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条件计算教学设计浙教版信息科技五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条件计算教学设计浙教版信息科技五年级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2课条件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2022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节课分为两个活动:“生活中的条件计算”“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两部分内容组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逐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升信息社会责任,综合提升信息素养。教学目标及核心索养指向1、了解生活中的条件计算;(信息意识)2、了解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生活中的条件计算;设计原因:了解条件计算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知识点的渗透需要作为重点内容。教学难点:1、了解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
2、设计原因:了解条件计算实现控制过程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此部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高,应作为难点内容。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3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听教师引导生活中的案例,学生讨论,回答提问情境引入:空调系统是通过怎样的计算过程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空调系统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条件计算的学习兴趣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2、新知讲授(35分钟)第二步,获取数据,对照条件,做出决策教师活动活动1:生活中的条件计算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运用条件计算来解决问题。运用条 件计算时,首先需要明确可选的条件和对应的计算规 则,然后将输入的数据与条件进行匹配,选择对应的计 算规则得到计算结果。如学校判断早锻炼是否出操
3、,就是一个运用条件计算的 决策过程第一步,明确决策的条件。学校早锻炼是否出操的决策条件如下:一是天气条件,如果下雨、下雪或者大雾天气,就不出 操;二是地面条件,如果地面积水,路面湿滑,就不出操; 三是空气质量,如果空气质量指数高于200,就不出操。学生活动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探讨交流,完成任务活动1:生活中的条件计算小组合作探究条件计算和查表计算有什么不同?活动2: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小组合作交流冬天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运行,又是如何进行条件计算的?获取当天早上的实际天气、地面情况和空气质量等数据,与决策条件进行一一比较,从而得出一个判断结果。比如,当天早上天气晴好,
4、地面干燥,但空气质量指数高于200,根据条件判断,做出“不出操”的结论活动2: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控制系统采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如空调制冷、冰箱恒温等以空调系统实现制冷为例其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如下:打开空调,设定工作模式和预设温度(用t表示),夏天一般设置成26C(t=26)o空调的室内机中装有温度传感器,能够对室温(用f表示进行实时检测并传送到控制模块.空调的控制模块通过对预设温度t和实际室温f进行条件计算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之初,室温f远远高于预设温度t,即f3此时,通过条件计算,匹配“情况1”,控制模块输出“制冷启动”的信号,制冷机构收到信号后,开始制冷。当空调制冷机构运行一段时间后,室温f逐渐降低,接近并达到预设温度t,即f=t,通过条件计算,匹配“情况2,于是发出“制冷停止”的信号,制冷机构收到信号后,停止制冷。当空调制冷机构停止工作一段时间后,室温f又逐渐回升,直到高于预设温度t,即fto此时控制系统经过条件计算,再一次匹配“情况1”,控制模块再一次发出“制冷启动”信号,制冷机构重新开始工作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核心素养。3、课堂小结(7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总结本课内容:活动1:生活中的条件计算活动2: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学生一同回答并梳理知识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木节课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