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卫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本质、功能与问题消解.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65104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贺卫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本质、功能与问题消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贺卫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本质、功能与问题消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贺卫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本质、功能与问题消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贺卫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本质、功能与问题消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贺卫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本质、功能与问题消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贺卫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本质、功能与问题消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贺卫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本质、功能与问题消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贺卫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本质、功能与问题消解“整本书阅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难点,其倡导历史悠久,但一直处于理论热、实践难的尴尬境地,因此必须思考为何读书法众多但实践效果较差这一难题。为此,本课题对来自陕西、湖北等省份的230教师、1063名学生进行了整本书阅读现状调查,期望能够对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突破困境提供启示。、整本书阅读的本质反映着整本书特性与现实语文教育的需要本质是事物的基本属性与特征的抽象概括,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性。廓清整本书阅读的本质有利于增强阅读教学目的性,克服因书表面形式导致的教学失误。从目前研究或实践现状看,往往将主题阅读、鉴赏性阅读、经典阅读等与整本书阅读杂糅,使得整

2、本书阅读负重前行。“整本书”概念一直缺乏较为清晰的界定,也使得实践者“摸石头过河”的教学现象比较突出。从调查看,17.39%的教师认为自己对“整本书阅读内涵”非常清楚,80.43%的教师对整本书的概念“有些模糊认识”或“不知道”。当前对“整本书”内涵理解存在较大差异,有学者认为是将主题相关或体裁相同装订为一体的著作或汇编集子,“(整本书)或者是汇编形式的某个作家的作品集或是某类体裁作品的汇编。1著名特级教师余党续等老师在相关的论著也有类似判断。也有人认为是指结构、意义形态完整的“整本书”,整本书是结构与内容的完整结合体。从中学教学现状看,持前者看法者较多,如将诗经论语等选集性质作品与红楼梦水浒

3、传等完整性著作均视为“整本书”。显然这种理解具有“整本书”内涵泛化倾向,忽略了其本质,易于导致“整本书阅读”与其他类阅读复沓混杂,影响教学的针对性。当前多个语文课程标准并未对“整本书”的内涵予以界定,这也是导致“整本书”理解分歧较大的主要原因。整本书的本质是整本书特点与读者需要的统一,既要受制于书的形态,也受制于阅读者的目的。“整本书”不是大众化的自由阅读,而是特定人群有目的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属于专有名词。2“专有名词的主要功能是表示特定的人、物和地点等,有别于其他的同类人物和同类事物。”结构、内容、意义完整的整本著作与编选的诗集、文学集、论文集等形式完整的整册书本质并不相同,

4、前者主题、作者思想、叙事结构等具有一致性、统整性,后者则缺乏系统结构,具有零散性特点。整本书读者必须读完、读通才能知悉书的主题、内容与结构,汇编性集子由于内部单篇相对独立,结构松散,读者中断或省略阅读不影响后续阅读。如论语只是记录孔子与弟子言行的散论,诗经只是先秦各类诗歌混合的一部总集,这些书籍属于“集本”而非“整本”。“整本书”应具有的基本特点是内容连续完整、结构统一,语言风格一致的著作。强调整体性也是2017年版课标对整本书阅读的基本要求,如“在指定的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廓清“整本书”与“名著”“散篇”“集子”等的区别,避免了整本书是个筐,

5、什么都可装”的盲目阅读,凸显“整本书阅读”的本性与功能,从而与其他类阅读“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统整性阅读的本质既是整本书的特点,也是语文教育现实的需要。“通过规则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来解读语义规范性时,以语用背景为基底分析规范性的内涵和本质比单纯的语义分析更加有效J3从当前阅读教学现状看,过度追求篇章短、阅速快的碎片化阅读,轻视整体性的长阅读;重视阅读答题技巧,轻视深度阅读等现象严重。基于此背景,语文教育期望“整本书阅读”矫正这些浅表性、碎片化阅读,从而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与习惯,如课标要求,“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

6、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从“整本书”特点到现实语文教育的需要看,“整本书阅读”的本质就是通过统整性的读书以形成读书兴趣与习惯、方法等素养的阅读活动。二、整本书阅读教学功能以学情为基础,具有层级化特点从人的发展角度看,读书是塑造人的手段,而不是终极目的。书作为阅读中的工具,其意义与功能首先取决于读者的需要,如小学、初中、高中水平与需要不同,使得整本书阅读功能因学情而有了不同层级需要。长期以来,受制于“代圣人立言”读书教育的影响,读书成为目的,过度预设目标,忽视了学生的能力与需要,整齐划一的读书的要求无疑遮蔽了阅读主体的重要性。每一种阅读应具有其独特的本质与功能,但当前整本书阅读与其他

7、类型阅读同质化现象严重,整本书丰富的内容提供了更多的阅读价值与可能,这也使得现实教学中许多“整本书阅读”演变为短篇、散篇等阅读的“扩展版”,精读、泛读、浏览、教读、自读等各种形式盲目混杂,没有体现出整本书阅读的特性与目的,无疑会影响教学效率。(一)促进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养成是基本功能根据前论,整本书的本质决定了其基本功能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整本书篇幅一般较长,完成整本书的阅读需要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具有良好的阅读兴趣与意志等,这些都是形成阅读习惯的前提,因此整本书阅读为培养阅读习惯提供了可能。叶圣陶曾言:“试问,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习惯怎么养得成?”42017年版课

8、标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同样强调了培养学生探究性、整体性的深阅读习惯。从现实价值看,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重要品质。多媒体时代,整本书阅读并非学生首选的活动,各种娱乐性的素材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回答“你喜欢阅读整本的书吗”,选择“非常喜欢”者仅为29.09%。惰性是生物的天性,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改造惰性,激发活力与善意。机能心理学以为:“人类生来有个倾向,就是他想做的事情比神经中枢已有现成准备的事情还多,其他动物的行为大多数是自动的,但人的行为数目太大,所以大多数必须从艰苦的学习而来。”5通过读整本书培养学生恒心与毅力是可能的也是需要的。古

9、人所讲的“读书养性”“居敬持志”的读书思想则都包含了修养人的意志成分。宋代教育家、哲学家张载曾说:“盖书以维持此心,一时放下,则一时德性有懈,读书则此心常在6也是强调了读书对心志的重要修养作用。可以说,整本书阅读是培养读书习惯与意志最为恰当的材料,是其他阅读无法替代的。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整本书阅读”不是阅读的“加法”,而是需要减少碎片化阅读与习题,为整本书阅读释放时间,克服感性与碎片化阅读习惯,代之以培养认真读书、为未来素养而读的最紧要的好习惯。整本书阅读利用作品结构的完整性、内容的连续性与教学的规划性,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专注力。“有意义的课程是指我们在课程中自己创造世界、构建

10、身份、养成习惯和承担角色J7因此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可能性与教育的现实要求看,整本书阅读的核心功能就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二)学生需要与能力决定了整本书阅读的提高性功能1 .拓展阅读思维的深度优秀整本书的内容连续性与逻辑严密性更有利于培育读者思维的系统性。“书是用来思考的工具”8,一部优秀的作品,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论述类著作都是作者围绕特定的主题建构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完整符号系统。整本书的阅读相对于散篇阅读,具有时间长、读速慢的特点。尽管2017年版课标提出了“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但从阅读规律看,青少年整本书阅读宜采用精读,这是“读懂”与“读通”的前提。如文

11、学性整本书内容丰富,文学叙事富有变化、作品语言注重细节、人物关系复杂等,优秀学术论著思想深刻,论证严密,往往具有较强的学理逻辑与专业知识等因素,要“读得懂,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需要细读与深读式的精读,若是仅获取文本的概要信息,则与浅表性阅读无异,因此略读与浏览难以运用于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属于深阅读的精读与慢读,与单篇、群文阅读、选文阅读、教材阅读等形成互补。朱熹曾强调读书需熟读精思,主张:“大凡看文字:少看熟读,一也;不要钻研立说,但要反复体验,二也;埋头理会,不要求效,三也。三者,学者当守此。读得通贯后,义理自出。”9因此,少而精的整本书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尤有优势。与多篇

12、异质性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更有利于扩展思维深度,有利于“思维的拓展与运用”。课标也强调了“整本书阅读”在于“深入”,强调“拓展阅读视野”。深入阅读需要学生身心融人文本,能够在持续的阅读中加以联系、理解、辨析、综合、体悟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语言、逻辑结构、写作风格等,这是整本书的特质所决定的。优秀的整本文学作品为读者深人理解、分析文本创造了较为完整的阅读情境,没有深入对作品内各个关系要素的整合与联系难以读懂整本书。如不梳理红楼梦中贾、王、史、薛家族的人物关系与时空关系,不理解人物前后变化原因等就难以读懂该作品。因此,整本书阅读只有在不断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中才能读懂、读透作品,“

13、把握文本精髓”,在创造性地运用文本中发挥整本书的价值。2 .培养语感,提升语言能力整本书阅读不同于教材文本解读、散篇等阅读,以自读为主,“读懂读通”最为紧要,读懂是指读明白书的主要情节、主要思想、基本情感等;“读通”是能够完整阅读,在整体中理解思想、情感等。与其他类文本相比,教材文本经过作者、编者、审订者、专家以及广大的师生长期的研读与审阅,语言更加典范,“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具有教育目的性;短篇文章更为重视语言艺术,如散文语言细腻、诗歌语言精练等,因此从语言能力培养看,并非整本书的优势,如四大名著、创业史平凡世界等作品语言并非“典范的白话文”。由于受作家生活与知识背景、文学表达个性化等需要

14、,决定了整本书语言的规范性、精细性等通常不如教材与短篇等。从中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看,规范与准确的表达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显然整本书阅读的核心功能不在语言的规范性方面,而在通过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对汉语言的敏感与亲近感、产生美感以及文化认同感等语感,“阅读是一种文化活动,是文化学习的一个很好例证”10,因此,整本书阅读重点不在支离破碎的词句鉴赏,而在读通读懂中感受汉语与文化之美,习得语言能力。张载认为:“观书不可以相类泥其义,不尔则字字相梗,当观其文势上下之意。”6朱熹主张读经书为“求圣人之意、以明性命道德之归,而非为章句训诂之事11他们都认为读书重在内容,中学生阅读整本书更不必太拘泥词句古义

15、,否则“字字相梗”,自然没有了阅读快感。着眼通畅这一点对于中学生尤为重要,使学生利用整本书生动的情节、连贯的语言逻辑、深刻的思想等习得语言艺术,充实由课堂学得的语言规则,丰富语言风格,从而提升自己的个性化表达。3 .创设体悟情境,助力审美鉴赏阅读审美是人的高阶需要.是建立在读完、读懂、读通基础上,在作品中获得认同感的愉悦心理。很多优秀的整本文学作品为学生阅读提供了审美的情境,这些作品内容更加充实,意蕴层次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典型和立体化,表现手法丰富和灵活。因此,利用整本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可行的也是可能的,更是课程标准要求的:“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

16、厘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从现实性与可能性角度而言,整本书阅读中文学类作品应该是中学生的重点。从调查看,中学生更喜欢文学类阅读。图片图1你平时喜欢读什么类型的读物对于中学生而言,文学类作品更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利于阅读的顺利进行。因此,从优秀文学整本书入手是培养整本书阅读习惯的切人点。这也使得整本书阅读审美鉴赏功能比较突出。不同类别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如历史题材的小说能够让阅读者走进特定的历史情境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性格与命运,在矛盾冲突中进行审美理解与判断。三国演义宏大的叙事与场面将学生带入历史的语境与空间,典型的人物让阅读者在串联人物事件中分析,评

17、判曹操的狡诈、刘备的圆滑、关羽的忠诚等,从而培养理性的价值观与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理解能力提供了素材和阅读基础。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对现实世界予以观照,以启蒙成长为主题的作品更容易与中学生产生认知与情感的共鸣,为学生进入丰富的审美体验创造情境,如平凡的世界让学生能够移情于艰苦环境感受孙少平兄弟的奋斗精神,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等。4 .渗透文化意识,提升综合素养文化是人的精神家园,语言是文化意识的反映,因此教育需要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同时整本书也是特定文化的综合体现。2017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整本书阅读对于文化的作用:“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8、的深人学习与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从整本书的特征看,每一部作品都是特定社会历史文化的镜子。乔纳森卡勒在其文学理论中明确指出:“文学就是一个特定社会认为是文学的任何作品,也就是由文化来裁决的任何文本。”12尤其中国优秀长篇小说更是承载了不同历史时期特定的文化风貌,包括政治制度、经济、饮食、礼仪、风俗人情等不同文化内容,如在西厢记中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礼教、教育方法、爱情婚姻等;红楼梦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教育、饮食、风俗人情等;创业史则展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进程中的农业社会的历史风貌;平凡的世界留存了“改革开放”十年间我国城乡的社会生活镜像,反映了陕北地

19、区的风俗民情等。这些文化难以在散篇与节选文本中综合获得。长期以来基础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中心,使得学生知识面狭窄,整本书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各方面的文化内容,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与知识内涵。因此,整本书阅读潜移默地完成了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也发挥了文学作品的柔性教育特征,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三、整本书阅读教学问题消解的基本途径(一)以“立德树人”为“好书”标准,在兴趣中培养养习惯。信息时代,时间决定了阅读的内容与方式。从调查看,整本书阅读目前最大问题在于时间的紧缺。在前述调查中,有59.39%的学生是在“寒暑假”进行整本书阅读。在校学习期间,“自习课”阅读者占11.81%

20、,有“阅读课”的学生占被调查总数的8.18%,“平时做完作业”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学生仅占学生总数的3.33%。可见当前学生忙于应付各类繁重的作业,整本书阅读难度大。因此,教育部门与学校须不断优化阅读环境、合理规划课程,教师要针对现状实施合理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不能简单做“加法”式阅读任务,要减少机械阅读、做题训练等,增加阅读导引,培养学生的良性阅读习惯。良性阅读习惯,不是机械性简单以读完书为目标的消极行为,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有体悟、有创新地积极阅读“好书”行为习惯。“读什么”从古到今一直是个问题。如大哲学家朱熹与陆九渊就曾有读书之辩:“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

21、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3Jo不同时代对好书有着不同的要求与判断,不同的阅读目的、不同的阶段与环境决定着不同的阅读内容。叶老在阅读什么中根据读书目的,将中学生读书内容分为:“关于自己的职务的”教材参考用的”学习工具资料;“关于趣味或修养的”课外书三类。其中整本书阅读主要是指的提升趣味与修养的书。基础教育的阶段的学生,阅读目标相对模糊,且是一个起点与水平参差不齐的群体,因而推荐适合不同学情阅读的整本书是教师的基本功与基本工作。尽管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好书”,但学生的“好书”应具有原则性,应该立足国家、社会、作品、学生的需

22、要,当前首先应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审美取向。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曾指出:“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14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15因此,有利于启发学生心智,鼓励青少年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关照青少年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中外作品就是学生应读的“好书”。如文学巨著平凡的世界、教育小说倪焕之、美

23、学名著谈美书简、探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等作品容易激发学生情感与认知的共鸣,有利于其全身心投人阅读,形成读书习惯。当前贪多求全、不切实际地盲目阅读也是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需要阅读教学中加以警惕。叶老曾批评这类读书:“有些人把读书认为是高尚风雅的事”“把书认为是唯一的求学工具。”朱光潜也持同样的观点:“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J16因此,读书需要精挑细选,为学生推荐“好书”是教师的硬功夫,也是导读的起点,决定了整本书阅读核心功能的实现成效。(二)课内引领课外,内得方法,外扩视野,变“教读”为“自读”由于当前教学时间紧缺与学业负担很重,整本书阅读应该力求减轻学生

24、课业负担,除了合理规划课程之外,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发挥课堂精读教学的价值与功能,实现课内引读课外自读的目的。因此,做好引读与导读尤为重要。引读是利用阅读范本发挥引领作用。如我国经典名著基本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引子”,可以由教材选文引发整本书阅读,有效发挥课内生兴趣、得方法,课外养习惯、育语感的整本书阅读策略,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如由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引发对林冲这一人物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林冲,进一步阅读水浒传;由课文雷雨的人物性格冲突、艺术手法引导学生对雷雨整本书的阅读。因此,利用教材教会学生如何联系各种要素分析人物形象、如何鉴赏创作手法、厘清著作的基本逻辑,以及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

25、证法阅读作品等均是课内习得的功夫,以此推动课外整本书阅读。有效的导读是整本书阅读功能发挥的基本保证。当前存在着教师代替学生归纳、强调答案的过度“教读”现象,使“整本书”异化为另一种教材。多读精导、多读少讲、多就少改是引导整本书阅读基本的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17不失为一种好的阅读指导智慧,以避免先人为主的教师或权威解读对学生阅读兴趣与体验的干扰,影响学生的阅读好奇、思维扩展与成就感等。但教师绝非旁观者,需要精准指导,尤其阅读过程中的指导尤为重要,因此教学中可以确定师生共读的“定本”图书,为学生提供示范,引导学生自读“选本”作品。调查发现,当前教学存在导读针对性不强、引导缺位或形

26、式单一等现象。如关于导读教学,教师最常用的指导方式:“上交读书笔记”占被调查者的49.69%,“阅读方法指导”为29.39%,“阶段监督和检查”为22.72%,“开设专门的阅读课”为20.90%,还有16.06%的学生反映“没有指导整本书阅读”。因此,提升阅读指导有效性是解决阅读低效的前提,针对不同学情与图书多样化指导,如读书前的“计划表”、读中的“报告单”、读后的“体悟笔记”。方式上也可利用互联网建构“亲子共度”“读书会”“师生同读”等读书共同体,以解决读书指导难,阅读氛围差等问题。(三)着眼整体探究,分层分类,各得其所要实现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思维深度,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功能,需要注重整本书

27、的探究性阅读。阅读是读者已有经验与知识的建构活动,通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联系个人经验,深人理解作品,使学生的审美鉴赏经验获得扩展,循序渐进,使思维深化与优化。如前所述,整本书阅读在于统整,如文学整本书鉴赏性阅读要充分体现整本书特性与功能,立足整体鉴赏人物与语言,避免支离破碎的片段式或知化分析。有教师在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中,提问“张飞三吼退千军”是什么写作手法?西游记阅读让学生回答“孙悟空的故乡”等。这些知识缺乏整本书的核心意义,片段阅读可以替代。“整体就是完整而不碎细。起码要从头至尾读完一遍;起码有一个探究的问题是能够贯穿全书,而不能都是局部问题J18与单篇的诗歌、散文等短篇而言,文学性整本书

28、优势在于叙事与人物刻画等更加细腻,事件、人物、文化等内容重于修辞、语法等语言写作形式,因此在阅读鉴赏文学性作品时,着眼作品的要素关系,如人物、事件、环境等内在的联系,叙述对象与写作手法的关系等,如“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厘清人物关系”。不同类的作品性质不一,内涵丰富,不同水平学生需分类、分层鉴赏。不同类型作品的核心价值不同。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9另外,学生基础与能力的差异决定了阅读次序,如朱熹就曾主张:“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

29、以求古人之微妙处J20许多教师认为不管懂不懂“先读起来”“将来懂”,但根据现代阅读心理学研究发现,阅读的过程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如维果茨基、格恩斯巴彻等人均持此观点。“阅读理解的目的就是建构一个连贯的心理表征或者结构。”21没有先有的知识,就无法顺畅后续阅读。因此,整本书阅读这项耗时的高成本工程必须建立在对学情了解的基础上,使阅读循序渐进发生,建构起科学合理的阅读知识结构,避免感性化的盲目阅读与指导所导致的高耗低效阅读现象。分类分层阅读有利于学生不断探究,提升教师指导实效。探究既是整本书阅读内部的探究,也可以是向外部探究;可以探究由此本引发的其他“群本”阅读,也可以探究书与生活、世界的关系。鼓励

30、审辨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通过不同程度的阅读探究,使不同学生在情意、积累、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创造等不同层面各有所得。(四)强化对话意识,促进共同体的“大阅读”交流是人的基本需要,阅读的本质是精神与思维交流的活动,无论古代孟子阅读的“交友说”,还是现代接受美学、对话理论等理论均强调阅读的交流意义。现代阅读理论将阅读视为读者与作者、作品等“对话”的过程,接受美学重要代表伊瑟尔在阅读行为的“序言”就阐明了“文学作品是一种交流行为。22整本书给了学生更大的思维与审美空间,更利于学生将自身的生活经验带人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所感、所想与表达交流愿望。教育性的阅读不同于大众化

31、的娱乐性、职业性等目的较单一的阅读,具有较强综合性特征。因此,建立以读书为核心,驱动听、说、读、写、创造等积极的大阅读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理念。新课程语文强调“语文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通过整本书阅读的大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言语活动,通过各种形式交流研讨活动营造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阅读的“对话”重在过程,学习方法,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与倾听等素养,力避当前有些以答案获得为目标的阅读研讨现象。“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展开,与学术性的研究相区别,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但不刻意追求奇特,以避免形成为求奇重细枝末节而忽视整体的阅读坏习惯。整本书的丰富性决定了阅读评价需要具有开放性,通过教师、同学、家长、书友等多主体、多形式对学生阅读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阅读能力等多维度进行评价,从而使得各“阅读共同体”主体扬长补短,吸收同学、教师、书友等的优秀经验等。教育史也是读书史,信息时代为读书提供了更多的新内容与新方法,整本书阅读是众多阅读的一种形式,不宜过分拔高或夸大其作用导致阅读的盲目,重点是通过教学使其成为一种“家常”阅读,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不断探索的学习品质。同时整本书阅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单靠语文学科是不够的,需要系统规划、统筹安排,真正使读书成为一种需要,让好书助力学生的精神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