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10篇合集).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24445 上传时间:2024-04-05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6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10篇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24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10篇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24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10篇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24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10篇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24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10篇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10篇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10篇合集).docx(6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共10篇)目录篇一、2024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3篇二、2024年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党课7篇三、2024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16篇四、2024年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党课21篇五、2024年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党课26篇六、2024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34篇七、2024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41篇八、2024年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

2、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党课50篇九、2024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5665篇十、2024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篇一、2024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坚持创新驱动,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同志们: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黑龙江时首次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做出深入阐释,为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符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实现了质的跃迁的生产力,标志着我们党对经

3、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一丝不苟抓好贯彻落实,坚持创新驱动,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湖北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贯彻落实;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抢占未来竞争优势和发展制高点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孜孜追求。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发展的

4、重点难点不尽相同,不能简单套用单一发展模式。不同地方的发展阶段不同,新质生产力发展也会呈现不同的区域特征。重要的是分类实施,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极大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内涵。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符合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以高效能、高质量为突出特征,代表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实现了质的跃迁。对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要用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观察和理解。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无效产业,是很多地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座。一方面,传统产业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当传统产业注入创新力量,也能“老树发新枝”

5、,形成新的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求实效、谋长远的必然要求。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干劲十足。越是此时越要冷静,不要一窝蜂,不要赶时塔,更不要搞未立先破,不能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就把手里吃坂的家伙先扔了。也不要搞行政强推,否则很可能导致项目投资过多、产能过剩严重,反而影响地方经济社会正常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谨防脱离实际、盲目攀比、任性蛮干等种种不良倾向。二、积极主动作为,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一)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必须把强化发展优势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一是要完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坚决

6、打破一些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崇尚创新的社会文化,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是要强化人才支撑。深入实施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优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政策体系,努力为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支持科技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关键核心领域科技攻关。三是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加强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二)着力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

7、内在要求,要坚持新老并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完善推动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制造提升、技改焕新”行动,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二是要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抢抓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应用和新业态建设,巩固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发展优势,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辟人工智能等新赛道,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三是要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运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数字技术产业化发展水平,发展数字产业

8、集群,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数字动力二(三)强化组织保障,巩固发展新质生产力成效。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战略,是一项复杂系统工作,需要久久为功,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推动、部门协同配合、社会积极参与的发展性质生产力工作格局,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彰显支部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二是要优化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的基本前提,要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法治型政府、服务型

9、政府建设力度,巩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三是要及时总提升。认真总结借鉴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进经验,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调查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难点,及时研究解决措施,不断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工作实效。发展新质生产力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大局,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掌握好科学的方法路径,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本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巩固发展新优势,为全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保障。篇二、2024年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党课党课讲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增加新动能同

10、志们:今天根据计划安排,我围绕“以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跟大家一起交流。在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做出深入阐释,为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引发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有何现实作用?如何高效形成新质生产力?下面围绕这四个方面,结合个人学习理解和大家一起探讨

11、。一、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生产力就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不但包括人的因素,更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资料。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今天,新的物质生产力,正在信息化、智能化等条件下形成。马克思曾说“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也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

12、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跃升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关键性技术实现突破、发生质变,必然引发生产力核心因素的变革,从而产生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没有科技发展的关键性突破,就没有新质生产力一一先进科技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内在动力。进入新时代,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新态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创新驱动的生产力,关键在于创新和产业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包括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构建的平台经济、传统产业的高新科技化改造和生产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等。从根本上看,创新推动传统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

13、化,而传统生产力的改变又推动着产业加快形成转型升级,并创造新的业态形式。这意味着,新质生产力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在鼓励平台经济、引领经济发展新方向的同时,必然要告别传统技术体系、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从而成为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新”与“质”所谓“新”,是指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生产力,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生产力。所谓“质”,是强调把创新驱动作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以实现自立自强的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为龙头的生产力跃升。因此,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高效能、高质量,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

14、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是传统生产力在信息化、智能化生产条件下因科技持续突破创新与产业不断升级发展所衍生的新形式和新质态,代表着新时代中国生产力的一种跃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带来的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建立起来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它的性质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与形成新质生产力相适应,要加快围绕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变革,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来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我认为,

15、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时代化。二、新质生产力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突破。科学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是推动旧生产力体系逐步瓦解和新质生产力体系逐步形成的动力。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进入一个创新密集时代。哪个国家率先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形成新质生产力,哪个国家就能够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赢得全球新一轮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历史的教训、现实的趋势都启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如此才

16、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真正掌握发展主动权。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无论是当前提振信心、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是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关键都在科技创新,重点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可以说,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体现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信心和决心。具体而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助于抢占发展制高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科学进步。要

17、抢占发展制高点,就必须重视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创新。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处理好开放式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关系,吸收全球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助于培育竞争新优势。在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赛道上,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包括在人才、技术、资本等方面积累的优势,以及在市场规模、产业体系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从而提升产业经济的持续整体竞争力,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助于蓄积发展新动能。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当务之

18、急是千方百计激活创新主体,更为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之成为创新要素集成、创新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等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从而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三、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着力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前沿性、基础性、原创性技术创新及其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一些发达国家借助自身的技术垄断,不断制造各种冲突和脱钩,企图以不公平的手段拖慢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发展。我们必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

19、强。科学技术通过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多要素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将促进并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巨大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所强调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起来考虑,强调三者的有机联系,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科技创新的新优势。完善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

20、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一招,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当前,要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离开作为载体的产业,创新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济发展从来不靠一个产业“打天下”,而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持续迭代优化。光伏、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这

21、些促进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都是从曾经的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来。当前,我国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发展未来产业奠定良好基础。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生产力跃升。当然,形成新质生产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国际科技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在大部分领域实现由“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的转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困

22、难挑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同时也不要一味地追求奇迹,要保持韧性、耐心和定力,尊重规律,才能更好地去创造方法、谋划思路。四、如何更加高质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发展从来不是靠一个产业“打天下”,而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持续迭代优化。由此可见,形成新质生产力,核心就在于要坚持需求牵引,在城市发展、金融科技、生物医药、工业制造、科学研究等领域,形成一批示范性强、带动性广的重大应用场景,为社会经济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若说“经济新常态”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语境,“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塑造中国未来前途的大逻辑,那么“新质生产力”则释放了驱

23、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历史性战略机遇不容错过,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过渡转化,是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蓄积发展新动能的“先手棋二历史经验表明,在新动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有的生产关系会陆续显露出诸多不适应的症状。从微观层面的工厂布局、制造流程、生产组织和管理体系,到中观层面的公司治理、区域协同和产业生态,再到宏观层面的发展理念、制度供给和资源配置,都需要重新建构。由此,新质生产力的“新”不仅指向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和产业新方向,还关乎发展理念,需破除思想藩篱和制度屏障,对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进行再造。一要跟踪基础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动态,捕捉蕴含巨大战略价

24、值、可能引致产业变革的“弱信号”,积极开展前瞻性布局。二要密切关注科学研究范式、科技创新模式的迭代演进,及时调整建源和施策的方向、重点。三要深刻把握科技创新要素的内涵演化以及开发利用方式的新动向,抢占新型要素开发利用制高点。四要把握好知识生产、传播、转化的新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知识供给体系。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产业辐射面广等特点,是各国经济发展竞争的关键点,更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力量。需要注意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不是绝对隔离绝缘的,传统产业不等同于落后产业,强调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不是简单化地抛弃传

25、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度依赖传统产业作为基础、提供技术支撑。因此要通过形成新质生产力,运用新成果、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能。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趋势,成长不确定性更大,培育周期也更长。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就是要先发制人,为新兴产业做好接续储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大国博弈的重要阵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不断突破束缚,促进生产力发展。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推进布局前沿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动作不断加快。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培育一批新产业集群,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谋划。要积极开

26、展前瞻性顶层设计,尊重产业发展规律,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产业生态环境,提高研发投入支持力度,提升成果转化率,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释放更多新质生产力。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核心载体,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J市场在发现和处理信息上比政府要快,在市场的激励下,大量的企业在新兴技术路线上试错、竞争与合作,进而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支持建设政企联合研究平台载体,鼓

27、励民营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政府在组织协调上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新领域新赛道新产业上重大技术创新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上,政府要加大力度、集中稳定地投入,以产生积累性效果。与此同时,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导、财税支持等方式,将产业住上下游的企业协同起来,从而释放全社会的创新效率。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定将更好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同志们,新质生产力的提出,释放出鲜明的信号,进一步为我们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指明了方向。就是要用新质生产力重点以创新驱动发展,通过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最终为经济发展增加

28、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篇三、2024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加快“五个创新”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抢占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当前,可着力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等方面下功夫,以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今天,我以“加快五个

29、创新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题,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一、要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具有强大发展动能,能够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一)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他们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创新创造新型生产工具,包括在颠覆性科学认识和技术创造方面作出重

30、大突破的顶尖科技人才,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作出突出责献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具备多维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新型生产工具,包括以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技术工人。(二)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生产工具的科技属性强弱是辨别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的显著标志。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融合应用,孕育出一大批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进一步解放了劳动者,削弱了自然条件对生产活动的限制,极大拓展了生产空间,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物质条件。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工业软

31、件等非实体形态生产工具的广泛应用,极大丰富了生产工具的表现形态,促进制造流程走向智能化、制造范式从规模生产转向规模定制,推动生产力跃上新台阶。(三)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劳动对象是生产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得益于科技创新的广度延伸、深度拓展、精度提高和速度加快,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大大拓展。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手段更加先进,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展至深空、深海、深地等;另一方面,人类通过劳动不断创造新的物质资料,并转化为劳动对象,大幅提高了生产率。比如,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成为重要劳动对象,既直接创造社会价值,又通过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融合进一步放大价值创造效

32、应。二、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新质生产力是在新技术革命下生产力呈现出的新质态,具有新时代、新技术所赋予的新特征。一是数智化。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数字技术是此轮科技革命的驱动性力量,数字化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形态。作为数字化的高级形态,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当前,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激发了制造模式、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二是绿色化。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绿色科技

33、创新和发展绿色先进技术作为绿色发展的动力,加大绿色科技创新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要统筹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政策“工具箱”,形成促进企业绿色发展、倒逼企业降污减排的政策指引;强化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法治保障,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促使全社会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三是协同化。新质生产力日益具有产业协同、多方联动的基本特征,协同化成为新质生产力之下社会生产的组织形态。新质生产力依托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实现了资源信息的有效整合,搭建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34、,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同时,以生产为中心,构建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使科研团队赋能企业发展。四是自主化。以自主化保障国家发展的安全性,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理念与实践特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始终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原则。科技创新和技术竞争成为大国博弈新的主战场,为了保障我国的发展安全,抢占国际竞争中的发展优势,必须以独立自主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原则。三、要加快“五个创新。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进一步增强推动新质

35、生产力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本领。(一)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二)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产业创新。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科技成果只有产业化才能成为社会生产力。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

36、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三)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四)喻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五)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

37、快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创新人才。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总之,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而言,加快科技、产业、发展方式、体制机制、人才机制创新教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只有把这五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才能形成新质生产力加速生成的乘数效应。篇四、2024年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党课党课讲稿:发展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同志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

38、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具有动态性、时代性和战略性的新概念,是要素新优势、产业新形态、发展新路径、竞争新优势的集成表述,代表着更创新、更高阶、更可持续的生产力发展方向。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相吻合、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相一致的战略部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生产力的本义是通过生产要素的组合

39、运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随着要素条件变迁和市场需求变化,生产力必然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立足要素资源条件新变化、面向技术产业变革新形势、聚焦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质生产力对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概念进行了创新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新质生产力不是既有生产力修补式的调整完善,而是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为核心的生产力体系重塑,筑基于新的要素条件、形成于新的产业质态、导向在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支撑现代化建设、拥有更大成长潜力空间、更利于多目标协同的全新生产力。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通过整合使用优质和新型生产要素,探索智能、融合、高效、绿色的发展路径,形成高水平高能级的产业结构体系

40、,提供更高品质、更加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新质生产力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紧密相关,创新属性和成长特征突出,代表着产业迭代、结构升级的主要方向,孕育着新的产业赛道和发展动能。因此,新质生产力既是各国加快布局、角力发展的普遍方向,也是我国实现赶超、赢得领先的机遇窗口,对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破以往国际分工体系制约、抢占全球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至关重要。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基础是立足要素新支撑构筑发展新优势要素资源是生产力的基础、产业优势的支撑。先进和新型生产要素快速涌现、加速成长,为我国在要素培育和整合应用上占得先机提供了可能。当前,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数字信息等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科学创新

41、人才、技术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人力资本条件持续提升,数据信息等新生产要素加速崛起并向各领域深度渗透,共同铺就了不同于以往的要素条件,为产业创新发展构筑起新的支撑条件。目前,新要素涌现对我国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已经显现,如优质的科技创新和互联网资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发展新活力,一些企业把劳动技能优势和人工智能优势相结合释放巨大的效率效能提升空间,企业竞争力在技术工艺流程重构中得到增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夯实要素新支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以低成本优势为核心的传统要素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把先进和新型生产要素培育好、利用好是发展优势接续、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选择。在优化提升劳动

42、、土地等传统优势要素支撑的同时,需要加大力度培育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数据信息等新要素,加强要素基础制度建设,深化要素整合共享,扩大要素开发应用,提高高端、优质、新型要素对产业创新发展的责献。扩大应用先进和新型生产要素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之源,能够有效应对传统要素数量和成本优势减退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立起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产业竞争新优势。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点是锚定产业新质态形成产业新体系新质生产力与产业新赛道相伴而生,特别是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我国打破国际产业分工路径依赖、实现赶超和引领发展带来巨大机会空间。在以往国际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和跨国

43、企业在产业链治理和供应鞋管理上处于主导地位,掌控着关键领域、核心环节,大量国内企业只能发挥成本效率优势承接国际加工制造环节转移,产业呈现被动承接、低端嵌入、规模扩张的发展质态。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密集、跨领域融合、增值含量高等特征,在关键技术创新、路径模式探索、产业链价值链治理、市场推广应用、产业生态构建上呈现新的发展特征和态势,为我国锚定产业新质态、构建产业新体系带来了难得的赛道机遇。充分发挥大国经济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有条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布局、深度融合,在新兴未来产业发展上站位高端、走在前沿、赢得先机。目前,抓住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窗

44、口,我国在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领域已经形成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化再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优势,成为更具主导性和话语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产业。随着新兴和未来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提高,将推动我国产业向发展新赛道转换、向转型新路径迁移,并据此建立起更加先进高端、更加自主可控、更加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从成本价格竞争、数量规模扩张、低端分工嵌入的初级发展质态向质量品牌竞争、精致精益增长、链条协同布局的高级发展质态转变。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导向是聚焦高质量发展实现阶段新跃升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署,需要放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当前,高质量发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45、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关系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只有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新质生产力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撑、赋予不竭动能。这就要求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更好地统筹速度与质量、效率与效益、发展与安全、经济与环境,兼顾经济蜡长、价值创造、就业促进和绿色发展,实现“含金量”“增收量”“含绿量”的有效统一。在新的发展阶段,新质生产力需要聚焦多目标协同,破解制约发展的突出短板和主要矛盾,实现更加全面更加优质协调的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提高安全和韧性水平作为行稳致远的保障,提高关键环节自主可控能力,建立高位国际竞争优势,推动国内外产

46、业畅通循环协作,在更多领域实现并跑乃至领跑发展。高端优质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支撑,新质生产力能够最大程度上促进高质量多层次就业,要进一步提高新技术、新产业和人才资源的精准匹配水平,为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大舞台新质生产力在全球绿色转型的大趋势下发展起来,具有鲜明的绿色低碳特质,需要聚焦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化,推广应用低碳技术,推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低碳产品,减少生态环境损害,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中发挥中坚力量作用。篇五、2024年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党课党课讲稿:做到“五个着力”以新质生产力新作为推动

47、高质量发展同志们:“要牢牢把提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发展新质生产力”列入2024年重点工作;从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到今年全国两会上共商国是时再作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

48、要论述,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今天,我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一、要深刻领会因地制宜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一)因地制宜,是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发展的重点难点不尽相同,不能简单套用单一发展模式。不同地方的发展阶段不同,新质生产力发展也会呈现不同的区域特征。重要的是分类实施,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二)因地制宜,是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对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要用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观察和理解。传统产业不

49、等于落后产业、无效产业,是很多地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座。一方面,传统产业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当传统产业注入创新力量,也能“老树发新枝”,形成新的活力。(三)因地制宜,是求实效、谋长远的必然要求。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干劲十足。越是此时越要冷静,不要一窝蜂,不要赶时髦,更不要搞未立先破,不能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就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也不要搞行政强推,否则很可能导致项目投资过多、产能过剩严重,反而影响地方经济社会正常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谨防脱离实际、盲目攀比、任性蛮干等种种不良倾向。二、要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一)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各不相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