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三国:刘备军事集团的权力内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闲话三国:刘备军事集团的权力内核.docx(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闲话三国:刘备军锥团的权力内核按照地域,刘备军事集团基本可以分为青州帮、徐州帮、幽州帮、荆州帮、东州帮和益州帮六股势力。第股,是青州耕,以关羽张飞为代表,是刘备控制平原郡时,跟若公孙瓒和田楷攒下的家底。第二股,是徐州帮,以糜竺糜芳(东海郡)和陈到(汝南郡)为代表,是刘备接手徐州混迹豫州之时,分别跟若陶谦和西操攒下的家底。第三股,是幽州相,以赵云(其定郡)士仁(广阳郡)为代表,是刘备兵败徐州之后,北上跟着袁绍混的时候攒下的家底。第四股,是荆州帮,以诸葛亮刘封黄忠魏延(南阳郡)和庞统霍峻冯习张南(南郡)为代表,分别跟着刘表、孙权混的时候攒下的家底。第五股,是东州帮,以法正孟达(扶风郡)李严(南阳郡
2、)吴懿吴班(陈留郡)为代表,入蜀从刘璋手里抢的家底。第六股,是益州帮,以黄权为代表,是攻陷巴蜀后收拢的蜀地豪强。三国时期,相比于吴魏两国的叛乱不断,蜀汉能够紧密团结在刘备周相,并非没有代价,靠的是刘备不断对麾下的各股势力搞平衡。就像赵云别传记载的一个故事,赵云在博望坡之战生擒小时候的至交熨侯兰,将其举荐给刘备之后,却再也不跟豆侯兰亲近。这在三国时期是极为罕见的,由于汉朝部曲制的原因,将领一般都是带领着家乡的子弟兵,而赵云不收夏侯兰,很可能就是因为刘备对内部集团的平衡。而这种平衡,在刘备集团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譬如赤壁之战后,刘备就是让体系内势力最强的青州帮在荆北跟者周瑜打攻坚战,自己带着弱势的
3、徐州帮和幽州帮经略荆南四郡扩张势力。随着刘备借荆北的南郡之后,刘备就让吉州帮、徐州帮和幽州帮的老人们控制荆北抗住普操,而让荆州帮的诸葛亮和庞统等去管理荆南来扩张势力O因此,到刘备入蜀摘桃子的时候,其带领的部队,庞统、黄忠、魏延、冯习、张南、邓方、霍峻、辅匡、刘自,清一色都是赤壁之战后投靠刘备的荆州帮。之前刘备体系内关羽一家独大的局面,就得以被迅速平衡。而在下一轮的平衡当中,刘备又用荆州的官职和利益犒赏早期追随自己的青州帮、徐州帮和幽州帮,然后再用益州的官职和利益犒赏后来追随自己的荆州帮和东州帮。(最后再用南中的官职和利益去堵益州帮的嘴)在此过程中,再利用青州、徐州、幽州势力之间的矛盾,以及荆州
4、和东州之间的矛盾,来维系着刘备军事集团的整体平衡。譬如刘备称汉中王时期,荆州地区的三巨头,关羽是青州帮的,糜芳是徐州帮的,士仁是幽州帮的;巴蜀地区的双巨头,先是东州帮的法正VS荆州帮的庞统,后是东州帮的法IEVS荆州帮的诸葛亮,最后是荆州帮的诸葛亮VS东州帮的李严。甚至刘备一系列的兵操作布局下,汉中地区的双巨头,魏延是荆州帮的,王平是东州帮的;上麻地区的双巨头,刘封是荆州帮的,孟达是东州帮的;至于东州帮大本营的江州,则让徐州帮的陈到做了二把手。各个地区的一号人物跟二号人物不是一个派系的结果,必然是刘备的统治力得到了空前的稳定。但问题也就来了,那就是随着刘备军事集团的扩张,内部矛盾也在越来越大。
5、警如青州帮的关羽麦城兵败,是被徐州帮的糜芳、幽州帮的士仁联合做局给卖掉的。后来关羽不敢走上唐逃回汉中,非要冒险走麦城,则是因为上质的双巨头刘封是荆州帮的,孟达是东州帮的,这些人跟关羽的关系都不好。而关羽唯一的哥们张飞,并没有如预期般的被刘备安排在能与荆州联通的汉中,根本来不及救援关羽。同样,上研地区荆州帮刘封和东州帮孟达之间的矛盾,不仅导致他们没有援助关羽,之后还开启了内战,孟达率部将刘封击溃,导致刘封被杀。后来,汉中地区荆州帮魏延和东州帮王平之间的矛盾,也使得诸葛亮死后,魏延被王平击败后被斩。甚至刘备死后,蜀泱政权也深陷荆州帮大佬诸蒿亮和东州帮大佬李严之间的斗法,最后的结果,是李严斗败被迫自
6、杀。再看看张飞也是被其间中的副将张达范强二人杀死,就会明白,刘备军事集团的内部斗争,属于刘备一手造成的结构性矛盾,跟个人的性格关系关系有,但实际上并不大。就像二爷关羽被吕蒙突袭丢荆州这事儿,实际上几十年前在三爷身上,就上演过同样的剧本,驻守在徐州的吉州帮张飞,跟二号人物徐州帮西豹闹矛盾,结果西豹引来了吕布,让刘备丢了徐州。所以,刘备军事集团的“大意”,并不是真的大意,而是刘备管理体制之下的系统性问题。本来,这套系统在内部运营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相互斗争的各方可控,刘备可以当老好人去调和矛盾。可是随着刘备军事集团的扩张,控制范围的迅速扩大,这种矛盾就开始迅速体现,各级的军事主官之间的矛盾频频爆发
7、,哪怕是诸君亮时代,荆州帮的马谡和东州帮的王平去守街亭的时候,双方也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因此,评价诸葛亮的隆中对的错误,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二不能太片面去解读。不是分兵不对,而是因为刘备建立的蜀汉军事体制根本无法应对两面作战,他的优势就在于集中部队一鼓作气地进攻。我们再来看东吴的军事体制,就会发现很有趣,与蜀汉正好相反,防守能力远强于进攻,分兵作战远强于集中部队决战。这是因为在东吴的军事体制之下,就像如今的欧盟,不同派系的军阀之间相互独立,也都拥有自己的独立王国.这也使得东吴将领之间没有死你我活的斗争,反而是孙权与各个门阀之间斗争激烈。而延展到军事领域,那就是孙权一旦合兵作战,由于各部队之间缺少上
8、下级之间的制衡,往往都在保留实力,越是大兵团的进攻战,越是难以打出成果。可是,由于门阀之间一损俱损的关系,以及独立王国的专属领地,也使得他们在防御战时会发挥出超常的战力,甘如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让他们把吃到肚子里面的吐出来,那可是会拼命的。所以呢,如果从经济基础的角度去看,那么蜀国和吴国大量无法理解的行为都会豁然开朗,因为每个军事集团,都是由一个个军事集团所组成的,大家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因此,对于蜀国来说,如果维续沿着刘备的路线扩张,危险是很大的,与东吴的矛盾将是不可调和的。而诸葛亮想明白了这一点,随着周瑜和鲁肃时代的结束,对于盟友吴国搞定一两个人是没用的,重要的是把吴国各个门阀的
9、利益都捆绑在蜀国的战车之上,变成自己的盟友,甚至还要想办法对曹魏集团进行分化瓦解。而这并非没有机会。因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由于西魏集团走的是唯才是举的路子,拉着寒门的打压地主豪强,导致了魏国境内的利益集团也爆发了激烈的不满,推选出了他们的代言人司马懿。而东吴政权则是孙家与江东地主组成的一个松散联盟,他们寻求的都是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利益,而不希望出现新的机制出现。所以,虽然曾经大一统的汉朝已经支离破碎,但诸葛亮还是从意识形态上满足了各方的利益,也把敌人缩小成为一小撮的曹魏鹰派军事集团。最终,在诸葛亮的外交政策之下,东吴跟蜀汉结成了同盟,而西魏司马懿为代表的门阀势力也对蜀汉搞起了养寇自重,让三国之中实力最弱的蜀汉得以在危机中获得了喘息之机,把接力棒交给新一代的后浪手中。到底什么最重要?记得有句台词写得很好。诸葛孔明说,依依东望,望的是时间,司马仲达说,依依东望,望的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