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十三五”时期交通体系建设与交通管理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61336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山区“十三五”时期交通体系建设与交通管理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房山区“十三五”时期交通体系建设与交通管理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房山区“十三五”时期交通体系建设与交通管理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房山区“十三五”时期交通体系建设与交通管理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房山区“十三五”时期交通体系建设与交通管理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房山区“十三五”时期交通体系建设与交通管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山区“十三五”时期交通体系建设与交通管理规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北京市房山区“十三五”专项规划房山区“十三五”时期交通体系建设与交通管理规划2016年6月-IX.-刖B“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北京深入落实“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也是房山打造京保石发展轴桥头堡,深化丰富“一区一城”功能定位,构建“三团、三轴、两区”空间布局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转变交通发展模式、深层次治理交通问题的重要阶段。为了更好地指导“十三五”时期房山区交通发展,认真落实房山新城规划(2005-2020年)和北京市房山区综合交通规划(2012-2020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区交通局会同区交

2、通支队、区规划分局、区公路分局、区综治办、区公安分局、区市政市容委等部门开展了房山区“十三五”时期交通体系建设与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工作。房山区“十三五”时期交通体系建设与交通管理规划总结了房山区“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成绩,分析了“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指标,明确了发展思路,确定了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并制定了相关的保障措施。规划实施期限:20162020年。前言I目录H一、交通发展形势3二、交通发展思路及目标8(一)发展理念8(二)规划思路9(三)发展目标10三、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11(一)构建互联互通的对外交通系统11(二)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提

3、供多层次的公共交通服务12(三)建立基本贯通、布局合理的道路网系统14(四)响应居民需求,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16(五)提供与新时期要求相适配的交通运输管理水平17(六)加强交通行业节能减排,促进交通绿色可持续发展.,20(七)加快推进交通智能化、信息化建设23四、实施保障措施与建议25(一)体制机制保障25()政策保障25(三)规划与用地保障26(四)实施建议26一、交通发展形势“十二五”时期,房山区紧扣“一区一城”发展定位,统筹城乡发展,加快重点功能区建设,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大幅提升,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出行需求明显增力口,出行分布特征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交通运

4、输行业认真贯彻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全面落实房山区综合交通规划(2012-2020年),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交通需求总量持续增长和变化的情况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交通运输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交通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为支持和拉动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十二五”时期,积极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初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轨道交通房山线开通运营,日均客运量达到10.25万人次,形成连接良乡组团(包括大学城)、长阳地区及中心城的重要通道,轨道交通的开通打破了区域交通孤立发展的格局,房山交通发展迈上新台阶;地面公交共

5、计1327部车辆,82条线路,运营里程3357公里,基本形成区内主要道路的全覆盖;先后完成了韩村河郑庄客运站、篱笆房客运站工程建设,截止2014年,房山区共建成公交客运站21座;加快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并启用全市最大的P+R停车场一篱笆房停车场,房山线沿线P+R车位数量达到2784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路网体系。2010年以来,房山区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共计29L8亿元,年均58.36亿元,平均占房山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2.5%,交通投资的不断加大为保障房山区的交通改善提供坚实基础。公路总里程达到2859.1公里,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117公里,公路密

6、度达到143.7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等外公路逐年减少,由2010年的192公里减少到32.6公里,公路级别水平整体提高,等级结构也趋于合理。建设与管理并重,不断提升运输行业精细化管理与精准化服务水平。实施一系列综合缓堵措施,“十二五”期间,制定良乡老城区疏堵工程方案和房山新城良乡组团交通系统改善方案,投资1.8亿元改造西潞大街等4条城市主要干道,新建2座人行过街天桥。2011年9月,京港澳高速公路五环至赵辛店立交段双向4车道的路面拓宽为6车道,杜家坎收费站由原来的6出12进扩展为9出19进,一举摘掉“杜大爷”的帽子。2014年10月,为缓解早高峰新城交通拥堵压力,京港澳高速阎村收费站至杜家坎

7、收费站双向ETC收费标准从10元调整为5元,吸引了大批小汽车从良乡城区道路改走京港澳高速公路。出台房山区停车管理办法,增加停车位供给,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新增经营性停车位35M7个;加强货运交通管理,建成六处检查站,并逐步建立货运企业年度质量信誉考核机制,同时,完善行业监管,省际旅游、出租客运、汽车租赁、汽车维修行业平稳发展。推动交通节能减排,促进绿色交通发展。为进一步建设房山区公共交通体系,推进绿色交通发展,转变居民出行方式,破解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良乡中心城区完成100O辆公共自行车35个租赁站点的建设工作,并于2015年初投入运营;投入运营纯电动出租车300辆,年客运量及行驶里

8、程大幅增加,年均客运量增长54.3%,新建1座充电站,内设51个充电桩;公交车辆中更新80辆LNG清洁能源车、71辆汽电混合车,2015年新增20辆纯电动车,占总量的34.4%;截止到2014年累计淘汰老旧机动车、黄标车5.67万辆,占全区机动车保有量的27.8%;强化货运机动车污染治理,城市货运保障“绿色车队”达54家,车辆5363台。加大交通科技投入,交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北京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开启了交通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平台与市交通委TOCC、区公安分局、公路分局实现了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共接入视频244路,应用系统14套,重点覆盖了行业管理、执法监控、路网监控几个方面,

9、在服务领导决策、百姓出行和行业监管方面正在逐步发挥效用。“十三五”时期是房山区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第三次转型的关键时期,交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首先,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北京新的功能定位,对房山区交通提出了新的要求。房山区作为京保石发展轴的战略起点,是连接京津冀的重要枢纽,也是北京向周边地区辐射的门户和桥梁。在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调整优化城市区域功能布局的过程中,房山区将成为中心城区先进生产要素和高端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交通一体化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决条件,房山区应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重点加强京保石走廊的通道对接,

10、构建辐射区域的客货运体系。其次,房山地区的交通和物流发展务必借势北京新机场的建设机遇。房山区具备世界级的文化资源和京南地区最为多样的生态资源,必须把握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和新机场建设的重要机遇,打造京南地区重要的商务会展和休闲旅游集聚区。此外,房山区的琉璃河、长阳地区距空港30公里左右,适合发展都市型产业、现代服务业、居住、商业和文化休闲产业,是空港经济扩散辐射的外围区域。房山区应抓住机遇,提前布局、规划和建设与新机场间便捷的交通和物流网络,以支撑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三,房山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交通设施的支撑能力。从交通需求上看,“十三五”期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及承接中心城人口疏解,房山区

11、人口规模将增长至近130万人,机动化进程继续推进,机动车保有量将达2530万辆,预计出行总量达360万人次/日,其中房山对外交通需求将明显增长,过境交通量不断增加,造成房山区与中心城方向交通压力持续增大,同时,与大兴新机场方向出行量增长明显。空间结构上,房山区在“十二五”时期“两轴三带五园区”的基础上,构建三团、三轴、两区”的空间格局,即“三大城市组团、三条城市发展轴、两大功能发展区”。“十三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既要满足交通需求的增长,又要保障城市功能调整、空间布局的完善,支撑功能区的发展。最后,“十三五”是破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关键时期,房山区将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示范区建设。房山区要打造高品

12、质的生态空间,全力提高城市宜居性,全面提升山区生态涵养功能,就需要实施低碳交通发展战略,采取更加集约、环保、绿色的交通模式。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交通服务的群体将更加广泛,交通辐射的范围将更加扩展,交通服务的模式将更加集约化,交通服务的品质将更加高标准。二、交通发展思路及目标(一)发展理念打造京保石发展轴桥头堡,实现房山区生态宜居示范区、中关村南部创新城的功能定位,必然需要完善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予以支撑,“十三五”期间的交通体系建设应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打造中关村南部创新城是房山区的目标之一,交通运输部门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的进行交通体制创新、管理

13、创新和设施创新。以信息化与法制化为依托,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舒适和环保的交通服务。协调。房山区西部和北部是山地、丘陵(山区生态涵养区),东部和南部为平原(平原核心功能区),交通体系规划建设要做到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与城市规划相协调,与居民出行需求相协调,引导、支撑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优化调整,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结合房山生态宜居示范区的城市功能定位,交通体系应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要求,逐步推广排放小、耗能低的交通设施和设备,步行和自行车设施相对完善,绿色交通(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占主导地位。开放。“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先决条件,房山区作为京保石发展轴上

14、的桥头堡,要主动推动房山区与中心城,京保石发展轴上保定、涿州、石家庄等其他城市以及大兴、门头沟等周边新城的交通协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运输组织、综合管理等一体化。共享。合理分配和使用交通资源,在不断完善房山新城内部的路网格局、公共交通系统及运输组织时,也要综合考虑其他镇域、村镇的交通发展,使之较好地实现对外交通和区内城镇、新城内部交通之间的顺畅链接,实现城乡一体化交通系统。(二)规划思路“十三五”期间,房山区要加快融入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网络,着力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基础设施衔接顺畅、科技信息先进实用,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辿充分发挥房山区在京保石发展轴上的枢纽作用,

15、强化与京保石发展轴上各城镇间的交通联系;继续加强与中心城的快速联系,积极融入北京新机场的交通组织,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坚持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建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有机衔接的公共交通系统;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组织有序的道路交通设施与运行系统;提升交通综合管理与服务水平,逐步缓解停车难等交通问题;他结合多组团式布局、依山傍水特色,打造生态环保的交通空间。(三)发展目标服务目标:中心城及周边新城1小时内通达;新城与中心城公共交通比例不少于70%;新城各组团内85%单程出行时耗控制在30分钟以内;新城干道网高峰小时路段平均车速不低于25kh;房山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建设

16、指标为:表21房山区“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指标序号指标现有规模目1公路网里程(km)285929502区内公交车辆规模(辆)4979003区内公交客运量(万人次)540260004电动出租车保有(辆)30010005公租自行车规模(辆)100065006地面公交新、清能源车比例34.4%50%三、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一)构建互联互通的对外交通系统1、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交通网络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决条件,房山区要打造京保石发展轴上的桥头堡,主动推进与京保石发展轴上主要城市的对接。依托京石城际铁路、既有铁路京广线构建都市区快铁运输,加快京津冀轨道快线的研究,线路经停房山良乡

17、站,通往涿州方向,利用速度优势大幅度缩短行程时间,提高房山新城交通可达性;进一步完善京保石发展轴公路一体化进程,开工建设108国道三期、良常路南延,加快推进107国道升级改造,推进房易路改扩建、源宝路复线等项目前期工作。2、建立与中心城之间的交通复合型走廊形成市郊铁路+轨道交通+公路网络的交通复合走廊,与中心城之间以公共交通为主,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促进S5线的可行性研究,沿京广铁路走向,设置良乡、窦店和琉璃河三站,大幅度减少路上通勤时间,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满足长距离出行需求;加快与中心城联系的通道建设,推进京良路西段、丰良路、京周路改扩建、京良路西延线等大通道的建设。3、抓住有利时机,打

18、通北京新机场出行瓶颈积极融入北京新机场的交通组织,构建便捷的新机场联络通道。推进S6线(大学城站-黄村站)的前期研究及建设工作,S6线连接东南部顺义、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兴、房山新城,亦可作为两个机场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打通与北京新机场的快速联系通道,加快新机场快速联络线研究;大力推进新机场北线高速沿规划东南部过境通道线位布设,近期西延至京港澳高速公路,远期至京昆高速公路。加快公韩路改建、房黄亦联络线等前期工作。4、完善对外枢纽建设,实现枢纽与城市综合开发的一体化规划预留市郊铁路良乡站枢纽,依托市郊铁路良乡站,构建交通枢纽,快速联系中心城,承接首都功能疏解,并将河北涿州方向与房山、大兴等

19、新城联系的交通流提前分流出去,降低中心城交通压力。(二)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提供多层次的公共交通服务1、建成燕房线,提升既有轨道线路运输服务能力在轨道交通燕房线(燕化站-阎村北站)建成运营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轨道交通燕房线二期(周口店站-饶乐府站)的建设;燕房线沿线车站周边用地可采用综合开发,在建筑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提高车站周边容积率,方便居民乘坐轨道交通的同时,提高轨道交通吸引力。推动房山线北延及早建成,由郭公庄站向北延伸至丰益桥南,有效解决郭公庄站单点换乘问题,进一步研究房山线与M14换乘方案可行性;现状房山线高峰时段最小行车间隔6分钟,满载率超过105%,可适当缩短发车间隔,提高运力

20、,缓解高峰车厢拥挤程度。2、整合地面公交资源,提高运营服务水平2015年8月25日,房山区与公交集团签订区域交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十三五”期间借助公交集团优势,对区内公交和市区公交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功能;增加公交运力供给,地面公交车辆规模达到2100辆,其中区内公交900辆,市区公交1200辆;优化公交线路,接驳轨道站点,增加微循环公交,解决好最后一公里出行,规划公交线路达到100条;设置公交专用道,在京港澳高速公路和月华大街上增设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引导居民采用公共交通出行;应对居民的多元化需求,提供多层次的公共交通服务,如针对高端人群的定制公交、辅助公交服务等。3、

21、结合燕房线建设进程,动态调整地面公共交通网络依托燕房组团内的公交场站,建立辐射周边各村镇的公交线网,为轨道交通燕房线提供客源;解决燕房线建成后地面公交线路与轨道争抢客源问题,可采用原有线路中间截断和改变原有路径等方式,如通往燕房地区的公交线路可改走大件路,通往韩村河、大石窝、长沟、张坊、十渡地区的线路可改走京港澳高速+岳琉路等道路。4、加快枢纽场站建设,改善换乘条件加快枢纽场站建设,方便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换乘,实现公共交通客流的快速转换和有效集散,并提高候车舒适程度。规划建设大学城公交场站、长阳客运站、吴店客运站、窦店客运站和窦店镇下坡店客运站。5、完善停车换乘设施,增强轨道交通吸引力完善

22、房山线周边P+R设施,在苏庄、大学城西、大学城北和稻田站新建6处P+R停车场,占地面积约3.4公顷;结合燕房线的开通,逐步建设完善轨道交通燕房线沿线交通设施,科学规划大紫草坞站、星城站、顾八路站、老城区北站、燕化站、阎村站和阎村北站的交通设施。(三)建立基本贯通、布局合理的道路网系统1、完善区内公路网及县道网布局,支撑功能区发展加快推进圣水南大街(黄良路三期),作为房山、大兴的重要联络线,起到黄良路良乡城区内城市道路的替代作用;新建规划北一街,改建房窑路和紫码路,作为窦店组团出行的重要路线;改建岳琉路、琉陶路,支撑房山区的“中国北京农业生态谷园区建设;改建云居寺路、周张路,完成沫宝路应急避险和

23、提级改造工程,改善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的道路通行条件。2、助力经济转型,打造北部山区旅游环线房山西部山区路网目前仍以树状结构为主,路网连通水平较低,打通胜南路、石水路和大堂路,打造北部山区旅游环线;中部断头路较多,阻隔西部山区与东部平原间联系,建设顾八路北延,改建阎河路、良坨路;北部与门头沟联通较差,加快推进军红路的建设。3、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构建路网主骨架“十三五”期间,加快房山区城市道路干路系统建设,构建路网主骨架。建设房山新城与中心城之间、新城内部各个组团之间,与周边新城的高等级城市道路系统,梳理对外交通走廊与内部交通干路的关系,形成功能清晰、分工明确的交通通道。加快推进丁东路一期、

24、昊天大街、辰光东路、燕房路等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工程。4、完善微循环系统,提高路网承载力和集散能力完善微循环系统,提高路网承载力和集散能力。结合城中村改造、城乡结合部整治、重点功能区建设和断头路疏通,每年实施一批道路微循环工程和交通设施改造项目,治理交通拥堵“城市病”问题。有计划地开展疏堵工程项目,通过拓宽瓶颈路段、打通断头路、优化平交路口、完善步行和自行车设施等一系列措施,挖掘既有资源潜力,提高路网承载能力。建设昊天南大街、玉竹园东街、规划黄良铁路北侧路,开展断头路疏通、微循环改造及棚户区配套道路等工程。(四)响应居民需求,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1、建立停车政策分区,明确差别化的停车配建政策新建居住

25、区严格按照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和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实施意见的通知(京政发(2015)7号)进行配建,适当提高公共建筑停车位配建指标;旧居住区或公共建筑根据规划分期分批补建,或租用(购置)公共停车位用于弥补基本停车位的不足。2、规划并落实用地,加快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公共停车设施建设。长阳镇规划建设良乡组团10街区等六处社会停车场,占地面积约2.4公顷;城关街道规划建设丁家洼村和城关中心区改造项目3号地两处停车场,占地面积约0.7公顷;拱辰街道规划建设拱辰、良乡组团06街区、良乡体育馆西南等三处停车场,占地面积约1.7公顷;琉璃河镇规划建设农业生态谷社会停车场,占地面积

26、约01公顷。3、挖掘重点地区可利用资源,增加停车位供给重点治理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利用闲置地、待建土地、废弃建筑、空闲厂区、工地设置停车场;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公园及道路的地下空间,缓解周边停车问题;采用地面停车场、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机械停车等多种停车形式,根本上提高老旧小区停车位供给数量;合理设置路侧占道临时停车;停车资源共享,开展错时停车、专用停车场空闲时间对外开放,提高日间停车位使用率。4、加强机动车停车服务与管理,改善停车环境成立房山区停车管理中心,整合停车资源,加强停车管理。选取重点商圈周边道路推进停车秩序严管街建设,在采用停车场扩容、立体停车等方法适度增加车位的基础上,实现停车

27、入位、违停必罚、交通有序;集中开展停车秩序治理,力争到2017年底,停车秩序乱和收费乱的现象基本得到遏制;到2020年底,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公共治理制度,树立停车入位、停车付费的观念。(五)提供与新时期要求相适配的交通运输管理水平1、发挥房山区生态休闲特色,完善旅游交通发挥房山区生态休闲特色,进一步提升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到2020年,全区接待旅游人数达到925万人次。做好各景区景点间交通的衔接,重要景点间开通旅游公交线路;加强景区沿线停车设施的建设,改善景区现状随意停车的现象,深宝路、十大路沿线的旅游停车设施,主要满足旅游大巴的停车需求,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私家车停车供给规模。旅游高峰期交

28、通组织对策截疏并举。信息引导,及时发布房山区各景区的最新旅游交通信息;强化公交,开通旅游公交线路,鼓励私家车游客停车换乘景区内公交出行;完善设施,加强停车设施及道路网络建设;加强管理,规范停车管理,强化重大节假日旅游高峰期交通维护。2、结合货物运输需求,完善货运运输通道划设货运通道,分流道路压力,快速货运通道包括京广铁路、六环路、京昆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等,一般货运通道则主要是产业基地周边主要干道系统,引导货车向北分流。加强超限超载治理,严厉打击“砂石料非法运输汽全面清理疏解低端产业,始终保持“双超”治理高压态势。推进京昆站、薛庄站、张坊站、长韩路、松兰站等公路检查站的研究和建设。3、综合

29、治理交通秩序,稳步推进城区拥堵治理工作做好新城中心区治堵工作,重点选择中心商业区、典型居住区、学校区域部分重要路段(如西潞大街、拱辰大街等),进行区域交通改善,逐步完善新城中心区交通状况。严整道路交通秩序、停车秩序,减少因乱致堵,集中力量治理和疏导交通堵点、乱点、黑点。推进西潞园、行宫小区等老旧小区的停车改造工作,逐步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4、推动汽车租赁、省际客运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以行业质量信誉考核和车辆指标配置为手段,促进汽车租赁行业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发展。依据汽车租赁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汽车租赁运营行为。优化调整省际客运班线资源配置,推进省际客车配载工作。依托实名制售票验票和客运站

30、信息化系统,加强省际客运站源头管理。重点发展安全水平高、规模大、从业人员素质优、游船设施条件好的游船单位,整合弱、小、散、经营不规范的游船单位,实现规模化经营的格局。在相关规划中统筹考虑汽车维修网点布局,逐步改变网点用地性质多数为临建用地的局面,规范企业经营服务行为,加强安全监管工作。5、着力推动交通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合理调整拥堵常态化交叉口信号灯配时。加强交通执法,推进交通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交通执法效能化建设;推进交通执法科技化建设,基本建成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监管体系。加强运输行业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执法责任制考评机制,细化执法责任制监管考核办法。加强执法监督

31、,规范执法行为,开展案卷评查,强化执法台账管理和日常考评。提高交通安全应急管理水平,包括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强交通运输应急体系建设,加强交通事件快速响应及处理能力提升建设。(六)加强交通行业节能减排,促进交通绿色可持续发展1、规划建设步行优先区,改善步行环境提高步行系统的安全性、可达性与可识别性,保证道路两侧人行道的有效宽度、连续性和路面平整,保证交通弱势群体的正常通行条件;特别是在人流密集区域,如连接地铁站点与居住区的道路,做好步行道路设施和环境改造。以人为本,对过街设施、休憩廊道等采用人性化设置,使步行活动成为一种愉悦身心而又具有审美情趣的体验。根据交通状况,

32、结合商业,在核心区建立与土地使用、城市风貌、城市文化相协调的多空间、立体的步行网络系统。改善沿拱辰一西潞大街商业轴的行人连续步行环境,治理人行道非法停车,保证人行道的宽度,并对人行道铺装、公共小品进行翻修和新建。结合城市水系、景观绿化建设,设置独立舒适的步行系统,形成沿刺猬河的城市主要南北步行道,连接北部居住区和南部大学城居住区。2、试点建设自行车廊道,完善机非分离和租赁自行车设施以城市道路为依托,建立与城市土地利用相协调的自行车廊道,并保证路网具有一定的通达性,避免断头、卡口和瓶颈路段出现。通过实施必要的机非分离措施如绿化隔离、栏杆隔离和划线隔离,减少自行车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间的相互干扰,形

33、成结构清晰、功能明确,具有一定连续性和可达性的自行车道路网络系统。以公共交通为基础,促进协调自行车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在道路设施和运行组织上的衔接关系,重点建立自行车交通与公共交通的换乘体系,结合轨道交通燕房线建设,做好换乘点的B+R设施。“十三五”期间,公共自行车规模达到6500辆,将覆盖良乡中心城区、长阳中心城区、阎村镇、城关街道以及地铁周边地区。3、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促进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在不同行业中分别采用大力发展、逐步替代和示范应用模式推广新、清能源车辆;在政府公务用车中逐步推广新能源汽车;私人领域引导新能源车辆购买使用;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逐步提高各行业车辆及社会车辆排放

34、标准;针对各行业特点推广应用节能减排产品技术,并制定相关政策促进节能减排产品的推广应用与及时更新。优化公交车车型,推动新型环保公交车的应用,提高车辆节能减排水平,2017年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达到50%。4、促进电动车良性发展,加快新、清能源车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充电桩加气站等新清能源车辆配套设施,推广形成市场化的建设、运营、管理机制,建成较为完善的充电设施服务网络,逐步建立充电站、电池更换站、专业维修服务站等设施。“十三五”期间投入700辆电动出租车,达到IO(X)辆。若允许其他类型(汽油、天然气、气电混合)车辆进入,“十三五”计划发展至2000辆出租车。5、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生态环保技术应用

35、新建基础设施在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过程贯彻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理念,已建基础设施开展节能减排改造以及生态修复等工程。如构建绿色公路,将绿色公路理念贯彻到设计、施工、运营和养护管理全过程,开展集低碳施工、绿色建造、生态环保和低碳运营管理与一体的绿色公路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推广橡胶改性沥青路面、新能源供电、绿色施工机械、生态环保绿化、绿色照明、地源热泵、ETC不停车收费、不停车超限超载检测仪、绿色建筑、高效污水处理等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示范等。(七)加快推进交通智能化、信息化建设1、建设交通行业信息资源库,推进跨部门数据融合共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整合公安、公路、交管、市政、安监等部门交通相关资源,提高数

36、据采集、分析、处理功能,逐步建成覆盖整个房山交通行业的信息资源库。通过大交通数据信息共享和集成应用,实现多节点数据整合管理和跨行业数据关联分析,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跨部门数据融合共享,为行业决策管理和交通信息服务提供基础支持。进一步加强治超、停车、交通监管等设施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交通行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2、依托互联网+,提供便民服务进一步建设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宣传和服务水平,开通“房山交通微信公众号,提供交通运输行业数据查询,实时路况、地铁运营等交通信息查询功能,并加强交通运输、政务信息和相关政策等交通资讯的宣传服务。支持互联网+交通产业发展,推动停车位信息化、停车设施共享。3、建

37、立区级交通管控平台,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和系统化依托现有交通平台和基础设施,进行新形势环境下的功能分析和系统扩展,将交通管理的警务和非警务科技系统需求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社会化的互联网支撑下的交通设施管理体系和公安警务管控层面的交通执法体系。加强交通部门间协同联动,促进交通数据、设施的开放共享,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加强交通管理力度。完善的软硬件支撑平台及配套工程等。对现有的交通指挥控制中心进行升级改造,新增交通管理设施和监控设备。4、建立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引导游客的出行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网络、电视、广播、移动通信等等),在旅游集散中心的基础上建设全天候、多方位的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在对外交通枢纽、

38、各旅游景区以及主要星级宾馆设置旅游信息多媒体终端,发布各类服务信息(如景点介绍、旅游公交路线、景区当前饱和情况、景区停车设施供应以及交通管理措施等),引导游客有选择的出行,缓解重点景区的压力,积极开拓其他景点,促进房山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四、实施保障措施与建议(一)体制机制保障理顺房山区交通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和权限,构建面向“大交通”的协调管理机制。确定交通相关工作的总负责部门,统筹协调全区交通建设、运输和服务,联系民航、铁路和市有关部门,统筹管理缓解交通拥堵工作。依托大交通协调管理机制,整合交通资源,实现交通运输服务的一体化。在体制、机制、政策和运行上,全面整合各种运输方式的交通规划、建设、

39、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强调综合运输系统发展从规划到运营全过程的相互协调和一体化运作,在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交通设施一体化规划和建设的基础上,打破部门分割,加快运输过程和运输服务一体化的研究和运作,积极培育一体化运作的运输代理市场,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出行和货物运输。(二)政策保障完善投融资机制,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探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捆绑开发模式,充分利用市场化经营手段做好公共交通、枢纽场站、道路和停车设施的投融资、建设和管理,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三)规划与用地保障在北京市总体规划、房山新城规划及房山区综合交通规划等上位规划的指导下,坚持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发展,优化新城交通发展模式,建立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储备与批次供地的保障制度。公共交通枢纽场站、公共停车场、交通接驳设施等交通基础设施用地须在规划中优先安排落实。(四)实施建议加强组织领导。区内交通系统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沟通配合,细化落实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及项目,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统筹协调推进重大项目,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强化监督评估。依据本规划,分解规划目标、落实责任主体,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及时把握交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开展不同阶段规划执行情况的全面评估,适时调整规划和相关政策,进一步增强规划对交通行业发展的指导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