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发展(提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发展(提交).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发展“双减”政策旨在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旨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双减”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涉及基础教育体系、教育生态和育人格局,蕴含着减负降压、提质增效和赋权增能的多重目的。“双减”政策推行后,有效治理了校外培训机构,缓解了家长焦虑情绪,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双减“对学生来说是有效地做了“减法”,但是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而言则是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在某种意义上做的是“加法”。从实际出发,学校应该如何引领“赢了学生,输了老师”的零和博弈,走向老师、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多方共赢的
2、局面,是目前最必要研究的课题。学校的发展在老师,老师创造价值的多少决定于老师的专业素养,现就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及能力进行论述:一、教师的现状乡镇小学教师,进入学校的途径较多,导致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知识水平结构不完美,靠勤能补拙和题海战术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比比皆是。现实虽如此,但每位教师自有岗位责任和岗位任务。”双减“政策实施之前,在时间保证的前提下,大家都基本都能完成任务。但,“双减”政策实施后,课业负担减轻了(即可支配学生的时间受限制了),教育教学能力及素养一般的教师,在工作中凸显出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师教学能力相对不足。教师能力偏低是普遍而非个别现象,教师课
3、堂教学效能低、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差异问题,不能满足水平层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不能布置个性化作业,尖子生吃不饱,临界生不来电,学困生搞不着。教案从资源库里搬,不改、不创、不调,上课是为了完成任务,对着教案照本宣科,完全相信此教案放四海而皆准,缺乏因材施教、因学定教运筹帷幄能力。可知,不“对症下药”病不但并没有治好,还耽误“救治”最佳时间。(二)教师教育能力缺失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大喊大叫,并不能收到预期的结果,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消极反抗、厌恶,有时候使学生觉得老师无能。现实中,很多教师曲解了严师出高徒的真理,把“严”当成了简单粗暴、狠心苛刻,在工作中不顾学生的特点,不考虑学生实际现
4、状,使用施压、强迫的手段,逼着学生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教师心血来潮,握苗助长;要么视而不见,得过且过,蛇头鼠尾,要么疲劳轰炸,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久而久之引起学生的反感,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个人方面:教师人际交往单一,心思不放在心理方面,缺乏情感沟通艺术,致使学生的“向师性”日渐淡薄,家校的“相通性”近乎绝缘,各种低效率、零收获结果打击,使教师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尽管教师做了很多工作,但事与愿违的时候特别多,事倍功半的的结果似乎冥冥中注定。(三)教师教育综合能力提高缓慢教师除了必须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比如,班级管理能力、平等对待学生的能力、师生交往能
5、力、情感调控能力、家校沟通能力、学生问题行为疏导能力、组织课外活动能力及课程开发与利用能力等,以上能力不是与生俱来,需要在工作历程中摸索和历练,但,长期以来,1、以“学生考试成绩论英雄”的极端做法误导和逼迫教师一门心思地为学生考试得高分和名次而拼,千方百计打赢成绩战,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行为不够敏感,忽略了对问题的扼制与疏导,没有锻炼到教师的能力。2、传统的教师评价制度使教师根本无暇顾及本学科的前沿问题,无暇考虑教育教学的真正改进,无暇顾及也无力开展真正的教育科研,教师只知埋头前进而不知抬头看路,迷失了前进的方向,窒息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动力,也抑制了教师能力提升。3、“德育工作说”把教师
6、的教育实践引入了误区。把教育设置成学校的一项专职工作并配备与之相应的专职或兼职的教育工作者队伍,导致教育与教学不能有效整合。教育工作功利性、政治性明显,形式、场面宏大,严重脱离教育工作实际,不能有效解决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现实问题,教师参与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个体教师教育管理实践机会少,牵绊了教师的发展。4、日常教研与培训活动,侧重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研究教材、教法的多,探讨教育问题的少,培训也多表现为专业知识的系统讲授,组织教育个案分析少,方法交流少,对名师名家的教育艺术探究不够,不能联系教育实际更无法和教师遇到的教育问题产生共鸣,对教师能力提升不给力。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教师综合教育
7、能力提升缓慢。二、“双减”政策的贯彻实施和推行给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一线教师教育主阵地作用得以重申,“双减”,宗旨是“耗时少,高质量”。“双减”政策刚贯彻执行,对一线教师来说这是一种高难度活。要提高学的质量,势必提高教的效率。而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课堂,做主的是一线教师。“双减”背景下,已不再允许采用一些传统、古老的教学方法,例如:课堂不足课后补、刷题走逆向路线等。因此,打造高效课堂是当好一线教师的硬性指标,那么,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要向40分钟要质量,一线教师务必要浑身解数,每节课均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诱趣游戏、备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活动、备自半功倍
8、的教学手段、备内容维度和课堂练习的难易度等。过去一线教师虽然水平一般,课堂效果不是十分显著,但勤能补拙,用“炒冻饭”的土办法,也能培养出高分学生。“双减”政策推行后,综合素质没这么出众、业务水平不怎么高、基本功不是十分扎实、课堂驾驭能力平平的教师,总是感到焦虑和不安,常常自我感到困扰和不胜任,危机四起。(二)教师的工作时间明显延长教师的工作任务增多、教学任务和相关事务性工作多样繁杂,教师的工作时间自然延长,“双减”政策提出的新要求和挑战,教师的工作压力也随之无限变大;教师除了授业解惑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还要千方百计设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项目式课程和活动,供学生
9、自主选择。每天早上七点钟前到校,晚上七点钟后还未能到家,即使是家就安在校园内也没有空回去,这样,可供个人支配时间的减少了、工作与家庭失衡感增强了,身心感觉越来越疲惫了。年纪稍大点的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是常态,专业身份的知觉日趋麻木,专业发展和工作动力被迫性受影响。对教师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带来显性负担和隐性风险。心理学中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个体具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多层次需求,其中自我实现需求具有强烈的自我激励效能。教师的自我实现需求受到限制,积极性、自觉性往往不易表现出来。(三)家校不共情“双减”政策下,“校内提升”+“校外减负”是家校面临的现实问题,对于家长来说,早上把孩子送到
10、学校,当天白天养育孩子的任务基本完成,不论是外出谋生、旅游,还是居家工作、娱乐、休闲,都已无后顾之忧,可以潇潇洒洒,自由自在度日。“双减”给予了家长前所未有解放自身的机会。但,家长放手,不是让孩子顺其自然,而是把全部责任托付给学校、把全部期望寄托于教师身上,无疑是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给学校和老师添加了额外负担。上面提到,“双减”政策后教师在校时间大幅度延长,这样的连锁反应是教师原有的家庭生活时间被占用,家庭管理缺失,照顾婴幼儿的缺位,陪伴老人缺席,忠孝缺位,家庭成矛盾上升之势,加之带早读、上课、坐班、课后服务、陪午休、处理学生随机事件、尽可能实现家长的期望等常态化工作,以及为提高教
11、学质量而浑身解数、为转化双差生而束手无策的本职压力,让教师内卷严重、精疲力尽、心力交瘁、揪心绝望。当教师投身去做的工作,不是自愿自发的,而是被外部的深层渴求所裹挟的,此情,教师内心的深层愉悦会消损,会产生情绪失调,滋生厌倦和痛苦,身体出现“创伤性”疾病。这样,会直接影响教师工作动机、成效和专业发展。教师在八面受敌的状态下想去填平家长欲望的沟壑,结果肯定大相径庭。如此,家校不共情,是不可避免的。(四)职责泛化往日,上课时学生在校,放学后学生离校,学生离校后,学校只负教育责任,“客去主人安”。现如今,学生在校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吃喝拉撒都在校园、在教室,教师职责自然增多,除了安全责任、教育教学责
12、任、全面发展责任、立德树人责任、个性化发展责任等基本职责,还有“双减”背景下的职责,例如,高效课堂研究、作业设计研究、课后服务研究等。教师职责泛化,伴随着负担感加重,负担过重势必影响教师的幸福感、愉悦感和满足感,久而久之,可能导致教师情绪的异化,工作热情衰竭,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工作热情。(五)教师理想信念弱化义务教育实施“双减”政策,是缓解全民集体焦虑的需要,是减轻家长经济负担的需要,是体现教育公平的需要,是教育回归本真的需要,是打击教育资本化集团垄断化的需要,是科技战和贸易战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打破阶层固化的需要,是打压学区房异端,促进二胎三胎政策落实,实现国家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需
13、要,是实现2035教育现代化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多个需要告诫我们,“双减”政策的实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有教育情怀的教育者,本应理想远大,心存信念。但当不其然,一线教师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越来越多。他们原本也是豪情壮志,雄心勃勃的。但,每天除了做好备课、上课、听课、写反思、改作业、辅导学生等本职工作外,还要完成集体教研、培训学习、参加会议、建群打卡等学校层面的工作,还须完善过程留痕、准备资料、填报数据、迎接检查、通过考核等上级主管、行政部门的工作,而且还得承受成绩的压力、家长的质疑、媒体的关注、社会的不解。而如今,上面所列举的方方面面的工作不
14、但没有减少,反而变本加厉,很多老师还得牺牲自己的个人时间,以全职保姆的身份陪伴学生,为无法准时接走孩子的家长排忧解难,还得穷尽自己的一切看家本领,浑身解数,八仙过海,为留下来的孩子的天性与兴趣划出一片天空。如此沉重的工作负担,再有理想的老师也会沉沦,再远大的理想也会消失殆尽。(六)能力的重新分配学校教师进入教师队伍门槛的途径各异,有的是正规院校毕业考入;有的是利用工人指标招入;有的是民师转正过来,途径各异能力也参差不齐。“双减”之前,个别老师虽然能力不怎么强,但“勤能补拙”,利用课后充裕的课余时间给学生开小灶,搞题海战术,每位教师的教学任务都能完成,且教学成绩也过得去。但“双减”环境下,已经不
15、能用过去的那一套了。如此,对教师的能力考验就白热化了,教师课堂高效能力、作业设计能力、学生管理能力、课后服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上通下达能力等无一不重要,每一种能力都不可或缺,这样,对一线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尤其对上了年纪的教师,更是拉牛上树。教师在有心无力,苦不堪言的处境下,会显得悲观失望,心灰意冷,空虚无助。(七)作业设计“双减”,不是随便砍掉一部分作业,而是要减去机械、无效、带有变相体罚性质的作业,实质是要提升作业的功能,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巩固、分析学情、了解教学情况的作用。“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在教学环节中举足轻重,因为作业布置不是教学活动的补充,也不是为了使一节课完整而随便凑合,
16、更不是以“布置”代替“设计”、以“数量”代替“质量”、以“对错”代替“反馈”,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多元需要,要置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综合考量。作业布置首先要考虑层次,要以发展的目光看待,要用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要像“画家”一样色彩深浅、浓淡取决于事物主体;还要像“音乐家”一样高低音、音阶音效根据演绎的需要而调节;更要像“魔术师”一样变着戏法吸引看客;总之,“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不是一项轻松活,既要把握此背景下作业布置的各种度,又要精准掐好时间,还要考究作业后产生的功效。一线教师工作不但千头万绪,还样样工作都不可轻视。针对作业布置而言,课堂、家庭作业设计不仅要重质量,还要兼顾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
17、律。如此种种,对一线教师都是一种挑战和考验。(八)角色认知冲突“双减”政策不仅提出开展课后延时服务,还强调必须家校社协同育人,办好家长学校的意见。无形中,教师又添加了新身份:家庭教育、家长学校指导师。教师教学生本身已够难,现在又要教家长。教师角色已多元化,主业不再是单一为学生授业解惑。“双减”背景下的老师,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既是“营养师”又是“心理大师”;既是“社工”又是“保姆“;既是”设计师“又是缔造者J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认为,个体对自身角色的认知、期望和要求,以及其社会角色所处的社会地位,影响着个体的行为方式,教师只有对职业角色理解认同,对权利义务了解掌握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但,现实
18、中,有时教师的认同与家长认同不统一,甚至恰恰相反,因为某些原因教师必须做出让步或妥协,实质是教师的认同被否定,这样,教师履职的积极性很容易被挫败。三、“双减”背景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策略“双减”背景下,如何扬长避短,如何补齐短板,如何提高和发展,如何增效赋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如何直面“双减”政策实施给教师带来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把压力变成动力,把挑战变成机遇,是一种智慧和担当。下面,浅谈策略:一、问题导向,竭力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不论何时,课堂都是教师的主业,“双减”背景下,向40分钟要质量,更是硬核。作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课堂,要效率最大化,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提高驾驭和经
19、营课堂的素养和能力,本人认为应从如下五方面下功夫:一是课堂上要在营造、创造、鼓励、形成等方面下功夫。平时注意营造尊重、信任、安全课堂学习氛围,创造快乐互动、自觉自信、心安理得、学习内在动力十足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超越、勇于开拓,形成良好的师生与生生学习氛围。二是为学生设计有趣的、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和任务。这样的学习活动和任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度思考与探索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相反,低层次的机械刷题、追求分数、为考试升学服务的教育功利化行为,违背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成才规律,无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且,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需要与课后学习的作业设计一并一体化设计
20、。三是营造探究、交流、开放的课堂对话氛围。互动交流的课堂有助于学生解释、论证、澄清自己的思考,并倾听他人的想法,回应来自同伴与教师的质疑,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而教师控制的“一言堂”无疑会让学生失去思考的空间与表达的机会。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学生对学习的看法受其学校经验所塑造的“课堂学习文化”的影响,是学生经由长年累月的观察、聆听与学习中习得的。四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化与差异化需求。这意味着,即使面对相同的学习材料,教师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与发展。五是修炼让课堂出彩的各种能力,包括课堂组织能力,课堂板书能力,课堂使用信息媒体的能力,课堂讲解能力,课堂
21、引导启发的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等。二、问题导向,竭力助推教师队伍成长“双减”政策实施后出现的新问题,更多指向高效课堂,只有每一堂课都高质量,问题才能迎刃而解。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每一堂课都高质量?归根结底要看上课教师。我认为:教师必须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一)首先,教师个人要加强听课评课,学习研讨。每学期要多轮次、全覆盖上公开课和观摩课,跨年级、越科目,要诚邀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临场听课评课,投石问路,抛豉引玉,同时注意归纳总结和取长补短;其次是多轮次、全覆盖听评其它老师的课,教师包括骨干教师、新老教师、校内外教师等,课包括亮相课、示范课、课改实验课等。再次是多跟岗学习,与“名师”、“学
22、带”结交、近距离接触,傍真人,学真功夫;最后是,线上多听名家名师的讲座,多欣赏线上优质课例,吸纳精华。(二)学校教研组织要下达刚性指标,上课、听课、评课都必须不折不扣,尤其是评课,必须杜绝走过场,杜绝“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互相糊弄现象重现,真正做到集体诊断,真实交流,让教师在评课环节敢提看法、会提建议。(三)学校要全校上下一盘棋,要在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方面步步为营,善于亮剑,老教师要有老教师的压力,新教师要有新教的使命和任务,要利用考评机制让每位老师不用扬鞭自奋蹄。对青年教师要更狠一点,要开展好“青蓝工程”,“压担子、定责任”,导师和学员互相听课、打磨教案、观察课堂教学组织一一找问题、寻对策、勇
23、改进,全方面帮助新任教师、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请进来、走出去”,由学校、教研组长协调,给青年教师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重反思、强总结”,督促、检查青年教师的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求每节均有但求真总结、真反思,帮助青年教师在反思与总结中再成长。三,问题导向,竭力提高教师作业管理、设计、优化水平。“双减”政策实施后,要求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三到六年级留家庭作业不超过一小时。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也是学生检测自己对新知识掌握的试金石,同时是对新知识巩固的最高效手段,更是遗忘规律要求遵循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作业布置是何等的重要。如果上课老师只是为了一节课的完整性,为布置而布置,肯定会影
24、响教学质量。教师要结合班级学情,科目特点,作业布置时要考虑分层、弹性和个性化,要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作业菜单,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思考、设计,要从质、量、形上做足功夫。止匕外,还要及时做好作业的批改与反馈。那么,老师怎样才能做好作业布置这个环节?(一)教师要在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升上下功夫,平时注重分析学生的学段特征和学科特点,注意多思考、多吸收、多学习、多交流,练就能精准拿捏的本领,能将作业设计的难度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供给基于学情分析的差异化作业形式和基于学习体验的个性化作业内容。(二)充分利用高效课堂的能力,有机巧妙地把课后作业任务安插到课堂上
25、总结或练习反馈的环节中去,让课后作业任务“瘦身”,这样通过优质高效的作业管理与设计,切实实现了学生负担减轻和学校教育提质的目标。也真正做到了作业总量已压缩和作业时间已控制。教师的能力得到彰显。(三)学校要加强管理,前拉后推,鼓励鞭策。学校应成立作业管理与监测领导小组并制定实施细则,将教师的作业治理表现、高效创新方法、提质赋能操作纳入年度考核、评优选先和量化计量等环节,引导和推动教师提高作业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能力。四、问题导向,竭力重构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双减”背景下,每位教师都体会到靠“老本”适应不了新政策环境,胜任不了本职工作。尤其是解决不了横在面前的一系列问题。同时面临不把问题解决问
26、题就把你解决掉的困境,故此,每位教师都必须千方百计寻”变“。第一、每位教师必须学懂弄通新课标,明确“双减”政策下,应教会学生什么,应怎样教,知识三维度如何,重点在哪,难点应怎样突破等,带着业务追求,积极构建自己的新知识体系,重构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能、情感体系,锻炼现阶段急需能力,足以适应“双减”新情境,苦练内功,争取长足发展,为“双减”后教育教学能“提质增效”保驾护航。第二,教师要回归教育教学本真,保证”四有“好老师的追求不止步、精神不缺”钙,教育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做教师匠。自觉自发地把促进专业发展的过程视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过程、视为改进教育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之举和分内之事、视为
27、一种职业价值追求,长期把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第一事业,不断提纯,使教师专业情怀更红更专。利用“双减”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真正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师为本,发挥教师的专业积极性,尊重教师的专业创造性,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个愉悦的工作环境。第三,明确教师职责边界,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双减”政策的目的是减轻学生负担,但绝不能因此而无限度增加教师负担。所以,“后双减”时代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界定教师的工作职责和专业要求,杜绝教师职责泛化,合理分工,保障待遇,消除教师在面对“双减”时的负面心态,轻松上阵,使教师不忘教育教学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全心全意为党
28、育人,为国育才,以德施教,立德树人。五、问题导向,竭力提高个人的各种能力”双减“政策后,新要求、新问题摆在面前,既要提质赋能,又要降低学生对课外培训机构的需求依赖,要求与问题纵横交错,又有机统一,致使教师不得不重新评估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师是一个能力综合体,虽然不要求每一种能力都超群,但每一种能力都不可缺失,也不可原地踏步,否则,很可能会出现自身的专业能力体系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尴尬境况,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同,长此以往教师会产生自我怀疑,甚至产生自我矮化,这样,自信会打折扣,自我认同感将会产生动摇,获得感、成就感将会弱化,自我价值感也将逐渐迷失。下面,谈谈”双减“后能力提升:第一、要提升教
29、师立德树人的能力。教育改革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国家要求教育界要为党育才,为国育人,以德施教,立德树人.由此可见,作为教师立德树人的能力不可小觑。怎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立德树人?首先,教师要明白一个人的德行世界里分为三个层次。最高的层次就是意义世界,是以人的理想信念为核心构建的信仰意义世界,它对整个人的人生发挥着统摄和主宰作用;其次是一个人的观念世界,就是一个人“原则、人生观”等规范性因素构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价值观世界;再次是一个人的情感世界为基调的精神世界,这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私德系统。意义世界是人们思想灵魂的信仰主宰,观念世界是思想灵魂的价值基础,精神世界是思想灵魂的情感支撑。教师育德的
30、能力就是不断升华自己的意义、观念和精神世界,通过身教言传,让孩子潜移默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断地从“立志(信仰)、价值观、个人修养内涵”三个维度不断的下功夫,并结合着自己的实际工作,为孩子们负重前行,促使立德树人落实和落地。第二、要提升教师读懂学生的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环境复杂化和多元化,孩子不再像六七十年代的孩子那么单纯,思想早熟、认知超越年龄、人小鬼大的大有人在,如果教师没有具备读懂学生的慧眼,就无法了解学生更多,也无法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现状。读懂不局限与目测,更倾向于弄懂,深入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研究学生,并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开展差异化教学和有针对性的辅导。而且能够面向人人,面向全体
31、、面向个性的开展教学工作。第三、要提升教师考试命题的能力。能够紧紧扣着核心素养的要求,紧紧扣着深度学习的理念,紧紧扣着学科大概念,紧紧扣着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出一份区分度恰好,难易适中,知识点全覆盖的优质试卷应该成为新时代背景下老师重要的专业能力。第四、要提升教师实验操作的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逐步训练,循序渐进,提高操作水平,培养创新精神。适当讲解,模仿练习,注意操作要领。第五、要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家校共育的引领者是教师,教师要牢牢掌握和把控住所任教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并结合着学生个性化的问题真诚坦诚的与家长沟通,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作用于孩子,让孩子们拥有共同的
32、价值体系,促使孩子健康成长。重视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发展需求,将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深入探讨教师自主发展对其后续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为有效。再次,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本土化理论研究,植根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壤,结合如今社会各层面迅猛发展的国情和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充分发挥科研创新精神,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与时俱进、更具时代特色。最后,考虑到我国教师队伍规模庞大、结构有待进一步合理化的现状,加上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诸多现实因素,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内容要囊括多方差异和特点,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