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8600字(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8600字(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摘要:二十一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变革的时代,因此世界各国把“人才竞争”作为重要的战略决策,我国要立于世界之林,就必须适应世界潮流的发展趋势,必须加紧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贯彻实施“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就必须抓住“创新教育”的伟大战略思想,从而注重形成人才的培养,从这一意义上说,学校必须针对当前的小学课程改革与创新、教育合为一体,对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进行研究。而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的研究是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录摘要关键词错误!未定乂书签。、弓I口.2(一)实践能力的概念2(二)小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3三、小学生实践
2、能力发展的目标4四、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好处4(一)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习兴趣提升4(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5(三)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艺术情趣的陶冶5(四)实践过程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6五、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6(一)探索符合学生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方式6(二)制订具体的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目标7(三)多渠道开发实践活动课程资源8J、*Ms9*j义恒,、9一、引言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那些只能够吸收知识,而不知道如何加以运用的高分人才。1999年6月13日,在第三次全教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该
3、决定明确提出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我国教育已经开始逐步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尽管如此,中国由来以久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文化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种观念也或多或少的对我国的学校教育教学研究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当前我国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尚显不足,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部分学校虽然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大多流于形式,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学校和教师不得不始终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而现行的考试也只能有效衡量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能力的发展水平不能进行较好的测量。因此,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虽
4、然已经提出,但仍只是一句口号而已。本人将“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试图通过对实践能力概念的阐述,对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价值的探讨,对我国当前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状况的调查分析,挖掘出当前小学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寻求相应的解决策略,使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重视并得以更好的发展。一、实践能力的内涵(一)实践能力的概念实践是人的认识观念在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而能力强调的是在此活动的过程中人们的心理与生理特征,所以,可将实践能力定义为:个体因完成某种特定任务而形成的认识观念,以及这一观念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所需的生理及心理特征总和。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对实践能力与能力、认
5、识能力、操作技能、实践智力、问题解决能力这几个相似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分析更好地理解实践能力这一概念。实践能力与能力。这两种的关系十分显著,是上位与下位的关系,能力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了许多种具体的能力,而实践能力只是能力的一种,所以能力包含了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与认识能力。认识能力是形成认知观念的前提条件或者基础条件,同时也是实践能力形式的基础,但一个具备了较强认识能力的人不一定就能培养出良好的实践能力,因为实践能力必须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提升,除了认识能力还需要实施的过程,所以,认识能力是发展实践能力的基础但非充分条件。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操作技能强调的是动作的方式与动作的系统性,而实践
6、能力除了实践的动作还包含了实践的认识即观念,操作技能可以是实践能力中所包括的一个方面,在实践的实施过程有所表现。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认知心理学领域所熟知的一个概念,它强调的是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大脑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而在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实践观念的形成与提升离不开信息的加工,也就是问题解决。但实践能力除了研究实践观念的形成,还涉及到实践观念的实施与完成,这其中就包括了一些动作的操作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我们研究的实践能力理解为人们通常所说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实践智力。台湾学者张春兴在张氏心理学辞典中对Practicalintelligence的解释为“个体在
7、适当时间与适当空间内,在行为上的适当能力表现。所谓适当能力表现,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对付困境的能力等。”实践智力的更多的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它更多的强调的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心理能力,而实践能力除了强调人们在活动中所必备的心理能力,同时也不可忽视完成这些活动过程的生理条件。(二)小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实践能力是一种生理与心理能力的总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生理及心理特点,实践能力也应该具备相应的能力构成要素。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逐步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低年级的儿童其思维活动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较少使用逻辑思维;而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能够进行抽象思维,他们可以较好运
8、用分析、综合、概括等抽象的思维对事物进行思考与判断,他们的思维具备了明确的目的,也能够初步进行自己监控和自我调节,在对事物进行观察或对问题进行判断的时候,思维活动表现较为完整。针对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可将小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归结为:认知能力、操作技能、问题解决能力、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五个大的方面。二、小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目标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经验储备、品质特征,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为:密切学生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大自然、社会及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地讲,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有四
9、个方面:其一、学生了解认识自然的情感和能力。主要培养学生融入大自然,欣赏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基本品质和能力。其二、学生了解认识社会的基本品质和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准则、要求,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做健康文明的社会小公民的意识和能力。其三、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集体生活的健康情感与能力。其四、探索与创新训练。主要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善于探究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自己不了解不理解的问题,培养其探究的兴趣、爱好、情感等品质特征,训练其探究习惯。基于上述目标,我们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三、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好处(一)
10、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习兴趣提升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是要依赖于兴趣。”人们也常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它能够引导孩子主动研究与探索新事物。单纯的知识灌输通常会让学生失去对知识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单一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作用。而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仅要求我们通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求我们以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来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这些活动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活动以学生的实践为主,以学生实践兴趣、实践能力为主要前提加以开展。这些形式各异的实践活动中,能够令学生
11、保持较高的实践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能够主动去探索、挖掘知识的奥秘。(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良好地道德品质是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东西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价值的多元化表现越来越明显,我们的学生在面临重要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发生价值取向的冲突。当学生发现在学校品德课上学习到的内容与真实的社会情境出现两难时,他们常常会失去判断的能力。所以,要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的道德品质能够得以发展,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说教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要让道德规范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就要不断激发学生对道德
12、的思考,通过用两难问题的方法给学生思考选择的机会。当然,道德品质的提升离不开实践,特别是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学生道德判断能力是一个统一过程,二者密不可分。其实,学生在进行道德判断的同时就是在经历一种真实的实践过程,道德判断是在真实的问题环境中进行的。所以,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充实学生实践经验的有利途径,教师们只有为学生提供经历真实问题情境的机会才能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达到较好地效果。实践能力与道德品质的提升都是借助于问题情境这一媒介展开的。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真实的道德问题也是教师进行品德教育的宝贵资源。与此同时,教师们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时候,应该把学生的道德品质摆在第一的位置。通过
13、实践增强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坚定他们的道德意志。让我们的学生在具备较高实践水平的同时达到较高的道德水准。(三)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艺术情趣的陶冶人们对于美的感知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的与物质世界相接触的实践活动中逐渐产生的。让学生能够学会感知事物的美和用自己的能力创造出美的事物,逐步培养艺术情趣,这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美的本质来源于实践。”我们在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通过为学生提供富含艺术感受的各种素材,就能让他们逐渐对艺术产生一定的感受能力,同时也能使其学会体味和捕捉美的事物进而学会运用自己的艺术情趣创造出美的事物。(四)实践过程
14、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教育的改革,社会不再需要死记硬背,纸上谈兵的人才,迫切需求的是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新型人才。创新动机的产生是以实践活动为前提,在具备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基础上得以逐步发展的。而创新思维的发展则需要反复的实践活动加入强化与锻炼,思维方式的转变不是一簇而就的,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进行不断的发展的。因此,教师要顺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教育的改革,在教学中,大胆尝试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学生只有乐学,才会用大脑去思考,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
15、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主要场所。比如元、角、分的数学中,让学生模仿生活中的购物情景,参加购物活动,比起枯燥的元角分计算要有趣得多,学生在不知不觉地愉快购物活动中学会了元角分的计算。又如教学“观察物体”时,学生对物体的不同方位的空间观念不够清晰,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分组观察物体,学生从不同方位进行观察,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判断时要相对的面进行辨认。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了空间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四、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一)探索符合学生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方式以学科课教学为依托,把学科课中的一些知识直接运用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以此培
16、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小学每门学科的知识体系是不同的,各个学科的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的方式也各异,教师教学时,要充分把握住这些特点,把教学知识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密切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实践活动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要掌握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一些研究的方法。实践性是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它更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培养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等。仔细阅读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包”,我们就会发现,其中“观察”、“实验”、“访谈”、“调查研究”等都是方法的提示,让学
17、生在活动中掌握这些方法才能真正使活动得以开展,使学生相应的能力得到提升,也才能真正体现出实践课程的价值所在。在一个完整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寻求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现象让学生确定出活动主题,并根据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并对活动进行反思与总结。这种新型的课教学方式让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升。(二)制订具体的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目标从实践能力构成的各要素来看,我们可以将活动目标分解了各种能力培养的目标与途径上来,例如,根据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构成要素可知,我们对小学阶段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及丰富的想象力。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旺盛这些特点,我们可以
18、让学生们多去观察大自然,为他们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逐步学会自己解决问题。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让他们能在观察的过程中多发现问题,多进行思考,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则可教给他们一些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学会通过观察解决问题。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帮助学生提升动手能力。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动可以是在家里或学校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可以是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模型等,而针对较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指导学生创造性的制作各种学习或劳动工具,也可以教会学生使用较为复杂的操作工具。让学生在活
19、动的过程中,身体的各部分器官得到锻炼的同时,养成凡是自己动力的好习惯。三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提倡让教师在教学中推广“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制定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小课题,让学生自己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最终解决问题。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活动应该更贴近生活实际,活动的难度适当降低,例如,让学生利用货币购买物品,将数学课里学到的知识用与生活中去。四是培养学生交往的能力。小学生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有较强的交往兴趣,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喜欢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但他们的缺乏一定的交往技巧,合作意识不强,通过小组学习
20、这样的活动方式,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而针对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小组讨论或辩论、意见交流、实验研究等形式合作解决问题,不仅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的方式与技巧,更有利用了合作意识的培养。(三)多渠道开发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生活做准备。所以,我们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最有效,最易获取的活动资源也就是学生的现实生活,这种现实生活可以为我们的实践能力发展提供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突破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让学生能够从自然、从生活、从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通过开展探究、社会参与、实验等学习活动,逐步形成对自然、对社
21、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当聚焦和关注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让活动在学生生活世界中开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活动应以自身保健、日常生活为主,比如洗袜子、认路、游戏健身等。生活是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逻辑起点,人的生活、生长和生存的需要正是实践能力发展的原动力,生活环境是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的最好课堂。实践能力的发展是基于学生各能力要素全面发展而得以实现的,我们现行的学科教学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思维的活跃性,提升我们的认识能力,语文及外语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2、及归纳总结能力,这些能力要素都是构成实践能力的核心要素,有效的将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也能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进行实践。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让他们在应用的过程中对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把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结论认识源于实践,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知识最终是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为此,教师或家长在重视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的同时,也要把握住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一记住了大量的英语
23、单词,背诵了成篇的语言诗词,学会了各种数学公式,也许能让我们学生在一次次的重要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当这些孩子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这些知识如果不能够被加以应用,那对学生的发展又有何作用呢。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人得以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学生知识学习得到有效提升的重要途径。希望我们的教师和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实践能力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将我们注意力稍稍从孩子的学科知识学习中转移到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来,让孩子能够从小得到更好地发展。参考文献1张晓玲.论语文实践活动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7.2刘华.小学生道德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3杨欢欢.
24、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IL4张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的作文教学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2011.5何永.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和途径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219-220.陈春香.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法实践探究J.学周刊,2017,12:107-108.7蒋春林.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01:22-23.8庞锐.以实践基地提升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浅谈J.才智,2013,15:69.9黄丽英.浅谈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J.海峡科学,2013,09:95-96.10
25、胡妙玲.给学生触摸数学的双手年级小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八),2011,12:52-53+58.11佟月华.美国中小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04:12-15.12李经美,刘宝欣.浅谈中小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01:80-81.13张彩利.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一一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l:81-83.14曾翠彬.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J.海峡科学,2015,07:91-92.15杨艺辉.创设实践机会引领主动学习一一谈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
26、,11:61-62.【附录】关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卷调查一、问题的提出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新课程改革走到今天,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并不理想,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教育资源不足、师资队伍贫乏、
27、家庭教育薄弱,以致综合实践课目标不明确,活动形式单调,活动缺少层次。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必须,合理利用区域资源,不断壮大师资力量,家校联动,循序渐进推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二、调查的对象及方法先运用查资料、谈话等调查法,了解、分析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现状和发展情况。在师资、内容、组织、技术等方面作了一系列准备工作。三、结果分析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阐述如下(一)学生方面:(1)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较弱。(2)学生缺乏认真、细致的考试态度,粗心的现象严重。(3)学生审题能力不强。(4)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不强。(5)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认识较模糊。(6)学生的课外知识面较窄
28、。(二)教师方面:(1)部分教师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牢笼,简单教知识,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活动的体验。(2)受期末复习试卷的导向太深,复习不够全面,知识拓展不够,与生活实际脱钩。(3)实验教学开展不到位,学生相关的动手操作技能欠缺。(4)思维训练薄弱,致使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的思维方法与习惯。问卷:为了解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特编写此问卷。本问卷的调查结果仅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资料,因此绝对保密,请放心如实作答。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合作。1、你对政治学科():A、很感兴趣B、比较感兴趣C、兴趣一般D、不感兴趣2、你觉得政治学科与现实生活实际():A、结合紧密B、有一定联系C、联系很少
29、D、没有什么联系3、你对老师在课堂上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的看法是():A、可以激发学习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B、学习兴趣略有增强C、感觉效果一般D、没有帮助4、你认为实践能力对学生重要吗?()A、重要B、不重要5、上课时,你的老师有没有注意培养你们的实践能力?()A、有,老师做得很好B、有,但做得还不够C、没有6、你认为实践能力培养应该由谁发起和主动?()A、学生自己B、老师或学校C、家长D、社会E、其他7、你觉得在中学学习阶段,学科成绩和实践能力哪个更为重要?()A、学科成绩B、实践创新能力C、都一样D、其他8、以前你学习政治的方法是():A、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B、课前一般不预习,主要是课堂上听讲C、课外自己查阅资料,拓展知识面D、一般不怎么关心政治知识9、你会主动学习政治知识吗?()A、会B、不会10、请以5分制为自身实践能力给予评价()A、5分B、4分C、3分D、2分E、1分F、不确定11、你认为中学生有必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吗?OA、非常有必要,要主动去找B、有就参加,没有就算了C、没有必要12、你今后学习政治的打算是()A、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学习B、尽量多了解一些C、有机会就关心一下D、政治没有必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