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老山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老山界》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老山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写作特点。2 .学习文章采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积极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教学重难点:1.品味学习运用多种手法表现老山界的山势险峻,行程艰难。3 .精读语句,感悟学习红军战士顽强乐观,勇敢无畏的精神。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叙事线索。教学过程:-扫除字音字义障碍。(设计说明:提醒关注日常用词、多音字,并且学生易写错、读错之处也多,通过该环节强调,并帮助记忆。)二.关注标题,把握主要内容1 .朗
2、读标题,请同学们用“人物+事件”的方法来概括文章叙述的主要事件。根据以往经验或熟悉历史学生介绍长征。2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这是一座怎样的山?自读课文,寻找依据,填写表格,给“老山界”撰写一个词语注释。相关段落课文信息摘录名词解释老山界:关注文章第1、2、10、25、27、33这几段,结合31页书下注释和,形成一段说明性的词语解释:老山界,越城岭的土名,位于广西东北部和湖南边境地区。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山路陡峭、狭窄。最陡处在雷公岩,近九十度的垂直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是悬崖。它是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3 .明确线索,掌握翻山路线默读第2到31段,自己设计表格或
3、图画的形式概括红军翻山经过。方法提炼小结: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叙事为主的记叙文。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首先在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可以抓住表示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等标志性语言给文章分层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概括段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设计说明:文章较长,但没有阅读障碍,可提前布置预习作业,通过学生活动督促细读内容,同时复习说明的表达方式,撰写说明性片段文字,提升课堂要求。)三.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1、3、6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语言感受翻越老山界之难,品读感悟红军在克服困难过程中体现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教学过程:一感知概括根据第一节课的阅读,请从文中找出一句可以概括全文内容的
4、句子。“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设计说明:本课的导入问题是第一课时的深入,在明确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后,以完整的事件人物结果的这句话导入本课重点品析一座怎样的老山界被一支怎样的队伍给战胜To)二.感悟“难翻细读文章,边勾画批注边思考体现老山界“难翻”的语句,并做一些分析(关注写法)。1 .老山界山势险峻(1) 1、2段,上山的路程三十里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队伍不断的停下来,又要停下来强调了行进缓慢。老山界山高陡险,恐怕是队伍走不动的主要原因。(2) 1218段,“只见火把排成许多枝字形,
5、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许多之字形”看似在写翻山红军战士之多,实则写出了山路的崎岖,其走势是许许多多的之”字形,“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出了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高峻。(侧面描写)(3) 25段,“雷公岩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这一句中用垂直直接写出了雷公岩的陡,U用一尺多宽”写出了它的险,后面写了几匹马曾经从崖边跌下来脚骨都断了”,侧面体现雷公岩的陡峭和险峻。2 .缺衣少食、疲惫不堪、队伍笨重(1)第8段中写到的“粮食缺乏”,第10段里“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实饿了”,第28段“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等信息可以得知,红军队伍中粮食
6、奇缺,物资匮乏,不断行军的战士们,都缺衣少食,忍饥挨饿。(2)从21、22、23段中,“路只有一尺来宽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这些词句中感受到:即使是休息条件也是极为恶劣的,红军战士无法充分休息,得不到有效的休整。(3)29段说“因为山陡,伤员病源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第30段中提到“笨重的队伍,这个“笨重”解释为庞大沉重。结合前后文知道红军部队不是轻装上阵,有伤员病员以及马匹装备等随行。轻装上阵都觉危险,更何况还要负责伤病员武器装备都能翻越或搬运过去整个队伍。整个队伍行军多么不容易!3.敌人紧追不舍29段,“机关枪声很密。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在翻
7、越老山界之前,红军经历过恶战,伤员众多,有缺医少药。此时,敌人步步紧逼,追兵紧跟其后,天上还有敌人的飞机盘旋,红军需要一边阻击敌人,一边急速行军。小结写出“难翻”的方法:通过正面描写(山的陡峭,垂直),侧面描写(行动、语言、心理、景物等),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排比)多角度描写。(设计说明:以阅读描写老山界翻越之难的语句,通过朗读语句、分析方法、整合困难梳理,学生自然能够感受到难中见毅,从而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品析红军品质。)过渡:作者极力描写“难翻”,有何用意?衬托表现红军战士的坚韧品格,顽强精神(结合最后一段)四.品析笨重”如此难翻的老山界,翻越过去的又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学生活动:“难翻的老山
8、界被我们这样的队伍战胜了”(填写并结合文中具体词句阐释)预设:1 .勇敢无畏的队伍:“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分析紧张”不是胆小,是衬托山的险峻,呼喊内容包含着玩笑,鼓励,可见无畏精神,自豪心态。分角色朗读,读出无畏精神。)2 .积极乐观的队伍:“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
9、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品读修辞,“宝石”“巨人”的比喻明朗积极,而关于声音的描写可见乐观浪漫的革命精神。学生朗读,读出比喻部分的庄严肃穆,读出后面排比的沉静悠然。)3 .团结互助的队伍: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4 .军纪严明,爱护群众的队伍:从送米给瑶民,不拆篱笆可见。5 .意志顽强的队伍归纳小结:由这支队伍,这种种精神,你还能想到什么?句子填充:
10、被我们这样的队伍战胜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日本侵略者)(设计说明:本环节意在通过句子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沉浸文本阅读、寻找、分析、提炼,自然的情感就能得到升华,答案也是水到渠成,而不是老师带着一一寻找一一分析,使得课堂死气沉沉。)五.课堂小结回顾本课的学习,是否能够梳理出学习的问题链?1 .老山界是一座怎样的山?2 .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过程是怎样的?3 .红军战士在翻越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4 .红军战士是怎么克服这些困难的?5 .作者要表现的是一支怎样的队伍?联系山脚访瑶民部分,说说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从何而来?长征的意义是什么?朗读七律长征勇敢豪迈的大无畏精神。(设计说明:联系练习册题目,引导优秀学生探究材料与材料间的联系,进而明白材料是如何为中心服务的,从而以读促写,提升阅读能力与写作思维。)七.作业布置:完成作业单及练习册部分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