6、西,此行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的,在当时即使是用日行千里、夜行800的快马驾车,都要走半年多啊。那再次相见就不知是何时了,或许今日一别,后会无期了。所以才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引读2: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愿朋友能在边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凯旋而归。所以才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引读3:(师旁白,出示图片配乐渲染)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这一路上赤壁千里,大漠茫茫,黄沙漫天,人烟稀少

7、。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所以才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引读4:这是一首离别诗,更是一首永别诗。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5年后便去世了,此次的告别竟成了永别!真的印证了诗中最后一句(生读:西出阳关无故人!”)5.说画面止匕刻,请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板块三:离别之情1.景语皆情语师小结:这时的渭城真像一幅水墨画啊,朝雨是景,客舍是景,柳树也是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情便是朋友间深厚的友情。2 .读写悟别情清晨的景虽美,但也意味着告别在即。千言万语,诉尽衷肠。假如你就是元二,你即将远行,面对好朋友王维,你会想写什

8、么,说些什么?请写下来。生写完汇报,师点评。3 .声动渭城曲一段真挚的友情成就了一首不朽的诗篇!后人为其谱上了曲子,作为送别曲广为传唱,这首古曲就是渭城曲,又叫阳关三叠。(播放音乐)让我们伴着古曲,在音乐声中记下这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师生在音乐中背诵古诗。)【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角色体验,拓展想象空间,带领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送别的深情厚谊。板块四:送别之诗1 .对比阅读人生自古重离别,送别是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老师还搜集了两首送别诗和大家分享(出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别董大)。这两首诗表情达意的方法和送元二使安西有何异同?你更喜欢哪一首?简单说明原因。2 .学生积累的

9、送别诗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送别诗师说上句,生对下句。师:海内存知己,(生:天涯若比邻。)王勃桃花潭水深千尺,(生: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莫愁前路无知己,(生: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3 .师小结相见时难别亦难,在王勃眼中,送别是那远在天涯却近在咫尺的心;在李白眼中,送别是那深深的桃花潭水;在高适眼中,送别又是刃相识天下的豪迈送别是我国传统诗歌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古曲渭城曲音乐声中感受经典的魅力,通过拓展另外两首送别诗,引导学生赏析这三首诗歌表情达意的异同,并交流自己喜欢的原因,既达到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又是对本课所学内容的一个检测和巩固。最后的作业设计秉承双减理念,提供必做和选做作业,面向全体学生,趣味十足,富有梯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词的兴趣,做中华经典传承人。作业1.背诵、默写送元二使安西。2.把送元二使安西改写成一个小故事。选做:课后与继续搜集送别诗,举办“送别为主题的古诗朗诵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