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 .20世纪初,清政府规定,在国外获得高中、大学、博士等学历者,分别授予举人出身、进士出身、翰林出身等功名及相应的官职。此举意在()A.推动洋务运动B.融入现代文明C.削弱革命力量D.加快立宪进程答案:Co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初”“清政府规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中国革命风起云涌,清政府此举的目的是拉拢留学生,削弱革命力量,故C项正确。“意在”表示目的,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A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融入现代文明”不是清政府的主观目的,故B项错误:清政府本意并不想立宪,故D项错误。2 .孙中山说:“将来民族革命实行
2、以后,现在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去,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中“恶劣政治的根本”是指()A.满洲贵族统治B.军阀割据混战C.君主专制制度D.外国列强侵略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君主”,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中“恶劣政治的根本”是指君主专制制度。答案:Co3 .1911年出笼的“皇族内阁”,激怒了所有被动员起来的政治力量。用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的话叫做“参与爆炸”。士绅们痛恨满人王朝,但绝对排斥革命。忽然间,只要有人放火,他们是乐于煽风。可见,“立宪”骗局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是()A.立宪派与革命派合流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B.辛
3、亥革命的发生纯系立宪失败后的历史偶然C.社会各界的失望与觉悟使革命时机日趋成熟D.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没有防止辛亥革命的发生解析:材料中“激怒了所有被动员起来的政治力量”和“只要有人放火,他们是乐于煽风”反映了社会各界的失望与觉悟使革命时机日趋成熟。答案:C。4 .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由此可推知()A.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8 .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D.君主立宪思想己被国人推弃答案:Ao解析:武昌起义后,在立宪派的“出谋划策”下,“以咨议局、教育会、
4、商会的名义通电”,各省才纷纷独立,这说明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各派力量合力促成的,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此时民主共和观念还未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此时的立宪派力量还很强大,故D项错误。5 .一位英国外交官描绘道:“驻在南京的浙江部队,用很特殊的方式来庆祝孙文博士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白天,他们的队伍带着剪刀做武器,在各个主要街道上游行,对他们所遇到的所有那些仍然蓄着辫的中国人,一律用剪刀剪去辫子。”这反映了当时“剪辫”().实现了社会上移风易俗B.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C.体现了人人平等的观念D.破除了封建守旧思想解析:材料中部队为民众“剪辫”是为
5、了庆祝孙文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体现中华民国反封建的性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故B项正确;从材料可知“剪辫”是庆祝孙文当选临时大总统的行为,不是实现了社会上移风易俗,故A项错误;“剪辫”是反对清政府的行为表现,没有体现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剪辫”是在发式上反对清政府,是形式上的改变,不能破除封建守旧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Bo6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有选举、弹劾等权力,但却没有赋予临时大总统解散参议院的权力,即参议院和临时大总统是一种单向制约关系。这项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确立责任内阁制度B.保障议会中心地位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解析:据
6、材料”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有选举、弹劾等权力单向制约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项规定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D项正确;确立责任内阁制是约法的内容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约法仿效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不了议会的中心地位,故B项错误;制约行政不能反映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故C项错误。答案:D07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A.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C.推动了社会移风易俗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解析:据材料“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辛
7、亥革命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答案:A.8 .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清废帝溥仪复辟等。出现这些事件说明()A.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艰难9 .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D.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解析:辛亥革命后在形式上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但是“被废止、称帝、复辟”表明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艰难。答案:Ao10 据吴乘明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统计,自辛亥革命到1920年,外国在华产业投资增长率为4.5%,官僚资本的增长率下跌到3.8%,唯民族产业资本的增长率仍保持两位数。这是因为()A.开
8、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清除列强在华势力C.工业产业结构趋于完善D.实业救国思想盛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显示自辛亥革命到1920年,外国在华投资和官僚资本的增长远远低于民族产业资本的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业救国思想是这一时期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高潮的原因之一,D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即1927一1936年期间进行的,A项错误;清除列强在华势力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实现的,B项错误;近代中国的工业产业结构一直呈现半殖民地的特点,没有趋于完善,C项错误。11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称:“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
9、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而非保守的三、进取而非退隐的四、世界而非锁国的五、实利而非虚文的六、科学而非想象的。”上述言论意在A.强调新青年关乎国家兴亡B.提倡向西方学习抵抗外来侵略C.厘清新青年的六大特征D.抨击并全面否定传统儒家学说10 .A二、非选择题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
10、选举等权利。”(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如此设置分权的目的。(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上述条款蕴含的政治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10分)11、【答案】(1)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2)原则:主权在民。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在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解析】第(D问,由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直接得出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信息并抓住核心限定词“政
11、治原则”,得出主权在民;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共和制度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是那样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的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束缚养,缺乏民主与科学的觉悟。材料二: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李大钊针对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材料三:陈独秀领导发起新文化启蒙运动,为适应形势发展
12、的需要,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发展转变的过程。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之后进而发展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同时随着新文化启蒙运动内容的变化更替和丰富,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性质也由其初期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转变成了为新的革命斗争服务的新文化运动了。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导致“中国的状况依然那样黑喑”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了实现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健将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努力?(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其表现。答案:(1)儒家伦理道德束缚了国民的思想,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2)提倡民主,反对旧伦理、旧政治;提倡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表现:从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到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由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转变为无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