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工程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给排水工程图课件.ppt(8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图,目录,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主要内容,建筑给排水施工图中的图例、符号,1图纸幅面、图框、标题栏和会签栏,建筑图纸的幅面主要有A0、A1、A2、A3和A4五种,如图1.1所示,图中单位为mm。每张图纸都要画出图框,其中图框线用粗实线绘制,在图框的右下角画出标题栏,需要会签的图纸还需要绘制出会签栏,位置和格式如图1.2所示。对于标题栏,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格式,但其大小尺寸应是一致的,如图1.3所示为图纸的标题栏,图中尺寸单位为mm。,图1.1 建筑图纸幅面,图1.2 图框内容,一、常用给排水施工图基本知识,图1.3 图纸标题栏尺寸,图纸的短边一般不加长,长边可加长但加长后的长边尺寸
2、应符合下表,绘图时所用的比例,应根据图面的大小及内容的复杂程度,以图面布置适当,图形能表示明显清晰为原则。在CAD绘图时,绘制的图形为1:1,安照图形本身尺寸绘制。,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线宽b应根据图纸的类别、比例和复杂程度确定。一般线宽b宜为0.7mm或1.0mm。常用的线型应符合表1-4的规定。,字体,图纸上所需书写的文字、数字或符号等,均应笔画清晰、字体端正、排列整齐;标点符号应清楚正确。文字的字高,应从如下系列中选用:1.82.53.5、5、7、10、14、20mm。如需书写更大的字,其高度应按根2的比值递增。图样及说明中的汉字,宜采用长仿宋体,宽度与高度的关系应符合规定。大标题、图册封
3、面、地形图等的汉字,也可书写成其他字体,但应易于辨认。,标高一律以米为单位,标注到小数点后三位。室内工程应标注相对标高;室外工程应标注绝对标高,当无绝对标高资料时,可标注相对标高,但应与总图专业一致。下列部位应标注标高:沟渠和重力流管道的起讫点、转角点、连接点、变尺寸(管径)点及交叉点;压力流管道中的标高控制点;管道穿外墙、剪力墙和构筑物的壁及底板等处;不同水位线处;构筑物和土建部分的相关标高。,压力管道应标注管中心标高,沟渠和重力流管道宜标注沟(管)内底标高。标高的标注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面图中,管道标高应按图4-1所示的方式标注。(2)平面图中,沟渠标高应按图4-2所示的方式标注。
4、(3)剖面图中,管道及水位的标高应按图4-3所示的方式标注。(4)轴测图中,管道标高应按图4-4所示的方式标注。,图4-1 平面图中管道标高标注法,图4-2 平面图中沟渠标高标注法,图4-3 剖面图中管道及水位标高标注法,图4-4 轴测图中管道标高标注法,管径应以mm为单位。水煤气输送钢管(镀锌或非镀锌)、铸铁管等管材,管径宜以公称直径DN表示(如DN15、DN50);无缝钢管、焊接钢管(直缝或螺旋缝)、铜管、不锈钢管等管材,管径宜以外径D壁厚表示(D1084D1594.5等);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管、陶土管、耐酸陶瓷管、缸瓦管等管材,管径宜以内径d表示(如d300、d800等);塑料管材,
5、管径宜按产品标准的方法表示。当设计均用公称直径DN表示管径时,应用公称直径DN与相应产品规格对照表。,4 管径,图4-5 单管管径表示法,图4-6 多管管径表示法,管径的标注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根管道时,管径应按图4-5所示的方式标注。(2)多根管道时,管径应按图4-6所示的方式标注。,(1)当建筑物的给水引入管或排水排出管的数量超过1根时,宜进行编号,编号宜按图4-7所示的方法表示。(2)建筑物穿越楼层的立管,其数量超过1根时宜进行编号,编号宜按图4-8所示的方法表示。,5 编号,(3)在总平面图中,当给排水附属构筑物的数量超过1个时,宜进行编号。编号方法为:构筑物代号编号;给水构筑
6、物的编号顺序宜为:从水源到干管,再从干管到支管,最后到用户;排水构筑物的编号顺序宜为:从上游到下游,先干管后支管。(4)当给排水机电设备的数量超过1台时,宜进行编号,并应有设备编号与设备名称对照表。,图4-7 给水引入(排水排出)管编号表示方法,图4-8 立管编号表示方法,6施工详图,凡平面布置图、系统图中局部构造因受图面比例限制而表达不完善或无法表达的,为使施工概预算及施工不出现失误,必须绘出施工详图。通用施工详图系列,如卫生器具安装、排水检查井、雨水检查井、阀门井、水表井、局部污水处理构筑物等,均有各种施工标准图,施工详图宜首先采用标准图。绘制施工详图的比例以能清楚绘出构造为根据选用。施工
7、详图应尽量详细注明尺寸,不应以比例代替尺寸。,详图符号,详图的编号,详图与被索引的图样同在一张图纸内时,应在详图符号内用阿拉伯数字注明详图的编号。详图符号的圆应以直径为14mm粗实线绘制。详图与被索引的图样不在同一张图纸内,应用细实线在详图符号内画一水平直径,在上半圆中注明详图编号,在下半圆中注明被索引的图纸的编号。,索引符号,图样中的某一局部或构件,如需另见详图,应以索引符号索引。索引出的索引符号是由直径为10mm的圆和水平直径组成,圆及水平直径均应以细实线绘制。详图,如采用标准图,应在索引符号水平直径的延长线上加注该标准图册的编号。,索引符号,索引符号如用于索引剖视详图,应在被剖切的部位绘
8、制剖切位置线,并以引出线引出索引符号,引出线所在的一侧应为投射方向。,引出线,引出线应以细实线绘制,宜采用水平方向的直线、与水平方向成30、45、60、90的直线,或经上述角度再折为水平线。文字说明宜注写在水平线的上方,也可注写在水平线的端部。索引详图的引出线,应与水平直径线相连接。说明的顺序应由上至下,并应与被说明的层次相互 一致;如层次为横向排序,则由 上至下的说明顺序应与左 至右的层次相互一致。,建筑施工图的定位轴线是施工定位、放线的重要依据。凡是承重墙、柱子等主要承重构件,都应画上轴线来确定其位置。对于非承重的分隔墙、次要的局部承重构件等,有时用分轴线定位,有时也可以由注明其与附近轴线
9、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定位轴线采用细点画线表示,此线应伸入墙体内10mm15mm(也可不伸入墙体内)。轴线的端部用细实线画直径为810mm 的圆圈并对轴线进行编号。水平方向的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从左到右依次编号,一般称为纵向轴线。垂直方向的编号用大写英文字母自下而上顺序编写,通常称为横向轴线。如图1.5所示为某建筑平面图的定位轴线及其编号。拉丁字母的I、O、Z不得用做轴线编号。如字母数量不够使用,可增用双字母或单字母加数字注脚,如AA、BAYA或A1、B1Y1。附加定位轴线(分轴线)的编号,应以分数形式表示,并应按下列规定编写:两根轴线间的附加轴线,应以分母表示前一轴线的编号,分子表示附加轴线的编
10、号,编号宜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写,1号轴线或A号轴线之前的附加轴线的分母应以01或0A表示,定位轴线及编号,图1.5 某建筑平面图的定位轴线及其编号,定位轴线,组合较复杂的平面图中定位轴线也可采用分区编号,编号的注写形式应为“分区号该分区编号”。分区号采用阿拉伯数字或大写拉丁字母表示。,定位轴线,圆形平面图中定位轴线的编号,其径向轴线宜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从左下角开始,按逆时针顺序编写;其圆周轴线宜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从外向内顺序编写。,尺寸标注,图样上的尺寸,包括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起止符号和尺寸数字。,尺寸标注-尺寸界线、尺寸线及尺寸起止符号,尺寸界线应用细实线绘制,一般应与被注长度垂直,其
11、一端应离开图样轮廓线不小于2mm,另一端宜超出尺寸线23mm。图样轮廓线可用作尺寸界线。尺寸线应用细实线绘制,应与被注长度平行。图样本身的任何图线均不得用作尺寸线。尺寸起止符号一般用中粗斜短线绘制,其倾斜方向应与尺寸界线成顺时针45角,长度宜为23mm。半径、直径、角度与弧长的尺寸起止符号,宜用箭头表示。图样上的尺寸单位,除 标高及总平面以米为单 位外,其他必须以毫米 为单位。,尺寸的排列与布置,尺寸宜标注在图样轮廓以外,不宜与图线、文字及符号等相交。,尺寸的排列与布置,互相平行的尺寸线,应从被注写的图样轮廓线由近向远整齐排列,较小尺寸应离轮廓线较近,较大尺寸应离轮廓线较远。图样轮廓线以外的尺
12、寸界线,距图样最外轮廓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mm。平行排列的尺寸线的间距,宜为710mm,并应保持一致。,半径、直径的尺寸标注,半径的尺寸线应一端从圆心开始,另一端画箭头指向圆弧。半径数字前应加注半径符号“R”。标注圆的直径尺寸时,直径数字前应加直径符号“”。在圆内标注的尺寸线应通过圆心,两端画箭头指至圆弧。较小圆的直径尺寸,可标注在圆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图的作用,表达,管道总平面图:,管道平面图:,管道系统图:,安装详图:,图例:,施工说明,建筑物是由相关工程构成的综合体:建筑+结构+给排水+采暖通风+电照明等,卫生设施形状、大小、位置、安装方式,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图的组成,概述,建筑给水
13、、排水工程图,给排水管道类型、平面布置、空间位置,管道平面图的作用,可采用与房屋建筑平面图相同的比例:1:100、1:50、1:200、1:300,表达,是给排水工程图中最基本的图样,管道平面图的特点,比例,数量及种类,楼层管道平面图:(原则上应分层绘制),相同时可画标准层,屋面管道平面图,可单独画,简单时可画于顶层管道平面图中(不重叠),管道平面图,底层管道平面图-单独画出,卫生设施,各种井,各类管件,阀,管道平面图表达范围,底层完整表达室内、外 设施、管道连接及 走向,各楼层一般只画有卫生 设施和管道布置 的盥洗、卫生间,管道平面图相关图例,几大要素:,给水管、排水管、雨水管,作用,画法,
14、水平剖面图,底层画全,楼层以相关轴线为界画相关局部,卫生设施平面图,房屋平面图,卫生设施平面形状及位置细实线,(屋面水箱),单独画在屋面管道平面图中细实线,借用顶层管道平面图细双点划线,细实线画出所有可见轮廓(墙身、门窗洞、楼梯、台阶等),管道平面图的图示内容 及画法,为卫生设施及管道的定位基准,管道平面布置图,如:底层平面图,管道系统编号,废:F.L-1 F.L-2,给水:J.L-1(J.L-2(三层以上属水箱),最主要的管道平面图底层平面图完整反映各种管道系统,故对各管道系统作系统编号,方法:,给水系统每一个室外 引入管为一个系统,J类别,1编号,细实线,10,污、废水系统每一个 承接检查
15、井为一个系统,如:,如:,各系统立管编号,污:W.L-1 W.L-2,规定画法,不图示管材及连接方式,表达于施工说明,管道画法:,给水管单线粗实线,污、废水粗虚线,可见与不可见管按可见画,上下重叠管可画成平行,明装管可画入墙内,但 在施工说明中写明明装,给水系统引入管、污废 水系统室外排出管只画 于底层管道平面图,尺寸与标高,底层管道平面图:,轴线尺寸、检查井等对墙面相对位置尺寸,地面标高,返回,地面标高,说明,注释:,楼层管道平面图,必要时可注出卫生设施、管道对墙面、柱面的相对位置尺寸,卫生设施型号:,图中引线旁注或施工说明中说明,相关室名、图名、比例、必要的图例,读图,底层管道平面图:,给
16、水系统,废水系统(两个井),污水系统(两个井),各种卫生设施,给 水,废 水,污 水,底层管道平面图:,给水系统,各种卫生设施,读图,楼层管道平面图:,二层管道平面图:,三层管道平面图:,注意水箱下来的立管(J.L-2),四层管道平面图:,图例,废水系统(两个井),污水系统(两个井),注意各种卫生设施、地漏、立管、给水管走向,废 水,污 水,给 水,管道系统图,作用?,管道系统图的特点,比例(必要时可不按比例画),复杂时可用1:50,简单时可用1:200,表达方法,轴向变形系数均为1,轴间角:,管道系统图作用反映空间管道走向 及各附件在管道上的位置,一般同管道平面图比例(1:100),管道特点
17、空间转折、交叉、重叠多,通常采用三等正面斜轴测图表达:,规定:,OX轴/水平方向,OZ铅垂画,画法,见底层,管道系统图编号=底层 管道平面图相应系统 索引编号,管道系统简单时各系 统可合并画,按系统分别画出各管 道系统图,平行三轴及OXZ坐标面 的管道反映实长,其他管道位置及长度由 其端点坐标确定,管道系统图图示内容及画法,管道画法,交叉管道:,可见管道连续画,被遮挡管道,用较密粗虚线画:,密集管道移开画法,附件画法,以图例及其真实位置画出各种附件:,不可见管道相交处断开画:,水龙头、淋浴器、截止阀等,检查井、地漏、存水弯、通气帽、检查口等,可断开管道将一側平移(拉伸)至宽松处画,并 用细点划
18、线连接,画法:,地面、楼面、屋面,标高(相对),相关房屋构件位置,反映管道相对建筑物的位置,给水系统图中:,标出,构件:墙、梁、地面、楼面、屋面,水箱各部位及各管道中心标高,室外进水管、各横管、阀门、水龙头等管道中心标高,标高精度:小数点后二位,墙,标出,立管顶、检查口、排出管起点标高,排水系统图中(标管底标高),横管底标高取决于卫生设施安装高度,室内地面、各楼面、屋面标高,管径,不同品种的管道用不同的代号:,耐酸陶瓷管、混凝土管、钢筋 混凝土管等内径d,如:d 230,低压不镀锌、铸铁管;聚丙烯管等公称直径DN,如:DN75,坡度,给水系统为压力流,故不标坡度,排水系统为重力流,故须标坡度,
19、标注形式 i=0.05,当采用标准坡度时,可在施工说明中写出,图中不注,图例,图名,比例,列出相关图例,便于读图,管道系统图画图步骤,方法,各管段,长、宽管道平面图中 量取,高层高及卫生设施安装 高度决定,步骤,给水系统,立管-地面线、屋面线、引入管-墙面线、闸阀-水箱、管路-横管、支管-卫生设施(淋浴器)、龙头-标注公称直径、标高,排水系统(污、废水系统),立管-地面线、屋面线、排出横管-墙面线-承接井-检查口、横管-支管-存水弯-地漏-标注公称直径、标高、坡度,读管道平面图与系统图,读给水管道 平面图,底层,分两支进入楼内:,入底层女厕,入一至三层男厕及四层女厕,要点:,对照给水系统图,弄
20、清各层卫生器具、数量、平面位置,弄清立管平面位置,弄清管道系统平面位置,底层,主要由立管J.L1给水,要点:,弄清管道系统平面位置,弄清立管平面位置,弄清各层卫生器具、数量、平面位置,二层,对照给水系统图,二层,主要由立管J.L1给水,三层(四层),要点:,弄清管道系统平面位置,弄清立管平面位置,弄清各层卫生器具、数量、平面位置,对照给水系统图,主要由立管J.L2给水,读污、废水管道平面图,要点:,弄清污、废水井、管道系统 平面位置,弄清立管平面位置,弄清各层卫生器具、地漏 数量、平面 位置,对照污水系统图,底层,(污水系统),读污、废水管道平面图,要点:,弄清污、废水井、管道系统 平面位置,
21、弄清立管平面位置,弄清各层卫生器具、地漏 数量、平面 位置,对照污水系统图,底层,(污水系统),读污、废水管道平面图,要点:,弄清立管平面位置,弄清各层卫生器具、地漏 数量、平面 位置,底层,弄清污、废水井、管道系统 平面位置,对照废水系统图,(废水系统),读污、废水管道平面图,要点:,弄清立管平面位置,弄清各层卫生器具、地漏 数量、平面 位置,底层,弄清污、废水井、管道系统 平面位置,对照废水系统图,(废水系统),二层,要点:,弄清污、废水管道 平面位置,弄清立管平面位置,弄清各层卫生器具、地漏 数量、平面 位置,对照废水系统图,读管道系统图,给水系统,读图顺序1:,底层:分两支引入,二层:
22、,二层以上:立管2,立管1,读图顺序1:,底层:分两支引入,二层:,二层以上:立管2,立管1,读图顺序2:,底层:引入管立管 支管卫生器具、龙头,二层:立管支管1 卫生器具、龙头,二层以上:水箱立管2支管 卫生器具、龙头,排水系统,读图顺序(对照平面图):,卫生设施横支管立管排出管检查井,污水,对照底层及二层管道平面图:,排水系统,读图顺序(对照平面图):,卫生设施横支管立管排出管检查井,污水,对照底层及二层管道平面图:,读图顺序(对照平面图):,卫生设施连接管横支管立管排出管检查井,废水,对照底层及二层管道平面图:,读图顺序(对照平面图):,卫生设施连接管横支管立管排出管检查井,废水,对照底
23、层及二层管道平面图:,作用,表达建筑物相关环境中室外管道连接、系统布置,管道总平面图特点,比例,同建筑总平面图,宜大于 1:500,建筑物画法,内容同建筑总平面图,用细实线画轮廓,管道总平面图图示内容,相关建筑物细实线,各管道系统,给水管道粗实线,管道总平面图,雨水管道粗双点划线,水表井、检查井(图例)(污、废、雨)细实线,化粪池(图例)细实线,管道管径(旁注)及 各井管底标高:,如:DN150,尺寸:,化粪池、检查井、给水管、排水管、建筑物相对位置尺寸,指北针、图例表,污、废水管道粗虚线,习 题,管道工程识图基础知识,管道交叉与重叠,1.管道交叉,(1)单线图管子在平、立面图上的交叉,1,2
24、,1,2,平面图,正立面图,1,2,正立面图,1,2,平面图,1,2,2,1,正立面图,平面图,(2)双线图管子在平、立面图上的交叉,管道工程识图基础知识,2.管子重叠,1,2,1,2,正立面图,侧立面图,1,2,1,平面图,2,1,1,2,正立面图,侧立面图,1,2,1,平面图,1,2,1,2,正立面图,侧立面图,1,2,1,3,4,3,4,3,4,3,2,平面图重叠,管道工程识图基础知识,2.常用管线代号,4-2 给排水施工图的识读,(二)看给排水施工图应注意的问题,(1)首先弄清图纸中的方向和该建筑在总平面图上的位置。(2)看图时先看设计说明,明确设计要求。(3)给水排水施工图所表示的设
25、备和管道一般采用统一的图例,在识读图纸前应查阅和掌握有关的图例,了解图例代表的内容。(4)给水排水管道纵横交叉,平面图难以表明它们的空间走向,一般采用系统图表明各层管道的空间关系及走向,识读时应将系统图和平面图对照识读,以了解系统全貌。,(5)给水系统可以从管道入户起顺着管道的水流方向,经干管、立管、横管、支管到用水设备,将平面图和系统图对应着一一读遍,弄清管道的方向,分枝位置,各段管道的管径、标高、坡度、坡向、管道上的阀门及配水龙头的位置和种类,管道的材质等。(6)排水系统可从卫生器具开始,沿水流方向,经支管、横管、立管,一直查看到排出管。弄清管道的方向,管道汇合位置,各管段的管径、标高、坡
26、度、坡向,检查口、清扫口、地漏的位置、风帽的形式等。同时注意图纸上表示的管路系统,有无排列过于紧密,用标准管件无法连接的情况等。(7)结合平面图、系统图及说明看详图,了解卫生器具的类型、安装形式、设备规格型号、配管形式等,搞清系统的详细构造及施工的具体要求。(8)识读图纸中应注意预留孔洞、预埋件、管沟等的位置及对土木建筑的要求查看有关的土木建筑施工图纸,以便施工中加以配合。,给水管道 系统,幻灯片 11,幻灯片 10,污水管 道系统,幻灯片 11,返 回 1,废水管 道系统,幻灯片 11,返 回 1,六、推荐参考书 1、规范类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50015-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版)2、标准图集: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 卫生设备安装工程 91SB2、给水工程 91SB3 排水工程 91SB4、91SB-X1(2000版),3、设计手册(1)聂梅生,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建筑和小区给水排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册-建筑给水排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其他 高明远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