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教研室大组会议主题、内容及形式的相关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优化教研室大组会议主题、内容及形式的相关意见.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优化教研室大组会议主题、内容及形式的相关意见针对教研室大组会议定位不准确、准备不充分、学习研讨教师参与度不高、会议实效性亟待提高等突出问题,特提出如下五条相关意见。一、明确一种认识教研室大组会议不能简单地开成“安排会”与“命令会”,而应该开成是以专业交流为主的“研讨会”和促进校本教研的思维“碰撞会”,做到以研促教,赋能成长。二、突出两大主题“研”之有道:常态化业务学习+专题性学科研讨三、打造三个常态一是大组会议的召开常态化。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每学期累计召开45次。二是系统性专题学习常态化。大组会议原则上每次至少安排半个小时的专业学习时间,学习的内容要围绕本学科亟待提升的方面来提前规划、整体
2、设计、超周准备。不能搞成随意性很强的、缺乏针对性的、零敲碎打式的所谓“学习”;三是广泛深入的“真研讨”的常态化。不能把研讨变成是教研室主任、学科组长和学科领导的独角戏,不能把研讨做成是教研室主任或学科组长一个人的思想展示;要调动组内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人人思考、个个发言、集思广益、达成共识”的“真研讨”的良性教研生态。四、围绕四大模块教研室大组会议的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四大模块展开:1 .专业理论学习。包含知识、策略、方法等,主要侧重于立足“三新”的学科教学与整体备考方面的内容。2 .专项问题研讨。立足本校,找准学科教学、高考备考中和提质培优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研讨解决方法、给出突破方案、
3、绘出施工蓝图。比如某个高考专题的复习策略、学科优生培养、本组已经推荐的“教学微案例”、本学科整体成绩缺乏突破的原因分析等。3 .大组集中评课。对校内外进行的观摩课、优质课、汇报课等进行全组范围内的听评课活动,力争能找到一些可以推介的点,能对组内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4 .相关工作安排。简要传达学校相关会议的精神和具体的工作安排(含要求),提出具体可行的执行落实意见。五、扭转五种倾向1.没能理解领会学校召开大组会议的意义,被动安排、简单应付,导致会议内容不充分、设计不精细、效果不明显的倾向。(正解:教研室主任及组员要认真学习学校有关通知的内容,明确职责,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5 .没能
4、超前、系统性地安排整个学期大组会议的内容,导致会议学习随意性、研讨低效性的倾向。(正解:教研室主任要深耕教研,切实提升教研专业引领力;要利用假期时间,整体思考学科组的会议内容规划,在开校前就做出整体安排;每次召开大组会议的前一周,教研室主任要与学科领导精研会议的具体内容,并发出详细的会议安排及要求,增强教研会议的目标性。)6 .将会议开成独角戏、命令会的倾向。(正解:在会议内容上,紧紧突出“学习”与“研讨”两大主题;在会议形式上,会前就将学习与研讨的材料发给老师,让老师们能提前去思考,从而提升老师们开会时的参与度与会议上的研讨质量。)7 .“学习”内容脱离教学、“研讨”内容不接地气的倾向。(正解:精心选择大组会上所要学习的内容,精心确定专题探讨的主题与形式。)8 .参会教师开会只带着耳朵听,不认真做笔记、做思考、并进而内化借鉴、提升自己的倾向。(正解:一是会议的内容要让老师们觉得有学习研讨的必要、有借鉴提升的价值;二是参会教师要增强学研赋能,思行共进的主动参与意识;三是教导处和科研室要将大组会议的内容作为每学期学习笔记检查的一项内容来纳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