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锡器工艺的审美特征与当代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锡器工艺的审美特征与当代发展.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解觞器工艺0婶美I帮正与当代发S锡作为“五金”之一,很早就被古人发现、冶炼和使用。考古资料表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发现了商朝晚期的锡块和外镀厚锡层的虎面铜盔,这足可证明我国至迟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已掌握炼锡技术。一般而言,锡器是指以金属锡为最主要原材料制成的工艺品。类似青铜器这样,虽然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到锡,但是原材料成分并非以锡为主的器物,只能视为含锡制品,故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中国现存最早真正意义上的锡器为陕西宝鸡竹园沟出土的锡制一鼎二箧2和茹家庄出土的8件小锡鱼3c它们都是西周时期国墓葬的陪葬品。到了宋代,文献中关于锡器的记述增多,文献内容则表明社会普遍使用锡器的时代己经到来。4明代以降
2、,锡器的使用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普及,而且品类较前代大量增加。5今天我们能看到的传世锡器,大部分是明清民国以及现当代所制作。1 .传统锡器工艺的审美特征对于工艺品的审美,学术界公认的标准为“材美工巧”,即器物的材质美与做工美。除此之外,如果考虑到形式美感因素,常见的标准还有造型美和色彩美,笔者姑且将其概括为“形优色佳工鉴于锡器自身的特性,该类产品设色者极少,因此本文对色彩美暂且不做讨论,仅从材质、工艺、造型等方面论述其审美特征。锡是一种外观呈银白略带珍珠色的金属,硬度相对于其他常见金属材料略低,同时具有比重较大、质地较软、延展性强、熔点较低、易于冶炼等特点。锡暴露在空气中时,表面会形成致
3、密的氧化膜,阻止其内部继续氧化。锡的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与绝大多数酸碱溶液都不发生反应,耐腐蚀性能较好,即使是在污染环境下也能保持原有的色泽。正因为以上优点,使得锡能够成为工艺品行业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之一。古人认为,用锡桃煎茶可以避免茶水产生异味,锡瓶贮存茶叶能防止味道外泄。续茶经:“煎茶用铜瓶不免汤用砂桃亦嫌士气,惟纯锡为五金之母,制桃能益水德。”6闲情偶寄:“贮茗之瓶,止宜用锡。无论磁铜等器,性不相能,即以金银作供,宝之适以崇之耳。但以锡作瓶者,取其气味不泄。”7这些用途充分利用了锡不易生锈以及隔热防潮的优良特性。旧时民间还常用锡汤婆暖床和锡壶烫酒,则是应用了锡良好的导热性能。中国境内的锡
4、矿资源大多集中于西南地区,以云南广西为最多,其中云南个旧被称为“锡都工天工开物:“凡锡有山锡、水锡两种。”网无论山锡、水锡,化学成分都是氧化锡一类的矿物。古法炼锡多用洪炉,以木炭生火、皮囊鼓风,炉内放入矿砂。达到一定温度时,再加少许铅作为助熔,液态的金属锡就会从炉中流出。传统锡器的常见制作技术有锤锻、浇铸、焊接、雕刻、抛光等,是历代制锡艺人围绕锡金属材质特性而确立的一整套工序流程,能够在现有条件下,最大程度上发挥原材料的各项效能。所谓“适用即为美”,传统锡器在做工方面所体现出的,正是物尽其用的匠心之美。锤锻主要用于锡器主体的造型,各种立体形态的器物一般都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成型。艺人将锡板放置在砧
5、木之上,用特制的铁锤或木槌进行敲打。由于锡质地较软,通过常温锤锻的手法即可将平面的锡板围合成预先设计好的立体器型,无须高温加热,称为“冷锻”。浇铸用于小型配件的制作,如壶盖、壶嘴、装饰件、某些浮雕纹样等都是以浇铸的方式完成的。将白锡在地堪内熔化成液态,然后浇注入模具,模具内以滑石粉或肥皂水为脱模剂。待锡液冷却后,打开模具取出毛坯,然后对毛坯进行修整打磨,以去除表面毛刺等。焊接主要用来把锤锻围合成型的锡板连接成为整体,也可用于在器物主体上加装配件或纹样等。将松香涂抹在焊缝周边,再用烧热的烙铁蘸锡料在焊缝上进行点焊。要求焊接两端浑然一体,连接坚固,无虚焊漏气现象,视觉上看不出焊缝为佳。雕刻用于锡器
6、的表面装饰和细部造型,有圆雕、浮雕、透雕、线雕等多种技法。常用的工具包括刻刀、鎏子、锥子等。这道工序对制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需经长时间练习方可出师。抛光是锡器制作过程中最后工序,目的是使器物表面光滑,呈现出类似于银器的质感。横截面为圆形的锡器可以用脚踏铺床进行抛光,方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的锡器只能采取手工抛光的方式。除了上述技术之外,有些锡器还可能用到镶嵌、贴箔、榇饰、包裹等方式进行处理,将其他金属、陶瓷、宝石、玻璃等矿物材料乃至竹木藤漆等生物材料与锡相结合,以达到特殊的质感和装饰效果。经过这些工艺处理的锡器做工大多比较精细和复杂,需要耗费制作者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而产量较少,价格往往也更高。锡具
7、备非常良好的可塑性与延展性,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各种造型丰富的器物。以用途论,可以大致分为实用器和陈设器两类,此外还有少部分专门用于陪葬的明器。实用器包括茶具、酒具、炊具、餐具、文具、灯具、寝具等各种日常生活用品,陈设器包括礼器、祭器和一些文玩摆件等。壶是传统锡器中存世数量较多、最有代表性的品类之一。明代时文人群体间流行锡壶赏玩之风,直接推动了这一行当的迅猛发展,从而催生出许多制壶名家。长物志:“锡壶有赵良璧者亦佳,然宜冬月间用。近时吴中归锡、嘉禾黄锡价皆最高,然制小而俗。金银俱不入品。”9文中提到万历年间江南地区的3位锡壶制作名家赵良璧、归懋德、黄元吉,并且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了点评。当时的锡壶多
8、仿紫砂器型,特别是以近时大彬壶型者为上品。清代锡壶制作在传承明代工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创新,涌现出一大批能工巧匠。康熙年间,嘉兴人沈存周以制锡壶名于世,沈朗亭亦以此闻名,故宫藏其桃式壶1件。乾隆年间,王东文为苏州制锡名家,直至晚清时期,仿冒王东文名号的店铺在整个苏南地区都从未中断过。嘉庆道光年间,扬州人卢葵生创造了锡壶与漆器相结合的形制,绍兴人朱石梅首创砂胎锡壶。道光咸丰年间,王善才、刘仁山、朱贞土等制作的锡壶造型也十分精美。10传统锡壶在外观方面十分注重形式美感,追求壶身、壶盖、壶嘴、壶把各部分之间比例关系的协调,以及内外轮廓曲线的流畅。高水准的锡壶除了要遵循对比统一、均齐平衡、节奏韵律等
9、一般造型法则之外,还应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到的艺术风格。2 .传统锡器工艺的当代发展20世纪中后期以来,传统锡器工艺逐步走向衰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在其中起到了较为关键的作用。第一,替代材料的出现与普及。随着科技的发展,铝、不锈钢、各种新型合金等金属材料层出不穷,在工艺、价格方面与锡相比都有很大优势。第二,锡铅混用造成的问题。社会上部分人士,对锡这种真正的绿色金属存在误区,误将锡金属划分到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类别。不过在锡雕发展历史中,确实存在一段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限制,金属熔炼技术不到位,人们对锡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金属认识不足等种种原因,造成的广泛“锡铅不分”“锡铅混用”的特殊历
10、史时期。11传世锡器普遍为锡铅合金材质,外观多呈现为灰黑色,这同时也造成了人们认为锡器灰黑色外观的定义印象。第三,原材料的匮乏。以往大部分民间打锡器行乡艺人锡铅混用,打锡器艺人买不到纯锡就收购些牙膏皮、保险丝、焊锡条和铅等能熔炼入锡的材料都作为锡器的制作原料来使用。20世纪50年代时,国家将锡列为稀缺工业资源,严格进行管控。艺人很难买到纯锡,那些坚持使用纯锡的店铺作坊因原材料匮乏而歇业,为数众多的锡匠艺人也被迫转行,技艺传承受到严重影响。面对如此困境,坚守在锡器制作行业的艺人们并未放弃努力,他们基于现实状况做出了一些调整与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针对新型金属材料制品的竞争,主动退出绝大
11、部分的低端日用品市场,转向以中高端观赏收藏类产品的生产为主。从表面上看,行业产值规模和从业人数等虽然与几十年前相比依然是有明显的下降,但是产品的平均价格和利润率却上升了很多。在这样的机制下,提高了行业的进入门槛,保障了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有利于行业整体健康发展。其次,不断开拓新的题材样式,创作符合当代审美观的作品,保持行业与时俱进。增强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打破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树立推陈出新的思维方式。在传承原有工艺与样式的基础上,研究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和情感需求,从其他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丰富锡器产品的题材与造型。再次,提升原材料品质,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营造安全健康的产品形象。当今
12、冶炼技术及物流运输的发达,使得材料更便于采购及使用,当代锡器大部分都选用高纯度白锡进行产品制作,如山东莱芜锡雕所用原材料含锡量达到99.9%(俗称三个9),符合安全无毒的各项标准,受到消费者的信任和接纳。锡器陪伴中国人走过了三千年的悠长岁月,其中既经历过明清时的繁盛,也遭遇到现当代的落寞。传统锡器工艺承载着先民非凡的智慧与独到的审美,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不应当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各界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锡器的生存环境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山东莱芜锡雕、浙江永康锡雕、江西莲花打锡等相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足见国家在这方面的决心与力度。相信在政府、学术
13、界、艺人、公众的共同努力下,锡器定会重新焕发出应有的光彩。注释:1宋兴诚编著:锡冶金,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2页。3s)2,第375页。4维微:说锡器(上),收藏家2005年第5期,第34页。5耿孝臣:中国锡制产品艺术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3年,第33页。陆羽、陆廷灿:茶经续茶经(插图本),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第151页。7李渔:闲情偶寄,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53页。网宋应星:天工开物(重印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54年,第233页。9文震亨:长物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85页。10徐振礼编著:锡器收藏与鉴赏,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第2页。11与一般人的固有印象相反,锡矿与铅矿实际并不伴生,产锡的地方一般不产铅。传世锡器多含铅的原因是,古法炼锡多用铅作为助熔剂来勾引锡液的流出(记录见于天工开物,此种冶炼方法现今已不再使用)。根据铅含量的多少而导致锡器表面呈现出不同的斑点及色彩,按照传统可分为皮锡(含锡20%)、流锡(含锡40%)、小花锡(含锡60%)、大花锡(含锡80%)、高锡(含锡90%),这一类别的划分同时也成了古锡器鉴赏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