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社会艺术观研究——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晚唐社会艺术观研究——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晚唐社会艺术现研究为例盛唐时期,印度的佛教、波斯的工艺、突厥的服饰、吐火罗的舞蹈等外域文化因子由西向东传到我们脚下的土地上,由此中西文明迎来了第一次大的碰撞。这些外域文化,为盛唐美酒增添了新的风味,惊艳了今天的我们;而它们自身也融合进了华夏文明的美酒之中,这一剂甘醇穿越时光,遗留在后世不少艺术作品上,五代南唐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有所体现。然而不同于盛唐的繁华,由于外族的入侵,晚唐的国家权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贵族和朝臣们却仍沉浸在昔日的和平安详中,不问朝政,用大把的时间纵情声色,韩熙载夜宴图正是绘制于这样的背景之下的。一、韩熙载夜宴图主要内容韩熙载是负才艺而名重的晚唐五代士人,曾深受李璟的重视,但
2、是却因为过分正直的人格而遭到达官贵族的排挤被贬,后主李煜继任后为挽救岌岌可危的南唐,曾欲拜韩熙载为相,但韩深知南唐亡国大局已定自己无力回天,索性拒绝了后主的邀请,沉迷声色夜夜欢饮,相传这正是李煜听闻韩熙载纵情声色乐舞后命顾闵中所做。韩熙载夜宴图不仅立意绝妙,其绘画技法也更是精彩绝伦,它是一幅设色清雅的工笔绢本人物画长卷,纵长28.7cm、横宽335.5cm,描绘人物生动细腻,图像内容丰富精致,用角隅式的构图代替了原先留有天地的构图模式,象征着唐宋宫廷工笔绘画的巅峰,被不少后世画家临摹学习,但能超其翅羽者却是凤毛麟角。而这些延伸而成的系列图本,往往图像上各有差异,在不用历史阶段蕴含了不同的文化追
3、求,本文主要针对故宫博物院馆藏的韩熙载夜宴图展开讨论。该图引首以篆书题夜宴图三枚大字,左侧楷书写“太常卿兼经筵侍书程南云题”,铃印“广平程氏”(如图1),这里的“程氏”是指明英宗正统年间的南京太常卿程南云,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引首所题画名的时间大约在明正统年间。而在画卷前隔水之首,为清乾隆皇帝弘历小字行楷跋识,下有两方朱文方印,分别为“乾”“隆”二字。前隔水后段有残破行楷题跋,清人顾复在平生壮观中“顾闵中”条记载:“韩熙载夜宴图前隔水(宋)高宗题四行,下段破缺,只存廿一字,文不可读。因此后世学者多认为隔水后段题跋为南宋人题写。二、韩熙载夜宴图图像分析李松先生将韩熙载夜宴图画面的五段分别定名为听乐、
4、观舞、休息、清吹、送别,他认为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这一卷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说它是由南唐宫廷画家顾闵中绘制,基本上是可信的,本文将按照李先生的划分来进行分析。第一段:听乐,画面表现为韩熙载与众宾客听琵琶,画中韩头戴高纱帽、侧脸、蓄长髯,身穿右衽灰袍袍口露白领,左手松垂,面容和善地注视着演奏者,坐于床左侧的草绿色衬垫上。床的两侧设置挡板,乃典型的晚唐家具样式。床的右侧为一年轻宾客,头戴幔头,身穿圆领红袍露白色衣领,正是状元郎桀。另床前座中两人,前座躬躯回视者一人,后面倚立一人均是朝廷揽得人才,但却时运不济未能得到重用。奏琵琶乐伎梳后倾高髻,身穿对襟上衣,下着浅红色饰小团花的长裙,身披长帛,怀抱曲颈琵
5、琶,坐于墩上。这一段是全卷的开始,七男五女画卷中的主角悉数登场,他们神情各异但都集中体现为一个“听”字,令观者仿佛置身于悠扬的乐声之中。第二段:观舞,画面表现为韩与宾客观舞,并且击拍助兴的场景,是全卷最为活跃部分。画面的左侧有一髻挽红结且其上插有银饰品的舞伎,她着浅蓝色窄袖长衫,舒起双臂,莲步款款,正翩翩起舞,而这正是晚唐流行的“六幺舞”,郎桀足点节拍看得分外投入,另有官人执板面和,侍女鼓掌叫好,但韩熙载却愁容满面无心欢愉。韩的异状被一旁的年轻士人注意到了,一边鼓掌一边回首关注他。此外画卷中还出现了一位特殊人物双手在胸前作叉手状的黄袈裟僧人,此人正是韩的方外好友德明和尚,他在这里出现可能并非现
6、实景况,而是画家超越时空地用来破题明意,增饰了情节冲突中的矛盾层次。第三段:休息,画面表现为小憩挝鼓之后韩避开众宾客更衣休息,身边的宾朋换成了轻言笑语的众姬妾,韩侧卧坐床上享受片刻的宁静。坐床的左、右、后面为围屏,围屏框中画着折枝花,在坐床的右侧为卧床,在其围屏上绘着山水画,床上绿被中似乎卧有一人。坐床前面置一典型晚唐家具样式的黑色长方桌和正方桌,桌高与床相一致,桌前置高足烛台,烛火燃烧,烘托出此时温馨悠闲的气氛。第四段:清吹,这一段为全卷的高潮部分,整个画面分为三组,最右侧韩熙载解衣袒腹,右手挥扇,而左手打着节拍跌坐在椅子上,神态散漫悠然,革履置于禅椅之前的足凳上。悠闲自得的神态。禅椅前置足
7、凳,上面放脱下的葛履。韩右侧立一背向的斜持长柄团婢女,她衣服背部绘独窠牡丹对孔雀纹。椅后立一高髻乐伎,她穿对襟上衣着束腰长裙,双手搭于身前并披挂饰有小团花的长帛,另椅前面向韩也立有一手中拿着简板的乐伎。画面的中间是五位正在演奏的着束胸长裙的乐伎,她们并排分坐在圆墩上,樱口吹笛,纤手按放,传送妙音。画面左端,一中年文士头戴软脚幔头,坐于圆墩上,手打简板,另一中年文士身后有大立屏,屏面上绘大幅水墨山水画,画上山崖偏于半边。整段较其他段而言,色彩更加鲜丽,雍容华丽之感与前段构成巨大反差,暗示主人公放浪形骸却苦闷忧郁的心情。第五段:送别,画面表现为曲终人散后的送客场景,韩侧立于画面正中,身穿浅赭色右衽
8、开衩长袍,右手握着一对击鼓槌,左手举起做招呼状,而周围的文人与服色鲜艳的乐伎作调情嬉戏状,与韩惘然若失的面容截然不同。三、夜宴图背后晚唐社会风貌韩熙载夜宴图代表了成熟的中国画古典画风,造型手法完整和谐,用简洁单纯的技法描绘出了动静结合的画面。构图格局具有一定的文学性特点,就如同纪实一般把时间空间串联起来,形成鲜明的人物情节对比冲突。从艺术观来看,晚唐延续了前朝的特点,尤其在画作中喜欢用到留白的方式来表达超然物外的思想观念,例如在第一段(如图2)中床的左、右、后三面均设有绘山水屏风,其中画面最右端这块右下角绘有山石长松,画面大部分留白。晚唐社会动荡,藩王的割据,中国绘画也产生了重要变革,这主要表
9、现在具有浓厚的装饰意味的山水画的兴起和花鸟画的产生上。除此之外,晚唐审美深受北方文化的影响,如在第二段(如图3)舞伎纤腰中以革带系着兜肚,这种束紧腰身的着装方式,就是深受北方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韩熙载夜宴图中的涉及的家具有桌、椅、凳、床、屏风等多种类别,每一种类别的家具和它的形制,都是有一定发展历史的,并且在这一宏观历史发展中还会与不同的家具发生组合,反映着晚唐人民的生活观。例如在画卷第一段韩熙载与主宾之间,就置一矮腿黑色小桌,其上有盛食物的瓷盘。四、结语韩熙载夜宴图不仅呈现了鲜活生动的人物造型、各具特色陈设家具、成套使用的生活器具、特征鲜明的乐器礼器,还展现了晚唐时期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
10、图示,为后世研究晚唐的社会风貌提供了大量信息。本文使用图像学方法,从韩熙载夜宴图的内容出发,根据晚唐历史的知识背景,来解释其象征意义。韩熙载夜宴图的画意明显重于画面效果,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画面中的人物和图形符号的意义丰富且复杂,是具有独特的中国晚唐文化色彩的,蕴含着方方面面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注释:张朋川.韩熙载夜宴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5-16.王小路.明中晚期江南文人城市文化镜像D.上海大学,2019.顾复.平生壮观卷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97.(五代)顾闵中绘,李松著.韩熙载夜宴图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6张朋川.韩熙载夜宴图反映的室内陈设的发展变化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06):1-1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