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关于“树立正确权力观”专题党课共五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24280 上传时间:2024-04-0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关于“树立正确权力观”专题党课共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24关于“树立正确权力观”专题党课共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24关于“树立正确权力观”专题党课共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24关于“树立正确权力观”专题党课共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24关于“树立正确权力观”专题党课共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关于“树立正确权力观”专题党课共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关于“树立正确权力观”专题党课共五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党纪学习教育关于“树立正确权力观”专题党课共三三第一篇深刻领悟“正确的权力观”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同志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紧密联系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学说,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形成了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系统完备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权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学说在21世纪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的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的权力观”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权力制约监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行动指南。在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2、强调“组织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督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于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勇于自我革命的极端重要性,为坚持依法治权、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增强依法用权的法治意识“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不渝地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正确对待和运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使党的事业充满蓬勃生机和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不断推进自我革命、

3、确保党长期执政的战略高度,“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切实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因而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对此,中国共产党人对加强公权力监督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

4、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教育引导广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这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应有之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就必须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马克思强调,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广大领导干部只有牢固

5、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才能彰显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性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在不同国度的社会条件下,必然形成不同的现代化类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展现中国特质的现代化法治新路。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就必须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将公权力的行使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断增强依法用权的法治意识,努力养

6、成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的法治习惯。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二、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人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J教育引导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立足点。在当代中国国家生活和法治发展领域,法治的根基在人民。坚持人民至上,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的精髓要义,也是坚定不移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立场。一是要坚持“权为民所赋、

7、权为民所用”的历史唯物主义权力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前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后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性质和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同资本主义权力观的根本区别。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权力观,就必须始终牢记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属于人民的,始终牢记作为在全国执掌政权的执政党,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始终牢记

8、党员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二是要把握好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行使准则。“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要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确立问题导向,坚持有权必有责,把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内在地联结在一起,强化行使权力的责任感,将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

9、力的根本标准。三是要让人民监督权力的运行。人民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力量源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各级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积极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的渠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于权力行使的监督作用。要用好现行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包括监督权在内的国家权力。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是无所不在的监督力量。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

10、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三、推进公权力运行法治化在现代社会,法治的基本特点是: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统治形式和统治手段主要是法律;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不仅仅运用法律,而且其本身也要受到法律的支配;法律是衡量国家、组织及个人行为的基本标准。在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时代进程中,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必须运用法律形式为国家公权力的行使设定必要的原则和程序,通过法律明确规定公权力的内容、行使范围、运作方式等,超越法律规定而行使的权力是非法的、无效的。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11、,从而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的制度化、法律化。第一,要提高领导干部依法用权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守法律、重程序,这是法治的第一位要求。二是要牢记职权法定,明白权力来自哪里、界线划在哪里,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三是要保护人民权益,这是法治的根本目的。四是要受监督,这既是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也是对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制度保护”。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对宪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牢固确立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法治观念,不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正确的权力观才能真正

12、地确立起来。第二,在法治轨道上行使权力。在当代中国,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必须切实解决好权大还是法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各级党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权大还是法大则是一个真命题。纵观人类政治文明史,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因此,在法治轨道上行使权力,必须要把厉行法治作为治本之策,运用法治方式确立权力运行的基本规矩,做到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从而为正确行使权力打下坚实的法治基础。第三,要切实增强依法用权的执法司法公信力。执法司法公信力是衡量公权力公正行使的重要社会评价尺度。树立正确的权力

13、观,切实增强执法司法的社会公信力,已经成为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生明,廉生威。执法司法是否具有公信力,主要看两点,一是公正不公正,二是廉洁不廉洁”。因此,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扭住职业良知、坚守法治、制度约束、公开运行等环节,坚持不懈地加强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的体制、制度和机制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出轨、个人寻租的机会,让执法司法工作更加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同。四、权力必须有制约和监督法治的对立面是使用不确定的权力。要约束这种不确定的权力,就必须通过法律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在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是为了使国家权

14、力真正按照人民的意志去行使,防止和反对权力的滥用。为此,就必须建立一套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制度。“列宁强调,要提高监督机关的地位、规格、权威,建立起包括党内监督、人民监督、法律监督在内的监督体系,以防止公职人员成为脱离群众、站在群众之上、享有特权的人物。”因此,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必须高度重视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从而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现在,人人都有摄像机,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可发消息”。国家公职人员行使权利的活动时刻处在公众视野里,并且常常处于媒体聚光灯下。种种情形,都给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带来了新的课题。习近平总书

15、记强调,“马克思、恩格斯说过: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这样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和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广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务公开理念,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完善机制,提高权力行使的透明度,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要强化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目的是保证公权力正确行使,更好促进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监察是对公权力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只要公权力存在,就必须有制约和监督。不关进笼子,

16、公权力就会被滥用”。因此,要强化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合理分解公权力部门、组织的权力,科学配置权力,严格职责权限,完善权责清单制度,加快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从而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要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腐败的本质是权力出轨、越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现了标本兼治的要求,为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构筑起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堤坝”,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关键是制约和监督权力”。要围绕授权、用权、制权等环节,合理确定权力归属,划清权力边界

17、,厘清权力清单,强化权力流程控制,压缩自由裁量空间,杜绝各种暗箱操作,把权力运行置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监督之下,最大限度减少权力寻租空间。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一经建立,就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切实提高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形成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强大推动力,从而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确保各项法规制度落地生根。g-笆+ti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当好人民的“孺子牛”同志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如何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把对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认识推向新的高度。在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导党员

18、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督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各级领导干部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的权力观”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始终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一、坚定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的高度自觉作为领导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能够始终经受住权力的考验。抗日战争时期,外国记者访问延安后,向宋美龄讲述对延安共产党人的印象,宋美龄回答:“如果你们讲的有关他们的话是真的,那我只能说他们还没有尝到权力的真正滋味。”如今,早已识得权力“个中三昧”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一整套权力制约的制度机制,维护了权力的公共属性,

19、防止了公权的私用和滥用。考验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同时,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将长期存在,“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筑牢慎权慎行的防火线,牢记“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鼬乃亡”的教训,在树牢正确权力观上响鼓重槌。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彻底做到自我革命,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面对新征程上的

20、新挑战新考验,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以赶考的紧迫感,驰而不息推进,让百年大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生机活力。自我革命是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士断腕、去腐生肌。这种刀刃向内的大无畏勇气从何而来?从根本上来说,来自于党的性质、共产党人的党性,来自于共产党人能够正确对待人民所赋予的权力。有了正确的权力观,才能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境界觉悟,才能本着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检视自身、常思己过,坚决同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作斗争,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自觉在提高本领素养上下真功夫实功夫苦功夫,锻造成为堪当民

21、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先锋分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1937年,毛泽东在为陕北公学成立的题词中写道:“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今天,党和人

22、民同样需要一大批这样的先锋分子。”这是党的殷切期待,也是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待!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以“这样的先锋分子”为标杆和激励,自觉把好政治关、权力关、廉洁关,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加强本领养成,推动我们党形成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切实形成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在新征程上创新业、建新功。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三者紧密相连。正确的权力观是领导干部为官立德之本。若领导干部在权力观上出现错位、存在盲区,必然导致政绩观上陷入误区,事业观上偏离正道,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便滋生蔓延,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大行其道,进而使执政者失去民心、走向

23、败亡。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曾意味深长地指出:“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以史为鉴,中国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二、把握“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力的科学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性质、来源、价值取向、运行准则,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坚持人民至上,将能否理解和践行“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

24、作为检验党性强弱、考验执政能力的试金石。深刻把握“权从何而来”,做到为民畏民。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一位美国记者问毛泽东,是谁给了中国共产党办事的权力?毛泽东回答:“人民给的。如果不是人民给的,还有谁给呢?”只有清楚权力从何处来,才能明白权力应用到何处。在权力来源这一根本问题上认知错位,必然会导致行为失向、陷入歧途。比如,把权力视作上级赋予所得,就会不唯实只唯上,“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领导不注意;把权力视为个人奋斗所得,就会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奉为信条,把手中职权当成损公肥私、营营苟苟的工具。传统中国的优秀士大夫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作为道德追求,将“一命而偻,再命而低,三命而俯”作为掌

25、权的警醒,中国共产党人更应该把公权为民、不容私用作为行为底线;更应该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深刻把握“权为何而授”,做到勤勉尽责。权力就是责任,有权必须担当。中国士大夫自古以来推崇“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强调在其位、履其责、谋其事、尽其心。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康续“民为邦本”的传统文化精髓,又突破了“为民请命”的民本思想局限,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观和现代的责任政治理念,科学揭示了权力与责任的伴生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作为共

26、产党人,必须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展现敝裘羸马、力疾从公的一身担当,永葆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永葆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深刻把握“权依何而行”,做到规范用权。任何权力都是带“刺”的,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是强大的武器,能造福人民,用不好则会危及党和人民事业。领导干部切不可有权便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要敬畏权力、依规用权,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上下左右有界受控的,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权和责等关系,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公平正义是权力使用的根本标准,要始终牢记“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遵循从实际出

27、发、按照政策办事而非从个人好恶出发的原则,公平不倾斜、公正不护短、公道不藏私,以正律己、以公服人。“法无授权不可为,用权一定要依法,必须坚持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规范权力,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以人民为中心是权力行使的根本立场,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廉洁自律是用权的底线,要心有戒尺,干净做事,廉洁律己。三、健全确保正确行使权力的长效机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防止权力失范,必须时时警醒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充分运用思想教育、舆论监督、制度规范等多种手段,确保党员干部在“警戒线”内行使权

28、力,在“放大镜”下开展工作。要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坚定理想信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党员干部的深层次、根源性问题。思想一旦滑坡,权力观必将扭曲。如有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太旧了、共产主义太远了,权力才是硬的、票子才是实的、享受才是真的。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首要的是加强思想武装,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要持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着力提升集中学习教育成效,推动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对党的价值追求和前进方向的高度政治认同,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

29、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抓好制度建设这个根本,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正确的权力观要得到树立和巩固,关住权力的笼子就必须扎得越牢越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体系就必须更加科学严密,党内政治生态就必须持续净化。要大力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

30、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既要防止干部把公权力当作谋取个人或利益集团、“小圈子”私利的工具,把自己当成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代言人、代理人;又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坚守住初心,担当好使命。要着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在斗争中磨砺干部。温室中长不出参天大树。共产党人正是在火热实践中砥砺理想信念,在伟大斗争中锤炼如磐初心和铮铮风骨。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不断战胜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的伟大斗争实践。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必须在

31、这一伟大实践中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这一伟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过程中“知稼嵇之艰难,察民生之疾苦”。如此,正确的权力观就有了难以动摇的实践根基,党员干部就能坚定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第三篇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同志们:根据党纪学习教育的安排,由我给大家上一节关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的党课,与大家共同交流。一般地讲,权力集中表现为国家政权,是国家政治的核心和灵魂;从狭义上讲,权力是指一定的

32、社会组织及个人所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责的支配力量,表现为领导者所具有的一定职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政治问题,又是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必然要求。能否正确地行使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政权兴衰的根本性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权力观教育,多次深刻阐述了树立正确权力观的极端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权力之源:来自于民,植根于民权力是历史的产物,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着截然不同

33、的权力观。旧时代剥削阶级的权力同人民群众是根本对立的。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权力观,是迄今为止唯一正确的权力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马克思主义站在无产阶级党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从唯物史观的高度科学揭示了权力的来源、权力的社会性和阶级性、权力的构成与运行机制、权力的功能,为共产党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权力观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否认为权力来自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同一切剥削阶级权力观的分水岭。旧时代的统治者否认权力来自人民:中世纪欧洲封建主推崇神权力观,认为权力来自神的赐予,封建贵族代表神和上帝统治人民;中国封建君主推崇君

34、权神授权力观,认为皇帝是“天之骄子”,是人民群众天然的主宰;资产阶级信奉金钱权力观,认为资本和金钱具有无穷的“魔力”。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则始终认为权力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因而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作为权力的“母亲”和监护人,把各级领导干部视为人民群众的公仆。在唯物史观看来,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力量,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和文化创造活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甚至人类的存在就无从谈起。“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04页),“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35、”(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31页)。只有承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牢固建立党群、干群血肉联系,科学建构老百姓与领导干部的正确关系:领导干部只能从人民群众那里获得权力,领导干部永远是人民的公仆。马克思主义也科学地揭示了权力的授受关系,廓清了以唯心史观为基础的错误的权力来源观,指出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和决定者,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毛泽东说:“为什么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首先在于人民群众既是共产党打天下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也是共产党执政的深厚基础和依靠力量,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赖,共产党就不能取得革命胜利,就不能执政掌权;其次在于领导干部也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共产党人是人民

36、群众中的优秀分子,代表人民群众执政掌权。”江泽民同志也强调:党代表人民执掌政权,党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保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权力的这种委托和授予关系,本质地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否则,这种领导干部手中被赋予的权力就要被人民群众所收回。马克思主义还科学地揭示了权力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共产党执政条件下权力的必然归宿:植根人民,同人民群众紧密相联。这就将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的立足点与落脚点统一了起来,将权力既来自人民,又植根于民的关系有机地整合了起来。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表明,不能把权力植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干部,一定不是受老百姓欢迎和爱戴的好领导、好干部。新时期领导干

37、部的楷模牛玉孺以他自己的实践,为此作出了正面的诠释。他生前多次说:“我手中的权力是老百姓的,只能把权力用在为他们造福谋利上,而绝不能用在为个人为亲友捞好处上。”使权力植根于民,就是要像邓小平同志所倡导的那样,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随时随地听取群众呼声,深入了解群众情绪,全面代表群众利益,永远保持权力的人民性这个本质;就是要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强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时所指出的,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应有的先进性品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掌权用权的最高标准和终极原则。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既要在观念上坚定正确的权力来源观,又要在实践中始终不渝地使权力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如果我们在权力

38、来源问题上产生动摇,就会丧失共产党的先进性,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意识的观念,既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人们在树立先进的时代观念的同时,落后的观念不会同旧制度一道消亡,总会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梦魇般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权力观问题亦如此。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时刻警惕腐朽没落的权力观对党员干部的毒害,坚决肃清在权力来源问题上一切错误的观念,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坚决防止权力虚置和权力腐败,使共产党人手中的权力永远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永不变质。二、权力之本:执政为民,勤政为民怎样看待权力,怎样使用权力,这是权力观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权力的根本性质取决

39、于它为之服务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性质。在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和社会制度下,权力的表现形式虽各有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剥削阶级利益的集中表现,是剥削阶级实行统治、维护其利益的工具。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打碎了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推翻了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制度,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主张权力为民所有,为民所用,共产党领导和支持人民管理国家事务。执政为民,勤政为民,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权力本质,是共产党执掌的国家权力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权力的本质区别。执政为民、勤政为民的本质,体现在权力的基础、目的、功能和运行方式上,贯穿于掌权、用权的全过程。权力的基础是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政

40、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兴亡的根本因素。我们党能够执政,并且能够长期执好政,就在于党忠实地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不懈地为人民的利益英勇奋斗,从而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一旦离开人民的信任与支持,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如果脱离人民群众,便有丧失执政资格、亡党亡国的危险。只有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权力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

41、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是忠实地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勤务员,他们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掌权用权的过程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付诸实践的过程。“万事民为先”,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上细心研究群众的利益,关心群众的疾苦,体察群众的情绪,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如果用权力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就从根本上背离了党的执政宗旨,势必脱离群众,遭到群众的反对。权力的功能是执行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权利,

42、实现公共利益。国家权力是公共权力,是为满足公共利益和公共需要所设定的权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共权力属于全体人民,党的各级干部受人民的重托行使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姓“公”不姓“私”的性质决定了它只能用于社会公共服务,为人民谋取公利,维护公义。决不能把公共权力用来谋取个人或部门利益,搞权力商品化和权力“寻租”。如果公共权力不是用来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而是变成高踞于人民群众之上作威作福的特权,成为欺压人民的工具,那就违背了公共权力的本质,使公共权力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权力运行的基本方式是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为了使权力按照权力所有者一一人民的意志运行,保证权力真

43、正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实行法治。法律是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具有公开、规范、权威、稳定和普遍约束等特性。保障人民的民主必须使民主制度法律化,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权,实现权力的法制化,用法律来规范、治理和控制国家和政府的权力。任何没有法律授权,没有法律根据的职权都不具有法律效力,都不应当存在和行使。国家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职权,不遵循法律的规定和程序滥用权力,就是违法行政。坚持权力法治化,必须消除权力人治化的现象和习惯,反对用人治代替法治,反对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甚至贪赃枉法。只有坚持权力的法治化,保证权力的授予有制、行使有规、监察有效,才能坚持公正

44、执法、公正司法,才能充分体现执政为民、勤政为民的权力本质。三、权力之责:为民掌权,受民监督有权就有责,用权受监督,这是共产党人权力运行中的铁律。领导干部要正确行使权力,必须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把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权力的行为后果负责统一起来,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用在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上,用在繁荣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用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上。要忠实履行权力之责,必须处理好职权与责任的关系。权力是领导者拥有的职责权限,职务是职权的组织细胞,是权力的岗位设置,责任是行使职权应尽的职责,是权力行为的内在动力和要求。有职就有权,有

45、权就有责。职务越高,权力越大,承担的责任就越大。列宁曾经指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实行集体领导都要规定每个人对一定事情所负的责任。列宁全集第29卷,第298页)权力为责任所系,不仅能够明确权力的任务,规范权力的职能,合理设置权力的界限,而且能够通过责任制衡,有效抵制权力私有化、商品化和非法扩张,制止垄断、寻租等腐败行为。只有当领导干部视权力为一种责任时,才会珍惜、慎用权力,才能不误用、滥用权力。官僚主义者缺乏权力的责任意识,把权力当成个人囊中之物和谋私工具,漠视群众利益,避责任而不及,完全背离了权力的本质。克服官僚主义,铲除权力腐败的祸根,就要在强化权力责任上下功夫,围绕权力的责任建立严格

46、的越权渎职、滥用职权的责任追究和惩处制度,形成公正、透明、高效的执政用权体制,使领导干部能够真正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要忠实履行权力之责,必须处理好向党负责与向人民负责的关系。党是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的决策者、制定者,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是权力运作的行为指南和准则。向党负责,最主要的是在掌权用权中讲政治、讲原则、讲纪律,把权力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任务上。要把贯彻党的政策措施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加以运用,确保权力行使不偏向、不越轨、不出格。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对党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

47、。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128页)对人民负责,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心中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休戚与共;对人民负责,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拥护与否、赞成与否、高兴与否、答应与否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的出发点,切实将对人民负责落到实处。要忠实履行权力之责,必须处理好当前责任与长远责任的关系。权力作为一种调整、支配社会各种关系和财富资源的力量,其运作必然给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造成实际影响,这种影响能否实现当前和长远的统一,是领导干部必须重视

48、的问题。对当前负责,强调的是领导干部要尽职尽责地干出实在的政绩:为官一任,兴一番事业,谋一方发展,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多谋爱民、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便民之事。长远是当前的延续,立足当前不能忽视长远,更不能以损害长远来实现当前。对长远负责,就是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力戒形式主义和急功近利,做不切实际而又妨碍发展的事情。领导干部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断提高驾驭全局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增强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忠实履行权力之责,必须处理好自律与监督的关系。不受制约的权力是绝对的权力,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腐败。制约权力需要自律,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自律意识,加强自身的党性锻炼

49、和从政道德修养,常修为官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严以律己,率先垂范,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权力的制约离不开监督,监督是遏制和减少权力腐败的重要环节。有效的监督既能够维护权力的尊严,又能够使领导干部不拒绝、不逃避、不远离监督。权力的监督必须依靠人民,动员全社会力量,拓宽监督渠道,改进监督方式;权力的监督依靠制度,有了制度才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权力的监督依靠法律,有了法律才有监督的强制性和威慑力。第四篇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严以用权的模范同志们:思想决定行为。领导干部要做到严以用权,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并以此为准绳时刻约束和对照检查,使自己的用权行为合规中矩。对于如何做到“严以用权”,我有三点体会,与大家共勉。一是时刻做到“权力四问”。即“权力是什么,权力从哪里来,权力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