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复习1蜓-珊瑚-双壳.doc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825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生物复习1蜓-珊瑚-双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生物复习1蜓-珊瑚-双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生物复习1蜓-珊瑚-双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生物复习1蜓-珊瑚-双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生物复习1蜓-珊瑚-双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生物复习1蜓-珊瑚-双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生物复习1蜓-珊瑚-双壳.doc(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word蜓一、蜓的一般特征 1、蜓又名纺锤虫,属肉足虫纲有孔虫目。是一种已经绝灭的原生动物。为四光命名。 2、通常认为是一种浅海底栖动物,生活于水深100米左右热带或亚热带的平静正常浅海环境。 3、蜓具钙质微粒状壳。 4、一般大如麦粒,最小者不到1毫米,大者可达2030毫米以上。 5、石炭纪-二叠纪,是进展全球性比照的重要的标准化石。二叠纪末期绝灭。二、蜓壳的形状 1、壳形:蜓为多房室包旋壳,一般为纺锤形或圆柱形,少数为球形或透镜形。 2、度量: 壳轴-蜓壳平旋所围绕的一根假想轴 壳长-轴向上最大长度 壳宽-垂直于轴的最大宽度3、类型 根据长宽比例可分为三种类型 1长轴型-长大于宽,呈纺锤形、

2、圆柱形 2等轴型-长等于宽,呈圆形、方形 3短轴型-长短于宽,呈透镜形三、硬体构造 一根本构造 二旋壁的结构 三隔壁褶皱与副隔壁一根本构造 1、初房-蜓壳的初房位于壳中央,多为圆形,有时呈椭圆或不规如此形。 初房上有一圆形开口,是细胞质溢出的孔道。 2、旋壁-细胞质在初房外继续分泌壳质形成的壳壁叫旋壁,旋壁围绕一设想轴增个同时向旋轴两端伸展,包裹初房。 外壁-最外圈的旋壁。 3、隔壁-旋壁前端向弯曲形成隔壁。按上述方式依次生长形成多房室。两条隔壁之间即为一个窄长的房室 。 隔壁沟-在壳的外外表,隔壁所在的位置呈沟状 4、壳圈-每绕旋轴一圈即构成一个壳圈,壳圈从到外层层包裹。 5、前壁-终室前方

3、的壳壁称为前壁,在壳的增长过程中,当后一个房室形成时,原有的前壁即变成了隔壁。前壁上不具口孔,生物靠壁孔与外界相通。 6、隔壁孔-隔壁上有许多垂直外表的微孔,叫做隔壁孔。 7、口孔-隔壁基部中央由再吸收作用形成一个开口。注意:前壁上没有开口。 8、通道-相邻隔壁上的开口位置相对,彼此贯穿形成通道。 9、旋脊-通道两旁有致密方解石次生堆积形成从到外盘旋的两条隆脊,叫旋脊。 10、列孔-某些高级的蜓类。在隔壁基部有一排小孔,叫做列孔。 11、复通道-隔壁上的列孔彼此贯穿,蜓部就有好几个通道,称为复通道。 12、拟旋脊-列孔两旁相当于旋脊的堆积物,叫做拟旋脊。 13、轴积-局部旋脊不发育的蜓,其轴部

4、常被次生钙质所充填,叫做轴积。旋脊、拟旋脊和轴积都是次生堆积物,一般认为它们是大致同时形成的。二旋壁的结构 旋壁具分层结构,比拟复杂,不同的蜓类旋壁的结构也相应不同。因此它是分类上的重要依据之一。 旋壁由原生壁致密层、透明层、蜂巢层和次生壁、外疏松层组成。1、旋壁的组成 1致密层-是一层薄而致密的物质,显微镜下不透光,呈黑色。所有的蜓都有致密层。 2透明层-位于致密层之下,为一层浅色透明的亮层。在较低级的蜓类中具有这种结构。 3蜂巢层-位于致密层之下,为一层较厚的具有蜂巢状构造的壳层。在切面上,可见许多垂直于外表而且短而粗的黑线。蜂巢层是高级蜓类所具有的构造。 4疏松层-为壳壁上的一种次生堆积

5、,通常不太致密,不均一。呈暗灰色,附于原生层的外表。外疏松层-附于致密层外外表;疏松层-附于原生层外表。注意:终壳圈上无外疏松层2、旋壁的结构类型 1单层式:仅由致密层组成 2双层式:致密层透明层,如Palaeofusulina致密层蜂巢层,如Triticites 3三层式:致密层、外疏松层,如Profusulina致密层蜂巢层+疏松层,如Verbeekina 4四层式:致密层透明层、外疏松层,如Fusulina三隔壁褶皱与副隔壁 1、隔壁的变化: 1平直 2轻微褶皱 3强烈褶皱2、副隔壁 由蜂巢层局部下延形成规如此的薄板,比隔壁短和形成晚。 1轴向副隔壁 2旋向副隔壁 3二级副隔壁四、切面观

6、察 由于蜓类具包旋壳,只能在各种切面上进展部构造的观察研究。一般主要用下面几种切面 1轴切面: 即通过初房、平行于设想旋轴的切面 2旋切面:通过初房、垂直于旋轴的切面 3弦切面: 不通过初房、平行于旋轴的切面 4斜切面:除以上切面的任意切面。四射珊瑚亚纲一 特点1、具钙质外骨骼,由外壁向中央伸出呈辐射状排列的板状隔壁。2、隔壁数一般为4的倍数,只在4个部位生长3、在软体不断向上生长的过程中,分泌出横板构造,托起身体。另外还有泡沫板和鳞板等辅助构造来支撑身体4、有单体和复体。5、晚奥陶世-二叠纪,二叠纪末起绝灭二 外形 四射珊瑚形态有单体和复体之分,单体形态以角锥状或弯锥状为主。 复体珊瑚由许多

7、个体组成,个体之间严密相连、无空隙的块状复体;个体之间保存一定距离的叫丛状复体,它又可分为枝状和笙状两种。1、单体珊瑚狭锥状-顶角约20阔锥状-顶角约40陀螺状-顶角约70荷叶状-顶角约120盘状-顶角约180圆柱状-拖鞋状-方锥状-2、复体珊瑚1丛状复体:个体之间保存一定距离 树枝状-个体间以不同的角度向上生长。 笙状-个体间以一样的角度向上生长。2块状复体 个体之间严密相连、无空隙。 多角状-个体以外壁相连,横切面成多角状。 星射状-个体间的外壁局部消失,与多角状相似 互嵌状-个体间的外壁全部消失,而以泡沫板相接触。 互通状-个体间的外壁全部消失,相邻个体以长隔壁相互贯穿。三 根本构造一外

8、部构造 1、外壁圆形的外部墙壁,是珊瑚虫的藏身之所,起保护作用。 2、表壁是珊瑚虫在外壁外表分泌的一层灰质薄膜,比拟光滑,其上有生长纹。细的称线,粗的称皱。分别代表“天、月、年 3、萼部位于珊瑚体的顶端,由于隔壁低于外壁,从而形成了杯状凹陷二部构造1、隔壁 珊瑚体辐射排列的纵向骨板叫隔壁,根据生长顺序有原生隔壁以与一、二、三级之分。1隔壁的发生 幼年期最早生成的是6个原生隔壁,然后依次生长出一级隔壁、二级隔壁、三级隔壁。 原生隔壁的生长-最先长出的是主隔壁和对隔壁,然后长出的是两个侧隔壁,再长出两个对侧隔壁。至此六个原生隔壁长齐。一级隔壁的生长 原生隔壁长齐后,一级隔壁按序生长,每次4个,一直

9、到成年期。 一级隔壁只在4个部位生长,2个部位是沿侧隔壁向主隔壁生长,另外2个部位是沿对侧隔壁向侧隔壁生长。其他隔壁的生长 一级隔壁生长后,珊瑚体继续扩大时,便采取轮生的方法来生长一些小的隔壁,即2、3、4级隔壁。生长部位在一级隔壁的空隙之间,或所有隔壁的空隙之间。2分区 主部-主隔壁与两个侧隔壁之间的区域 对部-对隔壁与两个侧隔壁之间的区域3隔壁沟 隔壁所在位置在外壁外表为一条浅沟 由于一级隔壁按序生长,在隔壁沟上的排列也可以反映出来。 主部外壁-一级隔壁沟平行于侧隔壁沟,而与主隔壁沟相交。 对部外壁-一级隔壁沟与对隔壁沟平行,而与侧隔壁沟相交。4沟 由于一级隔壁在4个部位生长,所以在主隔壁

10、、侧隔壁这几个部位一级隔壁生长得较晚,空隙较大,往往是软体所在的部位。 主沟-主隔壁退缩,形成沟状空腔,是软体主要的存在之处。 侧沟-侧隔壁退缩,软体在侧隔壁所在部位,形成沟状空腔。2、横板 在珊瑚虫增长的过程中,外壁不断上移,以得到更大的空间。为了托住软体,在底部不断分泌出横向的板状构造。 横板可分为完整横板和不完整横板,后者指上下横板交织或有分化。 完整横板-横板完整的穿越中心,有水平、上凸、下凹的形状。 不完整横板-上下横板交织,不能直接穿越中心到达另一侧。3、鳞板、泡沫板边缘构造 鳞板-位于珊瑚体边缘隔壁之间上拱而又相互叠复的鱼鳞状小板称为鳞板,在横切面上呈同心状或“人字形排列。 泡沫

11、板-位于边缘,切断隔壁的大小不等的板称为泡沫板。 4、轴部构造 中轴和中柱统称为轴部构造。 中轴-有的珊瑚体中央可有一实心的“灰质柱,称为中轴。中柱 有一些珊瑚的中央在横切面上表现为蛛网状的构造为中柱。由中板辐板斜板组成。 中板-在中央平分中柱。 辐板-由一级隔壁断开后形成,由中央向外辐射 斜板-由横板分化而成,向中心倾斜。四、带型横板珊瑚亚纲Tabulata一 特点 1、横板珊瑚亚纲Tabulata又称床板珊瑚,全是复体,没有单体。 2、横板发育而隔壁不发育。 3、个体与个体之间具有联接构造。 4、个体较小,4-5毫米。 5、寒武纪-二叠纪二 外形 只有复体,也分为块状和丛状两类。 块状复体

12、的个横断面多为多角形、半月形,复体外型有球形和铁饼形等 丛状复体的个体为圆柱状,复体外形有笙状、蔓延状、枝状与链状等。三 骨骼构造 1、表壁-极薄的钙质层,位于骨骼的外外表,常具有同心状生长纹。 2、体壁-包围个体部空腔的灰质壁。 3、萼部-珊瑚个体最上部的凹陷,原来的珊瑚虫所居住的地方。 4、隔壁横板珊瑚隔壁不发育或无隔壁。 1隔壁刺-附于体壁的外表,隔壁呈刺状,一般可成排出现。 2隔壁脊瘤-隔壁不明显,呈极低的脊状或瘤状。 3板状隔壁-向中心延伸较远,类似四射珊瑚的隔壁,有时也可分级。 4鳞片状隔壁-隔壁刺伸长,在横向上扩展成鳞片状. 5、横板 是最发育的构造,是体壁中的横向板状构造。其横

13、板完整或不完整,完整的有水平状、下凹状、上拱状,不完整的有交织状、漏斗状与泡沫状。 1完整横板-有平行横板、下凹状横板、上拱状横板。 2交织状横板不完整,向轴部倾斜,上下交织。 3漏斗状横板横板规如此地下陷,在中央形成管道状,形如漏斗,也称为笛管。 4泡沫状横板极不完整,分化成许多泡沫状小板。四 联接构造 横板珊瑚另一主要特征是有沟通个体腔或使个体相互连接的一种特征构造,称为联接构造或共骨,可进一步划分为联接孔、联接收和联接板三种。1、联接孔 是块状复体的个体之间相互联通的孔状构造 1壁孔-分布在个体体壁的壁面上,排列规如此或不规如此。 2角孔-分布在个体的棱角上。 2 联结管-为丛状相邻的个

14、体所具有,其外形为管状。排列规如此或不规如此,是一种横向构造。 3 联结板-为丛状个体之间所共有的连接构造,他横向成板状,板可发育横板或泡沫板。双壳纲(Bivalvia一 一般特征 1、双壳类一般具有互相对称、大小一致的左右两壳瓣。每瓣壳本身前后一般不对称。常见的如海扇、蚶、珠蚌等。 2、有左右两片外套膜,分泌双瓣的壳,故称双壳纲。外套膜之间的空腔叫外套腔,腔有呈瓣片状的鳃,故又名瓣鳃纲。鳃是呼吸器官,其结构由简单至复杂,可分原鳃、丝鳃、真瓣鳃和隔鳃四种。足位于身体前腹方,常似斧形,故又名斧足纲 。 3、神经系统不兴旺,具三对神经节,感觉器官极不兴旺。心脏较兴旺,有一对肾。 4、生态分布和生活

15、方式 分布陆地:河湖沼泽均有,海洋:从滨海到深海均有,是水生动物中生活领域最广泛的门类之一。 生活方式底栖固着、底栖移动、平躺海底、游泳、挖泥、穴居等。 5、时代:寒武纪现代,中新生代繁盛。二 外部形态与构造 1、壳形 主要看侧视的形态,有圆形、三角形、卵形、扇形、壳菜蛤形、四边形、偏顶蛤形、不等壳形 两瓣壳一般相互对称、大小相等。但每个壳瓣一般前、后不对称。固着、躺卧、漂浮生活者壳形变异而不对称2、外部构造 1喙-壳体最早形成的壳尖为喙 。 前转-指向前方 正转-指向上方 倒转-指向后方 2壳顶区-包括喙在围绕喙的凸起局部为壳顶区。 3顶脊线-壳面最凸处的连线,通常位于后部,叫后壳顶脊,前壳

16、顶脊较少见 后壳面-顶脊线后部的平坦面 4基面-喙与两瓣铰合线之间的平面或曲面叫基面。 三角形基面-喙下部有一个基面 新月面-喙下部有二个基面,喙前基面常呈心形,称新月面 盾纹面-喙下部有二个基面,喙后基面常呈长矛状,称盾纹面 5耳-以足丝附着的表栖种类的壳体,在铰喙下前端和后端具翼状伸出局部,称为前耳和后耳。耳与其余壳面或呈过渡,或以凹槽即耳凹相隔。 耳凹-耳与壳本体之间的凹线 6足丝凹口-右壳前下方的凹口 足丝凹曲-左壳前下方的凹曲3、壳饰 双壳类壳饰通常分为同心饰和放射饰两类。按其强度与粗细,壳饰有线、脊、褶等。 1同心饰同心饰有同心线、同心脊、同心褶或同心层; 2放射饰放射饰有放射线、

17、放射脊、放射褶等; 3网状壳饰有些种类同时具有上述两类壳饰,相交成网状壳饰; 4此外有的具剌、瘤、节等。 三 部构造 1、外套线-外套膜附在外壳部边缘上的边缘线。 外套湾-外套线在后部有一凹状弯曲,他由水管系统的伸缩造成。 2、肌痕-闭壳肌的附着痕 单柱型-1个闭壳肌痕 双柱型-2个闭壳肌痕,等大的称为等柱型,前小后大的称为异柱型3、韧带痕 位于壳喙之下,壳或壳外,由韧带所留下的平面、凹面或凹坑。 1外韧带-位于壳外,由三种类型: 两韧式-新月面+盾纹面 前韧式-新月面 后韧式-盾纹面 2韧带-位于壳铰缘中央之下,由弹回体弹性小球和弹体窝组成。4、铰合构造 铰缘喙下部使双壳铰合在一起的线段,又

18、称铰合线。 铰板齿槽附着的板状物。1栉齿型-铰板上有一列短的向中心放射的齿。 古栉齿型-不具基面 新栉齿型-具基面2异齿型 分异为数个主齿或侧齿,其数量较少 主齿-喙下直立的大齿,短而粗 侧齿-平行于铰缘,细长,2-4个;分前侧齿和后侧齿。3古异齿型 介于栉齿型和异齿型之间的一些形式的总称,它包括了许多齿型各异的类别。 射齿型向喙部放射 裂齿型类似于射齿型,但齿数少,粗大,主齿分裂。 假异齿型齿较长,都由喙下延伸出来。4弱齿型齿很微弱5贫齿型、厚齿型、等齿型四 壳的定向与度量 1、定向 背腹两壳铰合的一方称背方,相对壳开闭的一方为腹方。 前后生活时的运动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 左右当壳的前后确定以后,将壳顶向上,前端指向观察者的前方,左侧壳瓣为左壳,右侧为右壳。2、前后的判断标志 1一般喙指向前方; 2壳前后不对称者,一般后部较前部为长; 3放射与同心纹饰一般由喙向后方扩散 ; 4新月面在前,盾纹面在后; 5有耳的种类,后耳常大于前耳; 6外套湾位于后部; 7单个肌痕时,一般位于中偏后部。两个肌痕有大小不同时,前小后大。3、度量 壳长-前后两端的最大的水平距离 壳高-壳顶至腹缘并垂直与壳长的最大距离 壳凸-垂直于双壳接合面的最大距离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