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2023年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2023年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3年)学院(公章)名称:教育学代码:04012024年1月10日一、总体概况(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教育学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致力于建设具有鲜明职教特色、引领全国一流职教师资培养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发挥教师教育办学优势、彰显职教师资培养特色,倾全校之力建设的核心学科,有35年本科基础教育师资、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传统积淀和16年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探索,是江西省一流学科(2017年),江西省“十四五”期间一流学科潜力发展学科(2021年);获批国家首批“双师型”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项目、国家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教育部第二批虚拟教研室、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
2、究基地一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研中心江西分中心、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3-2025年)。(二)学科建设情况教育学硕士现有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学前教育学5个学科方向。本学科在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交流、“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与培训、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等研究领域,在全国具有较大的优势与特色,成为了全国职教师资培养领域“北有天津、南有江西、南北呼应、优势互补”格局中的重要一极。现有专任教师35人,45岁以下22人,比例为62.9%,高级职称26人,比例为74.3%。正高级职称13人,比例为37%,获博士学位26人,比例为73.4虬(三)研究生招生、
3、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现有教育学全日制在读研究生133人。2023年,教育学硕士共招生44人,授予学位48人。2023届毕业生为48人,就业率89.6%o表1.教育学硕士在校生情况一览表专业年级在校总人数202120222023高等教育学1291132课程与教学论1061026学前教育学54413职业技术教育学16121139成人教育学96823表2.招生与学位授予情况学科方向名称项目2021年2022年2023年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招生人数12911其中:全日制招生人数12911非全日制招生人数000招录学生中本科推免生人数000招录学生中普通招考人数12911授予学位人数8811课
4、程与教学论研究生招生人数10610其中:全日制招生人数10610非全日制招生人数000招录学生中本科推免生人数000招录学生中普通招考人数10610授予学位人数477学前教育学研究生招生人数544其中:全日制招生人数544非全日制招生人数000招录学生中本科推免生人数000招录学生中普通招考人数544授予学位人数456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招生人数161211其中:全日制招生人数161211非全日制招生人数000招录学生中本科推免生人数000招录学生中普通招考人数161211授予学位人数101216成人教育学研究生招生人数968其中:全日制招生人数968非全日制招生人数000招录学生中本科推免生
5、人数000招录学生中普通招考人数968授予学位数638(四)研究生导师状况2022-2023年,按照学校工作安排,本学位点严格导师遴选,确定硕导35人,高级职称共32人,占比91%,其中正高级16人,副高级16人;获得博士学位21人比例超过50%o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学位点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新时代教师培养新使命,以教育学院确定为“江西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9年)为依托,系统设计构建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思政教育体系,主动破解职教师资培养难点,首创“产教、专创、学教三融合”路径,在全国同类院校独树一帜,探索出具有可复制性的“教育+文化+产
6、业+技术+品牌+营销”六位一体的“井冈神山模式”,形成“双创”服务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经典案例。具体来讲,基层党组织建设呈现三大特色:一是党建工作创新化,打造四项工程:“连心、强基、模范”、“党性锻炼”、“凝心聚力”、“能力建设”四项工程推进有声有色;二是党建工作系统化,推进系列项目:“红色课堂、红色旋律、红色记忆、红色足迹、红色情怀、红色先锋”六大红色系列项目获“江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并确定为“江西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重点项目”;三是党建工作人本化,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作为江西省党建工作优秀高校,学校连续多年被授予“江西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本学科研究生辅导员中专职人员比例、专职辅导
7、员生师比均达到国家要求的200:1的标准。本学位点坚持同向同行,春风化雨,构建“两拓三联四化“大思政格局:以两拓提升思政针对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到专业课堂、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的两个拓展;以“三联”,提升思政的协同性,建立校领导联系学院、班级和学生,处级干部联系班级和学生,专业教师联系相应课程学生的机制;以“四化”提升思政的有效性,坚持特色化让思政有深度,坚持系统化让思政有热度,坚持典型化让思政有广度,坚持时代化让思政有力度。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课程教学改革始终秉循“问题导向”为核心,要求研究生基于教育实践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切实解决教育实践中问题,实现科研
8、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实现“理论研究成果”向“课堂教学内容”的转化。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将理论研究成果以研究生教材、课程的形式予以呈现,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中的新观点、新问题、新方法及时融入到教学教案、教材中,增强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和前沿性。实现“单向度的探究”向“多向度的合作”的转化。课程教学改革在培养过程中通过项目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在研究中的合作意识,运用不同学科视角来探究教育问题,提升了研究成果的跨学科性,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实现“学术研究侧重”向“人才培养优势”的转化。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实现学术力向培养力的转变,做到学术水平与指
9、导水平、教学水平的同步,将学术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二)导师选拔培训突出导师动态考核。2023年度,依据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聘任管理办法、兼职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评聘与管理办法、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管理办法三个基本文件,对所有导师实行动态管理,一年一考核上岗资格,考核近三年导师业绩,明确:第1年考核合格的导师,继续上岗指导学生,第1年考核不合格的,将不可继续上岗指导学生,并要求列出整改清单进行整改。第2年考核不合格者,直接取消导师上岗资格。以此为抓手,本学科对教育学涉及的学科、学位点(方向)硕士进行了新一轮的动态调整,以切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三)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10、本学位点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主要目标,坚持“外延展、内联动”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主要举措有:1.强化党建引领,注重思想铸魂,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放到首要位置。坚持和完善每周二下午的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建立理论学习系统化、常态化机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教师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推进教师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教师党支部“双高示范”工程,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教师示范引领作用落实落地。2 .强化教育引导,注重价值导向,将全方位构建师德师风
11、教育体系纳入管理规程。建立和健全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形成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机制。注重师德涵养与教育教学工作、立德树人实践结合,注重优秀教师宣传活动,发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强法治教育,强化警示教育,使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规则意识自觉转化为依法执教、规范执教能力。3 .强化日常管理,注重考核评价,将师德师风要求融入教师管理各环节。贯彻“四严(严格招聘引进、严格考核评价、严格师德督导、严格违规惩处)”要求,形成师德师风建设“做在日常、严在日常”工作态势,在教师的招聘引进、考核评价、日常监督与违规惩处等方面,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在岗位聘任、职称晋升、评优评选、项目推荐中,
12、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四)学术训练情况本学位点建立导师引领学生参与高水平科研活动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学生参与导师高水平科研活动状况纳入导师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引导学生进研究团队、进研究项目、进研究课题,提升学生教师职业化发展水平。近五年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参加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等国家、省级项目的学生比例达20%,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学生比例达20%,在导师指导下获批省级研究生创新项目的学生比例达10%o(五)学术交流情况2023年多次举办了高端线下学术论坛,邀请了近30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及期刊主编做主旨发言,其中8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23年下半年教育学部举办了第三届研究生学
13、术论坛,论坛共收到教育类研究生学术论文百余篇。同时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共计10余人次参加各类会议并做主旨发言。(六)研究生奖助情况为做好教育学部研究生奖学金评选工作,制定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奖学金评选实施办法(试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试行)等办法;在此文件基础上公平公正开展奖学金评审推荐工作,2023年教育学硕士研究生3人获国家奖学金,51人获江西省学业奖学金;53人获校学业奖学金。奖学金覆盖率基本达到100%。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一)人才培养1.抓基础,突出学生技能与学术素养。以赛促学,强化教师教育技能。2023年下半年,教
14、育类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得国银,在2023年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元宇宙数字化技术创新大赛(以下简称“教师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今年下半年,江西省举办了第三届教育类研究生学术论坛,我校学生积极参加了江西省教育经济学研究会第三届研究生论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为提升我校教育学部研究生学术水平,促进学术交流,拓展学术视野,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研究氛围,教育学部组织开展了第三届学术论坛论文大赛,共有38篇论文获奖,获一等奖8人,二等奖11人,三等奖19人。本年度教育学部还有7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被评选为校级优秀,将参与省级优秀论文评选。2.抓基地,突出校企校融通
15、贯通。根据不同学科、学位(方向)点的培养要求,在建立稳固的教育实践基地的基础上,今年学科将导师引导下的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进行了延伸,分别与国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江西领跑视觉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新建职业学校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博士工作室,由博士定期带领硕士研究生到企业、高职、中职院校进行深度调研、观摩及见习、研习、实习,将“一践行三学会”的教师教育的培养要求落到具体项目进程中。(二)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优秀团队培育计划,以学术核心领军人物为重点,继续采取“顶尖专家+团队”的“柔性+刚性”引进方式,有效扩大高层次人才团队数量的基础上,基于
16、学位授权点建设的需要,重点从学科点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状况出发,加大引进博士培育力度。引进后分别作为学术骨干重点培育,并进入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教育研究院)、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平台项目团队。新进博士来校工作后,具有融入团队适应周期短、在已有学术训练基础上出成果周期短两个显著的特点。主要举措为:一树好引才导向。以发展潜质作为选才第一要素,正确处理质量与数量的关系,正确处理已有成果与预期成果的关系,改变只要博士就引的应急式、任务式惯性思维,着眼以未来的学科方向带头人的标准来选才。二是立好用才规矩。依据学科评估标准、博士点标准来考量和确定引进博士的协
17、议清单和任务清单,体现管理与培育的契约精神,达成个人与单位共同成就的最大公约数。三是做好人才服务。在人事部门制度规则前提下,做到多回合沟通、面对面协商、一人一策关注人才最大关切,将感情引才落实神经末梢。(三)科学研究2023年度学科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全国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1项,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0项、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荣获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发表NatUre子刊1篇;已发表教育类高水平教育类论文25篇,其中SSCI论文3篇,CSSCI论文10篇,中文核心12篇,新华文摘转载1篇,部分论文在陆续发
18、表。(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学科不断优化凸显教师教育优势,在省级“三全育人”试点学院的建设进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文化资源全面融入“三全育人”教育体系,突出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育人功能,以全国信息化赋能红色文化资源传播项目、中部地区和革命老区职业教育红色文化课程研究中心建设来实践“工匠精神+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全新育人模式。(五)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情况2023年,教育学部联办了由商务部主办、江西省商务厅承办的“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官员研修班”,共有来自柬埔寨、老挝、尼泊尔、印度尼西亚、吉布提、莱索托、毛里求斯、南非、南苏丹、尼日利亚、巴拿马、古巴和苏里南等13个国家的37名学员参加。研修
19、班结束后,收到南苏丹教育部技术和职业教育培训处和尼泊尔教育科技部发来的感谢信。肖称萍(老师)、李会荣(研究生)在“202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做主题发言,袁舟(研究生)在“数字时代的教育:机遇与挑战国际会议”做主题发言。同时,教育学科正积极与白俄罗斯莫吉廖夫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探索教育联合培养的工作。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一)评估进展分析1.基本情况。本学位点扎实稳步推进自我评估工作,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开展2020-2025年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学位(2020)26号)、江西省学位办及学校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位点工作实际,制定了2020-2025年教育硕士专
20、业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方案,并按照方案扎实推进自我评估工作。2.存在的主要问题(1)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2)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良好的课程体系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然而,目前的课程体系与研究生的培养之间仍存在矛盾。(3)质量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在研究生招生、奖励、学位申请审核环节还需进一步破除“五唯”顽疾,摒弃单一化、功利化的评价方式。分类多维的质量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健全。(4)一志
21、愿上线人数过少。若没有生源质量作为保障,学位点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5)导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导师队伍建设仍需继续加强,导师选聘、管理、考评、激励机制仍待进一步细化完善。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仍需进一步强化。(6)教育资源投入仍需继续加大。随着研究生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校的研究生教育资源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以便改善研究生教学用房、科研实验平台、生活条件、图书资源、国际交流等。(二)学位论文抽检情况本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盲审均未发现“存在问题学位论文”。六、改进措施1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
22、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 .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高度重视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立足研究生能力培养和长远发展加强课程建设,完整贯彻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重视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3 .进一步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努力提升本学位点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完善生源质量保障机制,从促进生源多样化等方面寻求突破口。4 .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聘用考核制度,强化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充分发挥导师育人作用,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确保导师履职尽责。5 .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加大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监控力度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