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煤矿6—12施工组织设计.doc
《马蹄煤矿6—12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蹄煤矿6—12施工组织设计.doc(3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某某县某某煤矿某某月施工组织计划设计某某煤矿技术科目录第一章、某某煤矿某某年度7-12月抽采计划-3第一节、矿井概况-3第二节、某某年度7-12月抽采计划-13一、瓦斯抽采管理措施-13二、某某月抽采规划的目标-14三、某某月采掘工作面布置-15四、瓦斯抽采方法及钻孔布置-15五、钻孔进尺与瓦斯抽采量及其他方面-18第三节 、“抽采”落实保障措施-19第四节 、资金保证措施-20第二章、某某煤矿某某月采掘计划-21一、前言-21二、采掘作业计划-22三、掘进工程项目预算-26四、某某年度7-12月采掘工程计划表-29第一章、某某煤矿某某月抽采计划第一节、矿井概况一、交通位置及井田概况某某县某某
2、镇某某煤矿(整合)位于贵州省某某县某某镇,距县城约52km。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6381062734;北纬273222273246。矿区距某某县城52 km,距鸭溪电厂20 km,326国道从矿区的南面通过,326国道距工业广场约0.2km,交通方便。矿井位于贵州高原西北部,属剥蚀型山地地貌。最高点为矿区西南部的山顶,海拔标高+1115.5m;最低点在矿区中部,标高+977m,最大相对高差138.5m,一般相对高差50100m。矿区内山脉走向整体呈近东西向。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及河流。井田范围内地震烈度为VI度。矿区范围内未发现高温异常区。二、矿区井界、采空区、电源情况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
3、于2008年12月8日颁发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5200000831117),矿区范围由8个拐点坐标圈定,平面积为0.9422km2;井田走向长约2.53.08km,倾向宽约1.31.45km。东边与新兴煤矿、西边与宏发煤矿相邻,没有矿界冲突,生产规模拟定15万t/a。详见下表: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XY13048401356441742304906735643894330489363564262643048290356426335304833135643219630481503564321973048150356432508304834035643250矿区面积:0.9422km2;开采
4、深度:+950-400贵州省某某县某某镇某某煤矿(整合)由原某某煤矿和原金马煤矿整合而成,根据某某县某某煤矿老系统开采情况说明,原某某煤矿和原金马煤矿区内最低开采权标高+867m。矿井现有一回路临时电源引自泮水10kv变电站,供电距离6km。矿井二路供电电源拟引自某某10kv变电站不同母线段,供电距离3km。三、地质储量根据黔国土资储备字200840号关于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及意见书,截止2007年11月30日止,评审备案的煤炭(准采标高+950m-+400m)保有资源量共计(333)+(334?)555万吨,其中:(333)311万吨,(334?)244万吨。四、地质构造1区域地质概况区
5、位处杨子陆块黔北隆起某某断拱带,鸭溪向斜中段北翼。出露地层有第四系、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夜郎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龙潭组、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由西至东次级褶皱构造走向北东南西向,其间常被走向断层所破坏。其总体由大致平行的褶皱及断裂组成。一般都在几公里几十公里以上。断裂一般倾角较陡,规模较大,其派生的低序次张性、张扭性断裂发育。鸭溪向斜:轴向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宽310km,呈长条状,开阔平缓,两翼不对称,北西倾角2055左右,南东翼倾角1030左右。2矿床地质构造特征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有第四系、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夜郎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龙潭组、二叠系中统茅口组。2)构造褶皱矿井位于鸭溪向斜北
6、翼,地层总体呈向南东倾斜的急倾斜单斜构造,其地层产状为:倾向160180,倾角8489。 断裂区内未见断裂构造,仅在局部地段发育有小裂隙,对本次勘查范围内的煤矿无破坏作用。区内观测到的节理主要有走向130和220的两组,节理面倾角6585,主要发育在碳酸盐地层中,由于岩层的成层组合条件限制了节理裂隙的水平延伸和垂向发育,节理的平面连续性和垂向连续性均较差,且分布不均匀。龙潭组地层为矿区内唯一含煤地层,矿区范围内未发现断层,总体为一向南东倾斜的急倾斜单斜构造,按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T/T0216-2002)可确定该区构造复杂程度中等。五、矿区内可采煤层赋存情况1、可采煤层特征矿区内可采煤层3
7、层,即C4、C6和C9,各煤层特征从上而下分述如下:、C4产于龙潭组中上部,下距C6煤层58米,厚1.71.9米,平均厚1.8米。该煤层结构简单,一般无夹矸,煤层颜色为灰黑色,粉末为深黑色,条带状结构,似金属光泽,硬度相对较大,脆度小,贝壳状断口,外生裂隙较发育,半亮煤光亮煤,易碎、开采后以粉煤为主。、C6产于龙潭组中上部,下距C9煤层58米,厚1.31.5米,平均厚1.4米。该煤层结构简单,一般无夹矸,煤层颜色为灰黑色,粉末为深黑色,条带状结构,似金属光泽,硬度相对较大,脆度小,贝壳状断口,外生裂隙较发育,半亮煤光亮煤,易碎、开采后以块煤为主。、C9产于龙潭组中部,下距茅口组4050米,厚1
8、.31.5米,平均厚1.4米。该煤层结构简单,一般无夹矸,煤层颜色为灰黑色,粉末为深黑色,条带状结构,似金属光泽,硬度相对较大,脆度小,贝壳状断口,外生裂隙较发育,半亮煤光亮煤,易碎、开采后以块煤为主。表 可采煤层特征表序号区域组煤层名称煤层厚度(m)层间距(m)煤层夹矸数稳定性煤层平均倾角(度)煤种顶底板岩性最小最大平均顶板底板1龙潭组C41.71.91.8较稳定85无烟煤灰色灰岩灰色粉砂质泥岩5.302C61.31.51.4较稳定85无烟煤灰黑色粉砂质泥岩深灰色泥岩5.703C91.31.51.4稳定85无烟煤深灰色泥质砂岩灰、深灰色含黄铁矿结核粉砂岩2、煤层顶、底板情况(见下图)C4顶板
9、为灰色石灰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顶板岩体较坚硬,稳定性好;底板岩体软弱,稳定性差。无夹矸。C6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顶底板均不稳定,采矿时易发生冒底。无夹矸。C9顶板为黑色泥质砂岩,为不稳定顶板,采矿时易发生冒底。底板为粉砂岩,为稳定底板。无夹矸。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六、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1开采技术条件(1)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矿区内工程地质岩组可划分为坚硬岩组、半坚硬岩组、软弱岩组及松散岩组四类。坚硬岩组:主要包括中微风化的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T1m)灰岩及白云岩,夜郎组黄村坝段(T1y2)灰岩及燧石灰岩,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灰岩及燧石灰岩, 二叠系中统栖霞组至茅口
10、组 (P2q+m)灰岩及燧石灰岩。半坚硬岩组:主要包括中微风化中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煤层夹灰岩及泥质灰岩等。软弱岩组:主要包括强风化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T1y3)页岩、沙堡湾段(T1y1)粉砂质泥岩等。松散岩组:主要包括第四系残积红粘土、砂土、粉砂质粘土、碎石土及河流冲积形成的砂、砾、卵石等。土体工程地质条件 第四系残积、坡积及冲洪积土层:主要分布于矿区地势低洼地地带及河谷地段,分布面积较大。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灰岩等经长期风化、剥蚀后的残积、坡积物,土层厚度不大,缓坡及沟谷中稍厚,一般小于10m,土质多为碎石土、砂土、粉质粘土及砂、砾、卵石等,土体呈松散
11、或半固结状,分选性、胶结性差,土体较松散,透水性较好,土体强度弱,压缩性高,受力后土体沉降量大,边坡容易失稳,不适宜直接作工程建筑地基,只有采取加固措施后才可作为工程建筑地基。岩体工程地质条件上覆地层含煤地层上覆围岩主要为碳酸岩,主要为长兴组灰岩、燧石灰岩、夜郎组黄村坝段灰岩,大部份为中厚层状,岩体普遍较完整,岩体多为块状,岩石致密、坚硬,属坚硬类型,抗压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RQD值高,岩体多数为 、类,岩体稳定性中等良,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不良之处是这类岩石岩溶发育较强烈,巷道掘进时应防止高地压、岩爆、掉块、跨塌、涌水、突泥等。含煤地层上覆围岩的碎屑岩,主要为沙堡湾段粉砂质泥岩、九级滩段页岩
12、,岩石多为薄层状,层理特征多为均匀层理、交错层理或水平层理,以泥质胶结为主,泥质含量较高,靠近地表岩石容易遭受风化、剥蚀而形成残积土,地下深部则岩石较完整。此种岩体结构特点是岩体分层多,受沉积因素影响,平面上和剖面上岩相、厚度分布变化较大。受各种结构面的相互影响,结构体形态以长方体、板状体为主,该类岩体抗压强度中等,饱水后强度降低,当失去原岩应力平衡状态后,以离层或沿滑动面滑脱失稳为主要表现形式。总体上该碎屑岩多为层状结构,少量碎裂结构,属中等坚硬岩,岩体多数类,岩体质量中等,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在该类岩石中掘进巷道时可能出现缩径、软岩挤出、片帮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含煤地层主要为粉砂岩、砂岩、硅
13、质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泥质灰岩、炭质粘土岩及煤层组成,多为层状,少量碎裂结构,该地层中钙质砂、泥质粉砂岩属中等坚硬岩组,力学强度中等,有一定遇水软化性,岩石完整性较好,岩体稳定性中等;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煤层属软弱岩组,力学强度很低,遇水时极易软化,塑性强,岩石完整性不好,岩体稳定性很差,巷道掘至该层段时,易产生顶部塌陷及底鼓、片帮等现象。下伏地层含煤地层的下伏地层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岩石为灰岩,厚层状,溶隙及溶洞发育,属坚硬岩组,岩体致密坚硬,稳定性好。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矿区内可采煤层3层,即C4、C6、C9煤层,各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如下:C4顶板为灰色石灰岩,底板为粉
14、砂质泥岩。顶板岩体较坚硬,稳定性好;底板岩体软弱,稳定性较差。C6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顶底板均不稳定,采矿时易发生冒底。C9顶板为黑色泥质砂岩,为不稳定顶板,采矿时易发生冒底。底板为粉砂岩,为稳定底板。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综上所述,在未来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矿区范围内C6、C9煤层顶板稳定性差,发生巷道顶板垮塌及突底等工程地质问题的可能性较大,C4煤层顶板较稳定,但大面积采空仍会导致顶板垮塌,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巷道顶、底板支护。综上所述,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为第三类中等型。七、水文地质条件区域水文地质概况区域构造以褶皱为主,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间展布。碳酸盐岩含丰富的岩溶水,碎屑岩含
15、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堆积层零星分布,微含孔隙水。岩溶水主要靠大气降水通过岩溶漏斗、落水洞及溶隙等补给,其运动方向受地质构造及地貌等因素的控制,往往具有较大面积和较长途径的迳流,排泄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沟谷中。裂隙水主要靠大气降水通过地表节理裂隙补给,多为近源排泄,泉水流量一般较小。偏岩河主要富集于一些较开阔的向斜地段,另外,两种构造复合交接部位,向斜转折端,背斜倾伏端端等处岩溶较发育,岩溶水较密集。裂隙水的年变化幅度小于5倍,岩溶泉水及地下河流量年变化幅度较大,一般240倍。地层的富水性特征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Q),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T1m)、夜郎组的九节滩段(T1y3)、黄村坝段(T
16、1y2)、沙堡湾段(T1y1)、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龙潭组(P3l)下统的茅口组(P2m);其中Q为松散堆积裂水含水层,T1m 、T1y2、P3c的灰岩、白云岩为碳酸岩溶水含水层,T1y1 、T1y3、P3l的碎屑岩及煤层为区内的相对隔水层。隔水层及特征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节滩段(T1y3)、沙堡湾段 (T1y1)分布于矿区南部,岩性为灰、灰黄色薄层泥岩,富水性弱,为矿区相对隔水层。二叠系龙潭组(P3l)主要为灰、灰白色粉砂岩,黑色炭质泥岩,灰白色粘土岩硫铁矿层,偶夹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泥灰岩,共含煤15层,层厚85115米,在矿区范围内全区可采煤层3层,其中C4产于龙潭组中下部,C6、
17、C9产于该组下部,下距茅口组(P2m)岩溶含水层顶界约10m,龙潭组泥岩、粘土岩等的隔水性好,据本次工作调查,所有的原生产煤井均未出现过涌水和突水现象,煤层中只有少量地下水以滴水或浸入形式出现,富水性弱,为矿区相对隔水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补给条件各含水层之间一般无水力联系。含水层水的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具有季节性。补给水量与降雨量、受水面积及裂隙发育程度相关。充水因素根据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结合邻近生产矿井的调查,本矿井直接充水因素为煤层顶板裂隙水,主要充水因素为老窑水。矿坑涌水量预计矿区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区,矿床充水主要因素为龙潭组煤系地层,煤系地层无其它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矿坑涌水量采用
18、大气降水入渗法计算,原则是根据矿区的地貌、岩性、构造的差异确定矿区汇水面积及有关水文地质参数,按公式进行计算,大气降水的渗入量即为未来矿坑涌水量。通过实地调查,结合矿坑2013年度井下涌水量观测结果,正常涌水量为20.0m3/h,最大涌水量60m3/h。(6)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矿井范围内含水层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上统长兴组及三叠系下统夜郎组黄村坝段,受大气降水补给条件差,水量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而呈季节性变化。本矿井直接充水因素为煤层顶底板裂隙水、层间裂隙水,主要充水因素为老窑水、地表水,且矿井煤矿准采标高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885m以下。地表水、老窖水积水是未来矿坑的主要充水因素,龙潭组地层
19、为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其上覆、下伏灰岩富水层为间接充水层,故某某煤矿为裂隙充水矿床,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7)供水水源生活用水:矿区范围内基本无稳定的泉水和其他地表水体,矿区内主井井筒+840m标高基岩裂隙水可供矿区生活饮用水源。生产用水:井下水经沉淀净化处理后作工业用水。八、矿井瓦斯、煤尘爆炸性、煤炭自燃倾向、地温、冲击地压等情况(1)瓦斯2012年,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9.01m/t, 2011年瓦斯绝对涌出量1.35m/min。(2)煤尘爆炸性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5年12月为该矿所作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C4、C6、C9煤层,煤尘无
20、爆炸性。(3)煤层自燃倾向性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5年12月为该矿所作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C4、C6、C9煤层自燃倾向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层)。(4)煤与瓦斯突出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5月提交的贵州省某某县马路蹄煤矿C4、C6、C9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C4、C6、C9煤层在+774m水平以上没有突出危险性(于2011年再次复查确认)。根据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省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矿井一采区按高瓦斯设计和管理。(5)地温本井田属地温正常
21、区,无热害影响。(6)冲击地压本井田无冲击地压危险。第二节、某某月瓦斯抽采计划一、瓦斯抽采管理措施根椐某某月采掘工作面布置情况,本年抽采管理措施如下:1、矿井设置满足抽采工作需要的专业抽采队伍。根据本矿井的实际情况,配备专业抽采队;其中抽采队长1人、抽采技术员1人、突出危险性预测3人、抽采措施即抽放钻孔施钻人员6人、抽放泵站司机3人、抽放管路、钻机、压风自救系统维修管理3人、抽采措施效果检验3人,具体负责矿井的瓦斯抽采工作。2、矿井在编制年度、季度、月度生产建设计划时,必须一同编制年度、季度、月度抽采措施计划,保证抽、掘、采平衡。抽采措施计划及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安排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矿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蹄 煤矿 12 施工组织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83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