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教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17462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树郭橐驼传》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种树郭橐驼传教案教学目标1 .进一步把握对举、类比的说理方式,领会文中的“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2 .赏析文章融叙事说理于一体、婉而多讽的写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赏析文章“婉而多讽”的写法特征。教学难点:探讨作者以人物传记形式来说理的缘由。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巩固第一课时,明确本节课探讨重点:上节课,我们一同研读了种树郭橐驼传,探究了柳宗元所传达的“种树之理”和“为官之理”,感受到了柳宗元关怀民生,力求革新吏治的入世情怀。这节课,我们侧重研读这篇文章说理的特色。二、主问题探讨作者为何不直接阐述为官之理呢?1 .初步探讨缘由:如时代背景、创作心理、文化背景2 .探讨作者以人物传记形式来说理的缘

2、由:(1)比较本文与苏武传的不同:种树郭橐驼传苏武传人物籍贯祖上功业丰乐乡(长安西)祖上信息无涉及“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为官经历无“稍迁至移中厩监”“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人物形象谿达、种树技艺高超坚毅不屈的民族气节叙事选材特征生活中的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民族之间的“外交”事件(明确)柳宗元没有提及郭橐驼更多的个人信息,或许这样的人物就是作者虚构的。而苏武确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班固在塑造这些人物的过程中力求客观真实。同时,柳宗元没有选择官吏这样的人物角色来直接表现为官之道,而是借助一位平凡生活中的“种树达人”来表达,选材也较为独特。(2)领会“借传立说”的写作特征:(明确)史

3、传更侧重把该人物的生平事迹流传给后世。而柳宗元通过传其事,寄托作者的思想主张,因事说理、针硬时弊,更像是一篇寓言。这便是柳宗元文章常有的写法一一“借传立说”。既然要反映中唐的现实,通过这样一位百姓“郭素驼”之口,叙述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这样的说理是不是更为真实、更具有说服力呢?通过“郭橐驼”的反映,更加突出了政治改革利国利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补充拓展“借传立说”的相关作品:(明确)在中唐时期,这样“借传立说”的文章还有很多,比如柳宗元的童区寄传、宋清传、梓人传和韩愈的垮者王承福传等等。梓人传借木工杨潜的手艺来比喻宰相的治国方法。坛者王承福传是借泥瓦工的职业观来表达自己对富贵者无功

4、而坐享安乐的不满。这类作品集中于柳宗元和韩愈两位作家,也是和他们的文学主张息息相关。他们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通过描述一个人物的特定行为来对某种现实问题加以讽刺或劝告,从社会需要出发,把自己的思想化为政论,体现了“文以载道”和“有益于世”的精神。3 .探讨作者不直接说理的其他缘由:(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具有“讽喻”作用的。柳宗元在杨评事文集后序里有说:“导扬讽谕,本乎比兴者也J“讽谕”更多带有委婉含蓄地向统治者劝谕的意味。同时,从文学表达的效果来看,越是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讽刺效果似乎越是凸显。有一段较为典型的句子:“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

5、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缄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飨害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作者用铺陈排比的手法,用了一系列的“尔”,其中画圈的“而”字是通假字,都是“你们”的意思。作者再以一系列的动词串联,把官吏来乡大声吆喝,使得乡里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接着用一个反问句“又何以,将矛头指向了官吏本身,加强了讽刺的力度。三.总结:1.结论:本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借郭橐驼之口,以“种树之理”类比“为官之理”,更具讽喻色彩,真切有力地反映了改革吏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现了柳宗元“文以载道”的文学主张。2.小结:针对文章没有直接说理,而是以“婉而多讽”的写法来表达,分别从类比的说理方法、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针硬时弊的写作意图和M刺蕴藉的语言特色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