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1997—2024年801经济学真题答案纯WORD文档.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43303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51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财经大学1997—2024年801经济学真题答案纯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中央财经大学1997—2024年801经济学真题答案纯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中央财经大学1997—2024年801经济学真题答案纯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中央财经大学1997—2024年801经济学真题答案纯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中央财经大学1997—2024年801经济学真题答案纯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财经大学1997—2024年801经济学真题答案纯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财经大学1997—2024年801经济学真题答案纯WORD文档.docx(8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参考答案中心财经高校1997年硕士探讨生入学考试试题政治经济学(60分)一、说明下列经济范畴(每个2分,共10分)1 .资本有机构成: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确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更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是资本在物质形态方面的构成,即构成资本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同运用这些生产资料所须要的劳动力数量之间的比例。在生产过程中,确定的资本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构成,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确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是由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凹凸确定的,所以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看,用于生产的资本是由不变资本两部分组成,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价

2、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确定着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更,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更。2 .领价制:指一个行业的价格通常是某一其头依据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原则领先确定价格,其他寡头追随其后确定价格,又称价格领先制,相互勾结的其头们通过协商产生领袖。作为领先制定价格的厂商往往在行业中最大,处于支配地位;或者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或者在驾驭市场行情变更或其他信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进而以协议的形式把这一价格规定下来。3 .社会主义市场运行机制: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调整的机理。由于市场调整是在供求关系的变动、市场信号的变更,

3、以及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因此,人们往往约定俗成地把市场运行机制的内容分解为价格(包括利率、工资)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运行机制有两个特点:一是调整的自动性。市场机制具有自动调整功能。这是因为,价格、供求和竞争这些因素之间有着亲密的联系,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动,都会引起另外一个因素的变动。市场机制依靠上述内部机理的启动,无须外部力气的帮助,就能自动地发挥其调整功能。二是利益的制约性。在商品经济运行过程中,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动,会干脆影响参与市场竞争的各个当事人的物质利益。市场机制则把商品生产者追求最大利润的动机同商品消费者追求最大效用的动机结合起来,以此来调整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4

4、 .企业法人财产:指企业法人拥有的、独立于其创设人或成员的企业资产。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是其具有法律人格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企业法人独立地享受民事权利和担当民事义务的物质基础。企业法人以其财产为基础对外从事民事活动,以自己的财产为对价从别人那里取得财产;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财产作为从事民事活动的一般担保,并以详细财产偿付其债务。拥有独资的财产也是法人区分于其他经济组织的主要依据之一。在法律上,任何法人都要有独立财产,只不过因各类法人的状况不同,对独立财产的详细要求不同;但这均不阻碍法人财产的独立性。也正是由于法人财产制度的极端重要性,我国民法通则也明文规定法人应当具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这就是我国法人

5、独立财产制的民法渊源。民办学校从作为法人起,就享有对民办学校的法人财产权。企业的资产限制权是指独立自主地(即不须要征得其他经济主体同意或批准)用企业资产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担当民事责任的权利,它是限制企业的最基本的利。企业资产的限制权,是作为企业法人所具有的财产权利,故又称为法人财产权。5 .国民收入的初次安排:指国民收入被创建出来后,首先要在创建它的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安排。在初次安排过程中,国民收入的详细分解在不同全部制经济中是不尽相同的。但无论详细分解有什么不同,最终都可以概括为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企业收入和劳动者个人收入三个部分,这便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三种基本的原始收入。二、不定项选择题:(

6、每小题2分,共10分)LABE2.CDE3.ABCD4.D5.ABD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回答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分.答I(1)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而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的条件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那些首先采纳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的企业,就会使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其所生产的商品仍依据社

7、会价值出售,因而多得一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也是由工人的劳动创建的。(2)两者的联系。从个别资本家来看,出于对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他必需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当全部的资本家都仿效这一做法,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时,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就消逝了,超额剩余价值也就不存在了。但是,这时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力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所以,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超额剩余价值消逝了,但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即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结果。另一方面,相对剩余价

8、值的增加也提高了资本家扩大生产,提高技术水平的主动性,促使资本家进一步采纳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争取后的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3)两者的区分。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区分在于:前者是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后者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前者是个别企业获得的,后者是全部企业都能获得的;前者是各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后者是各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2 .简述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和区分.答:(1)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运行方式和调整手段。市场经济的实质,是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生产力布局;以市场为中心环节构架经济

9、流程;用价格信号调整社会生产的种类和数量、协调供求关系;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调整社会生产比例以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商品经济则是干脆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有商品经济就有市场,当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时,商品经济才发展为市场经济;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表现在: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内在依据。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确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3)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分:商品经济是指社会分工条件下具有不同利益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进行劳动联系的特定方式,

10、即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则是社会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表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是市场机制。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总称,它是与自然经济相区分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方式;而市场经济则是一种以市场机制作为基础性的资源配置机制的经济体制形式,与之相区分的是支配经济体制。商品经济有简洁商品经济与发达商品经济之分;市场经济有早期市场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之分,但市场经济的这两种详细形式,并非与商品经济的两种形式对应的。商品经济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市场经济本身,则是商品经济关系发展到确定阶段的必定产物和客观要求。四、论述题(20分)试述商品价值

11、量是怎样确定的?答I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一般的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价值就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确定。衡量劳动量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量成正比。确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娴熟程度和劳动强度卜.生产某种运用价值所须要的劳动时间。(1)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确定的。劳动量由其自然尺度一劳动时间(小时、日、周)来衡量。不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条件各不相同,生产同样的商品所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也不同。商品的

12、价值能否由个别劳动时间确定呢?不能。价值的质的规定制约价值量的规定。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凝聚在商品中的等同的抽象劳动,作为交换基础的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因而,价值量的确定,必定遵循一个客观的社会标准,是商品生产者共同的社会行为的结果。它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确定,而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所谓社会必要(平均)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娴熟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运用价值所须要的劳动时间。这里包含三个因素: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社会平均的劳动娴熟程度和社会平均的劳动强度。前者指生产的

13、物的因素方面,后两者指生产的人的因素方面。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当时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的生产和再生产条件,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自然条件等,其中主要的是劳动工具的条件。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各个生产者的劳动娴熟程度和劳动强度也是有差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以平均的劳动娴熟程度和强度为标准。此外,同类商品质量的优劣同其价值量的确定亲密相关,因为每种商品的价值都是由供应标准质量的该种商品所须要的劳动时间确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他们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是小于、等于还是大于社会必要时间关系到他们的竞争实力、盈亏和成败,所以,每个商品生产者

14、都努力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劳动娴熟程度,削减劳动消耗,降低个别劳动时间。(2)简洁劳动和困难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然而,不同的生产劳动,其困难程度很不相同,不能干脆比较。例如,制造钟表的劳动就比砍柴的劳动困难得多,同样是劳动1小时,并不能简洁相等。所以,考察商品价值量的确定时,还要区分简洁劳动和困难劳动。简洁劳动是指简洁劳动力的支出,即任何一个一般劳动者的头脑和肌体平均具有的劳动力的耗费。困难劳动则是指须要经过特地的学习和训练,具有确定的技能和学问的困难劳动力的支出。困难劳动和简洁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建的价值是不相同的,困难的劳动是多倍的简洁劳动。这是因为,困难劳动力比一般劳动

15、力须要较高的教化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价值也就高些。既然这种劳动力的价值较高,它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也就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这样,为要交换,各种困难程度不同的劳动还必需化作同一的简洁劳动,作为共同的计量单位,来确定商品的价值量。因此,形成商品价值实体的,是无差别的一般简洁劳动。确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的简洁劳动时间。从质与量的统一来理解价值,它就是凝聚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的简洁的抽象劳动。在商品经济中,困难劳动还原为简洁劳动的比例,不是人们主观干脆计毙的结果,而是在千万次的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简洁劳动和困难劳动的区分,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发展时代是不相同的。

1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运用,随着文化教化的普及,过去的困难劳动会变成或正在变成简洁劳动。不过,在同一时代、同一国家里,两者的区分却是确定的。依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精神,技术商品的价值,同样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与物质商品所不同的,只在于生产技术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它特定的含义。既然技术商品的生产,是单项的、个别的、出自一个生产者的,因而便不存在通过市场多数次交换和比较所自发形成的平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生产技术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也就是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可以从两层意义上把握:其一,生产技术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是在当时条件下,社会生产该商品所必需花费的时间

17、;其二,该技术商品是社会所必需的。另外,商品质量同其价值量确定亲密相关的原理,也适用于技术商品。所以,在技术商品价值量的确定上,运用这种技术所生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大小,也是必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的关系商品价值量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更而变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随劳动生产力的变更而变更。所以,考察商品价值量的动态分析,主要是考察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的关系。劳动生产力,通常也称劳动生产率,一般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用生产单个产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来表示。劳动生产力的凹凸,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主要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程度;技术装备的规模和效能;原材料

18、质量的好坏;劳动者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平均娴熟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以及自然条件;等等。劳动生产力的变更,必定引起商品价值量的变更。劳动生产力越高,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运用价值量)越多,生产单位商品所须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其价值量也越小,反之则相反。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单位运用价值包含的价值量日益削减是必定的趋势。西方经济学(40分)一、说明下列经济范畴(每个2分,共10分)1.机会成本:指人们利用确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N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得的最大收入。生产一单位的某种

19、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运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机会成本的存在须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其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须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开带来生产的奢侈,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动身,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确定的经济资源生产确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运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确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

20、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的代价。所以,机会成本的含义是:任何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多种不同的运用途径或机会,也就是说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但是当确定量的某种资源用于生产甲种产品时,就不能同时用于生产乙种产品。因此生产甲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不生产乙种产品的代价,或者是等于该种资源投放于乙种产品生产上可能获得的最大酬劳。一种资源确定用于甲种产品,就牺牲了生产其他产品的机会;从事生产甲种产品的收入,是由于不从事或放弃其他产品生产的机会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可以用实物量表示,也可以用价值量表示。但机会成本不是一般会计

21、人员传统的成本概念,而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资源利用的更为广泛的概念。机会成本说明,要把有限的(稀缺的)资源用于最有利的地方,或者说在运用某种资源时应当是各种用途中最优的或者至少是同样有利的。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曾经给经济学下定义为:“探讨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运用中间进行安排的科学。”在西方,机会成本不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而且还被广泛用于分析消费和政府开支等活动的得失。2 .资本边际效率,指资本的预期利润率,即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是凯恩斯理论体系中的三大基本定律之一。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而依据这种贴现率,在资本资产的寿命期间所供应的预期的现值能等于该资本资产的供应价格。计算资本

22、边际效率的公式为:rQi+Qs+Q”P1+r(I+r)-(l+r)3(1+r)n式中,C表示资本的供应价格,Q,、Q、表示资本预期将来的收益,/表示资本边际效率。资本的供应价格也就是资本的重置成本。公式表明,资本边际效率与资本重置成本成反比,与资本预期收益成正比。凯恩斯认为,预期收益的削减与重置成本的上升都会使资本效率递减。3 .LM曲线:是描述满意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应)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假设加代表实际货币供应量,M代表名义货币供应量,P代表物价水平,那么,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公式Jyjhrktn为:m-=L=%丫一,可以推导出LM曲线的表达式为:=+或r=y。以yPkk

23、hh为横轴,r为纵轴所画的LM曲线是由左下向右上倾斜的。在货币市场上,对应于特定的收入水平,货币需求(L)与货币供应(M)相等时所确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但不同的收入水平对应着不同货币需求,故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也就有不同的均衡利率。4 .对外贸易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额与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贸易收支变动额之比。在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Y)是由消费(0、投资(I)、政府支出(G)以及净出口(X-M)所确定的。假定消费、进口是国民收入的线性函数,投资与出口为外生变量,则开放经济的宏观模型为:Y=C+I+G+X-MC=CocY(0cl)M=M0mY(0ml)其中,c、m分别代表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

24、。由此可求得开放经济下的均衡国民收入为Y=5(CO+/+X-M0)=-!(Co+/+X-M0)-c+ms+m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假设本国出口增加/人则它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为k=!xs+m式表明白出口增加与收入增加的关系,其中s+机即是外贸乘数,它表明增加一单位出口将引起国民收入增加S+单位。明显,对外贸易乘数与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出口倾向呈负相关,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越大,对外贸易乘数越小,国民收入增加也越少。1 1由于s+mS因此,开放经济中的乘数效应要小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效应。5.索洛增长模型:其基本假定包括:社会储蓄函数为S=sY,式中,$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

25、n增长;生产的规模酬劳不变。在一个只包括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的简洁经济中,经济的均衡为:I=S0即投资或资本存量的总增加等于储蓄。资本存量的变更等于投资减去折旧。当资本存量为,假定折旧是资本存量K的一个固定比率b(01),则资本存量的变更AK为:AK=LbKlI依据I=S=SY,上式可写为:K=sY-Kq两边同时除以劳动数量n,有,KN=sy-5k1 Kk=由于N,所以k的增长率可写为:kKNKK=K+nK则k=k+nk上式两端同除以N,则有:N(2)K将(1)(2)式合并,消去N,则有:Ak=sy-(n+S)K(3)式(3)就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这一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

26、蓄Sy减去(n+b)K项。(n+b)K可以理解为: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确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需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另一方面,确定量的储蓄必需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bK。总计为(n+b)K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n+b)K的部门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的上升,即曲,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AkOt人均资本就会削减。因此,要实现稳态增长,须Ak二,即人均储蓄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换句话说,索洛增长模型的稳态条件是:sy=(n+S)k假如一个经济的目标是使人均消费最大化,那么在技术和劳动增加率固定不变时,经济中的资本一劳动比率应达到这样数量,即

27、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即f(k)=n,此即黄金分割率。二、简答题(10分)什么是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为什么?答:(1)消费者均衡是探讨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安排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他是探讨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2)在基数效用论者那里,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在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和商品价格不变的状况下,消费者应当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这一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EPiXi=Ii=l,2,3,n(1)MUi/Pi=A(2)其中,/为消费者的收入,

28、舄、Xj和MUj分别为第i种商品的价格、消费量和边际效用,力为货币的边际效用。(1)为限制条件,(2)为在限制条件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3)在序数效用论者那里,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一组无差异曲线簇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意程度的均衡点。即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MRS口=丑,这个式子表示两P2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三、论述题(20分)评述凯恩斯货币政策。答:凯恩斯学派认为利率是影响货IF政策最终目标的主要因素,中心银行应当依据经济形势的变更,敏捷地选择货币政策工具,以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凯恩斯学派认为相机选择的货币政策虽然存在着时滞

29、,但它可以系统地影响产出等实际经济变量,即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由于经济运行不稳定,必需有相机选择的货币政策。依据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市场经济的运行很不稳定,长期增长速度与短期增长速度往往相互背离,这就导致经济的波动。若短期经济增长速度超过长期增长速度,社会的有效需求就超过有效供应,这就会造成通货膨张;反之,社会有效需求少于有效供应,这又会发生经济萧条和失业。因此,他们主见实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发挥稳定经济、保证充分就业的作用。因为这种调整是针对不同的经济形势实行的,所以称之为“相机选择”的政策。“相机选择”的货币政是策指在经济萧条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

30、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以刺激有效需求,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实际产出;反之,在经济增长过快出现通货膨胀时,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以抑制有效需求,限制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据此调整货币数量,影响经济运行,抵消非货币因素引起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2)相机选择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稳定经济运行。凯恩斯学派认为,私有经济本身不具有自动稳定的功能,相反,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必定会导致需求扰动。假如听任自然,就会产生旺盛和衰退交替的周期性经济波动。在相机选择的货币政策规范提倡者看来,货币政策本身具有一种能动性的短期经济稳定作用,货币当局被赐予广泛的权力,它可以依

31、据自己的主观推断权衡取舍,通过“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反经济周期”行动来抵消波动,稳定经济运行。(3)货币政策存在时滞。货币政策的时滞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有着亲密关系。对凯恩斯主义者来说,由于他们断言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是间接的(即通过利率的变更间接影响实际经济变量),而财政政策是干脆的,因此他们认为,货币政策至少须要一年时间,才能显示出其作用和效果;其全部效果发挥出来则须要四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货币政策收效比较慢,而财政政策收效比较快。虽然他们承认货币政策具有较长的时滞,但他们仍旧坚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即货币政策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以比较有效地影响实际经济变量,稳定经济运行。(4)凯恩斯主义者认为,

32、实际货币需求存在流淌性陷阱,货币数量的变更只影响人们持有的货币量,并不影响利率。因此,在经济严峻衰退时,货币供应变动本身并不会引起利率变动,不管投资是否会对利率变动做出反应,也不能通过变更货币供应来变更投资,货币政策也就无足轻重,而财政政策则可以对经济起刺激作用。所以,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见方面对财政政策的重视大于货币政策。参考答案中心财经高校1998年招收攻读硕士考试科目:经济学政治经济学(60分):一、说明下列概念(每个2分,共10分):1 .虚拟资本;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与信用制度相关,虚拟资本包括资本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及其衍生品。而在货币市场上的信用工

33、具如商业票据(期票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各种有价证券或债权债务凭证是否是虚拟资本,关键是要看它们是否进行交易并给持有者带来资本化的收入。典型的虚拟资本形式是股票和债券。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变更信用,特殊是银行信用本身。货币的虚拟化是信用制度产生的前提;借贷资本信用关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依据;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虚拟资本生产的基础。2 .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取决于须要流通的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它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所需货币量=

34、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公式中的商品价格总额,是由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与商品的价格水平的乘积确定的;公式中的同名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金属货币(例如1元)在确定时期内充当流通手段的平均次数。上面的公式是在没有考虑货币支付手段条件下的数量关系。进一步考虑支付手段职能,上述公式须要作相应的修正。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状况下,一方面,货币的运用不仅有商品买卖,而且还有清偿债务、支付工资以及交纳桎款等;另一方面,在商品买卖过程中,不必都通过动用货币,由于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在不少状况下,商品买卖实行赊购和各当事人债权、债务相抵消的方法。这样,货币流通量公式应修正为:确定时期内流通中须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

35、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互相抵消总额一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公式表示,流通中货币须要量同到期须要支付总额成同方向变更,即成正比:同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和相互抵消支付总额成反方向变更,即成反比。3 .生产价格:指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K+P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依据价值出卖。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依据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依据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确定的差额。在

36、质的方面,生产价格只是同资本相联系,同活劳动没有联系。因为从生产价格的构成来看,生产成本是由耗费的资本构成的,平均利润也是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分得的利润,所以它只是同耗费的资本和预付资本相联系。在量的方面,生产价格和价值常常不一样。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将围绕生产价格而上下波动,这只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动,而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因为社会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4 .股份合作制:指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农夫合作经济的新的组织形式。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及经济组织,以各自的资金、实物、技术等生产要素作为股份,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

37、组成一个经济实体,依法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在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中,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既实行按劳安排,又实行按股分红。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目前已成为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气。实践证明,在农夫自愿的基础上实行股份合作制这种合作经济的新形式,有利于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劳动者的主动性,维持投资者的正值合法权益,从而能够增加积累,提高农村各项经济活动的效率,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的更快发展。5 .经济发展: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经济发展的一般定义,除经济增长外,还包括:物质福利的改善,对那些低收入地区的人们来

38、说,则强调歼灭贫困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文盲、疾病和过早死亡;变更投入与产出的构成,把生产的基础结构从农业转向工业;以生产性就业普及于劳动适龄入口的方式来组织经济活动:相应地使有广泛基础的集团更多地参与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决策,从而增进自己的福利。经济发展的内涵本身有着一个演化的过程。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就是整个国民财宝和劳务生产增加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20世纪60年头以后,这种观点日益受到很多国家经济现实的挑战,一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虽然有了快速增长,但是它们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人民群众的贫困、失业和社会收入不均状况仍旧没有得到好转,因此经济学家才渐渐将经济增长

39、与经济发展区分开来。经济发展不仅着眼于经济规模的外延扩大,而且着重于经济活动效率和质的方面的提高。经济发展在内涵上要比经济增长丰常得多。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C2,AD3,BCDE4.AD5.CE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和缘由。答I(1)级差地租是指由于租种不同等级的土地而缴纳的不同数量的地租,它来源于农业工人创建的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2)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的自然生产条件不同,较好土地所生产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会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但仍旧可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也就转化为级差地租。(3)级差地租产生

40、的缘由,是土地有限性所造成的土地经营垄断。和工业部门相比,农业生产的超额利润有两个特点:一是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确定的,从而优等地和中等地都可以取得超额利润即级差地租;二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相当稳定。这些特点产生的缘由,是由于土地有限特殊是好土地更为有限造成的,使得土地经营具有垄断性。这样,假如劣等地得不到平均利润,农业资本家就不会去租种,全社会的农产品将不够供应。所以,土地优劣不同只是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而产生的缘由却是土地经营垄断。(4)级差地租详细来自于农业工人创建的超额利润,即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其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从表面来看,好地带来的超额利润似乎应当归

41、功于土地的自然条件。其实不然,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并不能创建出价值和利润。形成级差地租的农业超额利润,是农业工人创建的。因为这些农业工人的劳动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起着加强的劳动的作用,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创建出更多的价值来,在特定的条件下就转化为级差地租。2 .什么是资本循环?实现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1)资本循环的含义产业资本是指工业、农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从事生产活动的资本,是惟一能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依次实行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回到原来的动身点并实现价值增殖的全部运动过程。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

42、,即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阶段。其次个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作为资本的要素结合起来,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即资本家将孕育着剩余价值的商品卖掉,使商品转化为货币。产业资本的循环有三种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个循环的统一。要实现三个循环的统一。(2)实现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产业资本的循环是建立在现代大机器生产基础之上的,大机器生产的特点是生产的连续性,这就要求产业资本能够实现连绵不断地正常循环。产业资本正常循环必需具备两个条件:1)必需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

43、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就是说,全部资本必需按确定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个部分,才能保证资本循环的连续进行。2)必需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在时间上相继进行。就是说每一种资本都必需连绵不断地通过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相继进行转化。无论哪一种资本职能形式在循环中发生停顿,都会使产业资本循环发生中断。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与三种循环形式的空间并存性和时间继起性,是相互联系和互为条件的。没有并存性就没有继起性,没有继起性就不能维持并存性。所以:保持空间并存性和时间维起性,就是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必要条件。产业资本的循环,既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又是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

44、循环形式的统一。四、论述题(20分)试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答:(1)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历史的必定。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公司制企业,但在各国实践中,公司制企业的详细组织形式和分类有所不同。依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是有限贡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作为派生形式的国有独资公司和控股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力气;是我国扩大财政收入、增加积累的主要源头;是我国增加有效供应的主导部分;是解决我国经济结构冲突的重点区位: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载体;是我国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主要保证: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保持社会稳定的保证

45、。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上述地位和作用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在我国接着存在。因此,传统国有企业制度必需转换为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一,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基础是自主企业制度,它要求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我国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不适合市场经济对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要求,国有企业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不能真正建立。其次,市场经济要求有完善的市场体系,而完善的市场体系又必霜以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存在为前提。企业经营的自主性越强,企业生产的符合市场须要的商品就越多,市场就更加达,就越能对资源配置其基础作用。

46、国有企业不能成为市场主体,市.场机制就不行能充分发挥作用。第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有国家间接的宏观经济调控,而国家间接宏观调控也要求企业必需是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因为国家间接宏观调控是通过市场这个中介传导系统对企业行为发生作用和影响的,企业假如不能自动地对市场变更作出敏感的主动反应,间接宏观调控就不能发挥作用。第四,在收入安排上,我国实现的是以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形式并存的安排制度,它是以企业作为安排的主体,这又要求国有企业必需首先成为市场的主体。(2)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改革企业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第一,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处理好国家全部权

47、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关系。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应当是:国家是国有企业财产全部权的唯一主体,拥有对企业财产的最终支配权,但政府和监督机构不得干脆经营或支配企业的法人财产。企业拥有独立行使的法人财产权,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担当民事责任。其次,建立经营者的全部权制约机制。两权分别后,国有资产全部者的利益仍要在企业经营者那里得到实现,为此必需建立一套能保证国有资产在真正具有经营才能的人手上经营,能明晰企业应负的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责任、能对经营者“用脚投票”等全部权相制约的机制、第三,明确产权关系上的自负盈亏责任。目前国有企业的自负盈亏主要限于收入安排上,而在产权关系上仍有很多亏损企业把债务包袱推给国家,或

48、者拖欠其他企业的债务,国家事实上为企业担当着无限责任。产权制度改革是要在产权关系上明确企业担当的债务责任和破产责任。当企业破产时,国家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担当有限贡任、第四,在明晰企业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产权市场。国有企业进人产权市场可以使确定量的国有资产汲取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产的产权功能,提高其限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同时又能使国有企业经营受到更多国有产权的制约,以保证国有资产营运效益的提高。此外,国有企业还可以通过产权市场实现产权转让和流淌,推动国有资产存量流向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流向国民经济须要重点发展的部门,实现国有资产存量的优化配置。改革企业组织制度首先,要改革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体制,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政府作为国有资产全部者,可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对国有资产实行国家全部、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可以依据法律制定各种必要的规章制度,培育和促进市场体系的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规则和社会秩序。政府作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可以合理确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和运用相应的政策来引导和协调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政府不能再用行政管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