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9.试论网络参与的失序问题及其治理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66273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79.试论网络参与的失序问题及其治理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379.试论网络参与的失序问题及其治理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379.试论网络参与的失序问题及其治理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379.试论网络参与的失序问题及其治理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379.试论网络参与的失序问题及其治理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79.试论网络参与的失序问题及其治理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79.试论网络参与的失序问题及其治理毕业论文.doc(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试论网络参与的失序问题及其治理目 录摘要IABSTRACTII引言1一、网络政治参与的一般理论2(一)、网络参与的主体2(二)、网络参与的特点21.网络参与者身份的不可辨别性22.网络参与目标的多元性33.网络参与动因的复杂性34.网络参与的跨地域性35.网络参与的非理性倾向3(三)、网络参与的途径41.电子投票42.电子公告板(BBS)43.电子邮件44.博客(Blog或Weblog)4二、网络参与的失序问题6(一)、网络参与失序的表现61、网络信息的客观性问题62、网络参与的公平性问题63、网络参与的规范性问题7(二)、网络参与失序的原因71、网络参与自身的特点72、

2、网络技术的缺陷73、网络参与条件的不完善7(三)、网络参与失序的危害81、两极分化82、无政府主义83、高科技犯罪8三、关于网络参与失序问题的治理9(一)、关于网络问题的治理理论91、虚拟空间自治说92、国家干预说9(二)、网络参与失序的治理思路及措施91、完善网络自治,优化网络环境102、优化参与条件,拓宽参与渠道11结语13参考文献14致谢15摘要网络的出现,使得公民的政治参与变得更加自由、直接、便利和强大。作为高新科技的成果,网络将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完美结合,一旦被纳入公民参与的支持系统,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从公民的角度看,网络环境下的参与过程是一种全新的公民参与方式。然而,网络就像一

3、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必然产生一些问题。目前,网络参与面临着许多问题和难题,网络存在的网络信息客观性问题、参与公平性问题及参与规范性问题使得网络参与处于一种失序的状况。失序的参与必然导致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对其进行相应的规范,引导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为实现网络参与的有序性,我们需要在制定网络法律的前提下,积极地拓宽公民网络参与渠道并提升公民网络参与能力。关键词:参与 网络参与 失序 治理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citizen has become

4、much freer, more immediate, convenient and powerful than before. As the result of high-tech, the network perfectly combines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with th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bound to play a great important role if they are brought into the support system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Fr

5、om the perspective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process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provides a completely new way for them.However, internet shows positive and negative functions. At present, the network participation encounters with many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The disordered state of the informatio

6、n transmission and the unconventional order of the network participation cause the disorder of the network which is sure to bring a lot of problem. Therefore, we must take some certain measures to regulate this phenomenon correspondingly and guide the citizens to participate in political life orderl

7、y. For the orderly network participation, we need to actively expand more channels for citizens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in the network participation. Key words: participation; network participation; disorder; governance引言当今世界,民主已成为各国政治发展普遍追求的目标,而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其行使自身政治权利的基本途径,一直被视为衡量某一政治制度民主程度的重要尺度。因此,完善公

8、民参与的渠道,扩大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更好的发挥公民参与的作用,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公共管理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上明确提出了“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制度形式,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再次重申了这一要求。这表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21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世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课题。其中,高度重视并进一步研究解决扩大公民中的政治参与的“有序性”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民主政治制度必然要求扩大公民的参与。但是,公民参与的扩大并不意味着政治的民主。只有保证公民政治参与

9、在有序状态下进行,扩大公民参与的才有意义,才能真正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其次,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也主要取决于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因为政治参与的有序性程度反映了政治参与的水平,其有序性程度高就有可能得到更大的社会支持,对政治政府决策的影响力也就更大。最后,历史实践表明,任何无序的政治参与都有可能导致不良的后果,甚至于政治的动乱。网络的出现,为公民的政治参与带来一种全新的方式,使公民的政治参与变得更加的自由、直接、便利和强大。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决定了网络参与必将面临着许多问题。目前,网络存在的网络信息客观性问题、参与公平性问题及参与规范性问题使得网络参与处于一种失序的状况。网络参与的失序限制了

10、网络在公民参与上发挥作用,导致公民的参与行为的效果无法保证。因此,必须对公民的网络参与失序进行治理,引导公民的网络参与行为在有序状态下进行,真正地实现公民参与的作用。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是网络参与的有序性问题。所谓有序参与就是在法律框架下,通过制度化的渠道进行的参与。网络参与的有序状态包括制度性有序、程序性有序、主体性有序等方面。要对网络参与的失序进行治理,实现网络参与的有序性,需要在制定网络法律的前提下,积极地拓宽参与渠道并提升参与能力。一、网络政治参与的一般理论所谓网络参与是指社会公民借助网络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希望达到某种效果的行为。作为一种高新技术的成果,网络一旦纳入公民参与系统,必将发挥

11、巨大的作用,使得公民的参与的状况发生深刻的变化。(一)、网络参与的主体网络参与的主体,即网络参与行为的具体执行人。传统的政治参与主体是公民,而网络参与是借助网络进行的行为,因此人们将网络参与主体简称为“网民”,当然网络参与的主体还包括建立在网民基础上的网络共同体,但是本文只将网民视做网络参与的主体,而不包含网络共同体。网民,是网络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网民与传统意义上的政治主体中的公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政治概念。在法律上,它指具有一国国籍,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在政治上,它指的是有权利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人。而在网络时代,政治主体又有其独特的内

12、涵,他既可以是传统意义上实名的公民概念,又可能是现代意义上实名或者匿名的虚拟的“网民”身份,它特指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在网络上以“网民”身份参与政治生活的个体。“从严格意义上说,至少在目前,网民并不完全具有确切的法律意义,网民在网络上的参政身份往往是模糊不清的,或者说对其身份的界定是难以确定的,而且网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并未被明确的法律所赋予,这是公民与网民的重要区别之一。”1参见李斌:论网络政治中的政治主体,网络政治学研究网,。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忽视网民的客观存在,不能忽视网民在网络上,或者利用网络参与社会生活以及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二)、网络参与的特点与传统的政治参与相比,网络参与有着如

13、下的特点:1.网络参与者身份的不可辨别性传统的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这种公民身份可以由身份证、家庭户口、官方登记资料等信息予以辨别。而网络参与的主体是“网民”,其身份模糊不清、不可辨别,只是一个虚拟的网名,这既不能表明其法律身份,也不能表明其政治身份。甚至在性别、年龄、职业、国籍等方面的特征都无从识别。2.网络参与目标的多元性传统的政治参与是普遍公民针对政府行为或公共决策而采取的行动。而网络参与的指向很可能是一些公众感兴趣的问题,进而演变的强大的公众舆论。比如家庭矛盾、家庭暴力等。这些问题本与公共领域无关,但网民的参与,导致舆论的声浪越推越高,网民甚至自发地起来参与到事件的发展进程中来,对

14、社会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3.网络参与动因的复杂性传统的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动因一般出于自身的物质利益或精神上的信仰与理想,参与的目标也是主要针对政府的公共决策。而在网络社会,公民参与的动因则更为复杂。某个官方网站遭到黑客的袭击而导致瘫痪,可能是黑客们为了表达对某一政策的抗议和不满,也可能只是纯粹为了满足某种技术突破的快感,或者是两者兼有。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技术的、情感的参与动因交结在一起,反映了网络时代公民参与的复杂性。4.网络参与的跨地域性正像凯恩克罗斯说的那样“距离不再限制通讯技术成本的现象可能是21世纪前半叶对社会影响最大的一种经济力量,距离的消亡意味着依赖于(计算机)屏幕或

15、电话,任何活动可以在世界的任一地点进行” 1 袁峰,顾铮铮,孙珏:网络社会的政府与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网络参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民可就某一感兴趣话题进行无国界的交流,某个国家政府的某种公共政策的制定也可能会遭遇来自其他国家网民的声讨。5.网络参与的非理性倾向网民在网络参与中不用承担现实中的责任而极易引发非理性倾向,而网络信息的失真又很可能助长这种倾向。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的加入,使得网络参与的非理性倾向更加地严重。2007年7月17日,网上开始盛传帖子史上最恶毒后妈把女儿打得狂吐鲜血,发帖者称,江西6岁女孩丁香小慧遭后妈毒打吐血、六块脊椎骨断裂致

16、高位截瘫。不明真相的网友被触动了:某网站关于该文的跟帖多达70多页,网友群起指责“这样的后妈简直禽兽不如”,还有网友发出网络通缉令来通缉恶毒后妈,“这个后妈最好不要出门”。然而三天之后,警方发通报公布真相:小慧系血友病患者,伤痕为疾病表现,并无受到后妈虐待。1 参见网易网:新闻专题,我们的网友常常是义愤填膺有余、理性思考不足。看到媒体的报道,不加甄别就盲目相信,越是刺激离奇的事件就越关注,无论新闻的真假。这也反馈给媒体一个不良信息:网友既然只喜欢离奇刺激,那我们就让事情更夸张、更刺激,这些都导致网络参与的理性程度将越来越低。(三)、网络参与的途径政治参与的进程和形态不仅关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

17、还涉及技术方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的出现无疑为公民参与提供了新手段和途径。具体来看,网络参与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电子投票电子投票不同于传统政治参与的投票方式,不需要传统的纸介质的投票,公民行使选举权只需要敲击几下键盘或点击几下鼠标就可以完成。同时,计票工作也显得更加简单和快捷,电子投票结束的同时计票结果就可以在瞬间完成。在美国最近两届总统选举中就在部分州实行了电子投票。2.电子公告板(BBS)在网络空间,电子公告板是网民讨论问题、发表意见、进行利益表达的新载体,网民可就某一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自由的讨论,充分发表他们的见解和意见。这其中一定包括着有关政府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

18、内容。应该看到,一个有影响的网站,由于访问量大,影响广,再加上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网民在BBS上发布的信息可以瞬间传遍全世界,进而引起更大的反响。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因此,通过BBS参与政治,将是网络参与的新途径。3.电子邮件随着电子政府的不断完善和普及,每一级政府都公布了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网民可以直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提出自己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要求,这在传统的政治参与中是难以实现的。通过电子邮件参与政治、表达利益诉求较之传统意义上的信访途径更加方便和直接,效率也更高。因为它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克服了许多人为的障碍,这无疑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4.博客(Blog或Weblog)博客,源于

19、“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继E-mail、BBS、IM(即时通讯)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起初的博客只是一种网络日记,用于记录网民的日常所见与所想。当网络与政治连线,网民开始专注于社会政治生活,一种新的博客重要类型“政治博客”1 参见李斌:论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网络政治学研究网,。产生了,随着“政治博客”的出现,其政治参与的作用就越来越显示出其在政治参与方面的作用,博客变成了一种网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个人化网络表达方式。在中国博客数量正迅速增长,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8月,我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1750万人,博客读者在7500万人以

20、上,博客空间达3370多万个。2 参见中国互联网协会: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二、网络参与的失序问题我们常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况,一边为收到远方友人问候的电子信件而喜悦,一边为电子信件带有电脑病毒而懊恼。这就是网络,一把双刃利剑,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目前,网络在公民参与上存在着失序问题。(一)、网络参与失序的表现网络存在着信息的客观性问题、参与的公平性问题及参与的规范性问题使得网络参与处于一种失序状态。1、网络信息的客观性问题“ 拥有一定数量的客观信息是公民参与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网络信息容量的无限性和网络信息的可操作性都难以保证公民所获得信息的客观性。”1 李斌:网络政

21、治学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4页。 相比于其他传统媒体,由于受到各种限制,信息总量总是有限的,而互联网的信息现实了瞬间生存、光速传播、实时互动、高度共享,其容量是无限的,任何人都能在网上发布信息,表达自己的愿意,每天在网上传播的信息不计其数。海量的信息使公民想找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变得如大海捞针,信息的无限变成了无为。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崭新的媒体,互联网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信息的可操作性,因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过程都是由服务器完成的,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受到审核上能出版,这势必无法对信息的发布者、信息的真实性等进行监控,其信息的真实度就无法保证。有人就把互联网戏称为“卫生间的墙

22、面”,任人“涂鸦”。 2、网络参与的公平性问题在传统意义上,我们常常把平等对待理解为一种机会平等。然而,是否只要满足了机会平等,就能实现实质意义的平等呢?例如,让一群人站在同一其跑线比赛,只要保证每个人所要奔跑的距离一致,或者让一群人挺举同样重量的杠铃,这些应该满足了机会平等。然而,如果这些人的体质条件不同、身体健全状况也不同,这是一次平等的竞赛吗?显然不是,而网络参与就是这样的情况,虽然网络向所有人敞开大门,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这个门,想要进入网络世界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网络的大门淌着一条一些人无法逾越的“数字鸿沟”。2 数字鸿沟是指不同条件的人在应用网络技术方面的差距,表现为发达国家

23、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表现为在国内环境中信息富人与信息穷人之间的差距。 3、网络参与的规范性问题从参与的外延看,参与是公民以合法手段,规范地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但是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却促成了非常规参与,尤其是非法参与的扩大。出于军事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网络,其核心理念就是打不烂堵不住,这决定其分散式的结构特点。然而这个特点却使得政府在监控和规范网络参与者行为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网络真正变成一个极度自由的天堂,这恐怕是当初设计者无法预料的。目前,公民网络参与几乎都是在没有监督和规范下进行,这就导致大量的非常规参与。(二)、网络参与失序的原因 每一个问题的产生都有其原因,导致网络参与失序的原因如下

24、所列:1、网络参与自身的特点网络参与的特点是其兴起的原因之一,但同时也是其失序的原因之一。比如网络参与主体身份的不可辨别性使得网络的责任认定变得异常困难,网民可以在网上任意妄为,而不用顾及后果,这就助长了他们行为的随意性。而网络参与的跨地域性使得网民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全球性的参与活动,各国将面临来自于“全球公民”的挑战,而法律和制度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规范来自外界的行为往往显得相对地滞后甚至于无能为力,导致网络参与因为缺少规范而陷入失序状态。2、网络技术的缺陷目前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过滤主要有两种:一是“路由过滤法”,通过在路由器的有害信息源地址的否决开关,对来自这些地址的信息

25、进行过滤。二是“关键词过滤法”,通过专门的软件在服务器上形成一个过滤关,它由一个被认为有问题的词库组成。只要通过的信息与词库中关键词的相似就被过滤。1 参见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1页。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着缺陷,路由过滤法无法应对变换的有害信息源,而关键词过滤法则比较机械,而且对服务器要求很高。这都使得信息的客观性难于保证。3、网络参与条件的不完善每一次的参与活动的正常进行都离不开一定条件的保证,网络参与的条件包括有经济、制度、文化及能力等方面。而目前网络参与的一些基本条件是不具备或不完善的。缺乏法律的规范、缺乏制度化的渠道、参与能力不足及网络普及

26、不均衡等都导致了网络参与的失序。(三)、网络参与失序的危害正如引言所说,只有有序的参与才能实现参与的效能,而失序的参与不仅限制了其效能的实现,还会对现存的社会秩序产生一定冲击。表现为以下几点:1、两极分化托夫勒指出:各个高技术国家的政府所面临的一种潜在的可怕威胁来自国民被分裂成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苦者两部分,下层阶级与主流社会之间的鸿沟实际是随着新的传媒系统的普及扩大了。1 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8页。之所以出现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差异,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占有和使用信息技术上的差异,占有和使用技术上的不足使得一部分人无法正常地参与到网络空间

27、,压抑了他的参与活动,使得他们政治上不能参与或非常规的发泄情绪,从而诱发许多问题的产生。2、无政府主义网络是一个没有中心的结构,任何一个支点都有可能成为中心,没有真正的管理者。网络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是在完全自由和在相当程度上不受政府的控制的。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随意的发布信息、做事,网络真正成为自由的天堂。网络彰显的价值观是极端的个人自由主义,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网络无政府主义的产生与胜行。甚至有人断言,网络是历史上存在的最接近真正无政府主义状态的东西。一些对现实不满的人、恐怖组织及邪教组织等就是可以利用网络散布政治谣言,进行政治煽动,制造混乱。3、高科技犯罪网络不仅是无政府主义者的天堂,网络的再造

28、和隐蔽的功能,更使得网络沦为犯罪分子作案的帮凶。互联网在建立之初,出于保护个人隐私目的,就没有设定有效的身份鉴别功能,一组代码,一个角色符号,就成为一个网民身份的标识,网络成员身份被数字化、电子化、虚拟性。任何人都可以随心所意的在网上自由操作,摆脱了现实社会的规范,放纵自己的行为。犯罪分子可以进入网络空间,从事盗窃活动和经济诈骗,也可以从事色情贩卖,或进行电子赌博等。可以说,利用网络技术从事高科技犯罪将成为网络时代的一大问题。三、关于网络参与失序问题的治理(一)、关于网络问题的治理理论关于网络治理理论,目前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虚拟空间自治说,另一个是国家干预说。1、虚拟空间自治说虚拟空间自治说

29、以自由民主为基本价值,以自治为核心理念。自治说者否定国家干预,他们认为国家干预存在着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官僚主义等问题,而虚拟空间的非集中化的特点和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这使得虚拟空间的自治能比物理空间更加的有效。以自治说理论为指导的国家管理网络的模式称为“政府指导行业自律模式”,1 参见赵文忠:数字化侵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4页。所谓政府指导行业模式就是倚重因特网业界的自律和规范,在通过立法规范的基础上,着重地强调网络业界自身的网络分级制度和从业者的自律规范。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是这一类的代表。2、国家干预说国家干预说者认为,虚拟空间并非是一个完全与现实世界脱离

30、的空间。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主体关联性使虚拟空间不可能如虚拟空间自治者所想象的那样纯粹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而且,虚拟空间自治缺乏强有力的后盾,使得一些自治规则达不到真正的作用。这些都要求在虚拟空间注入权力约束,即网络需要国家进行引导和规范。根据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国家管理网络的模式是“政府主导模式”2 同上。,“政府主导模式”强调政府在网络管理中的作用,通过立法和网络过滤的技术手段对网络进行管理。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是这一类的代表。(二)、网络参与失序的治理思路及措施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事物是普遍的联系的,尽管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但它并不是一个完全能与现实世界无关联而独立存在的空间,这

31、决定了国家必须介入这个虚拟空间进行一定程度地规范;而且目前网络存在着网络自治规范所不能解决问题,这就使得国家这个强有力机器的介入变得异常重要。所以本文的观点是单独一种治理方法都是存在着缺陷的,只有结合两者的优势才能更好发挥其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注意,正是由于网络第一次为人类提供了有史以来最为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刺激了公民参与的神经,才导致网络参与的风靡。而现在又要在这个自由的空间加入规范与秩序,这必然让人担忧如何保证其自由平等的特性。如何寻求秩序与自由的最佳的结合一直是人类的困扰。笔者认为,没有秩序的自由是不存在的,秩序是自由的前提和保证,有秩序才能更好实现真正的自由,所以,不能否定国家干预在

32、网络参与上发挥作用。当然国家的干预必须是在保证网络的自治规则原则下,引入国家权力去解决网络自治无法解决的问题,更好地使网络在公民参与方面发挥作用。就是说国家的干预不是抑制网络发挥功效,而是使其功效更好的发挥出来。所以对于网络参与失序的治理,既要考虑到网络自身的特殊性,又要考虑到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需要,应将网络自治与国家干预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求自治和干预的最佳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两者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要求国家干预的最好方式是依法治网。为实现网络参与的有序性,要求我们在保证网络空间的特殊性的前提下,尽快地制定网络法律,积极地拓宽公民的网络参与的渠道并提高公民的网络参与的能力。1、完善网络自治,优化

33、网络环境正如前文所言,网络自治应该是网络管理的核心,这是由网络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但是现在的网络自治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急待完善和优化。(1)完善网络法律,规范网络秩序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政府主导模式”还是“政府指导行业自律模式”都不否认法律的作用。从参与的外延看,参与的手段应该是合法的。合法的参与就是有序的,而非法的就是无序的。而依法参与的前提就是有法,但是目前针对网络参与方面的法律是空白的或不完善的,所以制定和完善网络法律已成当务之急。网络是一个全球性的媒介,公民在网络上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全球性的参与,这使的地区性的法律规范面临“世界公民”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

34、,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以成为现实问题。(2)健全网络道德规范,提高网民道德素质网络是一个挑战国家、无视权力的地方,这使得道德规范就变得非常之重要。道德具备自律作用,能一定程度地约束公民的行为,道德约束可以弥补法律规范无法触及到的角落,特别是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政府对网络不能实现完全的监控,这使得道德规范变得异常重要。倡导公平、公正、诚实、守法的网络理念,发挥网络道德在网络参与中的约束作用,引导网民以积极地态度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有序的参与社会生活。(3)转移战略,更加体现人文关怀当前,不少国家都将21世界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确定为“无所不在的信息社会”。1 “无所不在的信息社会”,即充分利用无线局域网、

35、蓝牙技术及宽带,包括计算机在内的所有装备都处于连接互联网之中,一个人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利用多个网络。这一战略有别于传统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局部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它是伴随无所不在的运算及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力求在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中,让所有人在任何地点、时间享受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而在其中更加地突显人本主义及人文关怀。例如,荷兰政府2001年启动了针对残疾人上网的“消失门槛”运动,并为此建立了专门的网站(www.drempelsweg.nl)2 参见袁峰,顾铮铮,孙珏:网络社会的政府与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3页。这一运动为残疾人进入信息社会,与普通人一样享受政府

36、的电子服务提供的保证。2、优化参与条件,拓宽参与渠道在保证公民参与的有序性前提下,扩大公民的参与是我们的目标。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地为公民的网络参与提供各种条件,拓宽公民的网络参与的渠道,扩大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这些条件包括:(1)经济增长与经济资助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是解决一切社会差别问题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因此经济增长是解决网络数字鸿沟的有效方式。而经济资助是解决网络参与中的不公平问题的有效方式。当然,经济资助必须建立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之上,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才有条件和能力对不发达地区进行经济赞助。美国联邦政府在消除数字鸿沟的对策方案中设置许多的经济资助项目,比如对

37、在低收入者集聚的地区设社区技术服务中心。在2000年,支出3250万美元,新开设288个服务中心。2001年,预算1亿美元以抵息融资的方式在农村(2万以下的社区)建设宽待网络。(2)技术扩散与教育培训网络技术的普及对于偏僻的农村和贫困的地区是极其重要的,网络驾御能力的增强能够使这些地方的人民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才干和潜能,改善这些地方的困境。技术扩散必须伴随着大量地教育培训,提高民众的认识与实际能力,政府应该进行宣传推广活动,应当把利用网络会转化为人民更好的发展机遇的道理在民众中传播。在技术扩散计划中,政府应该注意发挥大型通讯公司的参与作用,像美国的AT &T、BELL Atlantiv、Amer

38、icsa、Online、Gateway、Microsoft、SBC等大公司都已把解决数字鸿沟问题视为本公司的使命1 袁峰,顾铮铮,孙珏:网络社会的政府与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7页。这些都是值得其他国家和公司学习的。(3) 信息公开政府是最大的信息占有者,政府上网一方面可以丰富网络信息,为公民获取政府信息提供方便,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真正使网络成为政府与公民交流的桥梁;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一定程度保证网络信息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能抑制一些别有用心的信息的影响和泛滥,净化网络环境。可以说,电子政府是民众政治参与的有效保障。为此应该加快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增强政府

39、网上职能。结语毫无疑问,网络的迅速发展,昭示着一种全新的传媒时代的诞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使得公民的参与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网络改变了实现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创造了一个富有前景的渠道。当然,我们在为网络发展给公民参与提供了一个全新空间而欢呼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网络发展产生的负面的影响。只有我们正确认识到网络的负面影响并积极探索解决网络参与的有效的方法,网络发展才会更加地顺利,其功效也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才能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参考文献1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2.2 赵水忠.数字化侵害:中国青少年网络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0、7.3 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4 刘文富.网络政治M.北京:商务印出馆,2002.5 袁峰,顾铮铮,孙珏.网络社会的政府与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6 蒋岩岩.网络条件下的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7 朱贵平.论政治文明领域中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性要求J.理论探索,2005.3.8 张喜红.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分析J.,2004/01/20.9 李斌.论网络政治中的政治主体J. ,2008/02/24.10 李斌. 论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J,,2008/02/14.11 盛馨莲.网络环境下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问题及对策J.东南学术,2007.4.12 刘文.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难题及对策J.中州学刊,2003.6.13 王钊翼.“网络民主”对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J.,2008/01/30.14 张平.论网络对政治认知的冲击及对策J.,2008/02/21.15 网络政治学研究,.16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17 中国计算机报,.致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