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4.A 中美商品贸易结构的演变及其原因分析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434.A 中美商品贸易结构的演变及其原因分析论文.doc(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毕业论文题目:中美商品贸易结构的演变及其原因分析摘要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丰裕国家,劳动力价格低廉是支撑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在世界商品市场上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中美两国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是中美两国之间发展双边贸易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也是中美双边贸易迅猛增长的内在动力。但是2006年以来国内外市场的信息资料不断显示,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中国的贸易模式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本文分为三部分:利用19792008年中美商品贸易数据验证改革开放3O年来中美之间各种产品进出口结构的演变,并探讨其变化的原因,进而为
2、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商品结构优化升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产业结构,加工贸易,技术管制 AbstractAs is known to all, China is the worlds largest labor affluent country,The labor price is cheap in price support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in the world market keep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two countries resource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
3、e and consumption level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economic decisions on strong complementarity, this is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s advantaged superior conditions, but also the rapid growth of bilateral trade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But since 2006 market infor
4、mation, Chinas labor constantly price advantage is gradually disappear, Chinas trade pattern is undergoing major changes.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using the 1979-2008 sino-us trade in goods data validation 30 years reform and opening between China and various products import and export
5、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discuss 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commodit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Key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trade, technology目 录前言11中美贸易发展
6、现状21.1中美贸易发展及贸易地位的变化21.2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结构及其变化的特点31.2.1各类商品出口金额的变化31.2.2中国对美国各类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特点41.3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结构及其变化的特点51.3.1各类商品进口金额的变化51.3.2各类商品在进口中所占比例的变化51.3.3中国从美国各类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特点62中美商品贸易结构演变的原因72.1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72.2加工贸易在中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中占主流82.3美国对华出口技术管制83 发现及政策建议103.1中美贸易具有互补性和互利性103.2我国贸易结构发展的对策研究103.2.1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
7、式,调整产业结构103.2.2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减少服务贸易逆差113.2.3调整外贸格局,促进外贸市场的多元化、分散化11结 论12致 谢13参考文献14III毕业论文前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是中美两国之间发展双边贸易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也是中美双边贸易迅猛增长的内在动力。双边贸易因而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结构也不断升级。总的变化趋势是,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不断上升,初级产品比重不断下降,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自美进口的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不断上升,尤其
8、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占相当大比重,资源性产品比重有所下降。1中美贸易发展现状1.1中美贸易发展及贸易地位的变化中国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1979年7月,中美政府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中美贸易发展从此步人正轨。2O世纪9O年代之前,中美贸易总体发展比较缓慢。1979年中美贸易额仅为24.5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595亿美元, 自美国进口18.57亿美元;到1994年,中美贸易额为354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2146亿美元, 自美国进口139.7亿美元。2O世纪9O年代之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0之后, 中美贸易加速发展。到2
9、008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高33374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2523亿美元, 自美国进口8144亿美元,分别比1979年增长了135倍、423倍和42倍。按照美方统计,2008年,中美贸易额为4053.56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3563.19亿美元,自美国进口714.57亿美元。随着中美贸易的不断加速发展,双方在彼此对外贸易中的的地位也随之不断提升,中美经贸合作已成为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支柱。按中方统计,1979年,美国超过西德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1996年,美国超过香港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外商投资来源地。2003年中美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
10、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263亿美元,中国已经跃升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到2004年,美国已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同时,中国也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市场。2005年,美国继续保持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占14.9 %。20062008年,美国一直是仅次于欧盟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按美方统计,1980年,中国在美国贸易伙伴中排名第二十四位。1996年跃升为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到2003年,中国已成为美国的仅次于加拿大和墨西
11、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05年,中国继续保持美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市场和第三大贸易伙伴地位,中美贸易额与美国和其第二大贸易伙伴(墨西哥)的贸易额相比仅少49.5亿美元,2006年,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2007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仍保持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且与美第三大贸易伙伴墨西哥差距逐渐拉大。尽管两国的统计数据不尽相同,但以上事实仍足以说明,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里, 中美已成为对彼此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贸易伙伴。而随着中美双方贸易的发展,两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结构也发生了
12、重要变化。1.2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结构及其变化的特点我们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统计数据来探讨19792008年中国对美国各类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1.2.1各类商品出口金额的变化从中国向美国出口各类商品金额来看,0类食品及活动物, 可看出1979年到2000年贸易金额呈现缓慢平稳的上升趋势, 由1979年的0.57亿美元至1987年的2.93亿美元,1988年增到5.1亿美元,2001年以后贸易金额呈现近似线性上升趋势,至2008年达到51.91亿美元。1类饮料及烟类,可看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呈现上升趋势,1979年至1988年呈缓慢平稳的上升趋势,1979年为0.01亿美元,
13、1988年增到0.15亿美元,1989年至1998年经过几个波动后达到1998年的0.26亿美元,然后1999年到2002年增加到0.52亿美元,之后呈现上下波动型,至2008年达到0.51亿美元。2类非食用原料,1979年0.74亿美元至2001年平稳增至6.7亿美元,2001年以后大幅上升至2008年达到19.76亿美元。3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呈现周期性波动趋势,1979年1.04亿美元,1988年为4.99亿美元,1999年2.8亿美元,之后波动上升,2008年达到21.87亿美元。4类动植物油、脂及蜡,可以看到,1979年0.037亿美元,至1995年一直低于0.05亿美元,
14、2001年达到0.062亿美元,然后快速增长至2008年达到0.43亿美元。第5、6、7、8、9类商品都是呈现“J” 字型增长趋势,其5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1979年为0.66亿美元,2001年达到22.04亿美元,至2008年快速增长至114.66亿美元。6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1979年1.O2亿美元,2001年达到121.11亿美元,此后快速增长,2008年达到476.09亿美元。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1979年0.01亿美元,1988年12.2亿美元,2000年367.33亿美元,2001年以后增长速度加快,2001年365.53亿美元至2008年增到1563.95亿美元。8类杂项制品197
15、9年2.4亿美元,2008年达到1272.08亿美元。9类未分类的商品,1979年为0.047亿美元,2OO8年达41.9亿美元。各类商品在出口中所占比例的变化从各类商品在出口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来看,0类食品及活动物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 由1979年的8.2%, 至1988年4.2% ,1989年增加到5.5,之后到1995年达到1.4% ,至2008年便一直保持在1%一1.5%之间。1类饮料及烟类,这类商品所占比例很小, 低于0.25% ,从1994年以来比例几乎没有变动,保持在0.05% 以下。2类非食用原料,1979年所占比例为11.4 %,1981年达到最大比例18% ,然后一直表现为下
16、降趋势,1982年降为6% ,至1992年间一直呈现缓慢下降状态,1992年为0.8% ,此后表现比较平稳,至2008年为0.55% 。3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就所占比例来看在1988年以前所占比例在出口商品中相对较高,位于前四位中,1989年以后所占比例较小。1979年为16% ,1982年达到最大比例25.7% ,之后1985年达到24.9 %,至1993年下降到0.75% ,至2008年一直保持在1%以下。4类动植物油、脂及蜡,1979年0.57% ,1981年0.02% ,1989年为0.02% ,一直到2008年基本保持在这一水平。5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就所占比例来看,19
17、79年至1989年呈现下降趋势,1979年10O4% ,1990年为2.22% ,1990年至2005年一直保持在2附近,2006、2007、2008年有上升趋势,至2008年达到3.22。6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占的比例相对高些,3O年间始终位于出口商品的前三位中。1979 年15.53,1980年达到21.5%,至1994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此后以平稳的态势增长,2008年达到13.36% 。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所占比例呈现递增趋势,在1986年以前所占比例较小,1979年0.19 %,l986年2.9 ,1987年后增加速度加快,所占比例大幅上升,至1989年达到16.12%
18、 ,超过第6类商品成为第二大出口商品,2001年达到33.42% ,在2004年超过第8类成为第一大出口商品,2004年以后增长速度趋缓,2006年达到最大,为44.66 %,2007、2008年所占比例下降为43.89% 。8类杂项制品,是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1993年达到最高为65.77 %,1993年以前呈现上升趋势,1979年至1988年呈现波动性上升,1979年367 ,1988年55.3%,1989年至1993年呈现稳定增长。1993年以后呈现下降趋势,至2008年达到35.7% ,该商品一直到2003年始终是出口最多的产品,2004年以后被第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超过而成为第二类出口
19、最多的商品。9类未分类的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为1.67% ,1979年0.7% ,从1998年至2008年近似为1%左右,2008年1.12%。1.2.2中国对美国各类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特点上面分别分析了各类商品的金额与所占比例3O年来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产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出口的各类商品的地位在19791989年间变化较大, 在1982年之前是第8、6、2、3类商品占比例较大,1982年到1986年是第8、3、6类商品所占比例较大,1986年之后是第8、6、3、7类商品所占比例较大,在1989年至2008年这段时间内除了第7、8类商品比例变化较
20、大外,各种商品所占比例变化都比较平稳,变化不大,这段时期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第8、7、6类商品,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体现了极高的集中性特征。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中,04类产品为初级产品,59类产品为工业制品。04类商品表示资源密集型产品,5和7类大多数为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制成品,6和8类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分别把04类、59类产品所占比例加总,我们可以看到三十年来我国对美国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的变化,1979年初级产品所占比例为36.8%,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为63.2% ,三十年来初级产品所占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至1993年后比
21、例保持稳定,这时初级产品所占比例为3.5 %,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为96.5% ,到2008年时初级产品所占比例为2.7% ,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为97.3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发现,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改善,与此适应,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工业制成品逐渐取代了初级产品,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出口商品已实现了由初级商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2004年以前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了出口的主导地位,2004年以后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取代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主导地位。30年间, 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商品上的对美出口相对减少,而在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上的对美出口相对增加
22、,出口结构得到改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以轻工、机电产品为主,高附加值的重工业产品所占比重仍然很少。1.3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结构及其变化的特点我们仍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统计数据来探讨19792008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各类商品结构的变化。1.3.1各类商品进口金额的变化从中国向美国进口的各类商品金额来看,类食品及活动物,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金额呈现大幅度波动趋势,1979年488亿美元,1986年最低为015亿美元,1999年为329亿美元,2001年以后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至2008年达到2321亿美元。1类饮料及烟类, 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979至1988年一直保
23、持较低的水平,1979年95万美元,1988年为4348万美元,1989年为043亿美元,1990年至2000年小幅波动,2001年之后呈现上涨趋势,2008年达到145亿美元。2类非食用原料,1979年532亿美元,1999年达到1178亿美元,在这期间呈现小幅波动增长,从2001年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8年达到20113亿美元。3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1979年001亿美元,到1989年为016亿美元,这期间近似稳定的增长,1990年之后呈现波动增长趋势,1993年第一个波峰25亿美元,1995年波谷029亿美元,1997年波峰235亿美元,2000年069亿美元,之后呈上升
24、趋势,2008年达到445亿美元。4类动植物油、脂及蜡,就金额来说,1979年042亿美元,1993年004亿美元,1995年达到最高393亿美元,然后波动下降,2008年163亿美元,5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呈现波动的上升趋势,1979年125亿美元,2001年开始上升速度增快,2001年为2178亿美元,2008年达到9299亿美元。6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呈现“J” 字型波动的上升趋势,1979年244亿美元,到2000年平稳上升至1324亿美元,2001年后上升速度加快,2001年为116亿美元,20O8年达到5O29亿美元。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从金额来说呈现“J” 字型上升趋势,19
25、79年234亿美元,2007年达到28998亿美元,2008年略降为28579亿美元。8类杂项制品,呈现“J” 字型上升趋势,1979年056亿美元,1999年以后呈现快速增长趋势,1999年为1038亿美元,2008年469亿美元。9类未分类的商品,1979年605万美元, 之后缓慢增长至1989年031亿美元,1989到2001年较快增长,2001年21亿美元,2001年之后快速增长,2005年达到最高为733亿美元,2008年为673亿美元。1.3.2各类商品在进口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各类商品在进口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对比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从美国进口各类商品的比例呈现较大的波动性。
26、0类食品及活动物, 在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比较大,呈现波动型递减趋势,1984年以前始终处于前三位中,之后所占比重较小。1979年28.33 ,1982年达到最大42.5%,然后大幅下降至1986年达到最低点,为0.47%,之后经过两个波动后(1989年又一次波峰达到19.7%,1994年波谷2.97%,1995年波峰达到l1.17%),1997年达到3.11%后基本保持不变。1类饮料及烟类,所占比例较小,除1989年达到0.7%以外,始终在0.2%的范围内小幅波动。2类非食用原料,与其他商品比较而言,2类与0类商品所占比重变化都比较大,可以看出第2类商品所占的比例先呈现下降趋势
27、,1979年3O.87%,1993年达到4.74%,在这期间呈现波动下滑,在1993年达到最低之后呈现上升趋势,2008年达到28.15%,1979年的时候是我国进口的最多的商品,1982年之前降至第二位,之后一直在前四位,2000年超过第5类商品成为我国自美国进口的第二大类商品。3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占比例较小,1979年0.06%,至1990年比较稳定,低于0.3,1993年最高达到2.9,之后呈震荡波动,波幅逐渐降低,近似在0.5%附近波动,2008年达到0.6%。4类动植物油、脂及蜡,所占比例较小,1979年为2.4%,然后1983年降到最低,此后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19
28、93年0.04%,1995年达到最高3.35%,然后波动下降,2008年0.23%。5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就所占比例来看呈现波动趋势,在1993年之前呈现较大幅度波动,1979 年7.28,1988 年达到最高27.67%,1993 年9.48%,1993年以后呈现小幅度波动,2008年达到13.01% ,这类商品1982年以后一直处于前三位中,2000年之后保持在第三的位置上。6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呈现波动趋势,1979年14.18,1994年达到最低,为4.82%,此后在6%一8%间波动,2008年为7.04%。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1979年为13.57%,1993年之前呈现上升趋势,1
29、993年达到最高为66.3,1986年为55.44%达到波峰,1988年出现波谷, 为29.69,1993年之后出现略降趋势,2008年降至4O%,此类商品在1982年以前占比重相对较小,1983年超过第3类商品成为中国从美国进口最多的商品。8类杂项制品,所占比例来看,1979年3.25%, 1980 年为1.5%,之后上升至1986年达到最高为1O.4 ,1988年降到4.96,此后保持上升状态至2001年达到8.47%,之后呈现下降趋势,至2008年6.56。1.3.3中国从美国各类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特点上面分别分析了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各类商品的金额与所占比例三十年来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随
30、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商品的贸易结构产生了重大变化,中国进口的各类商品的相对比重在19791989年间变化较大,其中第0类与第7类商品比例变化较大,其他商品相对平稳,而在1990年至2008年期间除了第0类商品比例有一定改变之外,商品的贸易结构几乎没有重大变化,中国自美国进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SITC2、5、6、7、8类,包括农产品、化工产品、机电产品, 以及航天仪器、光学和医疗仪器等,主要为第7、2、5类,其中进口额增长最快的是以农产品为主的SITC2类商品。值得注意的是,SITC6、7、8类商品是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商品,也是自美进口的主要商品。分别把04类、59类产品所占比例加总,我们可以看
31、到三十年来我国从美国进口产品中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的变化,1979年初级产品所占比例为61.7%, 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为38.3%,1983年以后初级产品所占比例始终低于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且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情况不同,它们的比例变化始终呈现稳定的波动趋势,2003年以后可以看到初级产品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到2008年时初级产品所占比例为32.4%,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为67.6。2中美商品贸易结构演变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商品贸易结构出现上述变化特点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2.1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根据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论,一个国家生
32、产和出口的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要素(如资本、劳动力、土地)生产的产品。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技术和资本缺乏的情况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成为出口主要内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集中体现为低成本、低价格。依靠着这一优势,我国起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度过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并迅速成长壮大,同时对外汇的积累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劳动力要素驱动型贸易模式在中国贸易的起步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美国拥有丰富的资本与技术,因此向中国的出口产品多为技术密集型产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品结构中,电子器件及电器产品等高技术产品无论从总量还是比重角度考察,都已成为中国对美出口的
33、主要商品,并且在所有产品中增长速度最快,而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传统商品,如纺织服装等低技术产品和机械等中等技术产品,虽然总量上保持增长,但所占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这都说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结构正在优化。在中国从美国进口商品结构中,资源性产品和初级产品无论从总量还是比重上,都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而高技术产品虽然是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首要商品,但其所占比重已经呈现较大幅度下降趋势。我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不断升级有关。出口商品结构是国内产业结构的延伸和反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至1984年,这是我国农村改革全面启动的时期。该时期产业
34、结构变动以第一产业的变化最为明显,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上升。1984年,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32%,比1978年高出近4个百分点。而同期的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也只在缓慢爬行中上升了1个百分点。第二阶段从1985年到1992年,在此期间,非农产业得到了较快增长,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近6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比重从28%上升到34%,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了第三产业。第三阶段是从1993年开始至今。在这一时期,重化工业已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第一产业比重进一步下降,而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结合我们前面对我国商品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我国
35、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商品结构不断优化。2.2加工贸易在中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中占主流对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方面,我们必须注意到,虽然O4年以后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取代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流仍然是加工贸易方式,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大量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将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加工环节转移到中国,外商进口原材料、设备等,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生产成品后再出口到美国。这种贸易方式导致了外商控制核心技术和销售渠道,我方只参与简单的加工环节。例如,第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在2004年超过第8类成为第一大出口商品,但基本上是满足加工组装环节,创新意识不强, 技术受制于人, 具
36、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所占比重较小。据商务部统计,我国现阶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 术的企业大约仅为万分之三。以电子产业为例,该产业是我国发展最快的产业,多种产品居世界榜首,但在计算机、通讯设备、彩电等主要产品的生产领域,基本上都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大多依赖进口。从本质上讲,我国机电产品的生产大部分是一种加工装配业务,仍然处于劳动密集型环节。因此,从这个角度看, 无论中国出口哪种产品,其国际分工位次和商品结构层次都是比较低的。目前,“中国制造”虽然遍布全球,但知名品牌却寥寥无几。2008年,世界品牌500强中,美国拥有243个, 法国拥有47个, 日本拥有42个,而我国只有15个,在我
37、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加工贸易是主要的贸易方式。因此总体来说,我国目前的出口贸易结构基本上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2.3美国对华出口技术管制对于中国从美国进口方面,本文认为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主要是美国对华的技术出口限制。中国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比重深受美国政策的影响,1979年随着中美外交关系的恢复以及苏联入侵阿富汉,美国政府开始放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1981年至1983年,中美关系一度出现挫折,致使中美贸易额连续两年下降。1983年后,里根政府出于政治和经济的需要,为了改善中美关系和维护美国企业界的利益,公布了“对华出口指导原则” 和7类电子产品对华出口的技术界限,确定对华出口分为三类:(1)绿区
38、(GreenZone)。对美国国家安全影响较小的产品或技术,由商务部审批, 一般不需要跨部门审查,这一类约占总数的75%;(2)黄区(YelowZone)。高技术类产品或技术,需经国防部及其他部门逐项审查; (3)红区(RedZone)。最先进的技术,能直接用于军事系统,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显著威胁的产品和技术,拒绝向中国出口。1990年后,美国国会在对华出口管制问题上的压力加大,克林顿政府虽然进行了高新技术出口管制政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美国出口管制的管辖范围,但无法摆脱核扩散与经济利益的矛盾,使得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处于变换之中。1999年初,美国发布了考克斯报告,重申要重视对中国的技
39、术出口管制。布什政府上台不久,“911”事件发生, 国家安全超过了经济安全,成为美国政府第一关注的问题,美国对经济快速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中国,也变得更加的警惕和多疑。2002年2月, 布什政府进一步提出实施对中国的技术出口限制。从美国对华出口技术管制政策的演变来看,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政策是美方根据其国家安全利益而制定的,出口管制政策的实施限制了美国高新技术向中国的流动,同时给美国的厂商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损失。以损害贸易利益的形式来保障国家安全利益,给美国的对外贸易和贸易产业产生了消极影响,使中美互补性的贸易方式被扭曲。3 发现及政策建议3.1中美贸易具有互补性和互利性通过对中美商品贸易结
40、构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中美贸易本身具有互补性和互利性两大特点。首先,互补性体现在中国与美国的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不同。中国有充裕的劳动力要素,美国有丰富的资本要素,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竞争性的,贸易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两国各自的需求。其次,互利性体现在,美国从中国进口廉价的产品,有利于美国的消费者,提高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并且可以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另外,美国可以将更多的资金和劳动力转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科技部门和服务行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 中国对美国的贸易, 有利于中国沿海地区加工工业的发展,提高中国国内地工业技术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
41、展,也有利于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更快融人世界经济。因此,发展中美贸易对中美双方都有好处。3.2我国贸易结构发展的对策研究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致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加剧,我国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趋于严峻。面临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对资源需求的日益旺盛以及技术壁垒日益严格等问题,传统的贸易模式不能继续下去,为了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我们必须优化调整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3.2.1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中国目前所拥有的比较优势相对于主要贸易伙伴而言仅仅胜在“量” 上,而主要贸易伙伴对中国的贸易顺差却胜在“质”上,主要表现在技术贸易方面,且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外
42、贸发展逐渐进入了高成本时期,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的压力也在逐步上升。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一直是支撑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的主要因素, 但是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的“民工荒”体现出劳动力价格亟需调整,靠牺牲劳动力福利换取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的做法需要得到纠正。首先,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我国的重要产业,这是由中国自身的资源禀赋条件和独特的二元经济结构所决定的。我们应当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注入技术优势,用新技术改造整合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这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利用新技术和人力资本,在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上增强我国传统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改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面临的贸易障碍
43、和技术劣势。其次,在维持当前主要产业比较优势的同时,要重点培育和发展以后的主导产业。出口商品结构不尽合理,根本原因还在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上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发展新的主导产业,有利于加快传统产业改造的步伐,促进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我们必须注意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应建立在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增值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发展理念的更新,推进经济的集约式增长。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和电子产品在我国外贸出口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我国在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是具有潜力的,这些产业大都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 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为此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但要使技术和资本真正成
44、为我国日后主导出口产业,现阶段必须加强企业自主开发技术的能力,政府应注意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关键技术的创新,尽可能引进先进技术并获得自有技术。3.2.2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减少服务贸易逆差 在我国贸易结构中,服务贸易的比重很小,因此,在服务经济到来之际,国家的产业政策应进一步向服务业倾斜,同时,更要注意向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倾斜。相关的税收、信贷等财政优惠政策要与产业倾斜政策相结合,以促进生产性服务行业与电信、金融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迅速发展,使我国的服务产业不仅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能为国民经济中的其它各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3.2.3调整外贸格局,促进外贸市场的多元
45、化、分散化 首先,由于发达国家消费能力强,又是资金、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主要来源地,因此,我们应巩固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并适当提高西欧的贸易比重;其次,由于俄罗斯、东欧等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发达的重化工业技术,同时他们对我国具有出口优势的食品、轻纺、家电等产品需求很大,因此双方贸易潜力很大,我们应扩大对俄罗斯和东欧市场的比重。再次,由于拉美国家的经济重现活力,非洲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我们应努力扩大他们的市场比重。当然,鉴于我国对东南亚的地缘经济关系,我们应在保持绝对额增长的前提下,逐步降低港澳地区的贸易比重,扩大与东盟的贸易比重,促进我国外贸市场格局的多元化。结 论我国的知识和高科技密集型产业目
46、前处于起始阶段,通过对美国的商品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的国家往往在经济地位和贸易利益方面也占优势,因此高科技产业预示了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代表着未来国际贸易的主流,而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全面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尚不成熟,今后我国应在现有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尽可能培育和发展高科技产业,在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使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更好地发挥外贸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致 谢 参考文献1zj.An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China-US Commodity Trade 20062 Look from the
47、 intra-industry trad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ommercial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20073 The development of sino-us trad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in characteristics 4李晓婷.中美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5邹宏元 、王晓东.中美经常项目收支的比较分析 金融与经济 2007 第十期6王雪峰.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研究 2004 现代财经 12期7李志军.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与中美贸易逆差:实质与对策8亢海玲.中美贸易不平衡原因分析9刘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经济研究导刊 2007 第6期110马淑琴.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分析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5 第4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