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老山界》第2课时空课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老山界》第2课时空课实录.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老山界听课记录第一部分:课堂实录环节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梳理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历,并分析了遇到的种种困难,课后留了一个思考:红军“坚强的意志”在文中指什么,是如何具体体现的?这节课我们将顺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老山界。环节二:分析课文面对重重困难,红军的“坚强的意志”是如何体现的?从中可以看出红军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呢?请同学们圈划相关的语句并加以分析。(留白)同学们一定找到很多体现红军坚强意志的语句,这些语句贯穿在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这节课我们根据记叙顺序截取这样三个片段(1318段星夜爬山、2122段露宿半山腰、2829段攀越雷公岩)来品析。学习任务1星夜爬山:PPT大家都知道这座
2、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第1318段)红军在“之”字拐的路上小心翼翼地爬山,前文第12段也写道“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突出了山路曲折高峻,爬山难度之大,重在体现红军遇到的困难。第18段又写“之”字形的火把,这里突出的是“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向下看”“火把照着人的脸”,从上、下不同的视角所见,突出山路之陡峭,再一次体现红军爬山的艰难。
3、然而,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行军途中大家前后呼唤,互相加油鼓劲,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描写充分感受到:“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他们的语言,体会一下他们的心情。这些打趣逗乐的感叹句,语言幽默,单句成段,形成前呼后应的场景。在这样艰险的困境下,战士们沉住气,互相鼓励,更加突显红军的乐观豪迈、顽强不屈。学习任务2露宿半山腰:PPT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卷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第21段)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第22段)第21段中,接到命令要在又窄又不平的山腰睡觉,作者先叙述“但这是没有
4、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J从“只得”“横着心”表明红军有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坚决服从军队命令,同时也表现战士们不怕困难,不畏生死的英雄气概。“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既体现战士们疲劳到了极点,又表现出他们置生死于度外、坦然的襟怀。22段中,大家会发现写红军半夜冻醒后表现时描写了很多景物,请同学们用批注的方法品读这段的景物描写,看看作者写了什么夜景?怎样写的?为什么写?PPT第22段: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
5、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22段)这一段作者先写视觉,再写听觉,很有层次,又浑然一体。写视觉时,从“天上闪烁的星星包围得像一口井”主要写了山间夜色,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了星星、山峰、山谷、篝火等景物。作者用了生动的比喻,把星星比作宝石,喻体宝石璀璨美丽,生动地写出了星空的灿烂美丽。其中“缀”字传神而又具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把四周的高山比作矗立
6、的巨人,把山谷比作一口井,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其中“矗立”“包围”形象地表现困难阻挡在面前。红军战士们冻醒后小声谈话,感受自然,让我们也体会到了红军战士处困不怨、处险不惊的乐观坦然的品质。齐读这部分景物描写。写听觉时,从“除此以外,就是寂静。像波涛在澎湃。”主要写了山间的声音。先说“除此以外,就是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以声衬静,正因为四周安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描写听到的声音,作者主要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有动物、有流水),“春蚕在咀嚼桑叶”生动地表现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野马奔驰”突出半夜山风之大;“山泉呜咽
7、”形象地写出山泉流水时续时断;“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哗哗声。或大或小、或远或近,各种声音交织出“不可捉摸”的特点。这样美好的景象和如此微妙的声音是谁看到、听到的呢?同学们看看这一段的首句,句中没有出现主语,但我们都知道是一一红军战士,战土半夜被冻醒之后,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还能去体会、感受、沉浸大自然,这正体现出他们豁达的胸襟。一起读一读这部分的景物描写。(总结)这一部分景物描写不仅仅是为了展现山间夜色之美,更重要的是折射出将红军战士们乐观的精神,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过渡)以上两个片段作者面对爬山的艰难和露宿的困境,将情感蕴含在叙述和描写中,既有人物描写也有景物描写,表现了红军的乐观
8、顽强的精神。接着我们继续看看在攀越雷公岩时红军坚强意志是怎么体现的?学习任务3攀越雷公岩:PPT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第28段)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第29段)第28段,虽然没有吃饱,气力不够,但都必须鼓起勇气忍饥爬山,走不动时,就地上躺一会儿。从“必须”“鼓起勇气”看出他们努力克服自身疲乏的困难爬山,表现出红军迎难而上的
9、坚毅顽强。第29段,“因为山陡”,伤病员的担架无法通过,只得自己走,医务人员在这么陡的山路上不顾自身安危,还得搀扶伤病员。“处处”一词写出女医务人员倾力慰问、帮助伤病员,到处有她们的身影,连女医务员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奋不顾身,英勇无畏,由此可见整支部队的精神面貌了。在红军战士艰难地攀越时,能听到敌机的轰鸣声,敌人的威胁毫不放松,然而文中却写道“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中“叹息”一词是不是写得很妙?作者用“叹息”一词,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敌机以人的特点,想象敌军的无可奈何的情绪,生动地讽刺了围追红军的国民党反动军队,嘲讽了他们在
10、民族危亡的关头,不去抗日,却专门对付红军,衬托了红军在被敌人围追堵截的艰难处境下,仍然怀着革命必胜的信心。(总结)红军战士面对重重困难,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成功攀越“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以上三个片段有的从红军战士的群体表现,有的以作者个性化体验等不同角度,用精炼的叙述、细腻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红军战士身上互帮互助、严守纪律、坚毅无畏、乐观积极的精神品质。学习进行到这里,相信同学们能够理解红军“坚强的意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了。红军“坚强的意志”指的是翻山过程中体现出的红军面对困难的积极乐观、坚毅顽强、互帮互助等精神品质。那么,红军这种“坚强的意志”是从何而来呢?我们试
11、着到文中寻找答案。大家一起来读读211小节,看看能否找到坚强意志的来源。环节三:分析“山脚访瑶民”学习任务4(分析材料)PPT文章211段主要写山脚访瑶民。同学们跳读这部分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圈划相关的词句:(留白)我们对瑶民做了些什么?瑶民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问题一)我们一开始跟瑶民攀谈(书下注释:攀谈就是闲谈),安抚瑶民。从前文中“男人照着习惯躲起来”说明他们深受军阀欺压而害怕队伍,所以要安抚瑶民,消除他们的顾虑,拉近与瑶民的关系。那么红军对瑶民做什么才能拉近他们的心?谈红军队伍、谈苛捐杂税、谈他们的生活情形,渐渐引起大嫂的共鸣和信任。红军还在自己物资奇缺的情况下送
12、米给瑶民;还写标语提醒部队不准拆篱笆。这些考虑周全,为民着想,爱护百姓,严于律己。从后文看,“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这组关联词“不论不论”强调不管什么人什么情况,“只要”强调了人们知道红军队伍的宗旨后就会信任我们,反映了红军是为了人民利益而战斗的宗旨,他们善于向人民做宣传、发动群众,与前文“照着习惯”相对比,表现红军与军阀的本质区别。(问题二)瑶民原来受反动军阀的欺压,对反动军队怕透了,听说部队过境,男人“按照习惯”躲藏起来,因此,红军只遇到大嫂母女俩。一开始,她看到红军,非常惊惶。经过攀谈,
13、她才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红军战士面前诉苦时,她哭了。她还拿出仅有的一点米,从“仅有”看出虽生活困难,但很真诚淳朴,也逐渐开始信任部队。当红军把“够吃三天的粮食”送给她时,她“欢喜”地接受了。它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害怕“队伍”到被谈话所打动,再到因红军的关心而感到高兴的过程。(问题三)从以上分析中可见,红军是一支立志于解放贫苦百姓,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红军能排除万难翻越老山界,可见他们心中有人民,有解放人民的大志向,有一切为人民的信仰,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根基才有攀越老山界时的无惧无畏。山脚访瑶民这个材料看似与翻越老山界没有必然关联,但将这个材料和后文的材料联系起来,让我们明白了红
14、军是一支怎样的部队,这个材料是为更深刻地揭示文章中心服务的。(总结)回顾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分析山脚访瑶民这个看似与翻越老山界没有必然关联的材料,思考:这个材料写了什么?体现了什么?然后思考这个材料与其他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明白文中材料是如何为中心服务的。环节四:再读结尾,深入理解这支队伍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支为人民服务的队伍拥有坚强的意志,让我们再一次回到文章的结尾,品读这句话“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用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这些大困难和老山界进行对比,意在突出表现了红军长征途中有无数艰难险阻,其困难
15、程度远远高于老山界,红军能取得长征的胜利,的确是史无前例的壮举,也进一步突出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只要心中有人民,有坚强的意志,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红军队伍确是一支不可战胜的人民军队。再次齐读结尾段。环节五:总结学法回顾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路径,我们先承接上一节课问题:在翻山行军过程中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如何具体表现的,主要从红军的表现和景物描写两方面作了具体的分析,逐渐明晰红军队伍的精神品质,也就理解坚强的意志具体指什么。接着,我们重点分析了山脚访瑶民这部分材料与中心的关联,由此更深刻理解了红军队伍的宗旨,明白了红军队伍坚强的意志从何而来,从而理解了文章的主旨。环节六:布置作业PPT1 .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第5课“思考探究”中的(五)。2 .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练习部分第5课第4、5、6题。第二部分:课后作业1.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第5课“思考探究”中的(五)。2.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练习部分第5课第4、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