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水和空气》每课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47747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粤科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水和空气》每课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粤教粤科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水和空气》每课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粤教粤科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水和空气》每课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粤教粤科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水和空气》每课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粤教粤科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水和空气》每课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粤教粤科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水和空气》每课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粤科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水和空气》每课教学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粤教粤科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水和空气每课教学反思1清清的水虽然水广泛存在自然界及生物体内,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之一。但如果让学生一下子说出水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什么形状的,那就会让许多学生摸不着边际。我们必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去研究,了解水的性质。因此,在本节课里,我通过闻气味这个方法让学生明白水无色无味,从水的外观性状入手,研究水的性质。然后通过玩水球、倒水这些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水的特性。这样利用的水这个载体,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去了解身边的事物,并且认识到观察是有一定顺序的。在本节课里,我也努力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一清想与假设一设计简单实验一进行探究

2、实验一整理探究资料一表达与交流),了解科学学习的一般方法。在三个活动探究中我更蓝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实验前,教师用指导语进行指引,并出示详细实验要求,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有序的实验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我利用巡堂的时机及时进行调控,让每个学生都要动手做一做,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及时引导他们正确操作;在实验后,引导孩子们进行反思,嬉莽他们思考的习惯。2往水中加点东西这节课体现了支架教学的理念。一开始是教师教授,第二次是老师引导学生回答,最后是学生自己独立复述回答。总之,整个过程都是遵循猜想一实验验证一总结的方式来进行层层递进。这一节课是实验探究课,课程一开始给小朋友们抛出一个有趣的话题,我们可以往

3、水里加些什么东西?接着选取几种常见的食物,盐、白糖、沙子、食用油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根据提出问题、假设猜想、试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步骤。而且每一种物质都是相同的模式,如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注意点、新的发现、总结。一开始是教师教授,第二次是老师引导学生回答,最后是学生自己独立复述回答。总之,整个过程都是遵循猜想一实验验证一总结的方式来进行层层递进。一开始的问题引入学生回答十分积极,激发学习兴趣。接着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回忆和复述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注意点,最后能通过实验验证形成新的发现、总结。整个过程中难度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学生参与度很高。另外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见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通过这堂课

4、,我再次认识到科学的教学离不开实验,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整节课中,学生既动手动脑,还准确地掌握了知识。对于小学低年级而言,刚刚掌握了具体形象思维,就要求他们通过实验验证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习惯,这是很不容易的。不仅要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还要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获得经验和结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观察并描述水的特征,这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本课与下节课空气还歌在哪里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因此,空气是什么样的在本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分为三个活动,活动一是身边的空气,从问题入手:我们看不见空气,哪里有空气呢?学生可以从身边的现象来感受空气的存在,从而认识到我们

5、周国到处都有空气。活动二是观察空气,既然周围都有空气,那我们就用收集空气,观察空气的特征。活动三是让空气流动起来,空气除了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外,还可以流动,通过借助在水中挤压有洞的塑料袋,让学生观察到空气流出来的现象。本课最后一个亲子活动是加深学生对“空气可以流动”这个特征的认识。一年级的学生知道空气很重要,但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明确知道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也未必会留意到空气在哪里。学生能说出空气是看不见的,但他们很难说出空气的颜色、气味。在观察能力上,学生通过上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知道感官器官有哪些,并且他们有观察水的经历,已经会用眼看、鼻间、舌尝等方法观案。该年龄段的学生动手能力和记录能力比较弱

6、,教师精要示范与指导。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下,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引、导、放的原则,倡导探究式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情境,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去大胆创新。学生作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4空气还藏在哪儿本课的教学主要围绕探究空气的性质、特点这两个方面来展开。在本课的内容中,学生对空气的探究有着极大的兴趣,这节课引导的

7、效果好,就可以为整个单元的学习打下极好的基础。但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这些性质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到。基于这点,在本节课第一环节我设计了“找空气。通过充分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办法,去实践验证空气的存在。同时希望点燃学生的兴趣点。第二环节探究瓶内的空气,让学生大胆猜想、讨论验证方法后,我给出一个操作方案小组动手实践探究。并让学生体会制定操作步骤的办法。把学生扶稳。第三环节空气搬冢这一演示,请学生说步骤,巩固认识空气的特点。在最后一个环节“称空气”时,由于操作有难度,仍采取演示实验验证。但由学生说材料、说方法,我按学生的方法优化,实

8、现由扶到放。通过回顾我的教学过程,我发现自身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加入了环节间的衔接语,使环节的衔接更加自然;加强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关注自身的教学流程时,学会了关注学生的需要。也发现了自身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完善,主要有以下几点。1 .导入环节采取的猜谜语手段,学生轻易就猜到了答案。说明这个设置并没有太多的思维含量,只是流于形式地引出了“空气”这个主题。如何让导入直接而高效,还值得我好好思考。猜谜环节也可设置在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学生根据自己学到的空气特点,自己编制一条谜语,也将所学运用其中,教师只帮助修饰改进即可。2 .课堂调控能力有待提高,不能做到“收放自如”。课堂中

9、,到概念性问题与要求的强调时,应叫攵”回来,保证学生听进听懂;探究环节应“放”出去,让学生发散思维,取得探究实效。而本堂课我与学生的互动中,存在评价技巧的缺失,对于回答正确有自己创意的同学,没有及时地表扬给出激励性评价。而对于不可行的方案没有正面否定,让学生留下了模糊的概念。此外,我还忽略了一部分学生方案中可取的地方,应该用心理解帮助学生完善。3 .“谈收获”角度单一,学生只谈到了获得的知识。没有谈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团队协作的乐趣。我想这与我平时的评价导向有关,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能更多地从不同角度给出评价,就能给学生一个导向,在活动中才会主动提高这些点,在自己谈收获的时候才会留意这些点。总之,教学技巧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实践反思的过程。但我相信,只要我有一颗爱教育爱孩子的心,就能将每次发现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效避免,更快地实现自身专业发展。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