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生理.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21913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性生殖系统生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女性生殖系统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决定着女性一生各阶段有不同的生理特征。熟悉其生理变化,是诊治及护理女性生殖疾病的基础。一、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女性一生根据年龄和内分泌变化特点,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七个时期,从胎儿到衰老是一个渐变的生理过程,也反映了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发育、成熟和衰退的变化过程。各阶段并无截然界限,但有不同的生理特点。1.胎儿期从受精卵开始到胎儿娩出,称为胎儿期。2 .新生儿期出生后4周内,称新生儿期。因受母体性激素的影响,新生儿出现乳房略肿大或少许泌乳、外阴较丰满、阴道少量血性分泌物等表现,均属生理现象,可

2、在短期内自然消退。3 .儿童期从出生后4周至12岁,称儿童期。约8岁之前为儿童期早期,此期女童身体生长发育很快,女性生殖功能调节系统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处于抑制状态,生殖器官为幼稚型:阴道上皮薄,细胞内糖原少,阴道酸度低,抵抗力弱,容易发生婴幼儿外阴阴道炎;子宫小,子宫颈长,子宫体、子宫颈的比例为1:2;输卵管弯曲且细;卵巢长而窄。子宫、输卵管及卵巢位于腹腔内。约8岁之后为儿童期后期,此期女童身体继续迅速生长发育,同时体内有一定量的促性腺激素合成,卵巢内的卵泡有一定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但仍不成熟,卵巢逐渐变为扁卵圆形。女性体征逐渐开始出现,皮下脂肪开始在胸部、肩部、雕部及外阴处沉积,乳房开始发

3、育。卵巢、输卵管及子宫逐渐向骨盆腔内下降。4 .青春期从乳房发育等第二性征出现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称青春期,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青春期为1019岁,可供参考。此期的生理特点如下。(1)生殖器官(第一性征)逐渐发育成熟。在促性腺激素作用下,卵巢中的卵泡开始发育至成熟并分泌性激素,性激素促使内、外生殖器官不断发育,生殖器官由幼稚型转为成人型:阴阜隆起,大、小阴唇肥厚;阴道变长、变宽,阴道黏膜增厚有皱赞;子宫明显增大,子宫体、子宫颈的长度比例为2:1;输卵管变粗;卵巢增大,呈扁椭圆形。此期虽初步具有生育能力,但生殖系统的功能尚未稳定与完善。(2)月经来潮:第一次月经

4、来潮,称月经初潮,为青春期的重要标志。通常发生在乳房发育两年半之后。青春期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尚未成熟,有时即使卵泡发育成熟却不能排卵,容易发生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周期常不规律,需24年调整。(3)第二性征发育明显:第二性征是除生殖器官以外的女性特有征象,乳房发育是女性第二性征的最初特征,为女性青春期开始的标志。第二性征包括:音调变高,乳房发育渐丰满,出现阴毛及腋毛,胸部、肩部、髓部皮下脂肪增多,骨盆宽大,形成女性特有体态。一般女孩约10岁时乳房开始发育,数月至1年后阴毛及腋毛才开始生长。(4)生长加速:身体生长加速,月经初潮后减缓。青春期女孩生理及心理变化很大,情绪容易波动,

5、容易产生自卑感或焦虑情绪,既认为自己已成熟,不喜欢受约束,想独立,又胆怯、依赖,容易与周围的人发生冲突。因此,应注意关心与心理疏导,引导她们正确认识这一必经的生理过程及理解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知识,使她们接受自身的变化。5 .性成熟期性成熟期也称生育期,一般从18岁左右开始,历时约30年,是卵巢生殖功能与内分泌功能最旺盛的时期。表现为卵巢周期性排卵和规律性月经来潮,生殖器官各部位及乳房在卵巢性激素的作用下,发生不同的周期性变化。6 .绝经过渡期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称绝经过渡期。一般40岁以后开始,历时长短不一,短者12年,长者达10余年。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泡不能发育

6、成熟,没有排卵,容易出现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经期不规律,月经量多少不一;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许多妇女易发生血管舒缩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潮热、出汗、情绪不稳定、抑郁、烦躁、头痛、失眠等,称绝经综合征。最后一次月经称绝经。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称围绝经期。7 .绝经后期绝经后的生命时期,称绝经后期。这一时期的初期卵巢停止分泌雌激素,但卵巢间质仍分泌少量雄激素,并在外周组织转化为雌酮,维持体内较低雌激素水平。妇女60岁以后,称老年期。绝经后期全身各脏器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下,生殖器官萎缩,易患萎缩性阴道炎、骨质疏

7、松症、骨折等。二、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功能(一)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卵巢周期是指从青春期开始至绝经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的周期性变化。其形态变化大致分为卵泡的发育及成熟、排卵、黄体的形成及退化三个阶段。1 .卵泡的发育及成熟始基卵泡是卵巢的基本生殖单位。新生儿出生时始基卵泡数约200万个,经不断自主发育和闭锁,近青春期时有30万50万个。进入青春期后,卵泡在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生长发育,根据卵泡的形态、大小、生长速度和组织学特征,将卵泡生长过程分为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状卵泡和成熟卵泡四个阶段。成熟卵泡(图1T5)为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卵泡液急骤增多,卵泡腔增大,卵泡体积显著增大,直径可达1520

8、mm,通过B型超声清晰可见,卵泡向卵巢表面突出,其结构包括卵泡外膜、卵泡内膜、颗粒细胞、卵泡腔(腔内充满大量清澈的卵泡液和雌激素)、卵丘(丘状突出于卵泡腔,卵细胞深藏其中)、透明带(为在放射冠与卵细胞之间一层很薄的透明膜)、放射冠(围绕卵细胞的一层颗粒细胞,呈放射状排列)。性成熟期每月有一批卵泡发育,一般只有一个优势卵泡可以成熟并排出卵细胞。妇女一生中一般只有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从月经第1日到卵泡发育成熟,称为卵泡期,一般需1014日。2 .排卵卵巢排放卵细胞至腹腔的过程称为排卵。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多在两次月经之间。随着卵泡发育逐渐成熟,卵泡逐渐移向卵巢表面,

9、当黄体生成激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达峰值时,激活卵泡液内蛋白溶酶,溶解卵泡壁,形成排卵孔。同时,排卵时卵泡液中前列腺素达高峰,其能促进蛋白溶酶释放及促使卵巢平滑肌收缩,促进排卵。排卵时随卵细胞同时排出的有放射冠、透明带及少量卵丘内的颗粒细胞。一般两侧卵巢轮流排卵,一侧卵巢也可连续排卵。3 .黄体的形成及退化排卵后,卵泡壁塌陷,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向卵泡腔内侵入,在LH的作用下发生黄素化,胞浆内含黄色颗粒状的类脂质,分别形成颗粒黄体细胞及卵泡膜黄体细胞,卵泡外膜将其包围,外观呈黄色,形成黄体。排卵后78日(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黄体成熟,直径l2cm0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

10、0日开始退化,外观呈白色,称为白体。黄体功能衰退后月经来潮,此时卵巢中又有新的卵泡发育,开始新的周期。从排卵日至月经来潮,称为黄体期,一般为14日。(二)卵巢的功能卵巢是女性的性腺,主要功能有生殖功能与内分泌功能。卵巢主要合成及分泌的性激素有雌激素、孕激素和少量雄激素,均为笛体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在卵泡期,雌激素由卵泡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共同合成。随着卵泡的生长发育,雌激素合成逐渐增加,于排卵前达高峰。排卵后雌激素出现暂时下降,随着黄体的形成与发育,雌激素又逐渐上升,在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雌激素再次达到高峰,此次峰值较排卵前稍低。此后,黄体萎缩,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在月经期达最低水平。卵巢在

11、卵泡期早期不合成孕激素,当LH排卵峰发生时,排卵前卵泡的颗粒细胞黄素化,开始分泌少量孕激素。排卵后,随着黄体的形成与发育,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分泌量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月经来潮时降至卵泡期水平。上述可知,雌激素在排卵前、排卵后78日达高峰;孕激素在排卵后78日达高峰。1.雌激素卵巢主要合成雌二醇(E2)、雌酮(El),两者的降解产物是雌三醇(E3),雌二醇生物活性最强。雌激素的生理功能如下。(1)对生殖器官的作用:卵巢:雌激素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成熟与卵巢排卵。输卵管:雌激素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使输卵管节律性收缩加强,使上皮细胞增多与纤毛生长,有利于受精卵的运行。子宫:雌激素促进子宫

12、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血供增加,肌层增厚;雌激素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增强子宫收缩力;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增厚,呈增殖期改变;雌激素使宫颈口松弛、扩张,使宫颈分泌物增多、清亮、稀薄、有弹性、易拉成丝,有利于精子的穿行。阴道:雌激素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糖原增多,黏膜增厚,还可使乳酸杆菌分解糖原形成乳酸,以维持阴道的自净作用。(2)对乳房及第二性征的作用:雌激素使乳腺导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进第二性征发育:雌激素可使脂肪沉积于乳房、肩部、臀部等,使女性音调升高,毛发分布呈女性特征。(3)对下丘脑-垂体的作用:雌激素通过对下丘脑-垂体产生正、负反馈作用,促进与抑制促性腺激素

13、的分泌。(4)对代谢的作用:雌激素能促进醛固酮合成,使水、钠潴留;促进高密度脂蛋白合成并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雌激素能改善血脂成分,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维持血管正常的舒张与收缩功能等。(6)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雌激素能促进神经细胞与营养因子的分泌,绝经前后补充雌激素能有效改善由雌激素缺乏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7)对皮肤的作用:雌激素可使表皮、真皮增厚,胶原分解减慢,有利于保持皮肤弹性与血供。2.孕激素孕激素主要由黄体合成,体内的孕激素以孕酮为主,孕二醇是其代谢产物。孕激素的生理功能如下。(1)对生殖器官的作用。子宫:孕激素可降低

14、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促使增殖期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并产生分泌活动,呈分泌期改变,有利于晚期胚泡着床和胚胎、胎儿在子宫腔内的生长与发育,防止流产;抑制宫颈黏液分泌,使宫颈黏液性状变黏稠,形成黏液栓,可有一定阻止精子穿行与病原体入侵的作用。输卵管:孕激素可抑制输卵管收缩振幅,调节孕卵运行。阴道:孕激素可促使阴道上皮细胞大量迅速脱落,多数为中层上皮细胞。(2)对乳房的作用: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孕激素可促进乳腺腺泡发育。(3)对体温的作用:女性的基础体温在卵泡期相对较低,排卵后,孕激素对体温调节中枢有兴奋作用,可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30.5。(2,一直维持整个黄体期,使女性

15、基础体温呈双相型改变,此改变是排卵的重要指标之一。(4)对下丘脑-垂体的作用:排卵后,孕激素可通过对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5)对代谢的作用:孕激素可促进水、钠的排泄。综上所述,雌激素与孕激素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雌激素促进女性各生殖器官和乳房的发育,而孕激素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它们发育,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其拮抗作用表现在:雌激素促子宫内膜增生及修复,孕激素抑制了子宫内膜的增生,并促使子宫内膜由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其他拮抗作用还表现在子宫收缩兴奋性、输卵管收缩、宫颈黏液的分泌、阴道上皮细胞的角化与脱落及水、钠潴留与排泄等方面。3.雄激素雄激素由卵巢、肾

16、上腺合成。雄激素主要的生理功能如下。(1)适量雄激素与雌激素有协同作用,可促进阴毛和腋毛的生长;雄激素过多可致多毛症及男性化特征。雄激素与性欲有关。(2)雄激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肌肉生长。(3)雄激素可促进骨骼的发育,在性成熟后导致骨髓闭合。(4)雄激素可促进红细胞生成,促进血红蛋白及骨髓的红细胞生成。(5)雄激素是合成雌激素的前体。三、子宫内膜及其他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卵巢周期中,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发生了周期性波动,作用于各生殖器官和乳房,使其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中以子宫内膜的变化最典型。(一)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以月经周期28日为例,根据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将其周期性变化分为三期

17、。(1)增殖期:增殖期相当于月经周期第514日,与卵巢周期的卵泡发育成熟阶段相对应。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的上皮细胞、腺体、间质和血管不断增殖,上皮细胞由低柱状变为高柱状,腺体增长呈弯曲状;间质从致密变疏松,组织水肿明显;螺旋小动脉从血管壁薄、血管增生,渐呈弯曲状,血管管腔增大。上述改变使子宫内膜增厚,该期子宫内膜厚度由O.5mm增至35m,表面高低不平,略呈波浪形。增殖期又分为增殖期早期(月经周期第57日)、增殖期中期(月经周期第810日)、增殖期晚期(月经周期第11-14日)三个阶段。子宫内膜的增殖与修复在月经期即已开始。(2)分泌期:分泌期相当于月经周期第1528日,与卵巢周期的黄体期

18、相对应。雌激素的存在使子宫内膜继续增厚;在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细胞内的糖原排入腺腔,子宫内膜的分泌活动在排卵后78日达高峰,恰与胚泡植入同步;分泌期间质高度水肿、疏松;血管迅速增加,螺旋小动脉进一步增生、卷曲。子宫内膜增厚达IOnInb呈海绵状,此时子宫内膜厚且松软,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胚泡植入。分泌期也分为分泌期早期(月经周期第1519日)、分泌期中期(月经周期第2023日)、分泌期晚期(月经周期第2428日)三期。(3)月经期:相当于月经周期第14日。月经来潮前24h,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骤然下降,引起子宫内膜的螺旋小动脉持续痉挛,子宫内膜血流减少,组织变性、坏死,血管断裂

19、出血形成子宫内膜底部血肿,促使子宫内膜组织脱离。子宫内膜功能层从基底层脱落、出血,形成月经。(二)其他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1 .宫颈黏液的周期性变化在卵巢性激素的影响下,宫颈黏液的理化性质、量均有明显的周期性改变。排卵前(卵泡期),随着雌激素水平不断升高,宫颈黏液分泌量不断增加,至排卵期变得稀薄、透明,拉丝可达IOcm以上。这时子宫颈外口变圆,增大约3mm,呈“瞳孔”样,有利于精子穿行,若行宫颈黏液涂片检查,干燥后镜下可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这种结晶在月经周期第67日开始出现,到排卵期最典型。排卵后(黄体期),随孕激素水平不断升高,宫颈黏液分泌量逐渐减少,质地变黏稠且浑浊,拉丝易断。涂片检查发现

20、羊齿植物叶状结晶逐渐模糊,至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结晶完全消失,代之以排列成行的椭圆体。临床通过宫颈黏液涂片检查,可以了解卵巢功能。2 .阴道黏膜的周期性变化阴道上皮是复层扁平上皮,分为底层、中层和表层。排卵前,阴道上皮在雌激素作用下,底层细胞增生,逐渐演变为中层细胞和表层细胞,使阴道上皮增厚,表层细胞角化,变化程度在排卵期最明显。阴道上皮细胞内富含糖原,糖原经乳酸杆菌分解为乳酸,使阴道保持一定酸度,防止致病原体的繁殖。排卵后,在孕激素的作用下,促使表层细胞及中层细胞脱落。临床上检查阴道脱落细胞的变化,可了解卵巢功能。3 .输卵管的周期性变化在卵巢周期中,受性激素影响,输卵管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与

21、子宫内膜相似的变化,但不如子宫内膜明显。输卵管在雌激素、孕激素的协同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变化,保证了卵子受精和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的正常运行。(三)月经的临床表现月经血一般呈暗红色,多不凝固,主要成分是血液、子宫内膜碎片、子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等。因月经血中含有来自子宫内膜的大量纤溶酶,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故月经血多不凝固,但在出血多时可出现血凝块。在月经期多数妇女一般无特殊症状,因月经期盆腔充血,有些妇女可出现下腹及腰能部下坠感或酸胀感、乳房胀痛、头痛、失眠、疲倦、精神抑郁、易激动、恶心、便秘和腹泻等,一般不影响学习与工作,需要注意月经期卫生和休息。(四)经期健康教育月经是一种生理现象,首

22、先应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保持精神平和与愉快。月经期盆腔充血、子宫颈口松弛,全身及生殖器官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以及出现下腹及腰能部下坠感或酸胀感,故应注意盆腔卫生及避免盆腔压力加大。月经期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淋雨、冷水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禁止阴道冲洗、盆浴、游泳及性生活;少吃寒凉的食物,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举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四、月经周期的调节女性生殖器官周期性变化是女性生殖器官特殊而重要的生理特点,月经是女性生殖器官周期性变化最重要的外在标志。月经周期的调节是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通过下丘脑、腺垂体和卵巢所分泌的激素相互调控、相互作用来实现。下丘脑、腺垂体、卵巢之间形成完整而协

23、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统称为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H-P-O)o(一)下丘脑的调节功能下丘脑是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的启动中心。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与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呈脉冲式分泌,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输送到腺垂体并发挥作用,其功能是促进腺垂体合成与分泌促性腺激素。(二)腺垂体的调节功能在GnRH的作用下,腺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oFSH的主要生理作用是直接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并分泌雌激素;LH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使卵泡成熟及排卵;促进黄体生长发育,并分泌雌激素与孕激素。(三)卵巢的激素与反馈作用卵巢在FSH和LH的作用下,卵泡、黄体依次生长发育,同时

24、分泌雌激素、孕激素,两者作用于子宫内膜及其他生殖器官并使其发生周期性变化。雌激素、孕激素在体内达到一定水平后对下丘脑和腺垂体产生正、负反馈作用。(四)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月经周期的调节依赖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的相互调节,相互影响。在上一次月经周期黄体萎缩后,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降至最低。月经来潮时,低水平雌激素、孕激素解除了对下丘脑、腺垂体的抑制,下丘脑开始分澎GnRH,GnRH促使腺垂体分泌FSH,FSH使卵泡逐渐发育并分泌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增殖期变化,当卵泡发育成熟时,雌激素分泌出现第一次高峰,对下丘脑产生正反馈作用,促使腺垂体释放大量LH并出现高峰,FSH同时也形成一个较低的峰值。在两者的协同作用下,成熟卵泡排卵。排卵后,在少量FSH、LH.作用下,黄体形成并逐渐发育,黄体分泌雌激素、孕激素,使子宫内膜由增殖期转变为分泌期,当黄体成熟时,雌激素、孕激素水平达高峰值,对下丘脑和腺垂体产生负反馈作用,腺垂体分泌的LH减少,黄体开始萎缩、退化,雌激素、孕激素骤然减少,子宫内膜失去性激素的支持作用,子宫内膜萎缩、坏死、脱落、出血,月经来潮,下一个月经周期重新开始。可见,月经来潮既是一个月经周期的结束,又是一个新月经周期的开始,如此周而复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