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50532 上传时间:2024-04-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XX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进入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的关键时期。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XX的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目标要求,按照XX市“十四五”规划部署,努力打造一批在全国全区具有影响力和地位的县域特色产业,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县域经济特色发展路子,构建体系健全、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生态循环的县域经济新格局,推动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历次

2、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一市一区”建设精准发力,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特色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服务业兴县、城乡融合惠县、生态美县”六大行动为重点,努力走出一条产业支撑强、城乡融合优、改革动力足的边疆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二)主要目标。到XX年,全市12个县(市、区)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一一加快发展。充分挖掘县

3、域经济增长潜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财源基础更加稳固,县域财政自给率进一步提高,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到X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100亿元的县(市、区)达6个以上,比XX年增1个,其中超200亿元的县(市、区)达3个以上,比XX年增2个;财政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达6个。一一转型升级。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县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夯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一一保护生态。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

4、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补齐短板。按照自治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的要求,正视发展差距,借鉴先进经验。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快补齐农业及示范区建设短板。加快补齐服务业及特色旅游发展短板,大力扶持服务业发展,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XX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加快补齐城乡发展短板,加强宜居县城、特色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全面提质。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项目建设,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城乡区域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5、。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到XX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6%左右。二、重点任务(一)特色立县行动。1 .培育壮大“一县一业”特色产业。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思路,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提升全市支柱产业对县域产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突出市县、县际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链互补。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支持各县(市、区)集中力量主攻1-2个优势突出、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形成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统筹相关资金和政策集中支持,实行“一县一业”、“一业一策力争通过3年努力,培育形成一批规模体量大、经济效益

6、好、发展后劲足、年销售收入达百亿元以上的特色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 .支持培育“一县一策”经济强县。3年内在全市遴选经济实力强、发展质量好、特色优势明显的县(市、区)进行重点支持,实施“一县一策”,在产业发展、要素保障、投融资支持等方面倾斜保障;推进强县引领带动,实施“百强培育”工程,支持平果市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壮大优势产业,做大经济总量,奋力在西部百强县中争先进位。(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7、,各县(市、区)人民政府)3 .注重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深入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引导各县(市、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实现特色发展、差别发展。引导重点开发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分工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引导农产品主产区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谋划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工业基础较好的田东县、隆林县等县因地制宜发展工业,以新型工业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引导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文旅、大健康、生态农业等低碳产业,支持乐业县、凌云县、德保县等县壮大绿色经济。(牵头单位:市发

8、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商务局、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二)工业强县行动。1.做优做强县域优势工业。落实自治区关于工业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引导各县(市、区)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做实做优做强工业经济上,夯实县域经济根基。支持各县(市、区)发展高质量旋切单板、指接板、胶合板、细木工板、纤维板等木材精深加工和发展现代家具、定制家具产业,打造一批“绿色家居家具产业工业强县:大力开展工业振兴专题招商。以加快建设xx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契机,深入实施“工业强百”战略,围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开展工业振兴大招商。以“壮大主导产业,精

9、准补链扩群”为主线,开展项目招商引资攻坚和“强链补链延链”行动,重点突出铝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先进节能环保产业招商引资工作,为巩固铝产业千亿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加快培育更多的百亿级产业集群打基础。积极做好承接境内外产业转移招商引资,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为重点,承接国内外铝精深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纺织服装、五金建材、电子信息、农机具、生物医药、铝基新材料、无汞碱镒电池材料等产业。(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 .加快构建县域生态工业。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抓,加快

10、构建特色产业、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和人力资源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工业体系。按照特色化、集群化和生态化发展方向,围绕新材料、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三大产业,打造龙头企业引领、配套协作紧密、创新动力强劲、平台支撑有力、产业链条完善的特色产业集群。以生态工业为导向,以开放发展为动力,以平台创建为支撑,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民族医药、林业产业、新能源、高端碳酸钙等产业,壮大提升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增长点。做实项目支撑,策划包装一批成熟的生态工业招商项目;借助“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开展生态工业招商专题推介活动,签约一批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低碳生态项目;借助”三企入百项目落实”行

11、动,强化用地、用电、能耗、矿源、资金等要素保障,推动“三企入百项目落实”行动中的铝产业(新制造)、新材料工业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实现“谋划储备一批、签约落户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良好局面,争取在引资规模总量、扩群强链建设、知名企业引进上取得新突破。(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林业局、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3 .提升县域园区承载能力。加快补齐县域工业发展短板,支持建设特色产业集聚区,实施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加快建设道路、供热、供水、供电、供气、排污、通讯等基础设施,精准配置和布局园区发展所需科技创新、人力资源、

12、投融资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的产业集聚区。重点支持右江区(XXXX现代林业产业园)、田阳区(重金循环经济(XX林业)产业园)、平果县(林产品加工产业园)、凌云县(XX凌云县绿色家居产业园)、田林县(潞城旺吉木材加工园)、西林县(金山产业园区)六个现代林业产业园建设。(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金融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4 .推动县域经济创新发展。坚持创新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聚焦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型县(

13、市、区)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县(市、区)的产业集聚区建设产学研基地和培训基地。(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三)农业稳县行动。1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全市各级党委、人民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提升粮食、蔬菜、中药材、亚热带水果、桑蚕、茶叶、油茶、八角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局

14、、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 .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培育壮大肉羊、肉牛、生猪、奶牛等“养殖一屠宰加工一精深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蔬菜、中药材、马铃薯、油茶、八角等精深加工产业链;加快畜禽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引进推广,促进标准化生产。(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3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支持供销、邮政、农民合作社及乡村企业等提供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引

15、导电商、物流、商贸等各类电子商务主体到乡村布局,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应用与推广。大力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建设农产品数字化产地仓。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林业局、乡村振兴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4 .做大做强农业品牌。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保障和溯源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试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大力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打好特

16、色牌、绿色牌、长寿牌、富硒牌,打造更多优质农产品品牌,积极开展优质农产品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深入开展品牌营销,讲好“XX好嘴”品牌故事。(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四)服务业兴县行动。1 .推进县域消费提质升级。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完善县城商业设施,改造提升县域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鼓励企业通过自建、合作等方式,建设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推动购物、娱乐、休闲等业态融合,改善乡镇消费环境。促进农村居民家电家具等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完善农村生活性服务业支

17、持政策,推动农村居民消费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持续促进脱贫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实现农民增收与消费提质良性循环。(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局、林业局、乡村振兴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 .畅通县域流通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县域公路、铁路、港口、航道、口岸建设,打通流通环节堵点,有机衔接中心城市物流网络,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以渠道下沉和农产品上行为主线,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市场倾斜,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冷链仓储、配送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集散地

18、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一点多能、多站合一”服务网点建设,到XX年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100%o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快建设村供销合作社,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全市选择3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逐步构建区域性综合合作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农业农村局、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3 .强化数字赋能县域经济发展。以数字经济的融合应用为突破口,强化第五代移动通信(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聚焦县域传统产业拓展应

19、用场景,推动交通运输、能源、教育、健康服务、社会治理、市政园林等政务管理智能化升级。支持培育县域数据要素市场,开展政务数据治理,建立基于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社会信用、宏观经济、电子证照等多种数据源的基础库。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加快公共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广应用,支持第三方对已开放数据进行增值开发和创新应用。(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发展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4 .大力发展县域全域旅游。依托县域独特的生态优势、山水格局、人文资源和产业基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促进“文旅+”、“+文

20、旅”产业融合,高品质发展县域全域旅游。传承红色文化,打造XX起义红色旅游品牌。整合打造展现民俗文化和边境风光的XX精品旅游区,打造全域旅游、全季旅游、全产业链旅游,加快建成文化旅游名市,努力建设XX一流、国家知名的观光休闲、历史文化体验、户外探险、长寿旅居的新兴旅游目的地。重点推进靖西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右江区、德保县创建XX全域旅游示范区。(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五)城乡融合惠县行动。1.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把县域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统筹城乡规划、资源配置、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

21、会治理等一体化发展。重点加快城乡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加快普通干线公路提质升级,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补齐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短板,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加快推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 .提升县城品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深入实施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行动,聚力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配套设施提质

22、增效等4大类17项建设任务,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水平和服务能力。支持中心城市金融、教育、卫生健康、文化、体育等优质资源向县域延伸,提高县城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体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3 .发挥小城镇联结城乡作用。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着力打造以县城为龙头、城镇为节点的发展格局。加快补齐乡镇基础设施短板,组织开展小城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试点,进一步整治镇容镇貌,探索小城镇人居整治新路子。积极培育经济强镇,结合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收支等因素,实行差别

23、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增强县乡财政保障能力。(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大数据发展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4 .积极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在塑造乡村“形、实、魂”上下功夫,坚持规划引领,有序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实施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做实壮大现代特色农业;推进文化铸魂,大力弘扬时代新风,传承发展优秀农耕文化,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自

24、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乡村振兴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六)生态美县行动。1 .统筹推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探索引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将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评价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创新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生态产品实现机制,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培育创建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县(市、区

25、)。充分挖掘县域良好生态蕴含的经济价值,推动生态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培育县域绿色转型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 .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统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倡节水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系统

26、修复和保护,着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巩固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三、奖励激励配合自治区每年组织开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类考核,依据自治区考核结果,评比表彰XX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进步县(市、区),并给予奖励激励。(一)给予一次性财力奖励和资金支持。对获评年度“XX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的县(市、区),自治区本级财政给予5000万元一次性财力奖励;对获评年度“XX高质量

27、发展进步县”的县(市、区),自治区本级财政给予3000万元一次性财力奖励。在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自治区安排一定额度的县级新增政府债券,支持获奖县(市、区)公益性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二)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在符合节约集约用地、依法依规用地用矿、不重复奖励支持的前提下,对获评年度“XX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的县(市、区),自治区本级给予30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对获评年度“XX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的县(市、区),自治区本级给予20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三)提高干部年度考核结果评定优秀比例。对获评年度“XX高质量发展先进县”、“xx高质量发展进步

28、县”的县(市、区),其党政领导班子及作出重大贡献部门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提高至25%,党政正职年度考核评优在综合考评的基础上优先评定为优秀等次。(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四)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对任县(市、区)党政正职3年以上,且在任职期间所在县(市、区)连续获评“xx高质量发展先进县”、“xx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的领导干部,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统筹协调。建立统筹推进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作用,完善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各

29、县(市、区)要发挥主体作用,党政正职要切实担负起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责任,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二)推进改革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赋予县(市、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多的自主权,依法依规推进经济强县和县级市“市县同权”,继续推动“强镇扩权”改革。优化自治区财政直管县和市管县分类管理,以优化制度供给持续推进县域营商环境改革,打造一流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大数据发展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三)强化组织和人才保障。建立完善县

30、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持政策。支持县域人才培养引进,编制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建立县(市、区)“人才编制池”,优先用于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引导退休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到县域工作或开展技术合作、项目帮扶,积极鼓励和引导在外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拓宽基层干部成长渠道,选拔优秀县(市、区)党政正职充实到区直单位领导班子,选拔优秀乡镇党政正职担任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和市级部门班子成员,或交流到区直单位任职。注重选拔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加大对县(市、区)干部培训力度。根据中央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基层干部考核机制,提高

31、基层干部工资待遇。强化容错纠错,激励干部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市纪委监委机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四)强化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财税保障激励,贯彻落实自治区对县级财源稳定增长的奖励机制,加强对各县(市、区)财源建设的指导工作,鼓励县(市、区)做大税收收入规模,争取获得自治区重点奖励。强化用地保障,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转变补充耕地方式,扩大补充耕地途径,统筹实施宜耕后备资源开发、土地综合整治、耕地提质改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补充耕地项目,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强化金融保障,做优做强县域平台公司,遴选资质条件优良的平台公司进行企业债券发行试点,探索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向县域延伸,提升金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国资委、金融办,市税务局,人民银行XX市中心支行,XX银保监分局,国海证券XX营业部、国盛证券XX营业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