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12课传统节日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12课传统节日文化.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课题传统节日文化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并掌握传统节日的起源及文化习俗(2)了解并掌握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及文化习俗(3)深刻领会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素养目标:(1)领悟传统节日文化所蕴含的团圆、忠孝、和造、仁爱、诚信、爱国等精神理念和民族特有的价值取向(2)与时俱进,不断充实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人性化理念,赋予中华传统节日更多时代内涵,在扬弃中彰显人文情怀和民族特质,增强对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将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发扬光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传统节日的起源及文化习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及文化习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教学难点:深刻领会
2、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课前任务【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查找关于中国传统节曰文化的相关资料,并进行了解【学生】完成课前任务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互动导入【教师】提出问题: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它们的习俗分别是什么?【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回答传授新知【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及文化习俗,少数民族传统节曰文化的起源及文化习俗,以及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等知识在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
3、都有其特殊的历史渊源,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清晰地记录着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内容,积淀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寄托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一、汉族传统节日【教师】扫码播放“中华传统节日”视频,并进行讲解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祭灶节等。(一)春节春节,俗称年节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称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
4、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在我国采用公元纪年后,将公历的1月I日定为元旦,农历的1月1日定为春节。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庆祝节日的高潮。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惮灰尘、贴春联、贴福字、祭祖、洗头沐浴、张灯结彩。除夕之夜,阖家欢聚,燃爆竹、吃年夜饭、守岁、叙旧话新。岁后亲朋好友拜年、长辈发压岁钱。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一些地方的街市上也是热闹非凡,有舞狮子、耍龙灯、游花市、逛庙会等活动,人们逛街游玩、走亲访友,盛况空前。【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除夕”的内容,并提出问题:你家有过除夕”的习惯吗?一般都怎么过
5、?【学生】阅读、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二)元宵节元宵节,又称灯节,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举行。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史料记载,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而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元宵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曰: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夕健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花灯”的图片,并西捕解元宵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节日当晚,人们赏花灯
6、、猜灯谜、看演出,非常热闹。此外,人们在节日期间还有吃元宵的食俗,故称元宵节。元宵呈圆形,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另外,因灯与丁谐音,民间还有元宵节送花灯”的习俗,寓意求子添丁。(三)二月二二月二即指农历的二月初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所以,此节日又被称为“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正是惊蛰前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掌管云雨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习惯用龙来称呼各种食物,如水饺为龙耳、春饼为龙鳞、面条为龙须。此外,民间还有停针、忌磨等禁忌。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里写道: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
7、。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渭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另外,在二月二这天,有剃头的习俗,寓意辞旧迎新。【知识链接】拓展知识面【教师】讲述“龙的传人”的内容,并提出问题:中国龙的形象是怎样的?中西方的龙有哪些区别?【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四)清明节清明节原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明逐渐与和它相邻近的上巳、寒食两个节日相融合。到宋元时期,清明节便成为一个以祭祖扫墓、踏青出游等活动为习俗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铲除祖坟前的杂草、放上供品、上香祷祝、燃纸金锭等,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表达对祖先或亲人的
8、思念。人们还会在自家的门窗上插杨柳枝,寄托思青(亲)之情。清明节期间,天气转暖,草木复苏,人们除了扫墓,还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天的美丽风光.【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寒食节”的内容【学生】阅读、思考、理解(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浴兰节蒲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说纪念伍子胥或曹娥说等多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说法是纪念屈原。根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陷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写下怀沙后,毅然决然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纪念屈原”的民间传说影响很大
9、,为端午节增添了强大的文化内涵。【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长命缕”和“钟尴”的图片,并进行讲解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兰汤洗浴、挂系艾蒿或菖蒲、系长命缕、挂钟僧像、饮药酒、吃粽子、赛龙舟等,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吃粽子和赛龙舟。(六)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到东汉时期,牛郎织女星象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七夕因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成为爱情象征,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更被现代人誉为“中国情人节”。虽然七夕和牛郎织女传说关系密切,但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古时候这
10、一日女子会访闺中密友、祭拜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乞巧”的图片,并进行讲解乞巧、的习俗始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其形式多有翻新,如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等,其中,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即女子们比赛穿针引线,穿得越快,就意味着乞到的巧越多。(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根据我国传统历法,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阶段,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故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故称中秋。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
11、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期,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效仿,逐步传到民间.直到正式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后,中秋节才真正从岁时节日成为固定的民间节日,至明清时,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二说中秋节的起源与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瓜果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就在秋收时祭汜土地神,答谢神的庇护,称为秋报,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中秋常月”的图片,并进行讲解赏月和吃月饼是中秋节的必备习俗(见图5-1-6)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人们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圆
12、圆的中秋之月和圆圆的月饼寓意着家人团圆。此外,中秋节这天有的地区还有猜灯谜、观潮、燃灯、烧塔、吃鸭子、吃芋头等习俗。(八)重阳节农历九月九为重阳节,又称老人节重九节。在古代,九为阳数,象征着吉祥、幸福、光明,九月初九,两个阳数结合,因而称为“重阳节。同时,九九和“久久同音,有长长久久的意思.另外,九在数字中是最大的,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双九也具有生命长久的意义,因此,重阳节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赏菊”的图片,并迸行讲解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13、重阳节”之名见于三国时期;至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倍受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列为国家法定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后来又增加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内容。(九)腊八节汉朝时,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会举行年终腊祭,因此,十二月又称为“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据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在这一天会煮粥供佛,普济饥民,后来逐渐演变为民间节日。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时正值寒冬,又冷又饿的朱元璋从老鼠洞里刨出了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杂粮,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填饱了肚子。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把自己腊八那天
14、吃的杂粮粥命名为腊八粥。腊八节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选用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慧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中的几种制作而成。(十)祭灶节腊月二十三为祭灶节,又称小年灶王节谢节。清代中期之前,人们在腊月廿四祭灶,中期以后,由于宫廷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时一并祭祀灶王爷,后来民间也于腊月二十三祭灶。祭灶,是一项在古代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古时在外做官、经商或读书者,都要在祭灶节前赶回家团圆,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以求灶神赐福、全家来年平安。【教师】通过多媒
15、体展示灶神像”的图片,并进行讲解古代,几乎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之为司命菩萨灶君司命,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平安。相传,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察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话,民间在这一天要举行祭灶和送灶的仪式.祭灶所用的供品多为甜食,如麦芽糖、枣、柿饼、糯米饼、枣糕等。现在,人们在腊月二十三这天,除了祭灶,还会打扫庭院、吃灶糖、洗浴等。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一)蒙古族1 .那达慕大会【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那达慕大会”的图片,并进行讲解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七八月份牲
16、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射箭等比赛,还有引人入胜的歌舞。2 .蒙古族年节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开元”之意,故蒙古族年节亦称白节白月。自元朝起,蒙古族也采用了汉族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时间一致.在白月之夜,蒙古族人民一般都要吃手扒肉,点篝火.在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迎新酒,平辈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长辈向晚辈表示祝福。天一亮,家族亲友间开始互相串门拜年。整个白月里,在草原上常会看到穿着节日盛装的牧民伴着酒香和歌声,骑马结伴,走亲访友的热闹景象。(二)趣1 .藏历新年藏历新年是藏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从藏历正月初一
17、开始连续庆祝十五天。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户陆续用酥油和白面炸油裸子(油炸食品),每家还要准备一个画有彩图的长方体五谷斗,斗内装满酥油拌成的精耙、炒麦粒、人参果等食品,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塑的羊头,以庆祝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除夕前人们大扫除、贴年画。到了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摆好各种食品,并为新年准备充足丰富的食品。藏历初一,人们将青苗、油幌子、羊头、五谷斗等摆于佛龛茶几上,预祝新的一年人寿粮丰。初二亲友之间相互登门拜年祝贺,互赠哈达。初三至十五,人们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城乡,人们演唱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在牧区,牧民们点燃落火,尽情歌舞。另外,还
18、有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射箭等娱乐活动。2 .雪顿节雪顿节一般于每年藏历的七月初举行,为期三至五天.雪顿即酸奶宴。在雪顿节期间,有隆重而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雪顿节又叫藏戏节展佛节节日期间,拉萨附近的居民身穿鲜艳的节日服装,扶老携幼,带上酥油茶,席地而坐,一边饮茶,一边欣赏藏戏,享受节日的欢乐。(三)回族1 .开斋节开前节也称肉孜节。回历九月是斋戒之月,凡是符合条件的成年男女都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斋戒。斋戒结束的第二天即为开斋节。开斋节这天,人们早起沐浴、更衣、燃香,然后到清真寺做礼拜。此外,人们还要挨家挨户地互致节日问候,宰杀牛羊用来招待宾客亲朋。2 .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
19、宰牲节,于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庆祝。在这一天,人们身着盛装参加聚会,缅怀先人,宰牛宰羊共餐以示庆祝。3 .圣纪节圣纪节是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是纪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诞辰和逝世的节日。在这一天,穆斯林要穿戴整齐,到清真寺听阿匐们念经。(四)傣族【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泼水节”的图片,并进行讲解泼水节,又称浴佛节,一般在傣历六七月期间举行,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妇女们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希望用圣洁的清水冲走疾病和灾难,迎来美好的生活。除了泼水之外,还有赛龙船、放高升(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
20、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放孔明灯等传统娱乐活动。(五)彝族【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火把游行活动”的图片,井进行讲解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节日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举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晚上举行篝火晚会,小伙子吹起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姑娘们勘惜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此外,还有高举火把游行活动,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越游动,景色十分壮观。(六)壮族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盛大的歌会,称为三月三歌会。歌会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老人小孩前来旁观助兴。一个较大的歌会,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
21、人海,歌声此起彼伏,非常热闹。人们到歌会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活动。(七)朝鲜族老人节是朝鲜族的盛大节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将每年八月十五日定为老人节.当天,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要佩戴大红花,接受人们的祝福。人们尽情地歌舞、踩跳板、荡秋千、打球、摔跤,让老人们感受节日的欢乐。另外,有老人的家庭会备制麻克烈(一种米酒)、打糕、冷面等食物供老人享用,以对老人大半生的辛勤劳碌表示尊重和感激之情。【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教师】讲述“品味文化和岁时华彩”模块中的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1)中国传统节日具有蕴含了哪些文化内涵?(2)每逢佳节倍思亲”代表对亲人的思念,还有哪些以节日寄托思念之情的中国诗歌?【学生】聆听、思考、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的回答,并迸行总结课堂小结【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I)了解并掌握传统节日的起源及文化习俗(2)了解并掌握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及文化习俗(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1)复习所学知识,完成文化实践中的任务(2)登录APP领他学习平台查看相关知识链接【学生】完成课后任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