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文献校理九例.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16473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海经》文献校理九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海经》文献校理九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海经》文献校理九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海经》文献校理九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海经》文献校理九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海经》文献校理九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山例文酬诞九例山海经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作品,1全书篇幅不大,不到三万一千字,但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是诸多学科的学者需要参考利用的重要典籍。然而典籍在流传过程中,会不断产生讹脱倒衍的文献错误。这些文献错误若不经校正,将影响我们对典籍的准确使用。在先秦典籍中,山海经的文献错误尤为严重,亟待校正。前人曾经做过这件工作,如清代的毕沅就写过一部山海经新校正,把他所认为的错讹径直做了修改。当代山海经研究大家袁珂先生有山海经校注山海经校译和山海经全译等著作,对山海经文献错误的校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研读山海经有年,发现它未经前人校正的文献错误和后世注家的误解之处还有不少,曾撰系列论文予以揭示。2

2、-10今以通行的阮元琅娘仙馆本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为底本,再对此类问题提出个人看法,于其是者,充而实之,于其非者,商而补之。聊献一得之愚,以就教于方家。1 .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海外西经)郭璞注:“其人善为机巧,以取百禽。能作飞车,从风远行。汤时得之于豫州界中,即坏之,不以示人。后十年,西风至,复作遣之。11301淮南子叁形训记载有“海外三十六国”,依据的就是古本山海经,其中自西北至西南方的九个国家中有奇股民、一臂民、三身民工12356海外西经的叙述方位顺序是从西南方到西北方,与淮南子的叙述方位顺序刚好相反。而海外西经此节奇肱国前面依次是

3、一臂国、三身国,故淮南子的奇股民、一臂民、三身民”与此经的三身国、一臂国、奇胧国正好一一对应。这里出现了“奇肱”与“奇股”的差异,那么谁是正确的呢?马宗霍先生云:“股与肱异义,未审孰是。13表现出审慎的态度。袁珂先生山海经校注云:“淮南麋形篇作奇股高诱注云:奇,只也:股,脚也。则是独脚人矣。以较独臂,似独脚于义为长。假令独臂,则为机巧、作飞车乃戛戛乎其难矣:亦唯独脚,始痛感行路之艰,翱翔云天之思斯由启矣:故奇股乃胜于奇肱14213我们认为奇肱国人“为机巧、“作飞车者,乃博物志所载的后起传说,与此经关系不大。此经说的是“乘文马”,而对于乘马而言,独臂人显然要优于独脚人。因此袁先生认为“奇股乃胜于

4、奇肱证据不足。赵逵夫先生赞同袁先生之说,并补充论据说:“肱即臂,奇肱即一臂。此条之上一条即一臂国: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前一条既已说过一普国,有关形天的一条便不当又是奇胧国,而应是奇股国郭璞注言肱或作弘,可见在晋代以前已误。15我们认为赵说证据十分薄弱,不能因为上文已有“一臂国,下文就不能是“奇肱国。何况此经明言“其人一臂”,与奇肱”之称名一致。若果真作奇股”,据此经文例,则当言“其人一股”或“其人一足,然噌与股、“足二字字形皆相差其远,无山致误。赵逵夫先生引此经文,于“其人一臂”的臂字后括注股”字,显然已经看出“长股国”与其人一臂记载之间的矛盾,只好改“

5、一臂”为“一股”来就己说。张步天先生山海经解云:奇,只也,奇肱即独肱,亦是独臂之意,似与经文其人一臂相合。淮南子地形训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奇股民,即独脚人,则与奇胧之国不符矣。若以下文有鸟在其旁暗示此国人善于捕鸟度之,捕鸟或以弓矢,或用弹弓,均须双手灵活,则知奇肱为奇股之讹。据此,疑其人一臂三目为正面侧身之形像。”16此段论证,如“有鸟”即暗示捕鸟,“一臂”为侧身之形像,儿乎全是想象之词,因此认为奇肱为奇股之讹的结论的论据并不充分。我们认为,此经作奇肱不误,而淮南子壁形训作奇股,疑为奇肱之误。淮南子氾论训云:“奇肱、修股之民。高诱注云:“奇肱、修股之民在西南方。12940“奇肱”即此

6、经“奇肱国”,而“修股”即海外西经“长股之国,都是基于山海经而立说,可证氾论训的作者所见山海经正作“奇肱。我们认为“奇肱”不误的一个关键证据是吕氏春秋的记载。吕氏春秋为战国末期的著作,稍晚于山海经的写作时期。吕氏春秋求人谓禹:西至其胧、臂、三面之乡。毕沅吕氏春秋新校正云:其肱疑即海外西经之奇肱,所谓一臂三目者是也。”17713奇肱国、一臂国即本此经为说,尤可证古本海经作“奇肱”矣。吕氏春秋知度又云:“禹曰:若何而治青北、化九阳、奇怪之所际?17690孙诒让札途卷六以奇怪”即“奇肱”之讹,云:“肱,说文作女,与怪形近,故讹。”18可证奇肱之名,古已有之。大荒南经云:“有人名曰张弘,在海上捕鱼。海

7、中有张弘之国。”郭璞注云:“或口即奇肱人。11417大荒西经云:“有人名曰吴回,奇左,是无右臂。郭璞注云:即奇肱也。11436郭氏两引“奇肱”为注,则郭璞所见本必作奇肱耳。2 .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海外西经)我们看海外西经的三身国、一臂国、奇肱国、丈夫国、女子国、轩辕国,郭璞山海经图赞小题都写作“某某国。而此节经文作“巫咸国”,郭璞图赞小题却作“巫咸,19231而不作“巫咸国”,与郭璞图赞小题命名体例不合。因此,根据郭璞图赞小题作巫咸,我们认为此经“巫咸国的国字当是衍文。太平御览卷五十引此经作“巫咸之神,以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葆登,群巫所从

8、上下也,正无“国”字可证。“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是对巫咸的个体描写,而不是对“巫咸国”一国之人的群体描写。3 .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一日鳏。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海外西经)“一日锻,毕沅山海经新校正云:“一作,如锻,.言状如鲸鱼,有四脚也。尔雅云:鲸大者谓之锻。2084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云:“尔雅云:貌大者谓之锻。郭注云:今蜕鱼似钻,四脚。梁虞荔鼎录云:宋文帝得篥鱼,遂作一鼎,其文曰:锻鱼四足。然则锻即龙鱼,其状如鲤,故又名龙鲤矣。Tll307毕说以“一日锻为上句如狸之异文,郝说则以锻”为上文“龙鱼”之异文,盖以龙、锻皆有四足矣,当以郝说为是。太平御览卷九三九引括地图云:“龙鱼一名锻鱼

9、,状如龙,而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即据此经为说,明云“龙鱼一名锻鱼”,可证郝说是也。不仅如此,稽瑞、后汉书张衡传注、太平御览卷九三九引此经锻下俱有“鱼字。锻鱼与“龙鱼”恰好对应,今本锻下当脱鱼字。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此经“神圣”作“神巫”,毕沅山海经新校正认为作“神巫”是,因改“神圣”作“神巫2084郝懿行疏:疑巫即圣字形近而讹也。高诱注淮南隆形训作有神圣者乘行九野,可知今本不讹。T11307毕改非而郝说是,郭璞山海经图赞云“神圣攸乘T9237,可知郭璞所见本正作“神圣”耳。4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

10、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海外北经)今所见各种标点本山海经都将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二句标点为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以“厥”字属下读。郭璞注:“抵,触。厥,掘也。11313王念孙云:“厥亦触也。”可见抵”和“厥”是两个有关联的动作。我们知道,海外四经和大荒四经有些内容描写的是相同的事物,可以用来作比较。此节在大荒经正好有对应的内容,大荒北经云:“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歌所尼,即为源泽。”两相比较,可以看出此经“所抵厥”相当于大荒北经的“所歌所尼,“为泽溪”相当于即为源泽:根据大荒经“所歌所尼”,此经“所抵厥”疑本作“所抵所厥”,今本“

11、厥”上脱“所”字。因此,“厥”字只能属上读,不能属下读。“不可以树五谷种,太平御览卷六四七引此经无五、种”二字。大荒北经作“不可生谷”,亦可证此经“五”、种”二字为衍文。今本种”字疑为后人为树字所作旁注之文,传写阑入正文。“禹厥之,三仞三沮”,郭璞注:“掘塞之,而土三沮滔,言其血膏浸润坏也J11313经文云“禹厥之”,然而上文言“相柳之所抵所厥,为泽溪”,则“厥”者为相柳。禹是来治理被相柳抵厥后所形成的泽溪,不当又言厥之,此当从大荒北经作“禹湮之”。湮为填塞之义,与厥义正好相反。今本作“厥”,当为涉上文而误也。郭注掘塞之,掘为厥字之义,“塞”为湮字之义。上文说经文当作禹湮之,则此掘字为衍文。大

12、荒北经禹湮之,郭注云言禹以土塞之11450,可证。今本郭注掘字当为经文讹作厥后,后人旁注之文,传写误入注文。仞,满也。史记殷本纪云:“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G后汉书张让传云:“又造金堂于西园,引司农金钱缙帛,仞积其中。李贤注:仞,满也。”文选上林赋云:“虚宫馆而勿仞。”郭璞注:“仞,满也。”正字通人部云:“仞,通作初”说文牛部云:“初,初满也。”三仞三沮,即禹三次填满,又三次沮陷。5 .聂耳之国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为人两手聂其耳。县居海水中,及水所出入奇物。(海外北经)郭璞注:“县,犹邑也。11314海内北经云:“明组邑居海中。”郭氏盖以“邑居”连读,以此文“县居”当彼文“邑居”,故注云

13、“县犹邑也二实则“明组邑”当作一读,“居海中”作一读,郭璞以“邑居”连读,大误。此文“县非郡县之县,而是悬的古字,即悬居海水中耳。6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日博父。(海外北经)博父国,毕沅云:1淮南子屋形训无此国,云:夸父、耽耳在其北方。博、夸声相近,此云在聂耳东,即上夸父国耳。”2086袁珂云:“博父国当即夸父国,此处博父亦当作夸父,淮南子随形篇云:夸父、耽耳在其北。即谓是也。下文既有一曰博父,则此处不当复作博父亦已明矣;否则下文当作一日夸父,

14、二者必居其一也。T4240诸家已见出“博父国与此经文例不合。我们看郭璞山海经图赞小题作“夸父”,赞文云:神哉夸父,难以理寻。倾河逐日,遁形邓林。触类而化,应无常心。”19252可以看出,赞文包含了上引两节内容,并无“博父国”的印迹。根据郭璞图赞的体例,他所见的山海经,这两节内容实际上是一节,都是描写夸父的。因此“博父国”三字必为衍文,“在聂耳东”以下之描写皆就上文夸父而言也,“一日博父即谓夸父一作博父。旧因有博父国三字,遂分为二节,上属夸父,下属博父国,误矣。大荒北经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

15、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与此节经文相较,益可知此二节当为一节,皆言夸父耳。7 .跋踵国在拘缕东,其为人大,两足亦大。一日大踵。(海外北经)郭璞注:其人行,脚跟不着地也。孝经钩命诀曰:焦侥跋踵,重译款塞也。T1317毕沅云:淮南子随形训自东南至东北方,起此国,高诱注云:跋踵民,踵不至地,以五指行也。又案李善注文选引高诱注作反踵,云:其人南行,迹北向也”2086郝懿行疏:“竹书云:夏帝癸六年,岐踵戎来宾。吕氏春秋当染篇云:夏桀染于歧踵或。即此也。高诱注淮南壁形训云:做踵民,睡不至地,以五指行也。又文选曲水诗序注引高诱注作反踵,云:反踵,国名,其人南行,迹北向也。案跋睡之为反踵,亦犹岐舌之

16、为反舌矣,已见海外南经。11317毕、郝二氏以李善注文选曲水诗序引高诱注作“反踵,为壁形训“跋踵”之异文,大误。实则反踵见淮南子氾论训,高诱注云:“反踵,国名,其人南行,武迹北向。12940反踵是脚跟在前,脚尖在后,与正常人的脚掌正好相反,故称反踵。跋踵是行走时脚尖着地而脚跟不着地,与反踵判然有别。郝氏将二者加以联系,显然是错误的。袁珂先生云:“经文其为人大,两足亦大,不足以释跋踵,疑有讹误。王念孙云:御览人事十三作“其为人两足皆大,南蛮六同。查影宋本御览卷三七二(即人事十三)作其为两足皆大,卷七九0(即南蛮六)作,其人两足皆大,其为“其人,各脱一字,盖,其为人也。其为人两足皆大,如所引近确,

17、则经文其为人大之大字盖衍文也。然两足皆大,于糅跋踵义犹杆格。疑大当作支,大支形近而讹。两足皆支,正所以释跋踵也;则此处经文实当作其为人两足皆支14242袁先生以经文“其为人大之大字为衍文,非也。郭璞山海经图赞云:“厥形惟大,斯脚则企。跳步雀踊,踵不阂地。应德而臻,款塞归义。19254厥形惟大”一句正释此经“其为人大”也,可知郭璞所见本必作其为人大:经文“两足亦大”,袁先生以为“大”为“支”字之讹,然“两足皆支”文意难通,故不可从。“跋踵之跋,本字作“企”,说文人部云:“企,举踵也。即郭注脚跟不着地之义。尔雅释鸟云:“凫雁丑,其足蹊,其踵企。”释文云:“企字或作跤。故“跋踵”与“企踵”可通。“两

18、足亦大”,慧琳音义卷九十七跋踵条及御览卷三七二、卷七九O引俱作“两足皆大”,“大”疑为“企”字之讹,今本作“大”当为涉上下文而误。图赞云“斯脚则企”,正释经文两足皆企”也。“一日大踵”,毕沅云:大踵疑当为反踵之字误。2086郝解行疏:“大踵疑当为支踵,或反踵,并字形之讹。11317毕、郝以为当作“反踵”,盖误以李善注文选曲水诗序引高诱注作“反踵”为壁形训I跋弹之异文,故云。其说非是,已见上文。若此文真作“反踵”,郭璞当据淮南子氾论训高诱注出注,而此无之,亦可反证不作“反踵也。跋踵之跤本为企”之借字,郝说作“支踵”者无义,故不可从。“大踵”疑为“企蹬之误,说文解字系传“企”字徐错注引此经正作“企

19、踵国”,可证。今本“企踵”误作“大踵”,与上文“两足亦大”误为两足皆企相似。8 .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海外东经)太平御览卷七九。引此经“其人好不争也作注文,疑此经其人好让不争”六字原本当为郭注,传写误成经文。9 .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海外东经);:其人食五谷,衣丝帛。11326王念孙谓郭注云:“此是正文,见御览南蛮六此经专记殊方异俗,下文“玄股之国,其为人衣鱼食岛l三”是也,若云“食五谷,衣丝帛”,则不足为异。海内南经“离耳国,郭璞注云:“不食五谷,但啖蚌及普箕也”11335与此注近似。太平御览虽然引郭注作经文,但诸书引山海经,多有经注并引之例,则仍以作郭注为是。太平御览卷五十三引外国图云:“青丘之民食谷,衣野丝,去琅珊万三千里。郭注或本外国图也。注释:清王念孙山海经手校本,今藏国家图书馆,下同,不再出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