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意蕴.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32112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意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意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意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意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意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意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意蕴.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意蕴摘要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作为顶层设计者,以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为指南,立足中国国情,汲取人类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创造了蕴含丰富哲学思想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以“普遍性”为参考又重视“特殊性”,以“同一性”为方向来化解“斗争性”,以“量”为基础来追求“质”,以正视“曲折性”来推动“前进性”。探啧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哲学意蕴,既有助于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也有利于增强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历史主动和理论自觉。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共产党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蒙昧、野蛮到文明的发展历程,现代化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

2、志。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历史实践过程,也是一个蕴含丰富哲学思想,并以哲学思想指导实践的过程。“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116,“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2,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经过一百多年持之以恒的奋斗,成功开创了蕴含丰富哲学思想的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通向现代化的路径。基于此,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意蕴,有利于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自觉,有利于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中国式现代化以“普遍性”为参考又重视“特殊性”任何事物都兼具普遍性与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3、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自身,没有离开特殊性的普遍性,也没有离开普遍性的特殊性,且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党深刻领悟并运用这一原理,使得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22。(一)中国式现代化具备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性”体现在,现代化是一种人类文明的变迁过程,是从落后到先进的世界历史现象。第一,现代化发展的普遍性归根到底是源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这是生产力作用的结果,生产力不断发展逐步推动人类社会从落后的农业文明进入先进的工业文明。随着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现了工业革命,现代化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不断走向成熟:“各民族的原始封

4、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J3168基于此,落后国家或地区也被卷入到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之中,在遭受殖民、掠夺、压榨的同时,被动地拥有了探索现代化之路的可能。第二,现代化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普遍历史现象,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具有了共同的特征,具体可以主要概括为社会工业化、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人类交往全球化、农村城市化等六个方面。党把现代化“中国化”了:推动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知识社会的转化,推动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持续提高,在许多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国民文化素养和身

5、体素质的大幅提高,国内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的根本改善,国际社会地位的提高,等等。第三,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分阶段的历史过程,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可能延缓或阻滞这个过程。基于此,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还在持续,各种挑战和机遇并存,并且外部挑战升级的可能性很大。简言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顺应人类历史发展潮流,充分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普遍性。(二)中国式现代化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体现在,虽然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但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实现现代化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现代化没有固定的模式或标准。把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现

6、代化过程相比较,就能看出中国的独特之处: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西方学者普遍把新航路的开辟当作现代化的开端,然而在新航路开辟后的五百年里,资本主义列强争霸的行为从未停止,可以说“当我们把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体面的样子,而在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4690o中国近代自身也受尽西方列强的侮辱,但中国并没有把这段屈辱史作为历史“债务”偿还给西方国家,而是作为鞭策自己彝展的动力。因为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一直主张“和而不同”“兼爱非攻”“协和万邦”“与人为善

7、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提出并奉行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确立并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承诺并履行了永不称霸、永不搞扩张的约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拥抱世界、拥抱变化,坚持对外开放,把开放的门越开越大,在开放的过程中实力也越来越强,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四个之问”,我们放眼世界、胸怀天下,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打破“修昔底德陷阱”的单一思维模式,牵头并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并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出了基于自己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

8、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下简称“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概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性,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又破解了现代化只有西方化的唯一方式的僵化思维,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J5427二、中国式现代化以“同一性”为方向来化解“斗争性”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同一性是有条件的

9、,斗争性是无条件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作用,推动事物变化发展。中国共产党深刻领悟并运用这一规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从“两个文明”的关系来看,物质文明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基础和前提,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决定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进程。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则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物质存在方式虽然是始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物质存在方式起作用”6598,精神文明能够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且必要的支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物质文明发展的进程和方向。但是,从人类现代化的进程来看,“先发”的西方现代化在资本的驱动下

10、,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3405;另一方面,人的需要被遮蔽,人的精神世界缩水。这种现代化的实质是“见物不见人”,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社会动荡、精神贫乏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需要克服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先天性弊病,不以牺牲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为代价,不能听任资本片面追求物质膨胀,而是既要物质财富极大充足,也要精神财富极大富有,“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7324,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二三五年和二五年的远景蓝图,要求

11、“两个文明”比翼齐飞,不仅要保证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富裕,也要实现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富有。因此,我们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增强各方面实力,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持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把人作为发展的目的,一方面为促进人民群众物质世界充裕而进行物质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为了促进人民群众精神世界丰盈而进行精神产品的生产,提供更多优质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从自然界进化而来,又能动地改造自然。由于人类受认知能力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同,对自然的态度也会有所不同。在古代

12、社畲,由于人的生存与发展对大自然的依赖性和人认识能力的有限性,面对大自然的神奇奥义,人更多的是尊重崇拜、敬畏敬仰,认为自然是“巫魅”的,人与自然达到了一种原始的“和谐二近代社会以来,人对于自然的敬仰慢慢消失,自然逐渐“袪魅”。一方面,经过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高扬人性、贬低神性,理性的光芒使得大自然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人的主体性地位被充分显现,认为自然是有待加工的材料,人由崇拜自然转向崇拜自身。另一方面,在“知识就是力量”号角的驱使下,资本把科学知识用于生产,使之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和资本增殖的工具,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资本主义借助科学的发展,使得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又以无休止的资本增殖为

13、目的,毫无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本“摧毁一切阻碍发展生产力、扩大需要、使生产多样化、利用和交换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限制”891o这必然造成自然资源的枯竭,自然环境的破坏,生态危机的不断蔓延,最后严重制约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国式现代化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强调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共同体关系:人类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二者的命运紧密相连。一方面,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够保障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当人类文明得到发展、进步时,又能够为自然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高度重视二者的良性互动,促进人与自然双向受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

14、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50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发展道路,不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满足人们作为“有生命的人”的生存需求,还利用自然和自然之美充分满足了人们作为“现实的人”在生态层面、美的层面上的更高追求,使人的心灵更加自由舒畅。这种方式不仅使自然环境得到改善,也显著提升了人民的“民生三感”。“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9183,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随人的诞生而诞生,随人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15、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两个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要既不为了追求物质文明而牺牲精神文明,也不为了落实精神文明而忽视物质文明;既不一味屈从自然而放弃发展,也不会为了实现发展而牺牲自然,而是要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中追求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三、中国式现代化以“量”为基础来追求“质”任何事物都是量和质的统一,只有将二者统筹考虑,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的了解,如果忽略或偏重于某一方面,就会导致认识的片面性。党深刻领悟并运用这一原理,既注重解决现代化中量的问题,争取让14亿多人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又重视质的问题,追求可持续发展。(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中

16、“量”的问题体现为现代化对一定规模人口的覆盖,换言之,现代化的实现程度与难度受人口规模影响。从世界现代化的现状而言,美国是最为发达和先进的,但人口也只有3亿多,西欧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总人口也只有4亿多。中国式现代化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现代化,比西方现代化总人口还要多得多。这种数量级的人口对任何国家都是一种挑战,因为再小的问题乘以14亿都会成为大问题,再简单的问题乘以14亿都会变得格外复杂。加之,我国现代化是在底子薄、资源少、起步晚、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低起点上开始发展的,还一度与国际脱轨,教育资源有限、国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解决这一困境的棘手程度可想而知。“风雨不改凌云志,振衣濯足展襟怀”,

17、越是困难重重,党越是勇往直前。党辩证认识到再小的成就乘以14亿也会无限巨大,再小的奋斗乘以14亿也能移山填海,带领人民深挖潜藏于巨大人口之后的人口红利,同时又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制度,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着力提高人民受教育水平,把人口规模巨大的困境变为消费潜力巨大、人力资源强大、人才优势巨大的有利条件。同时,坚持团结就是力量,激励每一个中国人为自身出彩而奋斗,激发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也正是基于此,我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概言之,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之先河,书写了人类现

18、代化的精彩篇章。(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中“质”的问题,体现在现代化的实现方式上。不同的现代化实现方式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10,在党的引领下,中国式现代化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坚持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14亿多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党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手段,使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起文明作用,让资本为造福人民服务,同时强调规制资本,避免资本无序扩张,陷入资本野蛮生长和资本权力化的窠臼。党将“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充分结

19、合,使其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党通过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因地制宜实行乡村振兴、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福祉;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机制,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使人民能够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通过加强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建设和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和能力;通过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活动,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承载能力,保障人民共享美丽中国。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前瞻思维、战略眼光,是利国利民的现代化,不仅关注当下视角

20、的发展,更关注未来视野下的可持续性发展。“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11163中国式现代化既重视量的问题,破解了在超大人口规模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世界性难题,又重视质的问题,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道路,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深刻影响。四、中国式现代化以正视“曲折性”来推动“前进性”事物发展是通过内在矛盾运动以自我否定的方式实现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就要求人们既要看到发展方向的前进性,又要看到发展道路的曲折性。党深刻领悟并运用这一原理,正视中国式现代化的“曲折性”来推动现代化的“前进性”

21、。(一)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曲折性”,是指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反,是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惊涛骇浪,在曲折中艰难行进的。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就面临以美国为首的强大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侵略政策,后则直接发展为以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为主的大规模武装进攻;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党领导人民一面要“橹起袖子加油干”,完成繁重的社会主义建设任务,一面又要应付美苏两霸同时带来的巨大政治经济军事压力;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初,国际形势于我国有所缓和,人民生活和综合实力有所提升,但不久又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出于霸权主义和意识形态偏

22、见的严厉制裁。可是,党不惧压、不信邪,越是面临困境,党越是下定决心干出一番成绩。如今,虽然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是依然面临国际国内诸多挑战。从国际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视中国为“洪水猛兽”,采取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全方位围堵打压,试图用各种办法干扰甚至中断我国现代化进程,使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恶化。在经济上,他们利用贸易战、征收报复性关税来打击我国;政治上,大搞地缘政治、集团政治、阵营对抗孤立我国;军事上,利用多种借口侵犯我国领海、领空;文化上,利用种种手段渗透、推行西方的民主观、价值观;等等。西方国家的干扰确实对我们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也让我们更加认定,要牢牢把握自身发展的命运,把国家

23、发展建立在更为安全、稳固的基础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构建大安全格局,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当然,从自身而言我们的发展也是“道阻且长”,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高质量发展的进程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党依然要推进自我革命,等等。这些是中国发展的短板,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现代化的进程。我们要坚持辩证思维,正确看待和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的曲折性,将压力变为动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牢牢把握前进路上五条原则,并且在此基础上集中力量固底板、补短板、强弱项,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扫清各种障碍。(二)中国式现代化从历史脉络来看是层层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的“

24、前进性”,体现在从历史脉络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层层推进的,每前进一步都展现了中国发展水平的提升,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都把中国的发展推到新的阶段。我国开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改变“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2293的落后状态,周恩来1954年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初步提出了“四个现代化”思想,即“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12503,后来根据实践的发展要求,直到1964年,“四个现代化”才正式确定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

25、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3483o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式现代化被系统提出和快速发展。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4163后来邓小平又进一步指出:“我凭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5582“小康式现代化”的提出使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更明确、更具体。此后,党又不断完善现代化的战略蓝图等相关规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现代化理论。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

26、生了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式现代化也日益成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顶层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提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647新命题,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171857“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的新要求;描绘了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蓝图,完善了从二三五年到二五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

27、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510,并深刻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还指明其五大特征、九个本质要求、五条重大原则等。由此观之,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践行初心使命,也是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但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个目标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为了肩负历史重任,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58

28、1,练就“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本领,续写新征程的华丽新篇章。总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116-17o为此,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莘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普遍性”为参考又重视“特殊性”,以“同一性”为方向来化解“斗争性”,以“量”为基础来追求“质”,以正视“曲折性”来推动“前进性”,才能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意蕴的把握和运用,才能增强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历史主动和理论自觉。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29、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习近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J.社会主义论坛,2020(2):4-6.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列宁全集(55)M.北京:人民出版

30、社,1990.10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二二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22-01-01(1).11列宁全集(28)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五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九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