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篇)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篇)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材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八篇)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材料)篇一,共八篇围绕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的交流发言深入老行“干方工程”全面被兴年节”,村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学习借鉴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好经验好做法,从3月开始,市乡村振兴局党组组织人员分两批次赴浙江省学习调研,先后考察了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桐庐县、湖州市安吉县等地,通过现场观摩、研讨交流等方式,重点对当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等工作进行深入调研,达到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的目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考察地区基本情况(一)杭州市淳安县。该县位于浙江省西部,千岛湖被誉为“天下第一秀水
2、”。辖区的下姜村,原来是出名的贫困村,也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的基层联系点,他曾四次到访、四次致信下姜,期望“经济持续发展,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越来越好”。近年来,下姜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以乡村旅游产业为支柱,规模效益农业为补充的生态产业集群,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和可复制的乡村振兴之路。(二)杭州市桐庐县。该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富春江山水世界闻名。近年来,桐庐县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创新,培育和发展“古村落+文创”“古村落+艺术”“古村落+特色民宿”等新业态,以景点的要求建设村落,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目前,桐庐已建有(含在建)11个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
3、点村。(三)湖州市安吉县。该县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几何中心,与上海、南京和杭州、湖州等城市分别构成3小时和1小时交通圈,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十多年来,安吉县在“两山”理念指引下,大念“山水经”,关停矿山,关闭工厂,修复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旧貌换新颜。二、主要经验做法考察过程中,我们亲身体会到,浙江省自2003年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20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所到之地村村如画、处处皆景,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兴旺发达,一派生机盎然景象。相较而言,我市在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人文积淀等方面同浙江各区县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其中最主要的差距
4、还在发展理念和推进方式上,浙江的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一)党建引领基础好。在浙江各地,都注重将党建贯穿乡村振兴工作的全过程。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争做发展带头人、新风示范人、和谐引领人、群众贴心人”为指引,塑造“四种人”党建品牌,村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州市上堂乡刘家塘村推行村党委联系党小组带领发展村户经济、党小组联系党员带班参与乡村治理、党员联系群众带头倡导文明乡风的“三联三带”活动,受到中央领导赞扬。(二)规划先行标准高。各考察点所在县把规划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个性特色,做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
5、”、“一村一韵”,比如杭州市桐庐县石舍村的“非遗石舍”、淳安县严家村的“未来乡村”、“渔事文化”都给考察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规划设计上,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实现了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在规划执行上,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所到之处,没有发现私搭乱建行为,很少有与整体环境不协调的建筑,做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三)产业融合业态新。所到村庄在业态发展上都力求创新求异,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突出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的结合,精心打造多元新业态综合体,实现了三产的有机融合。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成立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打造“群众观教育培训
6、基地、彩色农业观光体验基地、旅游休闲清凉度假基地、传统手工艺品加工基地”,“下姜逐梦”荣膺千岛湖旅游新十景。湖州市安吉县“小瘾半日村”以改造现有民居文化为基础,打造集高端休闲旅游、艺术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综合社区,成为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全国集群民宿村落及新生代民宿样板区”的全国首家民宿集群村落。(四)管理精细环境美。本次考察所到之处,视野之内几乎看不到生产生活垃圾,这与当地政府的精细管理和群众的环保意识密不可分。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早在2021年就率先推行垃圾不落地试点,实行“定点投放、定时收集”,做到“垃圾不暴露、转运不落地、沿途不渗漏、村容更整洁”。杭州市桐庐县探索“中国式”垃圾分类,推进
7、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化利用,将村庄划分为若干网格,在网格内分类设置垃圾投放点,引导农户分类倾倒,每日回收,分类处理,被评为“中国最美县城”。(五)多元参与机制优。纵观浙江各地乡村建设,把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理念贯穿于发展建设之中,是浙江模式成功的主要因素。政府主导,就是在规划编制、资金整合、项目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做好基础性工作。农民主体,就是突出发挥村规民约的自治作用,不断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比如湖州市安吉县刘家塘村推行“五众”工作法,大事众人定、三务众人清、村务众人管、廉情众人督、结果众人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社会参与,就是引入社会资本
8、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杭州市淳安县创新“入股联营”机制,镇村属企业和大下姜所属25个行政村共同出资,组建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608万元,利润101万元,为村民持续增收提供稳固保障。三、有关工作建议从外出学习考察的情况和浙江乡村振兴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来看,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统领农村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政策要求严、利益关系多、推进标准高,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紧密结合株洲实际,系统设计,协同推进。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一)突出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根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9、。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一是增强组织活力。深入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帮助帮扶村建好阵地、带好班子、抓好队伍,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干在先、走在前。推行“三结三带”,即驻村第一书记与村书记结对、驻村干部与村干部结对、党员与群众结对;强村带弱村、老党员带新党员、致富能手带困难群众,促进共同提高。二是用好党建平台。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天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治理,推广“积分制”等管理方式,转变群众思想观念。三是做好示范带动。发扬株洲市“火
10、车头”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借鉴浙江省“万千工程”经验,结合株洲市实际,实施“千百工程”,即“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力争到2025年打造一批在全省甚至全国领先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示范创建不撒胡椒面,把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强、乡村建设基础条件好、群众参与积极性高作为基础条件,确保创建一个成功一个。(二)统筹规划设计。浙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十分重视规划工作,在村庄整治初期先抓规划、再搞建设,结合实际,差异化发展,做到“画饼”与“做饼”相结合,久久为功,使乡村建设有序推进。这也启示我们,抓乡村发展首先要高起点编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一是统一编制标准。我市1014个行政村,目前完成并批复173个村村庄规
11、划,完成未批复669个村庄规划方案,剩余172个村未完成规划编制。探索推广”一图一表一说明”做法,即统一绘制村庄建设规划图、编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计划项目表和制作建设要点说明书,提高村庄规划的质量和群众参与率、知晓率。二是明确功能定位。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实行“一村一规划、一村一主题”,不搞千村一面,根据产业、文化、生态和村容村貌的不同,合理定位村庄主题特色,做到既融入整体大环境,又体现特色“小气候”。三是加强风貌管控。根据我市村民建房特点,探索推行“湘东民居”模式,以县为单位统一规范村民建房风貌,确定建房的基本元素,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逐年分步持续推进“湘东民居”建设。优先加强省界交界
12、地区,国省道、高速公路、铁路等沿线村居的建设改造,彻底改变“有新房无新村”问题。(三)促进产业融合。乡村振兴,产业支撑是关键。浙江把农民增收致富摆在乡村建设的首位,推动产业业态多样化,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使美丽乡村成为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源泉。这些经验告诉我们,建设美丽乡村,要走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一是与数字化相融合。加强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企业和科研机构协作,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推动“三农”数字应用场景在农村推广落实,不断提升企业数字技术应用、软件应用、数据管理等数字化能力,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二是与红色元素相融合。充分发挥我市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优势,以炎陵县、茶陵县为核心
13、,各选取23个红色示范带,加大投入力度,探索推行“1+N”产业发展模式,如“红色+乡村”、“红色+文创”、“红色+民俗”等,打造红色旅游复合型产品。三是与特色资源相融合。立足各地的特色资源,实施黄桃、茶叶、油茶、中药材等“四大产业”提质工程,加大引进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产业链企业的力度,建设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做大做强特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四)注重生态治理。建设美丽乡村,村美是底色,乡村振兴就要有乡村振兴的样子。一是突出治理重点。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五治理一革命”,重点抓好改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村庄绿化等工作,整治重污染高耗能行业
14、,关停“小散乱”企业,建设“无废乡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乡村旅游为标准,加强乡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房、田、水、路、沟、渠”面貌,打造田园风光。二是坚持循序渐进。结合各地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在进度要求上不搞“一刀切”。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花钱少、见效快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村庄环境清洁入手,到改水改厕、村道硬化、绿化亮化,再到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先易后难,层层递进。三是引导群众参与。将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纳入村规民约,通过评选秀美庭院、文明家庭,探索设立“垃圾兑换超市”等,引导村民培育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乡风,自觉做好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五)凝聚各方力量。坚持“
15、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原则,统筹各方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突出党政主导、各方协同、分级负责,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紧盯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每个重点阶段出台1个实施意见,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二是坚持群众主体。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建立健全村级民主协商议事平台,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等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幸福屋场建设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达到投工投劳、出资出智共建美好家园的目的。三是坚持社会参与。充分发挥社会扶贫联盟作用,通过座谈交流、发放倡议书等方式,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
16、兴工作。根据乡村建设和困难群众需求,精心设计精准有效的“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引导基层社会组织“接单大力表彰在乡村振兴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通过表扬通报、典型选树、案例宣传等方式,提高社会组织积极性。篇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工程)工程经验发言材料、党课讲稿各位领导,同志们:“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习近平总书记对“千万工程”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经验的重要批示,高屋建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20年来,浙江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持之以恒推动“千万工程
17、”向纵深迈进,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特别是他们坚持内外兼修、塑形铸魂,持续改善农村精神风貌,提升“心灵之美”的做法,为我们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县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千万工程”经验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典型案例和生动教材,持续兴起学习宣传热潮,在深入践行“千万工程”上开出理论之花、结出实践之果。结合个人思想和我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千万工程”的科学内涵2003年6月,在习近平同志的倡导和主持下,浙江启动“千万工程”,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
18、全面小康示范村。20年来,“千万工程”以村庄的环境整治与人居环境改善为切入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实现了多方位的迭代升级,不仅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而且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在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等方面,贡献巨大,意义深远。从挖掘乡村文化,到传承乡风文明,“千万工程”下的浙江农村,正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美丽乡村注入了美丽灵魂。学好用好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县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将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承德时做出的“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指示精神,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提升
19、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助力。二、强化思想引领,持续深化理论宣讲,筑牢乡村精神文明思想根基一是强化理论学习。我们要将认真学习领会近平总书记对“千万工程”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经验的重要批示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高度自觉,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学习研讨全覆盖,确保学深悟透、入脑入心。二是广泛开展宣传宣讲。重点围绕“六个带头”,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宣讲,把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做法生动鲜活宣传好。结合各行各业实际,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乡
20、村大喇叭广播宣讲、小马扎面对面宣讲,运用新媒体平台网络宣讲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用群众爱听、听得懂的语言,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般传递到千家万户。三是强化理论研讨。围绕“千万工程”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经验在全县各级组织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研讨,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推动解决各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积极想办法、出思路,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文章,形成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互动并进的良好局面。三、守正创新,阵厉奋发,为全力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省级文明县城创建为龙头,以“双争”活动为牵引,扎实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
21、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实施20212023年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三年行动计划,针对弱项短板,开展思想道德引领、文明行为养成、社区综合治理、重点领域整治、城乡一体创建等行动,着力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城市品位和市民文明指数。二是积极推进典型培树,强化乡风文明榜样引领。持续开展“承德县道德模范暨承德县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十星级文明户”“书香门第”“最美职工”等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加大道德模范、承德好人、最美人物和身边榜样等身边典型的学习宣传,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三是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扎实培育文明乡风。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作用,加强阵地融合,不断推
22、进“文明实践+法治”“文明实践+党建”阵地建设,为农村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努力搭建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载体。通过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崇德超市”,建好用好“承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以文明实践积分分享物质和精神成果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在文明创建、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参与率,进一步弘扬文明新风尚。四是积极倡导移风易俗,构筑乡村精神文明人文根基。着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农村地区思想道德建设。利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民俗文化节、“非遗”系列展演、传统手艺展示等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以满月酒、婚礼、葬礼等为抓手
23、,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树时代新风”活动,加强“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建设,建立移风易俗“红黑榜”,集中治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发言完毕,不妥之处,请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篇三领导干部关于开展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发言材料及心得感悟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发现问题本源,亲自部署和推动,创新性地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并把它定位为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工程,
24、推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民心工程。20年来,浙江发挥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浙派作风”,坚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高层推动,真金白银地投,乡村建设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迈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千万工程”造就了浙江万千和美乡村,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成为浙江的一张金名片。2018年9月,浙江“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201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起步早、方向准、成效好,不仅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要深入总结经验,指导督促各地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O“千万工程
25、”深刻改革了浙江,深刻改变了中国,深刻影响了世界。在“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这一新起点上,系统总结这一工程的典型实践经验,既是引领浙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实际需要,也是统领全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实现要求,其意义和价值极为明显。一、“千万工程”时代缘起与演变迭代21世纪初,浙江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建设面貌日新月异,而农村建设面貌明显滞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高瞻远瞩谋划,亲自定题,亲自推动实施“千万工程”。20年来,浙江省持续发力推动“千万工程”内涵升级,浙江“千万工程”从单一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持续迭代升级,其建设内容已涵盖了乡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硬件建设、软件建设
26、等各个领域。“千万工程”先后跨越了六个建设阶段:(一)千万工程示范引领阶段。2003年6月5日,浙江正式启动“千万工程”,采取“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建设路径,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改善为重点,从全省所有约3万余个建制村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重点是扎实推进村庄道路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经过4年的努力,到2007年,全省成功完成1181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全面推进了10303个环境整治村的改造,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彰显。(二)千万工程整体推进阶段。2008年3月,浙江省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27、工程的意见,从2008年起浙江省深入实施第二轮“千万工程”,开展全省村庄整治建设的全面铺开,本轮建设重点行政村体现了整治数量上的扩展和整治内容上的扩展。即整治数量涵盖了全省所有,整治内容拓展为农业非点源污染、农村基础设施、农民住房风貌等建设。经过三年多努力,到2010年,全面完成了全省所有行政村的既定任务建设,乡村人居生态环境明显提档升级。(三)美丽乡村建设阶段。2010年12月,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率先提出了“美丽乡村”概念,开启了浙江乡村建设的“美丽”时代。着力把农村建成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农
28、民幸福家园、市民休闲乐园。“千万工程”推动全省乡村沿着“千村精品、万村美丽”主线持续深化。2012年4月,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的出台再一次推动了“千万工程”建设内涵的从环境风貌“形象美”向历史文化“气质美”的转型。(四)美丽乡村升级版阶段。2016年11月,围绕“两富”“两美”建设目标,为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浙江省深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建设新部署,重点具体要求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全域美”、千村3A万村IA阶段2017年6月,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了以全域景区化为目
29、标导向,继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并把万村景区化作为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2018年4月浙江省出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正式提出到2020年,累计建成1万个A级景区村庄,其中3A级景区村庄1个。这项“千村3A景区、万村A级景区”的“新千万工程”的核心,是新时代背景下深化“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2021年,浙江省印发浙江深化千万工程建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计划(20212025),提出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域共美、环境秀美、数智增美、活力强美、风尚纯美、生活甜美“六美”行动。(五)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阶段。2022年1月,浙江省政
30、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1个以上未来乡村,全面擘画打造“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的现代版浙江乡村“富春山居图”。“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这是浙江力抓“千万工程”20载之后,基于新阶段、新征程所开启的新篇章,创新推动“千万工程”在新的起点上朝着乡村共富迭代跨越的重大战略谋划。充分彰显“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的新“千万工程”已成为浙江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标志性工程。二、“千万工程”的乡村娉变与伟大成就20年来,浙江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推动“千万工程”持续深化,迭代升级,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生产生活
31、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基础上,还带动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的流动,促进了农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缩小,并向着共同富裕目标奋勇前进。(一)聚力三大革命全域推进,农村环境面貌彻底改观。早在2003年“千万工程”启动之时,浙江就从农村垃圾、污水、厕所入手,开启了村庄环境清洁卫生治理的行动。20年来,浙江基本完成了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任务,农村环境面貌彻底改观。一是持续发力垃圾革命。建立起覆盖全域、运作规范、处理高效、保障有力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成功推动农民群众由“垃圾扫出门”到“垃圾扔进桶”再到“垃圾分好类”的三级跳。2022
32、年,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60%,资源化利用率达100%o二是集中发力污水革命。浙江标本兼治、集中发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全面实施“五水共治”,把治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和洗涤污水截污纳管率达到95%,乡村劣V类小微水体全部消除,实现了水环境由“脏”到“净”,再到“清”,并正在向“美”的持续改变。三是有效发力厕所革命。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重要指示精神,每年2个村、50万户左右的进度推进农村改厕,到2022年,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9%以上。(二)
33、聚焦大花园全域打造,乡村呈现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谋划把全省乡村作为一个大花园、大景区来打造,在全省部署实施美丽乡村先进县示范县、美丽乡村风景线示范镇、美丽乡村精品村特色村、美丽庭院“四美联创“,着力建设全省域美丽乡村大花园。一是以点带动,创建美丽庭院、精品村。以户为单元,着力把千家万户庭院建成精美精致小品,以一家一户的小美,推动村域的大美。以村为单元,培育村庄风貌优美、产业特色鲜明、民风淳朴正气的精品村、特色村。二是以线联动,打造美丽风景线、示范乡镇。以道路、河流或乡镇全域为单元,打破村界,以精品村、特色村、中心村、历史文化村落为支点,开展片区化、组团式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功能多样的
34、风景线、示范乡镇。三是以面驱动,建设美丽乡村先进县、示范县。以整县域为单元,坚持全领域、全方位、全面推进,创建美丽乡村先进县、示范县,形成乡村整体美丽。2022年,全域推进“五美联创”,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14个、示范乡镇114个、示范带22条、特色精品村335个,全省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93%o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一县一品牌”的美丽乡村格局全面彰显。(三)统筹村庄建设运营,乡村美丽经济方兴未艾。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响民俗牌、生态牌、田园牌、乡愁牌,统筹村庄建设和村庄运营,将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是建设景区村庄。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旅
35、游发展规划融合,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旅游景区,一大批彰显休闲农味、景区韵味、文化风味、乡愁野趣的景区村庄模式相继问世,2022年底,全省已累计创建3A级景区村庄2240个,累计打造中国最美休闲乡村72个。二是培育美丽新业态。浙江按照美丽经济化的要求,把大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美丽农业培育成为美丽经济产业,做大做强养生、健身、运动、休闲、养老产业和绿色农林产品、保健品、医药品、美容化妆品生产,促进美丽乡村加速向美丽经济转化。2021年,全年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9亿人次,营业总收入469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带动农户26.4万户。三是壮大村集体经济。树立经营村庄理念,把建
36、设美丽乡村、经营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有机结合,把乡村旅游业、美丽农业、集体物业等美丽经济发展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增长极。2022年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85%以上。(四)弘扬传承人文乡愁,省域塑造文明和谐新风尚。坚持“物的美丽”与“人的美丽”联动建设,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气质”,实现乡村生态美的同时,更凸显乡村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一是塑造乡村文明新风。秉持“村美人更美”的理念,积极推广崇德向善、守望相助、互敬互爱、德行天下的“好家风”,倡导“家家有家训”“户户亮家训”。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领、集中治理、
37、建章立制等举措,加强移风易俗、遏制农村陋习,焕发了全省乡村文明新气象。二是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打造了一大批以“乡愁记忆展示馆、优秀文化传承馆、思想道德教育馆、乡村文化大舞台”的“三馆一台”为定位的农村文化礼堂,实现了文艺文化、教育教化、家德家风、乡愁乡风、礼仪礼节等精神要素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在全村弥散。从2013年启动的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计建成20511家,实现500人以上建制村全覆盖。三是保护历史文化(传统)村落。把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定位为“等不起、慢不得”的抢救性工程。从2012年启动,至2022年底,共实施了10批次432个
38、重点村、2105个一般村项目,省级财政累计投入34亿元,带动各类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130多亿元,保护了古韵古风的历史建筑,彰显了内外兼修的古村气质。三、“千万工程”的理论诠释与典型经验浙江省20年来推动“千万工程”的坚守与实践,积累了建设美丽乡村的丰富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2019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年的宝贵经验概括来讲,核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秉持人本发展思想,有序改善农民民生福祉。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浙江实施“千万工程”始终把增进群众民生福祉作为根
39、本出发点,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人居环境安全等问题抓起,逐步向美化村庄、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延伸,从而使“千万工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二)牢树绿色价值取向,引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习近平同志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浙江把“两山”理念贯穿于推动“千万工程”的自觉行动,切实把“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工程和优化农村环境的生态工程,把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以推进“千万工程”为重点的美丽环境建设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扎实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绿色产业,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注入动
40、力。(三)坚持系统治理思维,推进城乡联动互促共进建设。坚持以城乡统筹发展理念为引领,切实把千万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顺应城乡发展趋势和群众需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不断调整工作重心,扩大外延,丰富内涵,稳中有进,持续发力,从整治环境脏乱差问题向治水、治气、治土、治山、治乡等延伸,科学处理好城与乡、工与农、经济与社会、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了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的整体建设。(四)确立经营村庄理念,催生乡村美丽经济新业态。发展美丽经济是以“八八战略”为指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的创新转化路径。坚持把整治村庄和经营村
41、庄结合起来,将“千万工程”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扶贫开发、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传承、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等相结合,不搞千村一面和“一刀切”,因村制宜搞好建设,推进村庄特质发展,努力让美丽环境转换为美丽经济,把美丽转化为富村强民的生产力,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经济的互促共进。(五)强化政府引导作用,调动农民和市场主体力量。坚持党建引领和“一把手”亲自抓,20年来,省委、省政府每年召开最高规格“千万工程”现场会,省委书记、省长到会部署。每5年出台一个实施意见或行动计划,创新制度供给,加大财政投入,持续加快推进力度。调动政府、农民和市场三方面的能动性,积极引导工商资本、乡贤资源、社会力量参
42、与建设,形成全社会合力共建的良好局面。四、“千万工程”的建设前瞻与对策建议“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浙江的宝贵财富。适应新阶段、新要求,努力绘就共同富裕大场景下乡村建设新图景,是创新深化“千万工程”的路径指南和行动指针。要以城乡融合和共创共富为思想主线,以数字化应用和低碳化应用为技术主线,奋力打造“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的新时代“千万工程”升级版。(一)探索开展未来乡村建设。把未来乡村作为引领美丽乡村迭代升级和“千万工程”持续深化的重要抓手,对浙江而言,是推动乡村振兴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路径。要抓住数字化时代发展机遇,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创新谋划和建设彰显未来元素
43、、共富元素、科创元素、幸福元素的未来乡村,聚焦重点领域和短板弱项,推动数字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Al等与农村深度融合,创新打造一批农村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建设,为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提供智能化服务,用智慧与科技提升乡村生活品质,让乡村充分呈现未来元素和彰显江南韵味。(二)深入开展共富乡村建设。要把共富乡村建设作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和“千万工程”深化的重要内容。聚焦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力在优化空间布局、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民扩中提低、推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等方面持续发力,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共富村实现路径,促进
44、农民农村“扩中”“提低”,建设一批可推广可复制、具有浙江辨识度的高质量发展共富乡村,努力推动乡村建设加速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三)全面开展和美乡村建设。要以“和美”为要义,以城与乡和而不同、人与人和睦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遵循,以“人和村美”为理念不断深化“千万工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进一步深化“千万工程”的前进方向和全新路径。浙江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实证地,要立足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和美与共,扎实推进环境和美、产业和融、人文和润、生活和顺、治理和谐,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浙江样本。(四)加
45、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省是深化“千万工程”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重点萌发地和重要实践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创新效益农业发展模式,从保生产和保生态并重的全新视角,高瞻远瞩指出了浙江要把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模式与重要路径。浙江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论述为思想指导,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奋力推动农业强省建设,努力为我国实现农业强国目标贡献浙江图景。篇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经验的研讨材料及心得红包引领绿色或晟、红土地上的信家
46、与蝶变横坎头村地处四明山深处,村域面积7.3平方公里,共有村民871户,总人口2471人,村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64名,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一一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被称为浙东红村。但在2003年前,我们村却是个经济薄弱村,交通闭塞,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700元,村集体负债20多万元。老百姓总感叹“横坎横坎,横看竖看看不到头”。所有转机都发生在2003年1月29日,临近农历春节,天寒地冻,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我们村调研,并当场作出指示:只有老区人民富裕了,才谈得上浙江人民的共同富裕。这对我们村无疑是一剂强心剂。新年上班第一天,我们村两委喊上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向习近平总
47、书记写信汇报今后的打算。让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2月11日,仅仅3天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就给我们回信了,希望我们:发扬老区的优良传统,保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快老区开发建设,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当时刚并村不久,村集体、老百姓都很贫困,怎么办是个大问题。我们村党委反复研究,最终决定党员干部先带头!为了脱贫,村里根据专家建议,引进樱桃产业,但樱桃三年才结果,村民不看好,于是党员干部带头,认领首批70亩樱桃园,三年后樱桃迎来大丰收,如今我们村被誉为“花果红乡”;村集体经济壮大后,党员干部连片包干,村民共同参与,开展了村庄环境大整治,过去的土疙瘩路不见了,村民住的矮平房都“
48、拔高”宽敞了,苍茫的天空都变得湛蓝,昔日破败景象一去不复返;村里环境变好后,村党员又带头,使旧址群内55户居民统一搬迁,为发展红色旅游打下基础。到2017年底,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村民年人均收27多元,是2003年的10倍。2018年2月10日,我们村全体党员满怀喜悦与感恩,把村里的发展变化,和获评“全国文明村”的喜讯,汇成一封由143名党员代表签名、饱含老区人民深情的书信。2018年2月28日,这是一个至今仍然让我们村全体党员、全体村民激动万分的日子。这天,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村全体党员再回信,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提出“两个必须”和“两个作用”,勉励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同
49、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前后两封回信,跨越15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关怀从未间断。在各方关心关爱下,我们党员带头,整装再出发、爬坡再过坎,向更高质量的美丽乡村蝶变!从村民到游客,大家都感受到,村里的环境更好了,红村特色风貌愈加凸显,老百姓化身“乡建艺术家”,就地取材、美化乡村;村里的产业更旺了,强村公司成立后,农民绿领学院、田园综合体等项目纷纷落户;浙东红村的人气更高了,每年超100万人次的游客,到横坎头村体验红色研学、非遗制作;老百姓的口袋更鼓了,红村互助组织每年向村里推送350万元的住宿、餐饮量,村民纷纷在家门口开起了民宿、农家乐。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和村民年人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