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8704-2023民用飞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路径损耗测试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B8704-2023民用飞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路径损耗测试方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 49.020CCS V 04HB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HB87042023民用飞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路径损耗测试方法Methodofmeasuringthe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pathlossofportableelectronicdevicesoncivilaircraft2023-12-29 发布2024-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目次前言Il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缩略语15试验一般要求25.1 试验环境25.2 试验飞机25.3 被测天线25.4 试验设备26试验方法36.1 一般性原则36.2
2、试验布置36.3 试验程序87测试数据处理97.1 无源天线测试数据处理97.2 有源天线测试数据处理97.3 含放大/衰减器的测试数据处理98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评定10附录A(资料性)飞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路径损耗测试试验大纲模版示例12附录B(资料性)飞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路径损耗测试试验报告模板示例15参考文献17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上
3、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起草人:胡岳云、陈治礼、夏泽楠、代继刚、梁小亮、陈洁、黄莎莎。民用飞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路径损耗测试方法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民用飞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路径损耗测试的试验一般要求、试验方法、测试数据处理以及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评定。本文件适用于正常类/运输类航空器(本文件中统称为“飞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路径损耗测试试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JB72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
4、术语GJB8820电磁屏蔽材料屏蔽效能测量方法CCAR25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3术语和定义GJB7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前门耦合frontdoorcoupling来自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磁能量透过机上的舷窗和孔隙进入飞机外部接收天线中,从而导致接收机干扰。3.2干扰路径损耗interferencepathloss从飞机内部便携式电子设备辐射的电磁波被飞机无线电接收机接收时的能量损失量。当采用本文件的试验布置进行干扰路径损耗测试时,干扰路径损耗是发射天线愉入端口功率测量值与飞机无线电接收机输入端口功率测量值之比;当机载天线为有源天线时,干扰路径损耗是发射天线输入端口测量值与
5、飞机机载天线无源部分的端口功率之比。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DF:自动定向仪(AUtOmatiCDirectionFinder)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UtomatiCDependentSurveillance-Broadcast)AMS(R)S:航空移动卫星(航线)业务(AerOnaUtiCalMobileSatellite(Route)Services)DME:测距器(DiSIanCeMeasuringEquipment)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I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
6、ystem)GS:下滑道(GlideSlope)HF:高频(HighFrequency)ILS:仪表着陆系统(InStnImentalLandingSystem)IPL:干扰路径损耗(InICrferenCCPathLoss)MB:指点信标(MarkerBeacon)MLS:微波着陆系统(MiCrOWaVeLandingSystem)N/A:不适用(NotApplicable)PED:便携式电子设备(PortabIeElectronicDevice)RA:无线电高度表(RadioAltimeter)RBW:分辨率带宽(RCSOlUtiOnBandwidth)SA:频谱分析仪(SPeCtrUrn
7、Analyzer)TBD:待定(TOBeDetermined)TCAS:交通告警和防撞系统(TraffiCAlertandCollisionAvoidanceSystem)UAT:通用访问收发机(UniVerSaIAccessTransceiver)VDL:甚高频数据链(VeryHighFrequencyDigitalLink)VOR:甚高频全向信标(VeryHighFrequencyOmnidirectionalRange)VSVVR:电压驻波比(VOltageStandingWaveRatio)5试验一般要求5.1试验环境试验场地应开阔,周围无大型金属物体或者建筑物。试验环境中应避免在闪电
8、天气、雨天开展试验。5. 2试验飞机试验飞机的线缆、电子/电气设备、金属或导电结构支架等对试验均可能造成影响,其中,没有内部装饰(例如座椅、隔间、行李箱、绝热隔声层等)应认为是更严苛的试验条件。飞机内、外部的舱门和口盖等,应按照起飞/着陆状态关闭。试验期间,试验飞机周围应禁止或限制使用通讯设备,与试验无关的人员及物品应远离被测舱室或被测区域。5.3 被测天线被测天线应按照类型选择相应的测试位置断开同轴电缆:a)无源天线,应自被测接收机处断开天线同轴线缆;b)有源天线,则:D天线结构与放大器各为分立部件时,应自放大器信号输入端断开线缆;2)天线结构及放大器集成为单独部件时(以下总称为天线),应在
9、天线输出端断开同轴线缆,并按照天线正常工作要求向天线供电,在计算IPL时应扣除放大器的影响。5.4 试验设备干扰路径损耗测试可采用通用设备,也可以采用专用设备。试验设备主要包括信号发生器、信号发射天线、信号接收器、同轴线缆以及相应的辅助设备或软件。试验中使用的设备和仪器都应标识和记录生产厂家、型号、序列号。其中,有计量需要的,应记录计量有效H期。信号发射天线应选用增益在一IdBi至4dBi之间的低增益、全向的宽带天线,如单锥天线、双锥天线等。信号发射天线自由空间电压驻波比(VSWR)应不大于2:1,否则应以实际的天线辐射功率计算干扰路径损耗。信号发生器应具备持续发射足够大功率的能力,其发射信号
10、持续时间应大于接收系统的响应时间(涵盖被测天线的最大响应时间与信号接收器的扫描时间等),必要时可以使用放大器增强发射信号。信号接收器应具备足够的动态范围和灵敏度以有效地接收信号,必要时可使用信号衰减器。信号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信噪比应不低于IOdB。6试验方法6.1一般性原则飞机PED的电磁干扰路径损耗测试按照民用飞机对CCAR25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中1309(a)条款的符合性要求。测试过程可参照GJB8820中相关内容,其他一般性原则包括:a)可以根据实际飞机构型对测量过程进行更改,但应能检测出飞机IPL最恶劣的情况;b)信号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向应涵盖至少两种互相垂直的极化方式,一般为水平方向且
11、平行于飞机开口(舷窗、舱门、风挡等)平而,以及竖直方向;c)试验设备的状态在测量过程中应保持一致,同轴线缆等需固定:当试验需要中断时,应对测试系统各设备和飞机状态进行必要的记录,以便恢复测试状态。6. 2试验布置6.1.1 试验布置一般要求本试验布置的一般要求应贯彻整个试验布置过程,包括:a)同轴线缆需连接飞机内外部或者不同舱室的设备时,不应改变或影响被测区域的结构屏蔽效能,应尽量使用固有的电磁开口,如可开启的观察窗、玻璃纤维隔板等;b) 除移动天线需要以外,同轴线缆应有固定措施,在人员可达的区域如客舱、驾驶舱、地面等,建议同轴线缆采用悬空布置等措施以防范线缆人为损伤;c) 测量舱门等开口时,
12、信号发射天线与开口面的距离通常为75cm,同时距离另一侧蒙皮/舱门不应小于这个距离,小型飞机无法满足此条件的,可以将发射天线放置在舱室中线上。6.1.2 同轴线缆基准测的试验布置连接信号发生器、同轴线缆和信号接收器,并根据实际需要使用放大器或衰减器,以及同轴电缆连接器等,如图1所示。标引序号说明:1信号接收器;2一一衰减器(选用);3信号接收同轴线缆;4连接器:5信号发生器;6放大器(选用);7信号输出同轴线缆。图1同轴线缆基准测量试验布置6.2.3舱门区域试验布置测量舱门区域时,信号发射天线应距离舱门中心75cm,高度应附录B(资料性)飞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路径损耗测试试验报告模板示例
13、与舱门中心相同。货舱舱门处信号发射天线的位置还应包括:a) 舱门中心向两侧每50Cm水平间隔直至超出舱门宽度的位置;b) 超出舱门宽度后水平间隔150CnI的位置。货舱舱门区域IPL机上测量试验布置如图2所示,其他舱门区域的试验布置和信号发射天线的位置要求参照本例。单位为厘米1标引序号说明:1一一信号接收器:2-衰减器(选用);3=机载天线与同轴线缆:4舷窗;5=舱门;6-信号发射天线;7信号发生器;8l=放大器(选用)。信号发生天线中心的高度应与舱门中心高度致,且距离舱门中心75cm。图2舱门区域IPL测量试验布6.2.4客舱区域试验布置测量客舱区域时,信号发射天线高度应与客舱舷窗中心高度相
14、同;信号发射天线应置于旅客通道中心线上,以50Cm间隔布置,应覆盖客舱前后50Cm范围。对于未安装座椅的客舱,信号发射天线置于客舱中心线上。客舱区域试验布置如图3所示。单位为厘米标引序号说明:1一一信号接收器;2一一衰减器(选用);3一一机载天线与同轴线缆:4一一信号发射天线;5舷窗;6一一信号发生器:7一一放大器(选用)。1.为距离客舱起始端/终端,比如以驾驶舱门作为起始端、后厨房结构框作为终端。图3客舱IPL测量试验布置6.2.5驾驶舱区域试验布置测量驾驶舱区域时,信号发射天线高度应与主风挡玻璃中心高度相同,位置覆盖中央操作台正上方以及往客舱方向每50Cm间隔直到距离驾驶舱门不足50cm。
15、驾驶舱区域试验布置如图4所示。00000000000000000标引序号说明:1信号接收渊;2一一衰减器(选用);3一一机载天线与同轴线缆;4信号发射天线:5中央操作台:6信号发生器:7放大器(选用)。信号发射天线中心应位于中央操作台正上方,且与正前方风挡玻璃中心同高度。图4驾驶舱IPL测量试验布置6.3试验程序6.3.1 试验内容干扰路径损耗测试包括基准测量和机上测量两部分。基准测量是对测试系统中的同轴线缆进行测量,以便于去除信号传输路径中非飞机结构和部件损耗的影响,如果在测量中使用放大器或衰减器,则在基准测量中也必须包含该放大器或衰减器:完成基准测量后,使用信号发射天线和机教接收机天线进行
16、IPL机上测量。飞机的实际IPL值通过基准测量和IPL机上测量的数据计算获得。信号发生器的发射功率和接收器的分辨率带宽(RBW)设置可按需调整,但同一频段的测试中RBW应保持一致,同时应确保接收信号信噪比不低于IodB,且接收器始终工作在线性区域。注:如果信号发生器增加3dB发射功率,接收信号最大值同步增加3dB,表明信号接收器工作在线性区域。试验大纲应对本章提及到的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试验有效性的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和说明,具体内容要求可参见附录A。6.3.2同轴线缆基准测同轴线缆基准测量的步骤如下:a)按照基准测量试验布置(图1)的要求连接各测试设备;b)设置信号发生器的发射频率等,设置信号接收器
17、的测量频段范围、信号追踪模式等:C)观察并确认接收信号值稳定、信噪比满足要求;d)记录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功率值;e)记录信号接收器接收信号功率值。信号发生器和接收器的参数设置中,信号发生器的发射频率上下限应超出被测天线工作频段各至少1个信道间隔,信号接收器的测量频段范围应覆盖所测频点上下至少各1个信道间隔一一对于TCAS天线等单频工作天线,测量频率上下限覆盖信号三倍全频宽。信号接收器的信号追踪模式(TraCeMode)应设置为最大值保持(MaXHold)o同轴线缆、放大器/衰减器、天线对测试结果产生直接影响,更换或重新布置后,应按照步骤a)e)重新进行基准测量。6.3.3IPL机上测IPL机上
18、测量的步骤如下:a)在测试位置处连接信号接收同轴线缆与被测天线:b)设置信号接收器测试频段范围,确保接收到被测机教天线频段内的所有信号,并记录该信号频率(可以收集附近机场、塔台使用频率作为辅助判断依据);O按照IPL机上测量试验布置(图2图4)的要求,在相应的测试位置布置发射天线;d)调节信号发生器的发射功率、发射持续时间等参数,设置接收器分辨率带宽等参数;e)测试并记录测试数据;f)重复步骤a)e),测试所有发射天线位置、发射天线极化方向、飞机被测天线组合下所有应测工况。7测试数据处理7.1 无源天线测试数据处理被测天线为无源天线时,IPL按照公式(1)计算:IPLTesl=Prr-Pinr
19、-(Prc-Pmc)(1)式中:IPLTest飞机被测天线的IPL值,dB;PrrIPL测量试验中,信号发生器的功率输出,dBm;PmrIPL测量试验中,接收信号功率测量值,dBm;Prc基准测量中,信号发生器的功率输出,dBm;Pyc基准测量中,接收信号功率测量值,dBm。7.2 有源天线测试数据处理被测天线为有源天线时,如GPS天线,应考虑内置放大器增益的影响。有源天线的IPL计算如公式(2)所示:IPLTex=PrrPnr(PrC-PXC)+GA(2)式中:IPLTst飞机被测天线的IPL值,dB;Prr-IPL测量试验中,信号发生器的功率输出,dBm;PwrIPL测量试验中,接收信号功
20、率测量值,dBm;Prc基准测量中,信号发生器的功率输出,dBm;Pnc基准测量中,接收信号功率测量值,dBm。GaA有源天线的放大器放大增益,dBo7.3 含放大/衰减器的测试数据处理当使用放大器和/或衰减器时,应在基准测量中包含这些设备,或按公式(3)进行处理:IPLCa=IPLreS+GAmp-ILAn(3)式中:IPLTest未考虑放大器和/或衰减器时得到的IPL值,dB;IPLcal考虑放大器或和/或衰减器时得到的IPL值,dB;GAmp-放大器的放大增益,dB;ILAt衰减器的插入损耗,dB。8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评定飞机机载天线在全机各区域测得的全频段IPL计算结果都大于IPL目标值
21、(见表1),可用于表明被测飞机对PED前门耦合效应的防护能力符合本文件判据要求。试验(分析)报告中应对飞机机载天线是否满足本文件判据要求做出明确判定,并对与试验大纲的偏离情况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试验有效性的内容做出明确说明和分析,试验报告的具体内容要求可参见附录飞机各区域的IPL目标值可分别计算和判定,其中:a)载客多于19人的飞机,其客舱的IPL目标值应与表1中“载客多于19人的飞机”的IPL目标值一致,其驾驶舱、货舱的IPL目标值可以取表1中“载客1019人的飞机”的IPL目标值;b)投客10-19人的飞机,其客舱的IPL目标值应与表1中“我客10-19人的飞机”的IPL目标值一致,其驾驶舱、
22、货舱的IPL目标值可以取表1中“载客少于10人的飞机”的IPL目标值。表1无线电接收机IPL目标值接收机工作频率(MHz)IPL目标值(dB)载客少于10人的飞机载客IoT9人的飞机载客多于19人的飞机自动定向仪(ADF)0.19-1.75N/AN/AN/A高频语音(HFVoice)2-30N/AN/AN/A高频数据链(HFDatalink)2-30N/AN/AN/A指点信标(MB)75NN/AN仪表着陆系统一航向信标(ILSLocalizer)(CatI)108-112242634仪表着陆系统一航向信标(ILSLocalizer)(Catll&IIH)108-112303240表1无线电接收
23、机IPL目标值(续)接收机工作频率(MHz)IPL目标值(dB)载客少于K)人的飞机载客1019人的飞机载客多于19人的飞机甚高频数据广播(VHFDataBroadcast)108-112353745甚高频全向信标(VOR)108-118202230甚高频语音通信(VHFVoiceComm.)118-137242334甚高频数据链一模式2(VDLMode2)118-137313442甚高频数据链一模式3(VDLMode3)118-137313442甚高频数据链一模式4(VDLMode4)118-137TBDTBDTBD仪表着陆系统一下滑道(ILSGlideSlope)(CatI)329-335
24、192127仪表着陆系统一下滑道(ILSGlideSlope)(CatIIaIII)329-335353743测距器(DME)962-1213293132通用访问收发机(UAT)982545657A/C模式应答接收机(VOdCA/CTransponderReceiver)1030353136S模式应答接收机(ModeSTransponderReceiver)1030373338交通告警和防撞系统接收机(TCASInterrogatorReceiver)1090353639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接收机(ADS-BReceiver)109047485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L5E5(GNSSL5/E5)11
25、64-1215525256AMS(R)SSATCOM1530-1559444347全球导航卫星系统LI(GNSSLD1559-1610403943无线电高度表(RA)4200-4400N/AN/AN/A微波着陆系统(MLS)(CatI)50305090363738微波着陆系统(MLS)(CatI1&I)5030-5090464748气象雷达(WeatherRadar)5350-5470N/AN/AN/A气象雷达(WeatherRadar)9300-9500N/AN/AN/A附录A(资料性)飞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路径损耗测试试验大纲模版示例A.1范圉本文件是XXXXXXX电磁干扰路径损耗测
26、试试验大纲,规定了XXXXXXX试验的XXXXXXXXX。本文件适用于XXXXX试验。A.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A.3缩略语E/E:电子/电气(EIeCtriCaIandElectronic)N/A:不适用(NotApplicable)PED:便携式电子设备(PortableElectronicDevice):()A.4试验依据本试验是依据XXX的要求,基于XXXX规定的试验方法,通过测试获得XXX飞机PED前门耦合效应实际干扰路径损耗(IPL)值,并
27、与XXX规定的IPL目标值进行对比。A.5试验目的本试验通过测试获得XXXPED前门耦合效应实际干扰路径损耗(IPL)值,并与XXXX规定的IPL目标值进行对比,检验XXX飞机的机体结构屏蔽、天线布局和同轴线缆敷设等设计是否能够提供足够大的噪声路径损耗,以确保PED前门耦合效应不会对相关的机载无线电导航、通信系统造成电磁干扰。A.6被测无线电导航、通信系统XXX飞机PED干扰路径损耗测试研发试验在XXX架机上进行,结合飞机的构型情况,被测无线电导航、通信系统如表A.1所示。表A.lXXXX飞机PED干扰路径损耗研发试验被测无线电导航、通信系统序号接收机工作频段(MHZ)备注1XXXXXXXXX
28、XXA.7试验飞机构型要求试验飞机构型应满足以下要求:a) XXXXXXXXXXXXX;b) XXXXXXXXXXXXXoA.8试验场地要求试验场地应满足以下要求:a) XXXXXXXXX;b) XXXXXXXXXoA.9试验仪器/工具测试仪器和辅助工具见表A.2o表A.2PED干扰路径损耗测试设备和辅助工具序号名称型号主要技术指标是/否计量1XXXXXXXXXXXX2A.10iXXXX飞机PEDXXX测试主要包括基准测昂:和机上测量两部分。A.10.1基准测量A.10.1.1基准测量试验布置XXXXXXXXXXXSxxxxxxxxxxA.10.1.2基准测量试验步骤基准测量的试验步骤如下:a
29、) XXXXXXXXXX;b) oA.10.2机上测量A.10.1.3XX区域机上测量试验布置XXXXXXXXXXX图XXXXXXXXXXA. 10.1.4XX区域IPL机上测XX区域机上测量的试验步骤如下:c)XXXXXXXX;a)A.ll被测无线电导航、通信系统功能检查完成机上测量工作后,恢复被测无线电导航、通信系统的同轴线缆构型至试验前状态,并参照XXXXX检查并确认被测无线电导航、通信系统功能正常。步骤如下:a)XXXXXX;b)A.12试验数据处理XXXX飞机PED实际IPL值计算过程为:XXXXXXXXXX(2)式中:XXXXXXXXXX;对于表X中任意选定的一个被测接收机,可将其
30、频段上每一个测试位置对应的频率一路径损耗曲线绘制在同一张图上,形成一族曲线。在该族曲线中,确定路径损耗最小值。A.13通过/失败判据XXXXXXXX飞机PED干扰路径损耗测试被测接收机在XXXXXXX中规定的IPL目标值详见XXXXo根据计算结果,若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上的路径损耗最小值(MinimUmlPL)不低于对应的IPL目标值时,Mxxxxxxxxxxo在本次试验中,若全部被测接收机的路径损耗最小值(MinimUmlPL)都不低于对应的IPL目标值,则XXXXXXXXX。附录B(资料性)飞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路径损耗测试试验报告模板示例8. 1范围本文件是XXXXXXX电磁干扰路径
31、损耗测试试验大纲,规定了XXXXXXX试验的XXXXXXXXX。本文件适用于XXXXX试验。8.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HBXXXXXXXXXXXXXXXXXXXRTCADO-XXXXXXXXXXXXXXXXXEUROCAEED-XXXXXXXXXXXXXXXXXXXACXXXXXXXXXXXXXX8.3 缩略语E/E:电子/电气(EIeCtriCalandElectronic)N/A:不适用(NotApplicable)PED:便携式电子设备(POr
32、tabIeElectronicDevice):()8.4 试验目的本试验通过测试获得XXX,检验XXXX。8.5 试验件8.5.1 试验机构型要求试验飞机构型应满足以下要求:a) XXXX;b) 。8. 5.2实际试验机构型XXX飞机是本次试验的试验机,其构型状态与构型要求相比,XXXXXXXXoB. 6测试设备XXXX飞机PED干扰路径损耗测试使用的测试仪器和辅助工具见表BJo表B.1PED干扰路径损耗测试设备和辅助工具序号名称型号主要技术指标是/否计量12XXXXXXXXXXXXXXB.7试验概述XXX飞机PED干扰路径损耗测试试验于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在XXX进行。试验操
33、作由XXXX单位负责执行。B.8试验内容XXX飞机PED干扰路径损耗测试研发试验完成的内容包括:a)系统的基准损耗测量;b)oB.9试验程序XXXXX飞机PED干扰路径损耗测试研发试验采用XXXX方法,其试验程序及步骤详见XXXXXXXoB.10试验结果通过排除XXXXX影响,得到各天线IPL试验结果如图X至图XX所示。图XXXXXX天线的IPL值所有位置测得的XXX天线的IPL值XXX,其中XXXXXXX。XXX为XX极化时,接收天线在XXX区间的IPL值不满足要求,其最小XXX,低于推荐值XXdBoB.11试验结论根据测量结果,XXX飞机的XXX天线、XXX天线、XX天线对PED前门耦合效应的防护与标准相比具有XXdB以上的防护余度。但是XXX天线的前门耦合效应防护能力不满足要求。参考文献1 FAR25-R4Departmentoftransportation,Federalaviationadministrationregulation2 DOTZFAAAR-0012AircraftMaterialsFireTestHand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