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在课堂里》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活在课堂里》有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读活在课堂里有感活在课堂里是李政涛教授“献给愿意把生命献给课堂的人”的一本书。他用一生的热情活在课堂里,用生命体验、教育体验写出课堂已有的模样和应有的模样,以及未来的模样,展开教育思索与教育写作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的阐述,写出教师生命的样子,写出生命实践对于每个个体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所在。一、对课堂负责,活出生命的最高境界看完活在课堂里这本书,我不禁问自己:除去论文、著作、奖项、荣誉、头衔、身份等外在之物带来的计较与比拼,我能够为身后之世界留下些什么,与后来者分享些什么,什么是我这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可以留下并分享的“在课堂活过的证据和痕迹?正如李政涛教授所说,生命在,课堂在;课堂在,生命在。真正的课
2、堂,都是用生命活出来的。教师的生命世界,就是课堂世界。理想的教师的生命境界是带着冲创意志和宁静致远的意境,以游心之心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独与课堂天地往来,课堂之精神就是教师与日夜往来的天地之精神。二、对未来负责,学习数字化元宇宙的课堂未来的课堂,是用“线”、用“数字化”、用“元宇宙”来融合的课堂,对于教师未来如何与“线”“数字化”“元宇宙”深度融合而不被淘汰,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1、与“线”融合,首先是理念转型,充分认识到混融教学将是未来教学的新常态;其次是备课转型,把双线融合作为备课的新目标和新追求,让融合理念进教案;再次是策略转换,线上教学跨越时空限制,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对
3、受限。依托知识,引导学生进人学习和深度学习的状态,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2、与“数字化”融合,通过探寻数字化课堂的育人逻辑,把数字化变成教育化,走出并走好数字化的课堂之路。研究“数字化学生”,让数字育人化,帮助学生通过数字化而成人,深人研究这一代“数字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学习方式等,以此作为数字化课堂转型与改革的前提;赋能“数字化教师”,把数字化转化为新的教学素养、教学能力和教学新基本功;没有数字化就没有教育的未来、课堂的未来,同理,没有数字化素养,也没有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开展“数字化实验,通过扎实的课堂实验,获得坚实的实证基础,经历千百次技术实验让数字化演变与发展,让数字化技术有效运用和
4、迭代更新,融合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教育实验,最终体现课堂实验的教育特性,建构数字化课堂实验独有的育人逻辑;明晰“数字化限度,认真学习各种教育理论、思想、技术和方法,多总结各自的所见、所能和所不见、所不能,以及带来的各种误区,清醒的认识到数字化功能区间和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并非无所不包、无所不能。3、与“元宇宙”融合,“元宇宙可以育出什么样的人”或者“什么是只有元宇宙才能够育出的人”,以及“同样是育人,元宇宙特有的育人方式是什么。教育元宇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世界,这个世界有它的法则和标准,只有适应它们,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首先提升运用力,运用元宇宙技术的能力;其次提升建构力,在元宇宙技术的背景下,
5、建构新课程、新课堂和新教研的能力,还有建构基于教育元宇宙育人目标和育人方式的新评价的能力。未来发展日新月异,对教师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的新能力都将构成未来教师培训的新要求、新内容和新标准。这意味着未来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将会迎来全方位的大变局,形成新的大格局。三、对自己负责,用发展的态度不断进步很认可李政涛教授说的“大多数教师课堂上的缺失,表面上是“教学方法”的缺失,根子上是“教学能力”的缺失。”所以我们必须打破以往对教育理论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和成见,要清晰地认识到,能力不提升给再多的方法也无济于事。名师和普通老师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不是方法多与少的区别,而是能力强与弱的区别。而教学能
6、力的实质就是思维能力,所以要多读理论知识,多读哲学,提升理论知识。因为哲学可以给人以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养成思考习惯,多思考做一件事情的意义,为自己的方法寻找依据,让自己的课堂实践有理有据、有根有基。李政涛教授教我们不要把“速教材、教参和杂志”当“读书”;不要用“微信阅读”替代“读书”;不要用“忙碌”和“劳累”作为不读书的借口;不要匆忙跳读”,要耐心“专读”;不要离书本太近离自己太远,活在课堂里是本好书,书中精华很多,当教师具有活生生的个性时,把自己某种深思熟虑的东西注入普遍的东西时,让最优秀和最精明的教育方法发挥作用。活在课堂里为探索新型的教育科研模式打开了新思路,为我们的学习与提升搭建了平台。生而为人,生而为师,生而为课,奉献课堂,用我们的生命凝结和绽出课堂,在课堂上展现生命价值、生命光彩。让我们的使命和责任都把全部生命献给我们一生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