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评价规范-地方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评价规范-地方标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1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XXXX-XXXX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评价规范Specificationsfortheevaluationofpublicservicefornationalfitness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评价实施15评价指标25.1 基础类指标25.2 提升类指标26评价方法27评价结果及反馈利用37.1评价结果37.2反馈利用3附录A(规范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4参考文献9一,/.1刖百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
2、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体育局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山东省体育及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评价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规范的实施、指标、方法、结果及反馈利用等内容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效果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9272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T34289健身器材和
3、健身场所安全标志和标签GB/T37273公共服务效果测评通则3术语和定义GB/T3727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全民健身公共服务pubIicservicefornationaIfitness政府为满足社会成员参与体育健身的需要,向全社会提供的公益性体育产品及服务。注:包括但不限于政策保障、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服务、群众健身活动或比赛服务、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等。3.2体育社会组织sportssociaIorganization以发展体育事业为目的,依法在县级以上有关部门(民政、审批局)登记注册或者在乡镇(街道)备案的非营利性组织,以及为满足居民体育需
4、求为目的,以社区(行政村)为主要活动区域的群众自发性组织。注:非营利性体育社会组织包括体育社团(项目和人群协会)、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体育基金会,群众自发性组织包括健身活动站点、健身团队、网络健身组织等。3.3社会体育指导员sociaIsportsinstructor不以收取报酬为目的,向公众提供传授健身技能、组织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并获得技术等级的人员。4评价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评价应包括以下步骤:a)成立评价小组:明确评价工作领导机构、实施机构,细化人员工作分工和责任;b)制定评价方案:明确评价工作的总体安排,确定评价对象,细化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量化打分细则;
5、c)开展评价活动:根据评价方案,通过现场检查、满意度抽样调查等形式对评价对象提交的材料开展评价;d)编制评价报告:对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形成评价报告,得出评价结论。评价报告应包括评价方法、评价过程、评价人员、评价时间、评价指标体系、总体结论、存在问题和原因、改进建议等。5评价指标5.1 基础类指标基础类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政策保障; 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服务; 群众健身活动或比赛服务; 科学健身指导服务。5.2 提升类指标提升类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政策保障; 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服务; 群众健身活动或比赛服务; 科学健身指导服务;
6、 体育组织; 经费保障; 健康水平;满意度。6评价方法6.1按照附录A的评价指标,采用打分法评价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能力。6. 2基础类指标满分60分,按照表A.1的规定执行。6.3 提升类为加分项,满分40分,按照表A.2的规定执行。6.4 评价结果的计算按公式(1)计算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评价结果。X=A+B(1)式中:了一一评价结果;A一一基础类评价得分;B提升类评价得分。7评价结果及反馈利用7.1评价结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整体效果根据评价总分情况进行分级,分为60分以下、60分(含)以上80分、80分(含)以上90分、90分(含)以上100分。7. 2反馈利用评价结果可作为评价对象持续改进
7、的依据,评价对象宜明确相关责任人,按照评价报告提出的存在问题和原因、改进建议等,明确改进事项、目标、措施等,并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附录A(规范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A.1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基础类)按照表A.1的规定执行。表A.1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基础类)评价类别分值二级指标分值三级指标分值指标说明(市级)指标说明(区、县级)基础类60政策保障6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各级全民健身工作机制2建立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并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出台推进全民健身工作配套政策2出
8、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等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16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时间4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的体育场馆,每周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时间不少于35小时,全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时间不少于330天;公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学校寒暑假期间,每天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全民健身Fl免费向社会开放。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公共体育设施所属户外公共区域及户外健身器材每天免费开放时间不少于12小时公共体育设施收费情况3公共体育设施低收费价格一般不高于当地巾场价格的70%;低收费开放时应为老年人、残疾人、学生、军人、消防救援人员和公益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提供更优惠服务,收费标
9、准一般不超过半价;省内各级体育部门所属公共体育场馆应按照山东省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规定对高层次人才提供免费入场馆健身服务免费低收费开放时段2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应覆盖晨晚练等城乡居民健身高峰时段,不得全部安排在用餐高峰等城乡居民健身需求较低的时段公共健身器材配置2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全年免费供公众使用;所配置的健身器材应符合GB19272、GB/T34289等国家相关标准和关于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工作的规定;使用智能化健身器材DB37、TXXXX_表A.1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基础类)(续)评价类别分值二级指标分值三级指标分值指标说明(市级)指标说明(区、县级)基础类60公共体育
10、设施开放服务16场地器材设施管护2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器材更新维护及时,确保正常和安全使用,公开向社会开放办法公共体育设施安全保障2公共体育设施应符合应急、疏散、消防、安全、卫生防疫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公共体育场馆应办理公众责任险人流量核验设备安装1接受中央和省级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的公共体育场馆应规范安装人流量核验设备,并能实现接待人次等信息在国家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呈现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服务10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或乡镇、行政村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6建有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一个体育公园(或健身广场):建有多功能的文体广场,并配备健身器材设施
11、;配置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有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或灯光篮球场、一个多功能运动场:建有多功能的文体广场,并配备健身器材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安全保障4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关于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工作的规定,符合应急、疏散、消防、安全、卫生防疫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群众健身活动或比赛服务16全民健身赛事活动3市级每年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并开展5项以上不同类型的群众健身活动或比赛县、区每年举办县级全民健身运动会,并开展2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符合当地实际的群众健身活动或比赛“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月”主题活动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在全民健身日所在周、全民健身月加强全民健身宣传,集中
12、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展演、展示、竞赛、指导、咨询等主题活动“社区运动会”等社区体育健身活动3乡镇(街道)每年举办社区运动会,推动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普遍化、常态化、多样化具有区域品牌特色群众体育赛事活动2每年应举办特色赛事活动1次以上成立健身团队2行政村(社区)成立健身团队,每年举办1次以上群众健身活动或比赛赛事活动安全保障措施3所举办的群众健身活动或比赛应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级相关规定制定办赛指南和参赛指引,并建立健全专项应急预案和安全保障措施DB37、TXXXX_DB37TXXXX _表A.1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基础类)(续)评价类别分值二级指标分值三级指标分值指标说明(市级)指标说明(区
13、、县级)基础类60科学健身指导服务12科学健身普及活动数量3市级每年举办科学健身讲座等科学健身普及活动不少于10次县、区每年举办科学健身讲座等科学健身普及活动不少于2次体质测定服务人数3市级每年为群众提供体质测定服务人数不少于IoOo人县(市、区)每年为群众提供体质测定服务人数不少于400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3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人以上。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并在场地设施巡护、健身技能指导、科学健身宣传等志愿服务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3市级建立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向公众提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健身组织、健身指导等信息咨询服务,群众可通过即时通讯工具
14、、手机客户端、官方网站、电话等多种渠道获取科学健身知识、预定场馆、参加培训和赛事活动等服务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主决定A.2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提升类)按照表A.2的规定执行。表A.2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提升类)评价类别分值二级指标分值三级指标分值指标说明(市级)指标说明(区、县级)提升类40政策保障2出台推进全民健身工作配套政策1出台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及冰雪、足球等专项运动推广普及计划全民健身激励机制1组织“最美全民健身志愿者”等全民健身基层典型人物和单位评选活动,建立以发放体育健身消费券、全民健身卡等为手段的全民健身激励机制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4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2学校
15、在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寒假暑假以及非教学时间向学生开放体育场地设施,创造条件在上述时段向公众开放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率2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按要求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服务9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ml实现同比增长2%以上新建居住区配备公共健身设施标准2新建居住区应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OJm2或室外人均用地面积不低于0.3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纳入施工图纸审查公共体育设施建设3建设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建设室内游泳馆(池);构建“10分钟健身圈”;重点人群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应兼顾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各类人群的健身需求,体现全
16、龄友好理念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环境2在公园绿地、广场等区域合理设置嵌入式健身设施: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因地制宜建设健身设施;利用城市空闲土地、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闲置资源建设或者改建用于公民日常健身的体育场地设施群众健身活动或比赛服务7重点人群赛事活动2促进重点人群(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农民、职工、残疾人等)的体育赛事活动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2每年组织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乡镇(街道)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体育文化的宣传、评选活动2通过全民健身公益广告、群众健身故事宣传,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开展体育影视、体育音乐、体育摄影、体育美术、体育动漫、体育收藏品等的展示
17、和评选活动全民健身志愿活动1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品牌7DB37、TXXXX_DB37、TXXXX _表A.2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提升类)(续)评价类别分值二级指标分值三级指标分值指标说明(市级)指标说明(区、县级)提升类40科学健身指导服务2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站点建设2每个县(市、区)建设1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站点,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广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项目体育组织4体育社会组织2注册或备案的各行业、人群、单位,城市.街道,农村社区群众性体育社会组织数量成立体育总会2镇、街建立体育总会村或社区建立村级体育总会经费保障3人均全民健身财政经费3地方财政对全民健
18、身事业资金投入健康水平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2%,且逐年提升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达标率2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2乐且逐年提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率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60%。且逐年提升满意度3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满意度3居民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质量的满意度OO参考文献1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发改社会(2021)443号):2021-03-30.http三,2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
19、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部.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2022-01-04.https:Wn315n20001395c23896019/content,html3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共山东省委政法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公安厅、山东省民政厅、山东省司法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医疗保障局、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国家税
20、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税务局.山东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2021TIT9.http:art/2021/12/8/art_91080_10334409.html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国发(2021)11号)(2021-07-18)2021-0803.httpwm5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2022-12-30.http:/三6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2022T2-30.http:WWW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21)61号)2022-03-23.http:WWWZhengCe/2022-03/23/content_56809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