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每课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63234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每课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每课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每课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每课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每课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每课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每课教学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1节感觉世界学生已知道生物的分类及各类生物的主要特征,知道人体的各器官系统及生物的结构层次等知识为本节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对于感觉,学生由于平时生活经验,己初步了解一些基本感觉,但尚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比如感觉形成部位往往会认为是感觉器官而非大脑,本节课通过学生体验、参与、师生、生生共同合作等途径,并结合电子白板、云平台的教学助手、互动课堂等媒体技术,使学生在体验中得以发展、提高。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看录像,积极的思考,逐步产生悬念:为什么会有感觉,感觉是这样形成的呢?层层递进,逐渐解答了学生心中的这些疑问。2、注意培

2、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整堂课的教学中足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通过课件的播放、观察现象、师生互动,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从而自然的形成感觉的有关知识。比较充分地运用了“讨论”手段,进行小组、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在合作讨论中,同学问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在观察到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形成结论。3、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情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多媒体计算机能够方便的在这方面创造一种氛围,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中,从而让他们产生解决矛盾的冲动。让学生体验感觉,并设想假如失去感觉又会这样?利用多媒体恰好弥补了这些不足,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中,能高屋见领地感受到,提

3、高学生学习兴趣。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第2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视频加实验的方式进行,以生活中各种声音的视频带出声音并展开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研究。此教学过程的优点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结论,不足之处是在研究液体以及气体也能产生声音时只是一带而过,风的声音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后,没有再对风声做具体解释。另外,在讲到“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时应该以水波为例展开解释。学生对于“波”这种现象是很难理解的,但是水波学生比较常见,这节课后学生掌握住了声以波的形式传波,却依旧不明白声波”是一个什么形式。这点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整节课总体不足是没有把学

4、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应该引导学生大胆的总结生活中的例子,从而加深印象;由于本节课知识相对少,所以还有剩余时间,不应该直接让学生自己写作业,可以采取提问抢答的方式加深印象,让学生在课上就能很好的把知识掌握,这是本节课上完最不满意的地方,以后一定要更好的利用课堂的4分钟;语言有时也不太规范,比如固液气应该说固体、液体、气体。本节课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就是笔记重点标注并且给学生时间记笔记。这点可以坚持。第3节耳和听觉耳和听觉这节课的重点是耳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是听觉的形成。关于耳的结构和功能先让学生阅读书本上的图片,对耳的结构和功能有个初步的认识。再重点分析一些生活中常用做法中蕴涵的科学原理,如听到巨响为

5、什么要张大嘴巴,为什么有些人会晕船、晕车,挖耳朵为什么也会导致耳聋等,从而强调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进一步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关注与兴趣。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以前生物课很少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认为生物只要记住就可以了。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情感体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落实课堂教学目标。这节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耳的结构、功能通过小组学习,以提出问题一-作出猜想收集事实证据.得出结论一一汇报交流一一点评总结的方式较好的落实了重点和难点,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度都很高。不足之处也有很多,其中有,为了完成为什

6、么要用二只耳朵听的探究活动,对生活中的应用部分没有采用探究的方式,而是采用了教师讲述的方式,显得有些粗糙,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我想,应该把为什么要用二只耳朵听的探究活动放在课外进行,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探究中来。对生活中的应用部分可以让学生讨论并以此得出结论。我觉得这给我接下来上其它有关的生理知识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第4节光和颜色1.用谜语小诗开头,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一边猜谜语,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同时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缤纷绚丽的色彩。2因为有了光我们的世界才美丽,除了太阳光之外,其他的光也很重要。3 .讲到白炽灯的时候应该介绍白炽灯的发光原理,告诉学生日光灯属于冷

7、光源,至于原因请学生课后查找资料。4 .认识光线沿直线传播时老师应加以指导,有的学生把几张带孔的纸放在了一起。5 .在介绍小孔实验时,出现了点问题。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1、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师生配合、学生合作较好。2、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通过实验探究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物理学习的实验特色,从而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一个良好时机。3、学生表演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两角的大小关系较好,并能总结出在空气中的角始终

8、是大角。第6节透镜和视觉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创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例如:本节课一开始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习题,结合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物理的基础。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感到物理有趣,在情感上喜爱物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为科学探究提出问题创设了情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猜想得出凸透镜分别成倒立缩小像、倒立放大像、正立放大像,引导学生提出“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紧接着让学生大胆猜想并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法,教师

9、引导学生分组探究就很顺利的得出实验数据、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有了初步的认识。由于凸透镜成像规律非常抽象,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如果让他们自己直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非常困难的。我利用学生分组实验数据,使学生很容易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总结主动获取知识。总之,我认为本节课设计比较合理、讲解比较到位、学生思维比较积极、气氛比较活跃、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主动的获取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足之处是时间比较紧张,部分学生完成实验不够彻底。如果能让学生结合凸透镜成像光路图探究认识到物近,像远大、焦点是成虚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缩小像的分界点、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就更完美了。本章复习与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