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ppt(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在疾病状态下,人体敏感性和耐受性都会发生变化,致使药效学和药动学发生或多或少的改变。因此,这些情况下不仅需要选用适当的药物,还需又针对性地采用适宜的剂量和疗程。,一、心衰对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影响,1药物吸收(1)由于胃肠粘膜水肿,故药物吸收较差。(2)心输出量减少,胃肠道血流量下降,影响药物吸收。(3)胃排空时间延长,进入小肠时间推迟,影响药效 例如普鲁卡因酰胺正常人服药1h达峰,急性心肌梗塞时因泵功能减弱,口服给药2h之后才能检测到,达峰时间推迟到5h。,一、心衰对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影响,2药物分布 心衰时,表观分布容积(Vd)减少。例如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心衰时Vd下降
2、为常人的1/3,血药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而此时,机体自身调节机制作用,保证了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血浓过高易出现中毒。,一、心衰对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影响,3药物清除 心衰时,肾脏血流量减少最显著,其次是皮肤及肝脏,当重度心衰时,肾小球滤过率减少3050%,排泄功能减退。右心功能不全时,肝淤血性肿大,且动脉灌流不足而呈脂肪变性,致淤血性肝硬变,使得肝血流量减少,对肝脏高萃取(萃取率70%)的药物影响较为明显。例如:利多卡因的血药浓度与心脏指数呈正相关。静脉应用50mg,在心脏指数正常者(2.51/min/m2)血药浓度为1.5g/ml,而心脏指数低者血药浓度可达2.4g/ml。,一、心衰对药效
3、学和药动学的影响,4心衰时肝药酶活性降低肝淤血引起肝内缺氧而致肝细胞坏死,影响代谢酶活性。5心衰时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急性心肌梗塞时,心肌对洋地黄的敏感性增强,极易中毒,尤其是发病最初24h内。故并发左心衰时宜首选减少前负荷的利尿药或吗啡。,二、药物与肝脏,肝脏是药物代谢最主要的器官。当急、慢性疾病影响肝脏的超微结构时,均可能明显影响某些药物在肝脏的代谢,特别是微粒体氧化酶最容易受损,影响一些药物的消除。肝脏疾病时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有:(1)肝细胞的丧失(2)肝血流量的改变 各种原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性肝硬化、心源性肝硬化等)引起的肝细胞坏死或纤维化改变,使得肝血窦的供血通路扭曲,只能
4、依靠肝动脉的灌注,从而使门静脉压力升高,60%的门静脉血进入侧枝循环(食道下端静脉、胃底静脉及脐周静脉),逃脱了肝脏对药物的灭活,使药物的清除率下降,易产生不良反应。,(3)肝药酶的减少:致使一些主要经肝脏代谢灭活的药物清除率下降,作用加强。如肝脏疾病时,因机体对药物敏感性增强(如脑内BDZ结合位点数增加),应用巴比妥类、氯丙嗪、地西泮等药物可诱发肝性脑病;又如晚期肝病时肝糖原储量减少,服用降糖药可引起低血糖昏迷;又如,肝硬化病人受体呈下调现象,故病人对受体激动剂(如异丙肾)敏感性下降,致使其心率加快不明显。,(4)对药物分布的影响:腹水的产生使总体液容积增大,使Vd增加;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使
5、Pb减小,游离型药物增多,也使Vd增加。,三、药物与肾脏,(一)肾病时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肾病时因有效肾单位减少,可影响需经肾脏处理的药物的吸收。如:胃肠粘膜对钙的吸收需要有活化型1,25-二羟基维生素D3的参与,肾病时25-羟基维生素D3不能被转化成1,25-二羟基维生素D3,故影响了钙的吸收。,三、药物与肾脏,(二)肾病时对药物分布的影响1.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的情况:肾病时因代谢异常或排泄功能减退致使体内脂肪酸、芳香酸和肽类物质的积聚,这些物质可将药物从蛋白结合部位置换下来,使Pb减小,游离型药物增加。常见酸性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NSAIDs、磺胺类、磺酰脲类、香豆素类等;碱性药物如
6、:地西泮、吗啡等。,三、药物与肾脏,2.游离药物浓度不变,总浓度减小的情况:因肾功能减退时Pb减小,游离浓度增加,而消除不受影响,因此药物清除加快,当达稳态时,游离药物浓度与正常肾功能者无差别,但总浓度降低。如苯妥英钠在尿毒症患者体内稳态浓度仅为非尿毒症者的1/2-1/3,因此常以正常状态下稳态血药浓度的1/2或2/3作为判断肾损伤的标准值。3.Vd改变:减小者如地高辛(原因不明);增加者如苯妥英钠、呋塞米。,三、药物与肾脏,(三)肾病时对药物代谢的影响肾脏是体内仅次于肝脏的代谢器官,在近侧肾小管含较高水平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磺基转移酶以及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系,可以代谢蛋白质或使某些原形药
7、物或代谢产物发生结合反应,如50%吗啡,20%呋塞米。,三、药物与肾脏,(四)肾病时对药物排泄的影响排泄是药物从机体内消除的主要方式。原形药物或其活性代谢产物部分或完全经肾脏排泄。1药物经肾脏的排泄量取决于下列因素(1)药物在体内消除的特点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极性越大、水溶性越大,经肾脏排泄的百分率越高。故肾功能障碍时,药物清除变慢,t1/2明显延长,易造成蓄积。(2)肾脏排泄功能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分泌;肾小管的重吸收。临床上常用内生肌酐清除率反映肾脏受损的程度,推断药物经肾脏清除的情况,从而得到调整剂量的方案。,三、药物与肾脏,2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推算理论依据:人体内生肌酐的生成率是恒定的;
8、肾脏排泄肌酐的能力发生改变必然会影响血清中肌酐的浓度,两者呈负相关。此外,还与年龄、体重、性别等参数有关。(1)近似值计算方法 男性:Clcr=100/Ccr-12;女性:Clcr=80/Ccr-12(2)较精确的计算方法男性:Clcr=W(29.30.203Y)/(14.4Ccr);女性:Clcr=W(29.30.203Y)/(14.4Ccr)0.8 或者男性:Clcr=(140年龄)体重/(72Ccr);女性:Clcr=(140年龄)体重/(72Ccr)0.85,3.肾病时的药物应用(1)抗微生物药物 1)肾病时作用不变的药物:红霉素、氯林可霉素等只有少许以原形经肾脏排出,异烟肼、利福平等
9、从胆汁排泄,故肾衰时无须调整剂量。2)肾衰时需要注意的药物:有些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若治疗指数大,可不调整剂量,但因肾衰时半衰期延长2030倍,对肾脏仍有毒性。如青霉素,其半衰期为3040min,肾脏疾病时达710h,大剂量应用会引起青霉素脑病,应予注意。3)肾衰时须减量的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几乎完全从肾脏排出,肾衰时有明显的蓄积作用,易引起肾毒性和耳毒性,须视病情削减剂量;复方新诺明,首次用药应采用大剂量。,(2)心血管系统药物 1)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主要由肾脏排泄,肾功能正常的病人半衰期是1.52天,而无尿者可延长至6天。2)利多卡因:经肝代谢,无需减量。3)普鲁卡因:肾衰时蓄积(原
10、形与代谢产物N-乙酰普鲁卡因胺)4)受体阻断剂:亲脂性:普萘、烯丙、拉贝、美多、氧烯由肝代谢 亲水性:阿替、纳多、索他以原形经肾代谢,甚功能不全时应减量 5)硝普钠:代谢慢,硫氰酸盐浓度100mg/l时可引起毒性反应。6)利尿药:肾功能不良应避免用保钾利尿药,如安体舒通、氨苯喋啶、氨氯吡脒;严重肾衰时噻嗪类无效,呋塞咪、布美他尼易引起耳毒性。7)抗高血压药物:硝苯吡啶、异搏定常用。急性肾衰伴高血压:不用ACEI,残留肾小球滤过依靠出球动脉的收缩;,(3)降糖药 1)胰岛素:50%在肾代谢,宜减量。2)磺酰尿类:氯磺丙脲主要由肾排泄,肾衰时t1/2由36h延长至200h以上;醋磺环己脲的肝脏代谢
11、物有活性,肾衰时原形及代谢物均有蓄积;甲磺丁脲代谢物无活性,不需调整。3)双胍类:苯乙双胍(降糖灵)肾衰时不宜应用,易引起乳酸酸中毒。,(4)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苯二氮卓类:安定(地西泮)、利眠宁主要在体内代谢,治疗指数大,尿毒症时蛋白结合率降低,肾功能不良时不需调整剂量;去甲羟基安定和氯羟安定在尿毒症时有肝肠循环,蛋白结合率降低,但不影响作用和毒性。2)吩噻嗪类:如氯丙嗪少量经肾排泄,肾衰时不引起色素沉着、钙化、低血压、心律失常,神志不清。3)三环抗抑郁药:少量由肾排泄,肾衰时不需调整剂量。4)巴比妥类:尿毒症患者硫喷妥的麻醉作用延长,这是由于血脑屏障降低,致药物敏感性增强。,(5)镇痛药
12、 肾衰时禁用阿司匹林,可用扑热息痛(醋氨酚);非甾体类:抑制PG合成而引起血管收缩,急性肾衰时不用;甲基吗啡(可待因)代谢物为吗啡,后者代谢产物是葡萄糖醛酸结合物,肾衰时宜减量。(6)麻醉药 甲氧氟烷偶尔可引起急性肾衰,其原因是代谢物草酸盐沉着于肾小管。,(7)氯苯丁酯(降脂药)水解为活性代谢产物,后者与白蛋白结合,以葡萄糖醛酸的形式由肾排泄,肾功能不好时,其与蛋白的结合,血浆清除率大大下降,可引起中毒性疾病,尿毒症时应减量。另外,西咪替丁、呋喃硝胺(雷尼替丁)由肾排泄。(8)别嘌呤醇 t1/2为1.5h,其代谢产物羟基嘌呤醇有活性,t1/2应为15-30h,肾衰时后者延长。(9)环孢素A长期
13、应用可引起间质肾炎。,3.药物引起的肾脏不良反应(1)NSAID(非那西丁、阿司匹林、醋氨酚、安替比林、氨基比林):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肾乳头坏死和慢性间质性肾炎。(2)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和多粘菌素:卡那、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新霉素损伤近曲小管。四环素类:除强力霉素和二甲胺四环素外,其他在肾衰时增加血BUN浓度。头孢菌素类:头孢噻啶肾脏毒性最大,可致急性肾小管坏死;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很少有肾毒性。其他:磺胺类、两性霉素B、大剂量甲氧苄青霉素引起间质性肾炎和肾衰。(3)其他药:苯茚二酮由于过敏可致间质性肾炎;三甲双酮和甲乙双酮可引起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金制剂可致膜性肾小球肾炎和蛋白尿;环磷酰胺代谢产物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顺铂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五)肾病时用药方案的调整1.计算Clcr:诺模图法或计算法 2.调整剂量或给药间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