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开中教师读书随笔:从活着到活着之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99622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开中教师读书随笔:从活着到活着之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原创】开中教师读书随笔:从活着到活着之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原创】开中教师读书随笔:从活着到活着之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原创】开中教师读书随笔:从活着到活着之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原创】开中教师读书随笔:从活着到活着之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开中教师读书随笔:从活着到活着之上.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开化好地方,阅读好时光”征文从活着到活着之上浙江省开化中学语文组余慧余华是一个冷酷的作家,非常惯于用冰冷的语调、荒诞的黑色、病态的思维去描写生活的苦难与死亡。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是如此,活着更是如此。在活着中,死亡就像一个巨大的魔咒,主人公福贵的荒诞的苦难一个接着一个呼啸而来,富贵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甥一个接一个的纷纷的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一一死去,只留下富贵自己和一头也叫做富贵的老牛,更只留下我们这些读者一地的错愕、满眼的悲伤。余华曾说起他写活着的缘由: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

2、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所以在那些悲伤的情节里,福贵仍然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述说苦难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曾记得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过:如果你有两片面包,卖掉一个吧,用来买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是精神的粮食。意思是说人在物质基础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应该去追求精神的富足。富贵先前是一个少爷,好赌好色,得意之时,骑着妓女羞辱丈人,赌场上大骂妻子,而当赌博输光了家产后,就夹着尾巴老实做人。对他而言,后来的生活里就只有一个面包,活着也就成了他唯一的出路,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坚忍,顽强,尽管有些苍凉。于是,活着就成了习惯

3、性的活着、就成了徐富贵唯一的精神追求,正如文中所言“一个人命再薄,只要想活着,怎么也死不了。”尽管徐富贵的活着彰显了他生命的执著顽强,但更多地却表达出面对苦难的悲伤、无奈、麻木。相较而言,阎真的活着之上却表达着一个人在拥有一个面包和一朵水仙花之后,在世俗的环境里,被逼着寻找怎样给面包和水仙花保鲜。用作者的话就是:“生存是绝对命令,良知也是绝对命令,当这两个绝对碰撞在一起,你就必须回答哪个更加绝对J文中的主人公聂致远出生于一个寂寥的乡村鱼尾镇,毫无背景,全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勤奋考上了大学,继而又考上了博士,毕业后又回到了自己的母校麓城师大教书。他具有像曹雪芹一样的传统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理想主义人格

4、,骨子里有一份典型的知识分子的清高,学问做得踏实而有才气,做人做事有着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不屑于经营圈子,不屑于搞学术潜规则。于是,在现实生活中,在合理的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他遭遇了三重困境:生活的困境是第一个困境。人是社会的人,聂致远也不例外,结婚、生孩子、买房子、妻子的编制问题等等,都摆在他面前,都需要用钱来解决。“生活伸出无数双手向你要钱,交按揭、交电费、交话费、买小菜J于是,火车的“咔嚓咔嚓”声也变成了“钱钱钱钱”的声音。对此,聂致远感叹着:“自我生存这么现实,现实到像阳台的棱角,坚硬、冰冷、粗糙,我没有办法设想它的温和柔软”。学术的困境是第二个困境。作为大学教师,要进行科研,要评职称,这

5、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对聂致远来说,做课题、写论文都不是问题,他有想法、有才气。但非常现实的是:课题研究的立项、经费问题,论文发表的级别问题,职称的名额问题,研究生的论文答辩问题,所有这些都在一个潜规则里,而这个潜规则却被“学术据客”蒙天舒运用的炉火纯青,拍马屁、拉关系、送红包、做交易、经营圈子等等。“我总是想着好论文肯定会发表在好刊物上,看来不是那么回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这里,关系是那么重要,太重要,比论文的质量更重要。总之,眼神已经不是那个眼神,标准也不是那个标准,一切都失范了J精神的困境是第三个困境。聂致远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有良知,有底线,有追求,但在生活与学术双重困境的撞击下,看着功利

6、主义者蒙天舒的如鱼得水、处处领先的现状,他迷惑了、失落了、无奈了。文末,作者借聂致远感慨着说:“我只是不愿在活着的名义之下,把他们指为虚幻,而是在他们的感召之下,坚守那条做人的底线。”是的,对一个以曹雪芹、陶渊明等人为景仰对象的知识分子来说,物质的困顿远不如精神的困顿更折磨人,精神的缺失远比精神的彷徨更令人痛心!之所以将活着和活着之上两部作品连接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精神世界的嫡变。一个是物质的匮乏却遮掩不住生命的顽强,命运的不可捉摸却摧残不了友好面对生活的信念;一个是物质的基本满足却难以抵受世俗的吹打,普世的价值观难以抵御功利主义的潮流。苦难的意义在哪里?生存的意义在哪里?这是活着的追问;功利主义的合法边界在哪里?道德底线和文化良知能否平衡功利主义?这是活着之上的追问。压抑之余,忽然有了一丝庆幸,毕竟徐富贵还是活着,毕竟聂致远还是评上了教授。或许凡俗的活着是人的宿命,但在自我活着之上,还是有先行者用自己的血泪人生昭示的价值和意义,还是有后来者继续着先行者的坚守。人,不是单靠吃米而活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