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情况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14992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XX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XX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XX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XX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情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情况调研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 XX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情况调研报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众志成城、同心战疫,疫情防控取得了决定性成果,但也暴露了我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加强我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刻不容缓。为此,市人大常委会调研专班第四组在常委会副主任喻辉、秘书长李明辉的带领下,对XX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情况开展调研,形成以下调研报告。一、我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情况1.应急体系不断健全。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建市公共

2、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各类卫生应急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制定相应公共卫生应急预案10余部,形成一套基本适合XX实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市委市政府及时成立应急指挥部,分别组建医疗救治、疫情防控等13个工作专班,迅速建立战时指挥体系和运行机制,搭建作战指挥平台,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联防联控战时格局。2.疾控体系不断完善。全市现有市、县两级疾控中心8家(其中市级1家、县级7家),214家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预防保健科)。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成为全省首批地市级甲等实验室,市、县两级疾控机构检测实验室都通过了资质认证。疾控机构现有在职在岗人员785人,其中卫生

3、技术专业人员581人。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市、县疾控中心为骨干,乡镇卫生院和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为网底的疾控网络。3.预警能力不断提升。制定并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健全医防协同、网络直报、舆情监测、干群直报等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系统,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全市共有158家医疗卫生机构纳入疫情报告网络,实现乡镇及以上医疗机构疫情网络直报全覆盖和传染病报告的动态性、实时性、网络化管理。加强对一线医务人员、防控干群的防控技能和预警报告程序培训,提升疫情预警能力。开展立体化疫情防控预警宣传活动,通过互联网、“村村响”等方式,引导群众加强公共卫生风险预警、防控和自我保护。4

4、.救治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共有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22家,床位1.4万张,从业人员L42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L23万人。截 止20XX年4月底,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113家,村卫生室190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4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7366人。全市卫生技术人员总数达2.64万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为L97人、2.34人,医护比为1:1.19。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5.动员能力不断强化。此次战疫过程中,全市上下闻令而动、雷厉风行,在各级党委领

5、导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迅速动员各类企事业单位参与疫情防控,组建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社区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关于全员摸排、医疗救治、“无疫”创建、复工复产等各项指令,为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作出了突出贡献。二、我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存在的短板和弱项1.重治轻防观念亟需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长期以来,社会各界都存在“重治疗、轻预防”观念,对“预防为主”工作方针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传染病预防控制存在“防“治分离现象。2.应急体系建设不够

6、完善。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公共卫生综合指挥体系、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还不能适应应急处置要求,“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应急指挥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单个应急预案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医疗机构、疾控部门等职能部门信息互通机制不顺畅,业务沟通不及时,协同作战意识不强。3.人才队伍有待优化。一是疾控系统人才缺口较大。全市疾控中心核定编制数占人口数的1.08/万(低于国家1.75/万标准),除XX外的7家疾控中心空编率为21.47%o二是基层医疗机构技术人员缺乏。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7366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433人占5.9%,大专学历2685人

7、占36.5%;共有执业(助理)医师2715人,占卫生技术人员人数36.9%;乡镇卫生院空编率达41%o三是全市各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感染科、毒理学、病毒学等专业学科的医护、检验人员不能满足需要。4.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一是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未整合到位,全市医疗卫生数据未实现互联互通,市级平台数据采集不全面、不准确、不一致、不及时,相关数据无法进行比对核查。二是远程 诊疗平台应用不够,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内部远程医疗、影像、心电还没有全面应用,无法实现末梢检查、医联体和医共体牵头医院线上诊断。三是我市疾控信息等公共卫生系统、全民健康基础信息系统与外省市未实现互联互通,导致大量数据无法有效利用。

8、5 .应急物资保障不充分。未建立系统的应急救治物资储备体系,对应急救治物资储备、生产、采购、收储轮换、征用补偿、调剂调用、紧急配送各环节缺乏统一规划,难以做到平时流通更新、灾时有效救援。疫情爆发初期,全市呼吸机、重症监护仪、防护服等相关医药器材储备严重不足,疫情发生时难以提供快速、精准的医药和物资配送服务。疫情前,全市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严重不足,定点医疗机构传染病院区和隔离病床床位不能满足救治需要。6 .公卫经费投入不足。20XX年,全市公卫财政投入经费6779.7万元,其中基本公卫经费5446.9万元,重大公卫经费1332.8万元。全市8家疾控中心去年总收入21698.4万元,总支出2593

9、1.1万元,年负债4232.7万元,8家疾控机构有5家处于负债运行状态。 三、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提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1.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重要讲话精神,以推进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建设平战结合、运转高效、执行有力、保障充分的应急管理体系,着力提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制定XX市爱国卫生工作条例,建立爱卫运动长效管理机制,推动爱卫工作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将其与健康中国、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建设等有机结合,不断

10、提升爱卫工作质效。 2 .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一是及时修订XX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各种专项预案,统筹做好预案间的衔接,完善防控规范,细化部门职责,明确不同阶段的应急响应措施,提升应急应对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健康相关事件报告网络和系统,规范疫情信息收集、报告、监测流程和制度。建立以网络直报、舆情监测、医疗卫生人员报告、可疑病例讨论报告、科研发现报告、药店“哨点”信息为基础的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三是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改善疾控中心基础设施条件,完善设备配置,加强市、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统筹规划以市、县疾控中心实验室为主体,

11、医疗机构检验科等共同组成的质控统一、信息共享的传染病实验室网络,开展网络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四是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强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追踪及人流、物流等分析。 3 .提升医疗救治能力。一是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卫生应急、重大疫情救治机制。二是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建设市妇幼保健院东城院区、市疾控中心业务综合楼、市血液检测储存中心、市中心医院东城院区(市传染病医院)、公共卫生服务智慧化建设、新建及改扩建发热门诊等多个补短板项目。三是加强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实验室和应急救治相关学科建设,强化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感染科、急诊急救科、医学检验等专业

12、人员配备和培养,提高全员参与应急救治能力水平。四是加强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按照省级标准科学核定疾控机构人员编制,科学设置内设机构,改善人员结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合理配置基层医务人员编制,优先配备全科医师,按需配备公共卫生、检验、药学等专业人员。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强化组织管理、应急处置、大数据应用等方面能力培养,培养复合型人才。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加强绩效考核,实行分类考核,薪酬分配、岗位聘用、职称晋升等向重点岗位、技术岗位、风险岗位等倾斜。统筹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资源,分级分类组建专业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定期做好应急培训和演练。 4 .提升应急协调动员能力

13、。一是加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机制建设。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分级负责的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指挥部,建设统一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构建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二是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健全监测、排查、预警和防控工作一体化联防联控机制,明确各地各部门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责任,完善部门分工合作、信息共享交换、应急预案衔接等机制,推进工作对接、信息互通、措施协同。定期加强日常应急演练,强化市县联动和跨部门、跨领域联动,形成疾控工作合力。三是巩固群防群控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及社会组织等在疾控工作中的作用,构建以基层党

14、组织为核心,以居(村)委员会为基础,以网格中心、业委会、物业公司为依托,社区党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的社区防控体系。将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内容,建立健全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夯实群防群控的基层基础。 5 .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一是构建基于政府、医疗机构、社会、企业等多领域融合的应急物资大数据平台,涵盖应急物资生产储备、捐赠分配、交通运输、分发配送、应急需求等各方面信息,全面提升应急物资保障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二是健全应急物资政府集中收储、企业协议储备、相关机构自身储备等 管理机制,形成集中储备与分散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产能储备、社会储备相补充的多

15、元化物资储备体系。三是加快县(市、区)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布局,提升应急物资生产收储、库存轮换、征调补偿、物流配送、全球采购、捐赠使用、智能监管水平。四是规范应急物资储备、生产、采购、捐赠、接收、分发、运输、配送等工作流程,明确各利益相关主体职责。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确保高效、高质完成应急物资接收、分发等各项工作。 6 .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一是依托XX政务云和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XX市域健康医疗数据中心,搭建市县一体化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一体化基层医疗卫生云系统、卫生应急决策指挥和综合管理系统、疾控应急作业系统、疾病预防监测预警和大数据研判信息系统、流行病学调查系统、实验室信息管

16、理系统、公共卫生应急物资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二是通过整合市域医疗卫生资源,提供全程线上医疗卫生服务,向上联通城市三级医院,向下辐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与县级及以上医院诊断中心互联互通、技术共享,让群众在基层也能享受大医院的服务水准。三是深度融合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基础信息,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探索健康相关信息与医保、出入境卫生检疫、环保、水利、气象等跨行业多部门公共卫生及相关信息的协同共享,在常态化监测、疫情预警处置、趋势预测 研判、传染源追本溯源、资源调配和防控救治方面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7 .加大公共卫生投入。一是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完善政府投入、分级负责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信息化建设等经费保障。二是创新投入模式,调动各方积极性,鼓励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公共卫生事业;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优化公共卫生应急服务质量,降低运行成本。三是进一步加强财政支持政策落实和财政资金监管,在资金预算、拨付、使用、审计核算等方面加大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