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4.“无为而治”法哲学的分析及当代意义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94.“无为而治”法哲学的分析及当代意义毕业论文.doc(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 “无为而治”法哲学的分析及当代意义学 院: 法 学 院专 业: 法 学 班 级: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目录摘 要III关键词IIIAbstractIVKeywordsIV引 言1一、无为而治的提出、内容及其应用1(一)无为而治的提出11.政治、经济因素12.社会文化因素23.老子个人因素2(二)无为而治的内容21.寡欲与清静22.自由2(三)无为而治的应用31.汉朝的应用42.唐朝的应用4二、无为而治的法哲学分析5(一)无为的分析5(二)无为而治的分析6(三)“无为而治”的法哲学启示8三、“无为”视野下的当前中国诸问题分析9(一)“无为”视野下
2、的政治问题9(二)“无为”视野下的经济问题9四、“无为而治”的法哲学意义在当代的运用举要11(一)政治方面111.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122.政府行为法治化12(二)经济方面131.通过法制明确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权限、弱化政府在经济中的地位142.以“尊重经济自主”为原则,修订和制定经济法规14结 语16参考文献:18致 谢19摘 要数千年来,先秦道家的“无为而治”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唐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加入了“无为而治”的元素,开创出“文景”、“贞观”少有的盛世。古代中国的法律,受到了道家思想,尤其是无为而治的理论的深刻影响。实际上,“无为而治”的思
3、想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法哲学思想,例如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政府少干预、经济上的自由政策等,对今天的中国法制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当前,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需要通过法制的手段予以解决。“无为而治”的法哲学思想在中国的运用能够更好的解决我国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通过这次的论述,能使“无为而治”的法哲学思想在中国得到一定的传播。关键词 无为而治 法哲学 当代意义Govern by doing nothing that goes against nature following the philosophy analysis and the present age s
4、ignificanceAbstractFor millennia , Taoistic “govern by non-interference has a profound effect on Chinese itical ,economy , society. The rulers of Han and Tang dynasty added the element of govern by non-interference, creating “Wen jing” millennium and “Zhen guan” millennium . In the ancient times, Ch
5、inese ancient laws was influenced by Taoism, especially the theory of govern by non-interference. In fact, govern by non-interference is containing rich law philosophical thinkings , For example limited little intervention, economy of the government, rule of law government, government of freedom pol
6、icy etc,these philosophical thinkings are still having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to the legal system building. Currently, in the process of our country politic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 lot of problems are gradually obviously come out, we ne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rough the
7、 law. Method philosophy ofhave no for but cure thought in China of the usage can betterly solve the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the problem appear. Pass this of discuss, ability make method philosophy ofhave no for but cure thought at China get certain of dissemination.Keywords: Govern by non-interf
8、erence; Method philosophy;Contemporary meaning引 言数千年来,先秦道家的“无为而治”的学说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乃至个人的生活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唐时期,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加入了“无为而治”的元素,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分别开创了中国古代少有的盛世。作为统治的重要措施的古代中国的法律,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同样受到了道家思想,尤其是无为而治的理论的深刻影响。实际上,“无为而治”的思想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法哲学思想,这些法哲学思想在今天的中国,对法制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当前,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
9、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需要通过法制的手段予以解决。因此,本文拟通过对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法哲学意义的分析,探寻如何在无为而治的法哲学思想的启示之下,加强法制建设,以解决问题,更好地推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更好地发展。一、无为而治的提出、内容及其应用老子从“道”中悟出人类的无知,感知到“圣人”自负后,发出清静无为,无为而治的哀叹,骑“青牛”西去,不知所终。后人从道德经中悟出治国之道,开创“文景”、“贞观”之盛世。而“无为而治”无论在政治、经济或者法律方面都当今的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无为而治的提出春秋时期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以及老子个人的特殊经历,等多种因素对“无为而治
10、”这种治国思想的产生有着极大的推定作用。1.政治、经济因素春秋末年,中国社会处于“礼崩乐坏”的大动荡时代。统治者贪婪残暴,兼并战争日益加剧。社会动荡不息同时也是迅速发展,社会正经历着巨大而深刻的变革。经济的迅速发展造就了大批新兴地主,同时也促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繁荣,最终促成了社会性质和制度的深刻变化,同时也导致了政权下移和社会秩序的崩坏。老子就对自己所处时代作出了“天下无道”的论断。2.社会文化因素春秋战乱,有良知的士人对“天下无道”都有共同的感受,都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隐士对现实痛感于“天下无道”,但无力改变,又不愿将志屈节,与当权者同流合污,只好隐姓埋名选择隐居避世冷眼旁观的态度。他们对
11、现实的看法和对待现实的态度与众不同,但他们时刻在观察社会,把世事放在心上。隐士的批评对于一个陷入严重病态的社会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从道家的研究角度和眼光来看,这些隐士正是一批道家思想的先驱者,他们的思想和言行对老子的思想的产生和成熟起到了的导发作用。3.老子个人因素老子曾作为周朝史官,这与老子思想的来源和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史官为老子提供了充分接触历史文献机会,使其较为充分认识到社会政治变迁和得失。同时我们也看到,老子的思想而带有浓重的南方文化特色尤其是陈楚地区文化的特色。1 闻一多.神话与诗道教的精神M.杭州:古籍出版社,1954.34老子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同时处于神话思维向理论思维
12、、原始思维向哲学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的独特地位。文化底蕴丰厚的陈楚地区为老子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使得老子思想在春秋时代乃至中国古代思想界独树一格。(二)无为而治的内容1.寡欲与清静“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2老子五十七章M.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寡欲和清静无事就是“无为而治”的具体内容,这是对统治者的要求,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理解。关于这些论述在其他文献书籍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在此不必赘述。2.自由“无为而治”不仅体现为统治者的清净、寡欲,还体现为统治者对老百姓的管理上少干预,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自由。我们对“无为而治”研究,应该在理解老子“无为而治”
13、思想的时候打上我们时代的烙印,有意识的把老子的“无为而治”演绎为能为我们时代服务的思想。只有把老子的思想解释成能为时代所用的思想,才是真正的符合老子的本意,毕竟老子的本意就是为时代服务。他为他的时候,我们为我们的时代。我想如果不弄清这一点,只追求所谓的老子究竟讲了些什么,是毫无意义的,顶多不过是智力游戏而已。根据道家思想所建立起来的社会多或少的与根据自由主义建立起来的社会有相同地方。道家思想中的自然、无为及自化等,也与自由的一些观念有相通的地方。“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1老子第五十七章M.显然,这里的“我”指的是统治者或统治阶级。就是说,老子从统治或
14、者说是治国的角度来说的,是治国的艺术或手段。这里指的“无为”是最高领导者的“无为”,而不是个人的无为。另外我认为这种无为是一种运用事物辩证统一的关系,让其顺应规律自行运转,而不是有些人所谓的什么都不干。我认为老子提出这种思想时,头脑里应该有某些类似于哈耶克那种自由主义的观念,即无知是人类最根本的实际,人类的行为不可能完全是正确的,人类社会是自发形成的,人是不可能有意思的统治好社会的,因而政府的干预是有害的,政府只能保持有限地、必要的干预。2 狄百瑞.中国的自由传统M.上海:联经出版社,1983,56.由于时代的限制,老子是不大可能真正意识里具有这种思想,因而只能是潜意识的,只能在“无为”这种治
15、国思想透出端倪。因而,对它理解为,治国应该建立一种能够符合社会规律的规范体系,政府减少不必要的干涉,这一点在市场经济中体现应该是最为生动、具体的了。让社会沿着特有的规律运转,只有这样社会真能够顺利地发展,人为的干预往往会带来难以预料到的一些负面影响,反而使社会因为某些人的无知而遭受破坏,我们对自然的破坏和“文化大革命”等人类行为就是很好的例子。道家提出的“无为而治”,它的论旨就是叫人顺应自然,而不要刻意追求。在政治上,就是要执政者清静,对于人民少做干预,让人民发挥创造性。执政者因为有权在手,常常用权力去干预人民的生活。这种干预,使得人民不能顺性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因而也妨碍甚至损伤了人民的自发
16、性与创造性。3 贺荣一.老子之朴治主义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54.“无为而治”根本的要义是尽量地给人民自由,有权者尽量地不对人民做任何干预。但是,没有一个社会中所有人的自由都是无限的,因此,好的法律及规则的制定,就成了为执政者的唯一工作。这种政治所造成的效果的确很像西方现代自由主义所造成的秩序。我认为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永恒的主题之一,即自由。(三)无为而治的应用汉唐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加入了无为的元素,使得当时的社会能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得到发展,相继开创了我国少有的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这是“无为而治”在治国领域的成功的运用,对我国
17、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1.汉朝的应用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以“无为”作为政府治理的方法的时代是西汉初年。汉年初的统治思想都是以黄老思想为主,汉初的社会经济呈现一派凋敝景象,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巩固新生政权,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实行无为而治,采取“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黄老无为等经济政策,实行了经济的自由放任, 刺激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商业也得到了发展,如司马迁所谓“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1史记殖货列传第五卷M.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文、景之世,使得国民经济已显现全面繁荣。同时黄老的无为而治思想对汉初法制产生
18、深远的影响,在黄老的思想影响下,相继确立了“务在宽厚”、“约法省刑”的政治法律思想。汉朝的法律形式在秦朝律、令、制、诏等基础上,经过发展变化,逐步定型为律、令、科、比四种。同时黄老无为而治的法律政策对汉朝文景时期进行刑罚的改革以及废除酷刑提供了指导思想,并最终在法律上废除了肉刑。这也为后世确立笞、杖、徒、流、死的封建五刑体系奠定了基础。2.唐朝的应用在唐代,老子受到了空前的尊崇。唐朝统治者自称是老子的后裔,唐太宗说过“柱下为帝室先系”,所以他们极力推崇老子。唐高祖武德年间,不仅为老子立庙,还规定三教次序以道为先。高宗时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在尊崇老子这个问题上也不遗余力,他尊老子为道
19、德真经作为贡举策试的经典之一。2 张成权,孙以楷.道家与中国哲学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51.贞观年间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主要得力于两个人物,唐太宗和魏征。唐朝初年的社会经济呈现一派凋敝景象,为了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唐初统治者吸取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在经济采取“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黄老无为政策,轻徭薄赋,使得唐朝的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与发展,并且经过了六七十年的发展后又把中国的发展推向有一个顶峰。在法律方面,注重法律的制定。在隋朝开皇律的基础上修成了一部唐律。至高宗时又命长孙无忌等人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义一书,共30卷共502条律文,是封建法律条文最少的
20、一部法律,而且条文规定相对宽泛,体现道家法律思想在唐朝法律修订过程中的运用。唐朝统治者施行清静无为政治的结果,使得唐朝几乎达到了“太上,不知有之”1老子第十七章M.的最美好的政治状态。“贞观”、“开元”时期被史家誉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而这一时期又恰恰是道家最受朝廷重视时期,老子,把道经列入科举,并列为众经之首。2 张吉良.中国古典道学与名学M.山东:齐鲁书社,2002,22.从汉唐看来,道家受到朝廷重视和政治、经济达到鼎盛这两个历史想象之同时出现于同一时期,不仅仅是一种巧合。汉唐两个朝代大力倡导道家思想治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给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启示:现在的中国是
21、否可以也用道家的思想来治理国家?否可以在治理国家中加入一些“无为而治”的元素,使得到长足的发展?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把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重新解读,赋予其新的内涵,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即可。二、无为而治的法哲学分析“无为”是老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术语,贯穿老子全篇,成为老子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观念都是围绕其展开的。我认为“无为”本身不仅是一种思想,还是一种思维方法。“无为”是宇宙万物的自律法则,也是宇宙大道控制万物之道的总体法则,以此维系万物(包括人类)的和谐秩序,维系宇宙网络整体平衡与稳定。(一)无为的分析“无为”出自诗经国风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22、。”其中“无为”是太平安定,清静无事的意思。老子使“无为而治”系统化,但他没有给“无为”作出明确的解释,从字面上看,“无为”就是“不为”,就是“不做事”。事实上,从老子的思想体系中可以发现,“无为”的确切含义是:无为,是顺应客观规律去做事,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不妄为、不乱为。“无为表示的是因循万物本性而行为的意思,它是道家道德哲学的重要星座”3 许建良.道家道德的普世情怀J.哲学动态,2008(04),35.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那么道的规律又是什么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老子第二十五章M.可见,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无为。
23、“无为”就是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也只有这样,事物才能正常存在,健康发展。所以在道家看来,为人处事,修心养性,都应以自然无为为本,避免有为妄作。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2老子第二章M.“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3老子第三十八章M.“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4老子第四十八章M.根据道家的观点,在自然无为的状态下,事物就能按照自身的规律顺利发展,人身、社会亦是如此。如果人为干涉事物的发展进程,按照某种主观愿望去干预或改变事物的自然状态,其结果只会是
24、揠苗助长,自取其败。所以,明智的人应该采取无为之道来养生治世,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5老子第三十七章M.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事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为无为,而无不治”6老子第三章M.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做不好的。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才能促其前进。(二)无为而治的分析讨论过了“无为”的涵义,下面要问的是,在无为而治的理论中,怎么样才能算是“治”的境界?这种理论要建立的是一个怎么样的政治秩序?我们可以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来看这个道家的政治思想。先
25、看理论方面:“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7老子第二章M.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8老子第三十七章M.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9老子第五十七章M.。庄子对于无为而治,也有以下的的描写:阳子居蹴然日:“敢问明王之治。”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10庄子应帝王篇M.“自三代以下者,甸甸焉终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1庄子在有篇M.。老子的“自化”、“自正”、“自富”、“自朴
26、”,2老子第五十七章M.以及庄子所说的“化贷万物而民弗恃”,“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给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3庄子在有篇M.都表现出道家心目中治的境界。自化、自正、自富及自朴,都是一种个体在其中能充分发挥自己才情的世界。在从现实方面看:由于政治领袖无为,不进行干涉,所以人民才能自化、自正、自富及自朴,这种成就并不是靠统治者的命令所达成,而是靠人民自己透过对自己及客观环境的知识,加以运用才能达到的。道家所追求的治,乃是要让人民能顺性去发展,任何干预所带来的后果都是对这种可能性的破坏。老子相信每个人都是有能力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作出最佳选择的,并自己负责的。所以,他要求统治者或者法律制
27、度不应该去为人们设定一个模式,而是要相信人民的理性,尊重其自主性。老子说:“吾有三宝,一曰慈,一曰俭,一曰不敢为天下先。”4老子第六十七章M.“慈”,即是关爱生命,不伤害百姓。“俭”,即是轻徭薄赋,不与民争利。“不敢为天下先”,则是权力退开,给百姓自主选择的空间。同样,市场经济要求少干预,政府应该相信市场自身的调节能力,相信市场最终能达到理性,恢复平衡,最有效地分配资源。在无为政治的理论中,“无不为”是一项极重要的观念,唯有在上者无为,才能有无不为的效果。 “无为而治”的实行使得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减少了一些不良和无谓的干预,同时也使得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相对宽松。在政治学领域里,老子所讲的“
28、无为”学说就有几分当代西方管的越少的政府越是好的政府的小政府主义的意味。老子又说:“天下多忌讳,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人自化;人自朴。”5老子第五十七章M.显然,老子的“无为”是对文明社会的生产技艺、生产工具、礼仪规范和法令制度的否定。在老子哲学里,“无为而治”的思想成为了一个体系。老子中的“好静”6老子第五十七章M.是针对统治者的骚扰而提出的;“无事”6老子第五十七章M.是针对统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无欲”7老子第五十七章M.是针对统治者的贪欲而提出的。老子认为为政者应当能做到“无为而治”,有管理而不过多的干涉,君主应当学水的本色,有功劳而不自居,过着勤俭的生活,日理万机而不
29、贪图享受,治理国家能顺应社会规律,制利国利万众的法律。一旦制订颁布,就不轻易改动,让万民在颁布的法律下自化。老子为解决人类社会的种种矛盾,给“无为”赋予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并确立了人生修养的目的与标准,这就是人类社会自我控制达到和谐发展的法则。“无为”是相对“有为”而言的,万物为了生存与发展都是强化自我的网络,努力地表达自我,这叫有为。但是有为往往趋于过分,趋于过度,就会损害周围的网络,破环社会的和谐。为了控制过分有为,就用“无为”法则减损“有为”的过分部分,以维系社会的和谐秩序。因此,“无为”的“无”是对有为过分部分的否定,是社会运行的法则之一。1 李金华.老子哲学考察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30、,2002.26(三)“无为而治”的法哲学启示通过以上对“无为而治”的分析,不难看出其深远的法哲学意义。首先,在政府职能和权限方面,无为而治的要求是建立一个有限、法治的政府;其次,对于经济活动,无为而治认为,每个人都是有能力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作出最佳选择的,这样就要求政府和法律尊重经济主体的自由选择,尽量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要相信市场自身的调节能力,相信市场最终能达到理性,恢复平衡状态,最有效地分配资源。最后,在社会管理领域,无为而治主张“我无为而民自化”,2老子第五十七章M. 就是说,要求我们的政府和法律尊重人民群众的自主性,相信群众智慧,尊重自生自发秩序。总而言之,无为而治在法哲学方面
31、给予我们的启示就是,政府和法律要尽可能地减少干预,充分尊重和发挥社会主体或者经济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上述无为而治的理论同西方的经济学和法学中的理性人假设和自由主义理论,具有颇多相似之处。从西方近代以来的发展情况来看,这种以有限政府、经济自主为核心的理论,在西方社会发展的成功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西方自近代以来,一直坚持走法治之路,可以说,法治社会的建设,也是西方近代以来得以成功的主要因素。与西方相比,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还有一段距离仍,其发展过程中必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因此,笔者认为,无为而治的思想资源,尤其是其在法哲学方面的启示意义,必将对我国当前的社
32、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挥主要的借鉴作用。三、“无为”视野下的当前中国诸问题分析中国正处于一个重大的变革时期,一个正处于转型的社会。目前,中国社会转型主要趋势就是从计划社会向市场社会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种社会体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且正在继续发生变化。在这30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政治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少问题,需要我们从无为而治的政治、经济智慧中去寻求答案。老子崇尚无为,在老子无为的视野中,当今的中国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无为”视野下的政治问题中国发展的每一步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推动,对于这种“强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的争论也从未间断。争论的主要
33、原因在于这里的政府作用相比其他地区显得过于强大,争论的要点是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政府作用是否与市场化改革的方向相背“强政府、弱市场”固然要不得,但在市场经济初期也有“强政府、弱市场”存在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在比较清醒地认识,比较严格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情况下,政府的行政推动有利于经济比较快地发展。同时也要指出,如果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或不量力而行,就会形成低效投资,甚至无效投资与“形象工程”。(二)“无为”视野下的经济问题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市场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稳定协调的发展,而且过度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最终必然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垄断。市场机制无力于组织与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并且随着市场
34、的发展会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两极分化,由此而产生很多纠纷。市场不能自发界定市场主体的产权边界和利益分界,实现经济秩序。为此市场调节机制的缺陷和失灵,为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让出了空间,也正因为如此,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政府的过度干预,即政府干预的范围和力度,超过了弥补“市场失灵”和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要,或干预的方向不对路,形式选择失当,比如不合理的限制性规章制度过多过细,公共产品生产的比重过大,公共设施超前过度;对各种政策工具选择及搭配不适当,过多地运用行政指令性手段干预市场内部运行秩序,结果非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抑制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
35、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过去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格局,使得贫富见的差距逐渐拉大,发展到今天成了世界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目前在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打破了原来的社会制度格局,但并没有能够及时建立起新的社会福利保障体制。同时,城乡水平极不平衡,农村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形成,这样严重的影响到我过社会保障体制。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市场主体的行为是追求经济效益优化的行为。1 赵春福,鄯爱红.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道家生态伦理及其现代意义J.齐鲁学刊,2001,(02).16.但是由于各个市场主体都是追求各自的利益,很少顾及其他利益和社会利益,因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可能出现资源的过度
36、使用和人们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的破坏。经济的高速发展无疑使得物质财富的积累不断高速增长,但对社会生活方式带来全面冲击,在积极影响之中,难免夹杂着不利的影响,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因对外开放而带来的某些不良影响。近一段时期,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出现,文化事业的某些畸形发展,基础教育的师资流失和学生辍学从商,禁绝几十年的社会丑恶现象的重新出现,都向社会发展提出了如何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生活方式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提出了几个发展战略,东部先发展,西部大开发,重振东北工业区,中部崛起等,国内各个地区并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加之我国的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区特点,东部的优势主要在于制造业,中部适合
37、发展农业,而西部则在矿产品的开采上有优势。一直以来,为了给国有企业提供廉价的投入品以维持国有企业的存在,在逐步放开工业产品的价格的同时,主要农产品和矿产品的价格却依然被人为压低,这等于是中部和西部在补贴东部的发展。东部发展越快,所需的农产品和矿产品就越多,因此中西部对东部的补贴也就越多,而东部本来就比中西部富裕,因此东部发展越快,东部同中西部间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地区差距的扩大引起东部和中西部在对政策的需求上产生摩擦,东部希望更多的自主权和进一步的市场化,而中西部则希望得到更多的财政支持,因此希望中央政府更加集权,所以中央政府就难以制定和实施有关政策。东部同中西部间过大的差距使得许多中西部的农
38、民无法安于农业生产,大量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打工,民工的进城与大批城市工人的下岗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就业问题变得十分尖锐。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之所以出现上述一系列问题,其根本问题有两方面:第一,在政府方面表现为政府的权力没有得到应有的约束,尤其是没有得到法律的约束,政府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太有为了,最后将导致形成一个由官僚们随意统治的国家。而绝不会成为人们所认同的-在民主和法治下,一个只有有限规模和有限权力政府的国家。所以,政府的职责应是加强宏观管理,整顿秩序,运用行政权力,消除非正常因素,营建宽松和谐的公正环境,任由人民自作自息。第二,在经济方面表现为政府过多的干预经济的发展,使得经济在其自身发展过
39、程中朝向政府意定的方向发展。而且使得人民不能顺性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因而也就妨碍甚至损伤了人民的自发性与创造性。同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往往是以一个强者的身份出现,在这过程中并未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尤其是市场主体的自由(自主性、自治性)和民间自生自发秩序,使得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丧失,也使得民间自发的秩序受到破坏。四、“无为而治”的法哲学意义在当代的运用举要如前文所述,笔者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一方面需要从无为而治的思想中吸取智慧,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必须通过法制建设的方式予以解决,才具有根本性意义。所以,如何在上述的无为而治的法哲学思想的启示之下,运用法制的方法,推动
40、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颇为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笔者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结合实例来说明如何在无为而治所启示的法哲学在指导之下,运用法制的手段,来破解前文所述的难题。(一)政治方面无为而治是老子基本的管理哲学和政治主张。在老子看来,无为而治,就是主张按规律办事。作为世界本原的道,是自然而然的,要求人、地、天均须效法道,按固有的内在联系变化发展。因此,人们在治理社会时,也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无为而治”论述了管理者如何用最少的行动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如何用超脱的手段来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1、无为的原则是适用于一切人尤其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要求。2、无为而治作为一
41、种宏观管理原则,意味着国家对私人活动不干预,少干预。3、“治大国若烹小鲜”,1老子第六十章M.无为还意味着政策要有稳定性。老子讲:“道法自然”2老子第二十五章M.“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老子第三十七章M.但老子所说的无为不是消极盲目地听任自然支配,而是认为人要在符合自然要求的情况下行动。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的本质内在特征的影响,为则治,不为则不治成了政府行为的指导性理念,造就了我国政企不分,以政统企的全能统治型行政模式。政府以“指令”、“指示”、“命令”、“强制”等手段,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严格规定企业和一切社会组织乃至公民个人的行动路线及行为倾向。政府不仅告诉它们不能干什么,还告诉它们
42、可以干什么,应该干什么以及何服务对象朝自我目标与政府目标和谐统一的方向前进。也就是说,政府不是硬性告诉行为人干什么或不干什么,也不是强制性地规约行为人干什么或不干什么,而是利用人的自利本能通过政策引导,使行为人趋向政府所设立的目标,这样政府就达到老子所说的“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的理想境界。无为而治对我国政府的权力限制有着深远的影响:1.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也就是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我国行政机构经过改革,但是全能型政府模式依然如故,整个社会依然处于行政权力的总体性支配之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仍然未得到实质性的理顺。因此要实现行政
43、职能的科学化定位,就必须跳出政府行政调适性改革的窠臼,到市场经济中去体认其内在发展趋向,根据市场经济本质特征去体认其内在的发展趋向。我认为,社会变迁中的中国政府行政必须通过改革,实现范式的转换或模式的转型,从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本质上讲,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政府行政不是管制而是服务。这一行政模式的出发点在于把社会、企业、公众的意愿看成政府行政的动因。社会企业公众既是管理对象,又是服务对象,还是政府行政环绕运行的中心。而政府只不过是一个具有高度行政权威的公共行政服务组织。这种服务型政府的模式的特征在于:1、政府行政范围不是事先由政府单方面决定,而是必须取决于社会自治的范围和市场原理起作用的
44、程度。2、政府行政的目的不是向社会、企业个人提供价值而是为他们追求价值、实现价值提供条件。3、在政府行政和社会自治之间的边界划分上,应始终坚持社会自治范围最大化,政府行政最小化的原则,把政府行政局限于弥补“社会不能”与“市场失灵”的职能定位。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不仅仅是行政职能转变问题,而是让政府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础上实现政府、社会、企业各组织职能的各归其位。正如老子所言:“我无为而民自治,我好静而民自正,我不事而民自富,我不欲而民自朴”。1老子第五十七章M.2.政府行为法治化政府行为的法治化,无为而治这一思想体现着为与无为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无为是手段,无不为是效
45、果,治是目的。对“无为”这一概念加以剖析,无为不是不为,而是理性化的为,无为在行政系统中作为一种模糊管理的调节手段用以调节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个人的关系。但是,要达到“无为而治”这样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想境界,“无为”仅仅作为一种调节手段不可能只是在唱一场独角戏,无为而治的前提在于行政环境的法治化。只有在法治这一理性化力量为整个社会提供一个整体性制约力量,非理性的“自生自发的秩序”(即无为之手)才能得到自由和流畅的作用。也可以说,法治规范着的市场原理以及社会自治在行政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将远远超过政府行政行为所起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政府行为的法治化?本人认为:一、完善行政立法体制。一方面
46、要尽快制订完善行政立法的法规以实现立法程序的标准化;另一方面要做好行政法规的颁布宣传工作。二、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机制。赋予执法机关相对独立的执法权以树立执法权威,提高执法的效率。三、建立完善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制度,按国家公务员法明确各执法机关的职责权限、管辖范围和执行程序;明确各执法机关上下左右的配合制约程序,强化法律监督机制。总的来说,无为而治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治国方略。统治者应当虚怀若谷,宽宏大量,爱民治国,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实现天下大治。无为而治要求政府理政要谨慎稳妥,不得妄为,“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1老子第六十章M.也是告诫统治者必须去掉那些极端的、奢侈的东西。无为而治,体现了老
47、子的以民为本,君无为、民有为的思想。在他看来,只有重民爱民,放宽对人民的束缚,减轻对人民的压迫,君主才能借民众之势,借天下之势把国家治理好。君无为、民有为。这种思想也含有社会分工分层,管理与被管理者职能定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职的系统管理原理。2 黄静.道家“无为而治”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意义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32.(二)经济方面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中所现在经济领域的学法哲学意义就是对人的肯定,相信每个人都是有能力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作出最佳选择的,并自己负责的。所以,统治者或者法律制度不应该去为人们设定一个模式,而是要相信他们的理性,尊重其自主性。并且,在管理经济和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相信和利用市场自身的调节能力,使市场最终能达到理性,市场恢复平衡,最有效地分配资源。1.通过法制明确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权限、弱化政府在经济中的地位长期以来,中国的发展被认为是“强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尽管“但在市场经济初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