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和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和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一).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和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一)中学生心理开展(一)中学生认知开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开展理论理论核心:“发生认识论图式、同化、顺应、平衡认知开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维果茨基最近开展区理论“文化历史开展理论;心理开展的实质是“内化说;最近开展区。(二)中学生认知开展特点注意开展特点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开展和深化:无意注意不断开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注意的开展始于无意注意;有益注意占有优势地位;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注意品质的全面开展: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开展速度相对较慢;注意
2、广度接近成人: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记忆开展的特点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优于抽象材料,图形记忆优于词语;有意记忆和抽象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思维开展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开展,占主导地位;辩证逻辑思维循序开展。语言开展特点对字词概念的理解逐渐能够把握本质;对语法结构的掌握逐渐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三)情绪情绪根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惧、悲哀情绪状态分类:心境:人比拟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和长期性。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
3、的情绪状态。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响。情绪理论詹姆士一兰格理论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肉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坎农巴德学说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说强调情绪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刺激情境一评估一情绪;大脑皮质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从外周来的反响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唤醒水平;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中学生的情绪特点强烈、狂暴型与温和、细
4、腻性共存;可变性与固执性并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高中生情绪特点与开展情绪的延续性;情绪的丰富性;情绪的特异性;情绪体验的深刻性;情绪体验更加细腻。良好情绪的标准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程度的反响:具备情绪反响的转移能力,当引起愉快、欢乐情绪的客观情境已经转移,而在进行另一项活动时,学生仍然沉浸在愉快欢乐之中,这是不恰当的;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情绪调节的方法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包括:认知调节法、合理宣泄法、意志调节法、转移注意法、幽默法;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
5、能力。(四)人格人格的特征独特性: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征。稳定性:跨时间的持续性、跨情境的一致性。整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社会性: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功能性:性格决定命运。气质类型胆汁质:兴奋型。直率热情、精力旺盛、不易疲劳,但易于冲动、自制力差,性情急躁,办事粗心等行为特点。多血质:活泼型。反映迅速、活泼好动,待人热情亲切,但粗心急躁、粗枝大叶、容易分散注意力。粘液质:安静型。情绪稳定、心平气和、不易冲动、也不外露;反响性低;话少;自制力强但也易于固执拘谨。抑郁质:抑郁性。表现为对事物和人际关系观察细致、敏感;情绪体验深刻稳定,不外露;行
6、动缓慢,不活泼;学习和工作易感疲劳。影响人格开展的因素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开展形成的。遗传与生理对人格的影响;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家庭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学校教育对人格的影响;自我因素。弗洛伊德人格开展理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局部组成。开展分为五个时期:口唇期(出生一1岁左右),婴儿本我从吃奶和吮吸等口腔刺激获得满足和快乐。肛门期(23岁之间),幼儿通过大小便排泄获得满足,得到快感。性器期(大约4岁左右),儿童进入生殖器期,喜欢抚弄自己的性器官而获得快乐和满足。潜伏期(从7岁左右到青春期前),儿童性与攻击的冲动开始进入潜伏期,对性不感兴趣,也不再通过躯体部位而获得
7、快感。生殖期(从青春期到整个成年期),由于性器官的成熟,个体由儿童进入青春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在心理上逐渐有了与性别相关的职业方案、婚姻理想等。埃里克森人格理论根本的信任感对根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开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疑心(2-3岁),该阶段的开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主动感、主体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开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开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开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18-30岁),该阶段的开展任务是开展亲密感,防止孤独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3060岁),该阶段的开展任务是获得充分感,防止停滞感;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感(成年晚期60岁以后),该阶段的开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防止绝望与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