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简史》教案第9课明清时期美术(2).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15874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美术简史》教案第9课明清时期美术(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外美术简史》教案第9课明清时期美术(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外美术简史》教案第9课明清时期美术(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外美术简史》教案第9课明清时期美术(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外美术简史》教案第9课明清时期美术(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美术简史》教案第9课明清时期美术(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美术简史》教案第9课明清时期美术(2).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课题明清时期美术(2)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明清时期的书法(2)了解明清时期的雕塑和其他工艺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宋元时期书法风格、特点的鉴赏能力教学重睚点教学重点:明清时期的美术特征教学难点:结合宋元时期美术特征对明清时期美术作品进行对比赏析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i并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互动导入【教师】创设情景,井提出问题中国艺术暮年的保守与创新明清是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美术的一些类别走向衰落而另一些类别取得空前发展的时期。在书法方面,明朝书法继承

2、了宋元贴学的传统而蓬勃发展,呈现出集晋、唐、宋、元书法之大成的鼎盛局面。清朝时期的书法,贴学书法与碑学书法各领风骚。此外,在工艺方面,如陶瓷、丝织、漆器等都在原有的技艺上不断开发、创造,均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时代面貌思考:宋兀时期的书法风格和明清时期的书法风格有何不同?【学生】聆听、思考、回答传授新知【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明清时期美术的相关知识第七章明清时期美术第三节书法明清书法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具体来说,明朝初期书法较为刻板、缺乏艺术感,以沈度、沈粲为代表。明中期的书法逐渐从僵硬的台阁体中解放出来,走向个性化发展的阶段,以祝允明的狂草、文徵明的行书为代表的书法占据

3、了主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朝时期的书法在康乾盛世时期达到了鼎盛。清初时期,王铎的行草奔放而显露章法,具有艺术觉醒的痕迹。清朝中后期,碑学的兴起促进了篆隶书风采的短暂重现。清朝中期,封建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书法领域严格奉行端正匀整的馆阁体,逐步刻板僵化。纵观明清书法,虽受到了限制,但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将书法艺术承前启后地传扬了下来。【名词解释】帖学是指研究法帖源流及书迹真伪等的一门学问,也指崇尚魏晋以下法帖的书法学派。所谓帖,是指写在让纪玖麦来来!纸或丝织品上、篇幅较小的文字。为了供后人学习书法,一些人或机构首先将历代名家书法墨迹镌刻在石头或木板上,然后再拓成墨本并装裱成卷成册,这些卷或

4、册被称为刻帖或法帖(学习书法的范本).碑学是指研究碑刻源流、时代,鉴别碑刻拓本种类、年代、真伪和文字内容的学问,也指崇尚碑刻的书法清朝阮元倡导南北书派论,他把美丽、潇洒的古代墨迹归为南派帖学,把取卜、厚重、粗犷的碑刻归入北派碑学。一、明朝时期书法(一)明初期书法1、(1)宋克,字仲温,长洲人。擅长:章草、楷、行和草书。特点:他的章草笔画瘦劲挺拔;行、草书也吸收了章草的态势,体现出古朴雅致、遒劲的特点。宋璇,字仲跖,工各体书法,大篆纯熟姿媚,小篆功力深厚,行书亦有气韵。(2)宋广,字昌裔,河南南阳人。擅长:行、草书。特点:师法张旭、怀素,笔法遒劲、流畅,体势翩翩。2、二沈明永乐年间产生了台阁体,

5、这是朝廷为考生通过考试进入仕途而设计的一种字体。特点:台阁体死守横平竖直的规矩,结构拘泥于匀称,字形大小一致,整体板正、无趣。代表:沈度、沈粲兄弟。沈度,字民则,华亭人,擅长楷、隶书。他的楷书宗法智永和虞世南,在他们字体的基础上更加圆熟、大方文雅。沈粲,字民望,号简庵,擅长行、楷书,尤擅草书。他的草书行笔圆熟,遒劲俊朗。其作品梁武帝草书状每一笔均挺劲峭拔,转折猛烈,洒脱奔放。(二)明中后期书法1、祝允明祝允明,字希哲,长洲人。擅长:草书和N皆特点:他的草书学习怀素,风格烂漫(坦率自然,毫不做作),豪迈奔放;4嘴学习钟繇和王羲之,字体清秀有力。代表作:草书杜甫秋兴诗轴赤壁赋出师表和陶渊明饮酒二十

6、首等。祝允明主张书法作品要神形兼备,既要学习前人,又要具有当代个性;同时,他主张书法基本功应才成牢固,反对华而不实,他的这种主张为当时的书坛树立了良好的风气。2、文徵明擅长:N皆、行书和草书特点:他的小楷参用赵孟,慎和智永的笔法,上追钟繇和王羲之的行笔;行、草书学习二王,字体结构紧收,笔法老到,自成一家。代表作:琴赋离骚洞庭两山诗伏波神祠诗卷跋赤壁赋3、董其昌朝代:明朝擅长:行、草书作品作:白居易琵琶行项元汴墓志铭古诗十九首帖董源潇湘图卷跋杜甫醉歌行诗等。其中杜甫醉歌行诗用笔流畅,极富清远悠闲的情致,意境深远。4、张瑞图张瑞图,字长公,号二水,福建晋江人,官至建极殿大学士。特点:张瑞图以行、草

7、书著名,其字稍长,不拘泥于古法,结构紧凑,运笔流畅,作品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整体感。代表作:骋马行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李白独坐敬亭山诗.二、清朝时期书法清朝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束缚,开创了碑学,其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朝的楷书、宋朝的行书、明朝的草书相媲美,同时也形成了雄浑美好的书风。(一)清初期书法清朝初期,书法虽延续明朝帖学,但面貌却截然不同。一些由明入清的书法家主要承接明末董其昌、张瑞图的书风,后以个性鲜明、直抒胸臆、豪放朴拙的行草书风擅名当时,重要书家有王铎、傅山等。1、王铎王铎,字觉斯,号嵩樵,河南孟津人。

8、擅长:擅长古文、诗、书、画,书法于楷、隶、行、草诸体,其中以行、草书成就最高。他的行、草书宗法二王、米芾等人,用笔遒劲,讲究方圆曲直、轻重顿挫的变化,章法放纵错落而不失法度,笔势连绵流畅,大气磅礴,于秀逸婉转之中追求刚健豪迈、雄浑流畅的“气骨。代表作:行书诗翰四首卷草书杜诗卷临古法帖2、傅山傅山,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号真山、石道人等,山西阳曲人。特点:他在书风上与王铎一样都追求气骨,强调直抒性情。傅山还明确提出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书法美学观。他的书法初学赵孟和董其昌,几乎可以乱真,后改学苍劲浑厚的颜体,自成一家。其中,行、草书用笔遒劲,结体奔放洒脱,情感肆意率真,

9、风格古拙苍劲。代表作:楷书逍遥游、隶书七律四条屏、行书丹枫阁记、草书高适五律等。【课堂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请直阅相关资料,说一说你对傅山的“四宁四毋理论的理解。【学生】聆听、查阅资料、思考、举手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二)清中期书法1、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刘墉,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官至东阁大学士。他早年学习董其昌,中年学习苏轼,晚年学习钟繇和颜真卿。其字用墨厚重,较有特色,有清爱堂帖石刻传世。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他的深受赵孟和董其昌的影响,用笔规矩而洒脱,结构紧密而内敛,墨色以淡色为主。梁同书,字元颖,号山舟。他早年学习赵孟和董其昌,后追溯颜真卿和米芾,擅长

10、楷书和行书,整体书法清秀飘逸,但缺乏雄浑、强健之气。翁方纲,字正三,号覃溪。他擅长小正楷,且在碑学研究上功劳甚大,著有两汉金石记苏米斋唐碑选.2、“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中的郑燮、金农、黄慎、汪士慎等,都有着自己的书风和特点.例如,郑燮熔楷、草、篆、隶于一炉,自名为六分半书;金农自创的漆书,结体方正,用笔方扁,横画粗而长,竖画细而短,墨色苍郁,浓重似漆,给人一种以拙为巧的感觉。汪士慎的隶书、黄慎的草书,均表现出了不因循守旧的艺术风格。此外,高翔、罗聘的隶书,李鳏、李方膺的行草书,均风格特异,值蜘品、回味。(三)清后期书法何绍基,字子贞,湖南道县人,官至四川学政。他的书法学习颜真卿,并参以魏碑张玄墓

11、志及唐欧阳询、李邕的笔法,字体遒劲峻拔,别具风格。他的传世墨迹有西苑集图集黄庭经等。伊秉绶,字组似,号墨卿,福建宁化人,官至扬州知府。伊秉绶最擅长篆隶,笔法沉着、强健有力,笔势偏方,长于布白,擅于平正而有变化地组织笔画,进而展现出博大的气势。又阳如,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邓石如少年时就喜好刻石,后云游天下,临摹秦汉碑,世人评其为李斯、李阳冰(唐朝书法家)之后第一人.他的书法,用笔挥洒自如,结构沉稳爽朗,点画凝练舒畅,作品气势磅礴,开创了小篆的新局面。邓石如的篆书作品有白氏草堂记、弟子职等,均为传世之作。吴昌硕,清末书法篆刻大家,其字形变方为长,讲究气势,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隶书效法

12、汉朝时期的三公山碑装岑纪功碑,亦别具一格。第四节雕塑一、陵墓雕刻明清时期的陵墓雕刻主要是指陵墓前的石像生(指古代帝王或大臣墓前的石人像),宫殿苑囿及其他公共建筑中的石雕或铜铸的石狮与瑞兽等。它们多为成对或成组的圆雕,与作为单体建筑部件的装饰雕刻有明显区别.(一)明朝陵墓雕刻明朝的陵墓雕刻,除南京明太祖孝陵神道两侧的石像生外,均集中于北京的十三陵。南京明孝陵现存的石雕体积庞大,坚实凝重,体量感突出,在明陵雕刻中属于简练生动的类型。在北京十三陵的神道两侧,排列着巨大的文武官)及动物石像,如石狮、石驼、石象、石麒麟、石马等,它们或立或蹲,隔道相对。相比较来说,十三陵石雕像体形比孝陵还要高大,石人、石

13、兽均为整块白石雕成,其中石象、石驼比较生动。总体而言,明朝时期的陵墓雕刻与唐宋时期的相I;喉,更注重绘画性,但稍显呆板、僵硬,缺乏活力。(二)清朝陵墓雕刻清朝陵墓石刻分散于东北、河北的各个陵园。具体来说,清朝陵园的配置结构与数目与明陵略有不同,各陵的规格、数量也不相等,但创作意图一如其旧,即宣扬皇帝的文治武功,泽被四海,威武神圣。综合来说,清朝陵墓雕刻在现实性与理想性统一、写实手法与装饰手法结合,以及追求整体感又不忽视细节刻画方面,还延续着唐宋以来的传统。【课堂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对比汉代、隋唐、明清时期陵墓雕刻特征有何异同。【学生】聆听、观察、思考、举手回答【教师】总结学

14、生的回答二、宗教造像明清时期的宗教造像承继唐宋以来的造像传统而又有新变化。例如,一些造像突破了固有样式,更为世俗化、个性化,形象更受大众喜爱。又如,一些造像融合蒙藏佛教雕塑的样式,颇具艺术感,其中以藏传佛像和宫廷佛像造像为代表。具体而言,明清寺庙中的雕塑作品数量甚多,以泥胎彩塑为大宗.同时,明清时期还盛行在寺庙中塑罗汉像、建罗汉堂,或立十六、十八罗汉,或作五百罗汉。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工匠多能摆脱旧习,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塑造出更趋世俗化与个性化的罗汉形象。清朝宗教雕塑中另Ti得注意的现象是木雕与铜铸的藏传佛教造像逐渐增多。第五节工艺明清的工艺美术上承宋元,在制作水平上有了显著提高,具有独

15、特的风格和时代气息,品种也繁多复杂,以瓷器、织绣、漆器为大宗。概括地说,明清工艺美术是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成熟阶段,它不仅是对传统的工艺美术总结和提升,也是近现代工艺美术发展的基石。一、陶瓷明清时期的陶瓷工艺,在釉彩、纹样、造型和品种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窑址遍布全国,其中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陶瓷的生产中心。由于轴料的不断发展,明清陶瓷已具有单色釉、三彩和五彩等多个品种。从总的形态而言,明朝瓷器的外形轮廓较为饱满圆润,清朝的器形则更趋于磁瘦削。除了釉色的千姿百态之外,明清陶瓷还一改唐宋以来流行的刻花、划花和印花等传统装饰方法,转而大力推广彩绘,在花纹内容、表现形式上均取得了突出成就。(一)青花瓷明朝

16、的青花徭以永乐、宣德年间烧造的最具代表性。具体来说,永乐青花所用的釉料富有发散性,烧成后釉色蓝中闪黑,并深入肌里,表面看上去生动灵活,不露丝亳笔痕,犹如纸上泼墨,颇有画意;宣德青花选料精细且绘艺高超,青料选用南洋进口的苏麻离青,同时绘瓷艺人也在吸取前朝制作经验的基础上,对青料的性能和绘瓷技艺有了更纯熟的掌握,尤其能极为娴熟地处理花纹与底色的关系,使得瓷器表面产生层次分明、凝重耐看的艺术效果。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永乐年间)青花行龙莲花纹尊(宣德年间)清朝时期,青花瓷仍是彩瓷中大宗的产品。康熙年间的青花使用国产浙料”,烧造出的瓷器色泽鲜艳、层次分明、图案装饰独特。具体而言,层次分明的青花着色方法不

17、仅形成了浓淡笔韵、深浅色变的视觉效果,也有利于瓷画情致意境的表达,为康熙青花瓷器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的表现、装饰风格的绘画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雍正、乾隆时期的青花,颜色幽静匀润,较康熙时期更趋淡雅。其上装饰图案除传统纹样之外,又以幽雅娴静的折枝、花鸟蔬果为多。(二)斗彩瓷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彩缸艺,成熟于明成化时期。成化斗彩瓷是明朝最有名的瓷器,主要为宫廷赏玩品,由于烧造数量极为有限,故在明后期已相当名贵。成化斗彩瓷器胎质细腻,*由质精良。釉上色彩一般有三四种,有的超六种,用色纯正鲜明,烧制者能够根据画面内容、题材自如地配色绘制。成化斗彩瓷多为小型器物,如小型的酒杯、高足杯、鸡缸杯

18、等。斗彩葡萄纹高足杯(成化年间)斗彩鸡缸杯(成化年间)至雍正、乾隆时期,斗彩瓷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从纹饰布局到色彩配合及填彩的工整精细都有了显著的提高。雍正斗彩瓷以官窑为主,部分器物虽仿成化斗彩,如仿成化年间的鸡缸杯、马蹄杯等,但更多的是符合当时审美标准的日用瓷器。(三)五彩瓷五彩瓷是继斗彩瓷后彩瓷的又一突破,其上色彩浓艳绚烂。明朝的五彩瓷以嘉靖、万历时期的五彩瓷为代表,图案花纹繁密,色轴浓翠红艳,较刻意追求华丽的效果。五彩瓷发展到清康熙时,色彩更加丰富,除用红、绿、赭、紫外,还喜用蓝、黑彩及金色,使得瓷器整体灿烂夺目,其上彩绘的花鸟虫蝶及人物故事也日渐精细,更近于绘画。五彩缠枝花纹梅瓶(嘉靖

19、年间)五彩山水人物图缸(康熙年间)(四)法琅彩瓷法琅彩是清朝时期在瓷彩上的另一种新创造,创烧于康熙年间。法琅彩瓷是指在优质的白瓷上,由宫廷画师用特制的彩料作画,再经烧制而成,其胎白薄润,画工极为细腻且极具立体感,器型有盘、壶、盒、碗、瓶和杯等,均是供宫廷贵族赏玩和祭祀使用的小件器物。【匠心筑梦】在江西省景德镇市高新区五德路6排5号,一群来自不同地区、从事不同工种的陶瓷匠人组成了快雪时晴”创作团队.他们融合青花、粉彩等技艺,制成薄如蝉翼”的茶具,让传统的制缸艺焕发新的活力。该团队自2010年成立以来,纯手工完成每T书乍品,努力做到精益求精。例如,一只普通的薄胎茶杯,从成型到烧制成功,需经十几位工

20、匠之手,耗时2个月以上,且成品率不到百分之十,任何一个环节出错,作品都将成为废品。团队负责人说:工匠精神是手工制瓷人永恒的追求与坚守。二、织绣印染明清时期的染织工艺,已经发展到中国古代的最高水平。这一时期,丝织、棉织、毛织、麻织、绛丝和印染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品种之多,内容之丰富,技艺之精巧,样式之绚丽,风格之多样,堪称无与伦比.明清两朝的织绣印染纹样,虽然取材于动物、植物、山水、佛道形象和文字符号等,但大多在图案组织中以象征、比拟和谐音的手法,表达一定的吉祥寓意。丝织工艺的百花齐放是明清时期工艺美术的特点之一.从大的品类而言,有锦、缎、绸、纱、绫和纥等,而每种大的品类因织造技术、时代

21、与地区风格之异,又可分为若干小的品类。明清两朝缎织物由于提花工艺与织金技术(织物加金)的高度发展,还出现了暗花缎、闪缎、妆金库缎、织金缎、织金妆花缎等小的品种,争奇斗艳,各擅胜场。明朝织物一般上承元朝豪迈粗放的传统,花大色重,对比较强烈,给人以庄重大气感。清朝织物则花小色柔,和谐华美,给人以平静、柔和的感觉。明清两朝的刺绣大致可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北绣有洒线绣、衣线绣、缉线绣几类,流行于北京、东1侨口山东,以实用性刺绣为主,亦兼作画绣。南绣以画绣成就最著也兼作实用性刺绣,流行于江南各地,著名的有苏绣、粤绣、蜀绣和湘绣。当时的刺绣既有作坊集中生产,也有自产自用的女红.明清的绛丝与刺绣样追求绘画性。

22、自明中叶开始,便出现了摹绛古人书法名画和梵像的风尚,由于绛工精巧,既保存了原作的风神,又轻重得当,光彩动人,甚于原作。此外,绛丝还被用于室内的装饰、文玩的装潢和随身用品的美化。【名词解释】缗线是一种刺绣的技法,以龙抱柱线(即在一根强捻的合股线上再缠绕一根强捻的合股线)为绣线,再另用一种线把龙抱柱线平钉在底衬之上,或勾边,或绣花。三、漆器与金属(一)漆器明清时期是中国漆器工艺史上又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漆器的品种、技艺、产量都是前代无法相比的。具体而言,大的品种有雕漆、金漆、彩漆和嵌漆等。在金漆及嵌漆中又分别包括描金、描金加彩、描金罩漆、洒金(指在漆底上撒上金片后再罩漆的工艺)各类.这些漆器或雕

23、刻人物花纹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或端庄典雅、静谧深沉;或前卫!兑俗,别致新颖。(二)金属明清的金属工艺,在前朝的基础上又有了长足的进展,金银器、铜器、锡器、铁器或继承传统,或有所创新。清初,芜湖的民间艺人汤鹏在画家萧云从的帮助下创造了专供观赏的铁画(指用铁片和铁丝锻打焊接成图画的一种工艺品),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是明朝的景泰蓝与宣德炉。景泰蓝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绕成各种花纹焊在表面,然后再把法琅质地的色袖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其因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使用的法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宣德炉是明朝王室祭祀宗庙和陈列玩赏的器皿,盛行于宣德年间。宣德炉多用于焚香,基本

24、形制规整,敦厚之中不失灵巧精致,并且以色泽为亮点,光滑有质感。剔红花鸟图高足碗(宣德年间)景泰蓝宣德炉【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以下任务2019年12月,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举行,请同学们杳阅资料,欣赏这些作品,从中了解当下我国美术发展的状况和艺术表现水平,并从作品内容中感受和领悟我国当下普遍的审美崇尚和价值取向。【学生】聆听、欣赏、思考【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拓展训练【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对作品进行鉴赏宋元时期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被称为“五大名窑,是专供皇家用品的窑场,规模较大,聚集了较多的能工巧匠,与活跃的民窑烧制相映生辉,开创了宋朝陶瓷“南北各异宫民有别的多元格局。明清时期的陶瓷工艺,在釉彩、纹样、造型和品种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窑址遍布全国,其中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陶瓷的生产中心。探讨:从瓷器造型、工艺、纹样、品种等对比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瓷器的特征。【学生】聆听、思考、查找资料、讨论、形成结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巡堂辅导、点评各组的发言课堂小结【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I)明清时期的书法(2)明清时期的雕塑和工艺【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1、根据董其昌的艺术作品,探讨他的书画特点和艺术成就。2、美学分析:草书杜甫秋兴诗轴杜甫醉歌行诗白氏草堂记(直阅资料、讨论并撰写分析报告,报告不少于500字)。【学生】完成课后任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