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数字家庭建设指南(试行)2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数字家庭建设指南(试行)2024.docx(4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附件四川省数字家庭建设指南(试行)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质的指导意见(建标(2021)28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数字家庭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标函(2022)296号)工作部署,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指南。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数字中国建设以及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数字家庭产品应用与工程设计,强化宜居住宅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家庭产品消
2、费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便民服务水平,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发展数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二)基本原则试点先行,统筹推进。选取有条件地区开展试点工作,统筹新建成品住宅、社区和既有住宅、社区数字家庭建设,探索数字家庭建设路径和服务模式。以人为本,智能服务。围绕居民生活和社会需求,发展全屋智能服务、完善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线上服务、提供线上政务服务。通用协同,融合发展。健全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标准,强化通用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推进数字家庭融合发展。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建设开放的数字家庭系统基础平台,实现与家庭设备、物业管理、社区信息系
3、统以及社会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推进数据共享与流通。安全可控,绿色低碳。强化数字家庭终端、网络、数据、平台、应用的安全可控,切实保护用户隐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实现智能与节能、智慧与低碳的协调发展。多方参与,合力共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力量,全面推动数字家庭高质量建设。二、数字家庭系统框架数字家庭系统框架,由两建设和三服务组成(图1)。两建设,包括数字家庭工程设施建设和数字家庭系统基础平台建设。三服务,包括全屋智能产品服务、线上社会化服务和线上政务服务。三服务数字家庭 工程设施图1数字家庭系统框架示意图通过打造通用的数字家庭系统基础平台,提供数字家庭应用服务
4、,有力推进全省数字化、智能化家庭建设。(一)推进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建设满足千兆接入和数字家庭功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二)建设数字家庭系统基础平台。建设开放性的通用数字家庭系统基础平台,实现规范化、规模化和综合化的智能接入与应用。通过集聚居民、物业、商户、通信运营商、金融、政府等主体,共建具有运营价值的信息化服务系统。在立足现有科技成果提供应用场景的同时,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新的应用场景,形成安全可控的产业生态。(三)满足居民获得家居产品智能化服务的需求。包括居民更加便利地管理和控制全屋智能产品,全屋智能产品与家居环境的感知与互动,防范非法入侵、不明人员来访,居民用水、用电、用火、用气安全,
5、以及节能控制、环境与健康监测等。数字家庭应监管家庭内部所使用的水电气(供暖、供冷)等消耗。建有分布式新能源的家庭,应对发电储能设施进行监管。(四)满足居民获得线上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包括居民更加便利地获得家庭设施维修、家政、医疗护理等上门服务,以及快递收寄、餐饮外卖、交通出行、电子商城、旅游住宿、影音娱乐、健身指导、养老助残、医疗咨询、房屋租赁、自然灾害预警提醒等服务。(五)满足居民线上申办政务服务的需求。包括学习教育、就业创业、职业资格、工作求职、社保就医、住房置业、社会救助、退休养老等政务服务事项进家庭,充分利用全屋智能产品,联动当地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电话办”、电视办”、“一屏办”、“指尖
6、办三、建设内容(一)数字家庭工程设施建设1.网络基础设施基本要求(1)网络基础设施应能承载数字家庭各种业务应用,包括语音、数据、视听、智能控制和其他互联网业务。(2)网络包括有线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等。(3)网络基础设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T17743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总体技术要求GB/T28508.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K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GB50373、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
7、374、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50846、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847、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GB51456等相关规定。(4)本指南的数字家庭建设包括新建及既有住宅建筑,其他具有数字化、智能化需求的建筑空间可参照使用。2 .家庭接入和内部网络基础设施基本要求(1)数字家庭应实现有线(FTTH)、无线(5G)通信网络双千兆接入。(2)室内有线网络:包括有线通信网络和有线电视。室内有线网络可通过家居配线箱汇聚室内布线连接公众通信网,通过室内布线连接到数字家庭智能终端;并可选择建设光纤到房间(FTTR)o(3)室内无线网络
8、室内无线WiFi网络:应可靠连接户内有线网络、可靠连接数字家庭的智能终端;其他无线网络:蓝牙,星闪(NearLink),ZigBee等。3 .光纤到户(FTTH)新建住宅光纤到户,应满足多家通信业务经营者平等接入,用户可自由选择运营商。(1)新建用户光缆、入户光缆、光缆分纤箱和家居配线箱应与住宅区及住宅建筑同步建设;(2)光纤到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物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50846和现行地方标准四川省住宅建筑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技术规程DBJ51/004等相关规定。4 .光纤到房间(FTTR)数字家庭宜选择建设光纤到房间。住宅建筑中实施光纤到房间应预先敷设通信管线,
9、并满足下列要求:(1)家居配线箱尺寸应能放置室内分光器,客厅和有需求房间应设置光缆面板。(2)家居配线箱应预埋管网和光缆到光缆面板。(3)应配置光纤有源设备电源基础设施。(4)光纤到房间的室内光纤布线,宜采用预端接口实现免熔纤。5 .室内布线系统数字家庭布线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相关规定,并满足下列要求:(1)布线系统应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实用性和可管理性。(2)布线系统应根据住宅的业务性质、使用功能、环境安全条件和其他使用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系统布局和管线设计。(3)布线系统应根据线缆敷设方式和其所传输信息选择相应防护线缆,并满足防火要求。(4)布线系统
10、为住宅信息通信网络的基础传输通道,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信息稳定传输。6 ,智能模块建设和控制要求(1)数字家庭应根据需要建设智能模块。包含且不限于以下模块:有线模块、无线模块、语音模块、影音模块、安防模块、环境模块、家电模块、健康及养老模块、社区模块和政务模块等,并满足下列功能要求:满足家庭智能照明功能要求;满足家庭智能视听娱乐要求;满足家庭智能安防要求;满足家庭智能环境调节要求;满足智能家电控制要求;满足家庭智能遮阳要求;满足家庭智能健康服务要求。(2)智能模块应配置智能控制功能智能控制操控界面应简易、统一;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实现控制;提供完整、可靠、稳定、人性化控制功能;实
11、现子系统独立和集中控制;实现本地和远程结合方式进行;具备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子系统具备统一纳管功能。(3)数字家庭各功能应选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方式实现控制和人机交互手机;平板电脑(PAD);浏览器(台式机/笔记本);无线触摸屏;有线触摸屏(嵌墙式/壁挂式/桌面式);数字电视(IPTV)智慧电视屏;各类按键面板;通过语音控制上述设备;通过场景自动化控制;通过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实现主动感知及交互。7 .机房工程机房工程应包括信息化机房及弱电机房,安防、消防监控中心机房。根据数字家庭的信息化系统需要,在有边缘数据中心业务需求的建筑,宜设置微型模块化数据机房。微型模块化数据机房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置微型
12、模块化数据机房的建筑,微型模块化数据机房宜与其他弱电机房合设或靠近设置,便于网络传输和管理。合设时,应合并考虑机房使用面积、电源功耗。(2)微型模块化数据机房不宜设置在建筑地下室最底层,宜靠近物业服务中心。(3)微型模块化数据机房其他要求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一体化微型模块化数据中心技术要求YD/T3290、模块化微型数据机房建设标准T/CECA20001和四川省建筑物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DBJ51/T207等相关规定。(二)数字家庭系统基础平台建设1.数字家庭系统基础平台构成及功能(1)数字家庭系统基础平台构成数字家庭系统基础平台一般由运营云平台和家庭云平台组受控设备受控设备(l.n)物联
13、网家庭网关网关家庭云终端家庭云平台家庭子网家庭主网图2数字家庭系统基础平台框架示意图运营云平台。政府、社区和物业可建设运营云平台,面向数字家庭前端提供硬件管理、远程能力输出、数据汇聚分析,后端提供综合服务管理支撑及运营服务。运营云平台包括终端设备管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管理监控、安全保护服务、账号管理等。该平台承担数字家庭运营业务管理、服务综合运营体系管理、数据资源配置、外部业务合作平台接入和数据支撑平台管理等职责。根据管理和服务范围和层级不同,可包括城市云、社区汇聚平台和物业管理平台。家庭云平台。用户可建设家庭云平台,实现住宅内智能终端互连互通与数据共享,家庭内部与外部进行信
14、息交换。家庭云平台实现对智能终端设备的发现、组网和控制,并将其连接到运营云平台,可由运营云平台对家庭智能终端设备实现注册、管理等控制。(2)数字家庭系统基础平台功能。数字家庭系统基础平台通过开放信息接口,实现平台间及与其他专业化服务平台对接,在遵循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前提下,推动信息资源共享,保障用户更加安全便利地获得政务、社会和产品智能化服务。家庭云平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家庭网络内部网关规范GB/T30246.3和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的相关要求,实现住宅区设备的数据采集、存储、交换、传输、管理、分析;控制感知层设备,集成子系统,并包括下列功能:全屋智能产品对接与管理;不同用户操作和
15、应用;系统整体安全机制,符合感知层设备安全要求;具备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接能力;与智慧城市云平台政务服务数据对接;安防、消防等对接。2 .运营云平台。积极推动开放能力的运营云平台应用,通过整合产业链,为开发者、生产厂家、用户提供数字家庭交互体验及生态服务。该类云平台需对各个设备进行管理,建立相关连接,实现设备控制与文件传输。支持不同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建立统一的设备认证与访问标准,实现设备的标准化接入和控制。采用云计算、隐私增强和Al等新兴技术提高系统的数据处理效率,同时满足国家对个人数据的保护要求。运营云平台一般包括以终端连接为主的物联网类开放平台和以视频服务为主的应用类开放平台。(1)物联网
16、类开放平台。由于现有终端存在多种连接方式,宜采用通用型的国产自主技术的物联网开放连接平台,并推动实现连接国产化、操作系统国产化,为客户提供泛物联网终端接入管理、应用开发和能力部署。平台应满足通用接入方式,适配各类通信标准、连接协议的设备;通过接入服务和协议转换服务,为应用提供物理模型(统一终端接入标准)和标准APl接口(实现接入与品牌无关);通过终端与应用完全解绑,实现各类应用场景联动,提供更多领域、更加丰富的应用。(2)应用类开放平台。由于以视频类为主的应用接受面广、成熟度较高,宜采用通用型的具备开放能力的视频类应用平台,满足多种视频设备接入和应用。该类平台可以通过整合安防、门禁等安全功能,
17、提供线上“电视办”、“一屏办”、“指尖办”等服务。我省在该方面已有一定基础,省政府关于印发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21)1号)明确要求,推动魔方等物联网聚合平台建设应用和支持魔镜等产业应用平台,为数字家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3 .家庭云平台。在数字家庭智能中控和终端功能上,可配置家庭云平台并拓展其应用。数字家庭可配置云电视、云电脑、云存储等应用终端。家庭云平台基于大数据、AL云等新技术构建三屏互动、三端联动数字新消费平台。在家庭端,满足百姓近邻便捷消费。在商户端,拓宽商户订单引流路径。在政府端,赋能政府阳光监管治理和政务服务。4 .接口管理。数字家庭各个
18、控制系统之间的接口以及采用的协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家庭网络信息化平台GB/T38321相关要求,采用运营云平台或家庭云平台数据采集传输,接口分为用户接口、设备接口、产品测试接口、合作伙伴接口四大类。接口可采用设备直连模式、平台互联模式。(1)网络数据采集家庭内部通信技术包括以太网、WiFi、蓝牙、星闪(NearLink)ZigBeePLC、UWB等,构建覆盖各类应用场景需求相应的内部网络,实现家庭智慧设备互联互通;宽带接入技术包括PoN、4G/5G、WiFiCableModem,将各种公共网络服务及内容引入家庭,家庭终端可连接到云端,通过互联网和云端服务器,实现远程
19、信息获取和传输;家庭终端接入口可分为智能电视的TV屏幕入口、手机Pad等移动智能终端、智能控制屏、智能机顶盒和宽带光纤等网络接入口几种类型。数字家庭服务通过建立家庭网关与服务平台连接,实现家庭设备和人之间沟通与联系;家庭网关与服务平台使用TCP或UDP连接方式进行通讯,宜使用TCP方式,应用层采用https;服务平台和家庭网关接口设置设备ID长度为64bits,具有唯一性,用于区分不同设备。由厂家标识(20bits).设备类型(8bits)、设备属性(4bits)及序列号(32bits)构成,在特定场景,如需对设备进行标识保护(标识匿名化),可采用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设置设备ID;全屋智能设备应
20、使用唯一的设备ID进行标识与解析认证;平台系统应实现对业务的接入、管理,通过业务门户将业务推送到家庭用户;平台系统应支持接入业务汇聚和运营,可采用云架构。各类社区相关业务应能通过业务网关接入到业务汇聚平台,实现社区养老、家政服务、旅游服务、家庭教育、社区电商等业务节点平台为家庭提供相关服务。(2)数据平台接口服务详单接口:系统应提供大数据分析的服务详单接口和采集接口;应用接口:系统应提供大数据分析的服务应用接口;用户行为数据接口。5 .满足四川省智慧平安小区数据汇聚要求(1)机构信息;(2)小区申请信息;(3)小区点位信息;(4)小区标准住址信息;(5)小区人员注册信息;(6)人员门禁绑定信息
21、;(7)人员通行信息。(三)全屋智能产品、线上社会化和线上政务服务1.全屋智能产品服务(1)智能照明智能照明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T17743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等相关规定;照明控制宜分为微舞台娱乐、空间染色、冷暖调光、定时开关和辅助机械运动;控制方式包括声控、自走、DMX512数据调光、主从等模式,可独立控制每路灯光,也可调用多种预设场景;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灯光设置、娱乐组合效果设置创造不同场景氛围;支持按键面板、触摸屏、无线遥控器技术多点控制;支持计算机、平板电脑或手机远程控制;提供防止光污染、节能环保自动设置;支
22、持RJ45网线口为DMX512信号输入端及通用网线作为DMX512信号传输线;支持DMX512国际通用标准数字接口协议;支持毫米波雷达主动感知,实现场景智能照明,智慧节能。(2)智能安防家居安防系统和报警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和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的相关要求。支持以家庭云平台为核心,实现视频监控、对讲系统、电锁门禁、防盗报警、烟感探测、燃气泄漏探测等联动及报警功能;安防操作的引导界面应具有图形化、形象化的特点,便于家庭用户使用;可查看任何一处探测器状态,并可一键设防或撤防、报警救助;通过各种无线通讯技术、因特网或者局域网对受控设备和环境进行监
23、控;报警应答器应具备分析和判断功能,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与安防周边报警系统设备联动等新技术,能有效剔除常见的偶发报警因素及减少错误事件报警的发生频次;应与社区报警系统进行连接,将报警信号同步发给社区报警中心;支持以毫米波雷达等非接触式传感器的入侵报警。(3)智能家电智能家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家庭网络终端设备规范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GB/T30246.5等相关规定。设备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现行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强电设备应具有相应3C认证;弱电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XB/T176262.4电磁检测和3级标准抗干扰要求。(4)智能环境调节智能空气调节
24、:通过控制终端能够监控并调节室内环境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智能遮阳:通过智能遮阳控制系统有效实现节能。(5)智能音视频智能音视频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4959、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B8898、家庭网络终端设备规范音视频及多媒体设备GB/T30246.4和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526等相关规定。(6)智能健康健康监测与管理:智能健康系统可监测用户健康指标,包括心率、血压、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等,通常与智能穿戴设备或全屋智能等配合使用,并将数据实时传输到健康管理系统后台或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可获得系统提供的个性化健康管理建议及服务;数据采集
25、及应用:个人数据应存储在个人终端、家庭云平台或官方授权的相关医疗机构平台,个人可借助平台提供的应用分析服务获得健康管理建议。采集的居家健康相关数据,存储形成数据资源池,支持用户对个人数据进行调阅管理,支持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授权医疗机构、健康管理公司等第三方对接数据,支撑开展针对个体的医疗健康管理服务,以及针对群体健康管理决策和服务;紧急报警呼救:智能健康系统应实现与家庭成员、医护人员以及住区物业的互联和消息通知服务。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及时智能报警或利用相关全屋智能设备人工报警,寻求救援;非接触式睡眠质量检测系统。(7)生命守护针对独居及孤寡老人,通过高精度人体传感器,探测其在家的异常状态,及
26、时上门救助。(8)其他扩展设置智能场景:可根据用户需求设置常用场景和效果模式,通过控制随时进行调用,同时支持单独设置。常见场景有“回家模式、就餐模式、座谈模式、家庭影院模式、就寝模式、起夜模式、外出布防模式、智能提醒模式和长时间外出模式等”;扩展其他全屋智能模块,提供泛物联网终端接入管理及应用开发、能力部署;融合多种智能模块及应用,积极推进全屋智能。2 .线上社会化服务(1)提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线上服务。通过线上引导,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一刻钟市民日常生活所需服务。一般包括:社交服务:用户可利用手机、计算机等工具上的社交应用,丰富社交活动;电子商务服务:整合周边商业店铺信息、提供交通出行
27、和物流服务;生活缴费服务:水、电、气费等线上缴费支付服务;医疗健康服务:网上电子预约功能、网上医疗专家电子资讯及建立网上健康档案等;家政服务:发布育婴、看护儿童、照顾老人、宠物看管及家庭保洁等服务信息;教育服务:提供培训、教育等方面咨询和服务等;居家养老服务:通过数字家庭打造,实现社区、小区和家庭线上互动,建设智慧养老社区,提供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其他服务:包括未来因终端技术发展、需求多样化带来的新服务形态。(2)提供丰富的社会化服务。家庭云平台与城市、社区和小区的管理云平台结合,即可实现物业基本管理功能,打造智慧、高效、方便、快捷的智慧小区,还可将小区和街道/社区数据共用,实现集党建
28、、网格、综治、民生于一体的街道大数据平台。同时,家庭授权范围内的数据可按相关规定与城市云互通互享,实现多种社会服务。图3线上社会化服务应用示意图智慧社区通过各项物业服务功能、社区智能硬件及周边商家资源的整合,基于公众号、小程序、APP等提供如图3所示的完整智慧社区应用服务场景;提供个性化需求服务平台应用。包括对辖区老年人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对服务资源进行调配,提升服务效率。通过平台及物联网等技术设备,为老年人提供急救援助、安全防护、远程照护等多层次、多样性的养老服务;居家康复、健康咨询、就医挂号等服务需求,可由小区就近就地提供。3 .线上政务服务(1)数字家庭逐步实现线上政务服务办理。线上政
29、务服务平台通过对政务服务领域的高频事项进行汇聚、分类,推出高频事项“场景式”服务,使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一站式”、“全天候“便民服务。警务、法律援助等服务;就业创业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创业培训指导等服务;住房保障、广播电视、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人事考试、考试动态、升学就业等有关教育服务;公交线路、地铁线路、共享单车等交通出行服务;邮政网点、快递分支机构等查询服务。(2)对接政府,一网通办*实现政务申请居家线上办理。充分运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使数字家庭相关业务符合政务公共数据采集、归集、整合、共享、开放以及质量和安全管理等基础性、通用性要求,促进数据规范化管理。四、安全保障体系(一)安全
30、设备的设置针对家庭内不同的安全需求,应采用不同类型的安全设备设置。安全设备的通信线路,应单独敷设,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等相关规定。1.烟感、燃气泄漏探测。住户室内应安装烟感探测器和燃气泄漏探测器,并与家庭云平台或运营云平台连接。当发生火灾、燃气泄漏时,探测器应及时通过报警设备向平台报警,并将告警消息通过短信、语音、应用程序等方式实时推送家庭用户。2.漏水、浸水监测。住户室内宜采用漏水传感器,监测漏水、飘雨情况,将漏水、浸水告警消息通过短信、语音、应用程序等方式实时推送数字家庭用户。(二)基础设施的物理安全网络基础设施安全应满足下列要求:1 .安全保障网络宜采
31、用独立线路、设备组网,保证其可用性和可靠性。2 .安全保障类探测终端应延伸至管理范围内的住宅,宜延伸至每一个房间。3 .安全保障通信网络应具备互联互通能力。探测终端应与监控中心互联互通。安全保障网络宜与相关政务、警务单位连接,实现互联互通。(三)系统基础平台的安全1.系统安全(1)系统安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2507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GB/T28450等相关规定,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2)应有效管理系统的物理环境安全、通信与运营、访问控制、系统开发与维护
32、、业务连续性等;(3)应鉴定用户身份和家庭设备身份,管理权限识别,密码的长度复杂性和定期更新等应有不同层级要求;(4)应支持用户对智能模块所使用的各项资源访问权限进行管理;(5)应支持对用户的操作活动、系统运行情况等安全日志管理和审计管理。2.网络安全(1)应采用多重防御,通过防火墙等安全措施对集群内流量进行严格管控,保护平台主机免受来自内(外)部的网络攻击;(2)采用白名单形式设置访问控制列表,可信主机才可访问集群内主机;(3)定期进行安全扫描,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快速对漏洞进行修补或者防护。3.信息安全(1)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
33、GB/Z28828和现行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35273等相关规定;(2)应支持对用户信息的数据类型进行自动校验和认证,并确保信息数据的准确一致;(3)应支持对用户相关信息数据的实时传播、信息内容的及时发布等具有适度控制能力;(4)应包括云平台自主可控,防止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等,为考虑数据安全,宜使用“国资云”及国产化设备;(5)应支持对于在家庭云平台上的操作提供或保留事后审查的依据和手段;(6)应对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和鉴别,对不明来源的请求予以终止;(7)对用户登录账号和密码等个人信息应进行加密传输;(8)对允许用户设置的数据应具备容错性,确保各智能模块的应用与服务
34、不会因用户的错误操作而中断。4.家庭云平台安全(1)对住宅内的所有智能模块均应通过家庭云平台与外部网络进行连接;(2)家庭云平台及其相连的网络单元、操控终端之间的数据应采用加密方式传送;(3)经过智能模块接入的电子和电器设备使用政务服务,要进行双向鉴证管理,遵循政务服务访问安全要求,严格授信和鉴证管理,对未通过城市云授信的设备,给予用户警示提醒,由用户决定是否同意其接入家庭云平台;(4)住宅内的智能模块设备对运营云平台等进行网络访问、网络登录、配置等操作必须配备有安全审计日志,同时对安全审计的记录信息及时进行保护,杜绝非法或错误操作导致信息记录丢失或信息数据更改情况发生。5.运营云平台安全(1
35、)应保证运营云平台的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位于中国境内;(2)应支持在不中断运营服务的情况下容错升级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和磁盘硬件性能功能;(3)应在云虚拟层面可针对特定IP端口进行访问控制并应设置虚拟局域网级别的防火墙;(4)应提供对用户系统和服务账号进行统一认证、集中授权和综合审计的管理;(5)应提供开放的数据接入接口,对不同应用类型数据接口进行认证、监测及安全管理;(6)应提供用户数据与系统数据的容灾备份功能,支持对数据进行权限分级使用、加密保护和隔离。6.安全审计(1)物理机应全部启用安全相关的日志记录功能。日志重定向到独立的服务器;(2)对整个安全基础设施包括虚拟环境,应提供统一的
36、日志安全审计系统;(3)针对账户管理、登录事件、系统事件、策略更改,账户登录事件的成功/失败开启审计。7.安全运维(1)由角色管理系统实现定义和控制权限,运维工程师应有唯一身份;(2)通过加密信道进行管理,具备身份鉴别和认证;(3)登录、操作过程均被实时审计;(4)建立内部流量汇聚点,监控网络动态和流量;(5)对物理机主机进行实时的CPU、带宽、磁盘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过短信、邮件告警;(6)用户独立管理家庭云平台,非授权用户不能访问;(7)对数据开展分类分级保护和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8)各家庭云平台用户彼此独立,宜隔离防护和限制彼此访问;(9)运营云平台应制定应急预案,强化重大突发网
37、络安全案事件应急处置。五、运行效用评价(一)运行效用评价范围适用于四川省数字家庭及住宅小区,可延伸至社区,实施等级评价。(二)运行效用评价方法1 .数字家庭建设评价由数字家庭工程设施建设、数字家庭系统基础平台、数字家庭服务三部分指标构成,通过对评价内容对应的评价点完成度实施等级评价。2 .数字家庭分为普及型和增强型两个等级。3 .当满足对应等级所有标“”评价点时,该小区/社区被评价为“数字家庭小区/社区数字家庭运行效用评价如表1。表1数字家庭运行效用评价表评价模块评价内容普及型增强型数字家庭工程设施建设机房工程信息化机房及弱电机房安防、消防监控中心机房弱电间安全系统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入侵报警
38、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可燃气体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功能浸水监测系统其他特殊要求技术防范系统信息基础设施系统光纤到户系统光纤到房间O室内无线通信覆盖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家居配线箱强弱电布线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O智能水表智能电表智能燃气表家庭物联网全覆盖及感知O家庭控制终端数字家庭系统基础平台开放性要求开放接口API管理应用管理角色权限管理安全性要求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通信链路安全数字家庭月艮务家庭云平台家庭云终端全屋智能产品服务家庭智能门锁系统家庭智能安防系统家庭智能照明系统OO家庭智能卫浴系统O家庭遮阳、晾衣系统O能源管理与环境监测O智能控制适老化及健康应用线上社会化服务社区与设施管理物业与便民服务能
39、力公共设施安全隐患线上政务服务基层党建法律服务社区就业社区文体注:”应配置、“宜配置、“。”可配置。附件:四川省数字家庭全屋智能工程及产品服务技术资料附件四川省数字家庭全屋智能工程及产品服务技术资料目录L概述12 .工程设计12.1 设计要求12.2 数字家庭等级12.3 数字家庭设备22.4 全屋网络22.5 中控网关22.6 软件平台32.7 主用分系统42.8 配套分系统62.9 数字家庭场景72.10 管线设置72.11 设备设置73 .工程施工与维护83.1 施工83.2 调试93.3 3佥收103.4 运行维护10附录A商品住房智能设备配置选择12附录B保障性住房智能设备配置选择1
40、4附录C数字家庭场景设置15iW利用多种数字和信息化技术,结合装修与功能性家居需求,实现一种融合环境、功能、氛围的新型家居业态。将固定家具系统、隔断系统、布线系统、节能化系统的研发和设计相结合,最终实现工厂化装修、标准化装修、节能化家居。数字家庭包括的全屋智能内容有门禁控制系统、家庭背景音乐系统、家庭安防报警系统、智能灯光控制系统、智能舒适系统(恒温、恒湿、恒氧)、智能净水、智能晾晒、智能窗帘、智能家电等。(1)全屋智能工程应按可确定数字家庭等级,并配置相应智能设备。(2)全屋智能工程系统根据功能分为主用分系统和配套分系统。(3)便于建设和提供全屋智能产品服务,可按数字家庭场景进行设置。数字家
41、庭建设场景应有前瞻性,可在本文提供的常见场景(详见附录A)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和综合应用物联网和AI智能技术,实现物理驱动、数字驱动和机器智动,提供智能化和人性化服务。(4)数字家庭数字区域功能分区,以家庭空间展开分:玄关、客厅、餐厅、厨房、卧室(主卧、次卧)、书房、卫生间和阳台等。2.工程设计2.1 设计要求2.1.1 工程设计需明确数字家庭等级,并与建设目标、使用需求以及投资规模相适应。2.1.2 工程设计应基于系统设计要求,设置管线和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行业标准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等标准的规定。2.1.3 工程防雷、接地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4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等标准的规定。2.2 数字家庭等级2.2.1 商品性住房全屋智能工程宜根据下列原则选择数字家庭等级:1刚需类商品性住房可为普及型;2刚改类商品性住房可为普及型或增强型;3改善类商品性住房可为增强型。2.2.2 保障性住房全屋智能工程宜根据下列原则选择数字家庭等级:1公共租赁住房可为普及型;2保障性租赁住房可为普及型或增强型;3共有产权住房可为普及型或增强型。2.2.3 公寓及既有居住建筑全屋智能工程可选择普及型或增强型。2.3 数字家庭设备2.3.1 商品性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数字家庭设备配置宜符合附录B的规定。2.3.2 公寓及既有居住建筑数字家庭设备
43、配置可符合附录A和附录B的规定。2.3.3 数字家庭设备宜优先选择国产化设备产品;并充分考虑本地的维护便利性。2.4 全屋网络2.4.1 全屋网络应根据不同数字家庭等级,设置相应设备控制网络和数据传输网络,家庭各级网络之间宜做到互联互通。2.4.2 对应不同数字家庭等级,设备控制网络技术条件见表2.4.2的内容。表2.4.2设备控制网络技术条件等级细项普及型增强型通信方式有线通信:光纤到户无线通信:覆盖有线通信:光纤到户:可千兆到户:可光纤到房间无线通信:宜千兆无线2.5 中控网关2.5.1 数字家庭系统应根据不同数字家庭等级,设置中控网关设备。2.5.2 对应不同数字家庭等级,中控网关技术条
44、件见表252的内容。表2.5.2中控网关技术条件等级细项普及型增强型特性功能支持连接协议转换支持多个品牌的智能家电设备互连管理支持场景本地联动协同装载数字家庭软件平台支持对接物业平台具备Al自学习能力,实现智慧场景自动化的推荐与执行硬件形态网关形态、路由形态等有线方案:多系统集成的模块主机形态,包含家庭综合信息箱、数字家庭主机等无线方案:多网关分布式组网形态,包括独立网关、中控屏、墙面面板等形态2.5.3中控网关应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方式,管理家庭所有智能设备。2.5.4中控网关应支持无互联网连接时仍可进行本地控制。2.5.5中控网关应支持远程OTA升级。2.5.6中控网关内嵌操作系统,宜采用
45、国产自主可控产品。2.6 软件平台261软件平台应包括中控网关所装载软件及其所连接的云平台。2.6.1 软件平台应包括操作系统、设备管理、场景管理、数据管理、安全管理、操作维护、接口管理等功能模块。2.6.2 对应不同数字家庭等级,软件平台技术条件见表2.6.3的内容。表2.6.3软件平台技术条件J等级细项普及型增强型功能模块家庭本地中控网关具备功能:操作系统设备管理一安全管理云侧具备功能:场景管理一接口管理家庭本地中控网关具备功能:操作系统设备管理场景管理数据管理一安全管理操作维护一接口管理智慧功能云平台作为主控远程OTA升级-断网本地可控设备快捷发现/配网/注册用户数据自动备份敏感数据加密存储用户习惯主动学习系统防篡改传输内容加密-国产自主研发操作系统本地APl接口开放对接2.6.3 软件平台操作系统模块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