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期国开电大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终考之大作业试题及答案汇编.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12312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1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春期国开电大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终考之大作业试题及答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24春期国开电大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终考之大作业试题及答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24春期国开电大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终考之大作业试题及答案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24春期国开电大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终考之大作业试题及答案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24春期国开电大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终考之大作业试题及答案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春期国开电大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终考之大作业试题及答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春期国开电大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终考之大作业试题及答案汇编.docx(5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国开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考之大作业2019春期至2023秋期试题及答案汇编说明:资料整理于2024年6月;适用于国开电大本科学员一平台在线形考考试。2019春期: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质量互变及其方法论意义的认识。2019春期: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2019春期: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为什么说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2019秋期: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2019秋期: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长期的历史过程?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化?2019秋期:请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人民群众在创

2、造历史过程中的作用?2020春期:结合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2020春期:结合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阐述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2020春期:请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2020秋期: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科学的?2020秋期:华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名医。有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两人均头痛发热,同请华佗看病。经华佗望色、诊脉后,给李延开了解表发散药,给倪寻开的是泻药。正当二人疑惑

3、之际,华佗解释道:李延是因受凉,病在外,故应当吃解表药。倪寻是因饮食过多引起,病在内,故应当服用泻药。二人虽病状相似,但病因不同,所治疗方法也不同。二人信服,各自拿药服用,很快痊愈。1.指出材料中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范畴并分析内涵。2.请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20秋期: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2021春期:理论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021春期: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你对实现共产主义必然性与长期性的认识。2021春期: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你对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2021秋期: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你对共产党宣言的认识?2021秋

4、期: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你对坚持从一切实际出发的认识?2021秋期: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作用?2022春期:结合实际,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阐述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2.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2022春期:理论联系实际,请分析为什么说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022春期: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科学的?2022秋期:理论联系实际,如何正确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2022秋期: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

5、阶级政党的领导?2022秋期: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被称为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023春期: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023春期: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023春期:请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2023秋期: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2023秋期: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2023秋期: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的理解。2019春期: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质量互变及其方法论意义的认识。答案: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质是

6、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I事物的

7、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既不能把事物的质看成是凝固不变的,又要在一定条件下,注意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经过艰苦的工作,让事物的量充分展开,为质变做

8、好准备。一、要坚持适度原则。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的原则。二、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我们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三、要重视量的积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既然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依赖于

9、量变,那么在学习和实践中就必须首先作艰苦的量的积累工作,要有脚踏实际,埋头苦干的精神,要一点一滴地做细小的事情,反对急于求成,立竿见影,拔苗助长,须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就好像开门,猛力推门门会反弹回来关上,只有徐徐用力门才能开一样。李泽厚说中国实现民主的途径就和开门是一个道理,不能急躁,这就是适用了量变是质变必要准备的哲学道理。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日益、日损都是量变的过程。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有步骤、分阶段地一步一步地去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四、既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是规律性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那么,在进行量的积

10、累时就要充满必胜的信心和信念,不能因量变的漫长和艰辛而放弃或失去信心,要相信规律、相信质变必然会发生。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量变过程不是任何人都能坚持下来的,没有信念、毅力常常会半途而废,所以成功者毕竟不是多数。不仅量变的终点是有意义的,而且量变的过程也是有意义的,这意义的来源之一是质变的回溯。质变目标的回溯使量变过程的艰难困苦具有意义。五、既然质变能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那么,在学习和实践中就要高度重视质变,在量变达到能够引起质变时要有敢于突破的勇气,敢于破旧立新的精神,把工作和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不要做满足于微小进步的庸人。发展是量变和质变、连续性和间断性的辩证统一。

11、邓小平关于发展国民经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量变质变规律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循序渐进、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备无患、防微杜渐、当机立断”等等,都是量变质变规律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具体体现。2019春期: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多样化的世界是有统一的本原的,这就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浩瀚神秘的世界归结起来无非由两大类现象构成,一类是物质现象,一类是意识现象。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从意识的

12、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从意识的作用上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因此,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不存在上帝或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人类社会是否具有物质性,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长期没有得到正确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但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因而得

13、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从而使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是物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他们仍然是物质的血肉之躯,他们的生命形态仍然是物质自然界的一部分,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也只能取之于物质的自然界。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脱离一定自然环境的人类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

14、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有着十分重大的哲学意义主要表现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与唯心论、宗教神学根本对立的,是与二元论对立的,是与科学的实践观相统一的,它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

15、本要求,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现阶段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现实出发点。2019春期: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为什么说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答案:一、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

16、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然经济即自给自足经济,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在自然经济下,社会由许多分散的、单一的经济单位(如家长制的农民家庭、原始村社封建领地等)所组成,每个经济单位从事各种经济工作,从采掘各种原料开始,直到最后把这些原料制造成消费品。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排斥社会分工,生产规模狭小。可见,自然经济是同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都很低,社会分工极不发达,因此自然经济是这些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

17、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存在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专门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者和经济单位。各行各业的生产者为了满足自身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种需要,就要求互通有无,以取得对方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者消费资料,因而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要求。恩格斯指出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在私有制下,生产

18、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私人所有,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只能进行交换。私有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彼此发生经济联系和相互交换产品时,要求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劳动产品便必然采取商品的形式,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便必然采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有所发展,但不占主导地位。这阶段的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是一种简单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才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二、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

19、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由商品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离开了商品它就不复存在。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马克思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的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而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不是商品的

20、使用价值,而是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因而它们可以相互比较。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实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价值和使价镇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

21、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并不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取得价值,只是为了取得价值,才关心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只有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才能取得价值。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

22、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又分别反映劳动的不同属性,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

23、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2019秋期: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答案一:第一,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那些不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要求的旧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作出自我调节的结果。第二,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

24、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剥削制度,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还存在,只要生产剩余价值的规律还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就不会发生变化。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依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特征的雇佣劳动制度依然存在并运行着。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和方法。资本占有的社会性提高了,但是资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支配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传统的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分化,资本与新型的劳工阶层之间的支配与反支配、剥削与反剥削的斗争依然在进行,特别是随着传统产业的萎缩和高科技产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减弱,越来越多的传

25、统产业工人失去就业机会,失业人口越来越多。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矛盾,但是并没有改变导致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制度基础,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同时,社会福利制度本身也由于经济持续低迷、政府背负沉重债务而难以为继。这一切表明,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论断的科学性,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金融危福口经济危机依然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痼疾。答案二:所谓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新发展、新变化,尤其是指20世纪8

26、0-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及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由以所有权和控制权统一于资本家自身的个体资本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以私人资本联合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一一法人资本所有制兴起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法人资本所有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另一种是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主要存在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巨型公司中。法人资本所有制在性质上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

27、它体现了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资本主义所有制经过这些形式的变化,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2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在表面平等的交换关系背后,是资本对劳动具有实际的支配和控制权。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其一,职工参与决策。其二,终身雇佣。其三,职工持股。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矛盾,避免社会剧烈的冲突和动乱,建立

28、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劳动者的安全和保障需求,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劳动者的社会状况。工人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水平也都有所提高。3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即农业比重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即工业由20世纪50-60年代的上升到逐渐下降,总的方向是缩减传统工业,发展新兴的尖端工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迅猛发展。到了20世纪末期,从第二产业中崛起了新兴的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群,并逐步成为主导性产业。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相适应,就业结构也依次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倾斜。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表明,它们的经济结构开始

29、向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倾斜与过渡,即从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4 .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一是资产阶级表现为复杂化和多层次化,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二是工人阶级表现为扩大化与多层次化。三是新中间阶层的地位与作用在扩大。四是其它的阶层与集团的发展。5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对经济和生产的干预和调节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规模与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国家可以把部分生产资料直接掌握在自己手里,也可以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对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干预、管理和调节。国家已经承担起了提供财产保

30、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它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6 .政治制度的变化。首先,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国家权力日益集中到政府首脑。国家主要不是依靠强力,而是通过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宣扬资产阶级统治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优越性来维持与巩固他们的阶级统治。另一方面国家的经济职能也大大加强,国家不仅掌握经济命脉和大量的国有企业,而且还通过经济、行政、立法、金融等手段来调节经济,通过社会福利措施缩小社会差距,保持社会的稳定,以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长治久安其次,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

31、公民权利有所扩大。再次,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从上层建筑与法制方面来看,资产阶级通过多党的议会民主制度来保持政权的民主性与稳定性。在社会管理领域,国家法制比较完备,管理机制比较成熟。最后,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32、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客观事实,正视这些新变化,深刻分析这些变化的实质,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积极因素,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那些不适应新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因此,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新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

33、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当代资本主义仍然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导致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制度基础并没有改变。尽管资本占有的社会性提高了,但资本雇佣劳动的制度依然存在并运行着,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支配与反支配、剥削与反剥削的斗争依然在进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经济特征。在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的问题上,我们要抛弃两种错误的观点:一种是把资本主义的部分变化夸大为资本主义的质的根本变化;另一种是完全否定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意义。答案三: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4、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变化。揭示这些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法人资本所有制的基本特点是:各类法人(企业法人和机构法人)取代个人或家族股东成为企业的主要出资人,企业的股票高度集中于少数法人股东之手,法人股东凭借手中集中化的控股权干预甚至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监督和制约管理阶层的经营行为,使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一。法人资本所有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另一种是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主

35、要存在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巨型公司中。法人资本所有制在性质上是一种基于资本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它体现了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经过这些形式的演变,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其一,职工参与决策。这一制度旨在协调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按照这种制度,有的国家在企业的监事会中,劳资双方各占一半席位,对企业重大问题共同进行决策。其二,终身雇佣。这是一种用工制度,按照该制度,工人

36、一旦进入公司工作,只要不违反公司纪律,就会终身被雇佣。实行这个制度的目的是增强工人对企业的归属意识,从而更加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统治。其三,职工持股。该制度旨在通过使职工持有一部分本公司的股份来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使工人产生归属感,在生产中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剩余价值生产。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矛盾,避免社会剧烈冲突和动乱,保持社会的稳定,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劳动者的安全和保障需求,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劳动者的生活

37、状况,工人工资水平也都有所提高。当代西方国家在分配领域的这些变化,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于其分配关系的新调整,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由此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三)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随着工业中现代化、自动化服务和新工艺的广泛采用,新的生产管理方法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广泛实行,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越来越少,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从

38、事监督者、调节者和操作者的工作,实现了从传统劳动方式向现代劳动方式的转变。(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胀”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西方国家普遍走上强化市场调节、弱化政府干预的道路,即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来提升经济竞争力;通过福利制度改革,:威少政府的财政负担;通过放松对经济和金融的管制,释放经济活力。随着政府干预经济能力的弱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即难以化解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越来越尖锐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一步步陷入衰退和停滞,经济危机呈现新的特点: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日趋严重,产业竞争力下降;经济高度

39、金融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财政严重债务化,债务危机频繁爆发;两极分化和社会对立加剧;经济增长乏力,发展活力不足,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金融危机频发,全球经济屡受打击。(五)政治制度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法制建设,以便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缓和矛盾和冲突,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作用。在法制建设中,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使国家权力的行使、政权结构的布局以及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各种权力主体的活动均纳入法制范围。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

40、因和实质(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发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快速发展。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重要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继续同资产阶级展开斗争。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国家的工人阶级为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反对垄断资本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曾开展过强大的政治攻势

41、和斗争,迫使资产阶级作出重大让步,进行某些社会改革。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阵营进一步扩大,工人阶级在更多的国家取得了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更多的国家得以建立,社会主义的力量空前壮大。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制度构成了挑战,促使资产阶级在吸取和总结社会主义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良。例如,重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计划化管理;重视职工参与管理,实行经济民主等。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改良主义政党在英、法、联邦德

42、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获得执政地位。这些政党在执政时期,凭借国家政权,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个别环节进行了自觉的改良,如在维护私有制的同时推行国有化,在坚持市场调节的同时实施经济的计划调控,在不剥夺私人资本的权利的同时对其权利的运用进行一定的限制,在不牺牲效率的前提下倡导社会公平,等等。这些改良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修补了传统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缺陷,使资本主义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科

43、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那些不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要求的旧的生产关系。这种在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动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作出自我调节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剥削制度,无止境地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规律。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还存在,只要生产剩余价值的规律还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就不会发生变化

44、。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依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特征的雇佣劳动制度依然存在并运行着。这一切表明,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论断的科学性,从根本上产生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依然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痼疾。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助于我们在深刻洞察资本主义本质的同时,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积极因素,为我所用,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2019秋期:请理论联

45、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长期的历史过程?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化?答案: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长期的历史过程,因为: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系列困难与问题,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具有长期性。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甚至落后很远。这就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艰巨任务。完成这个任务,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疑需要很

46、长时间的努力,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奋斗。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由于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发展公有经济,改造小农经济,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成为无产阶级政权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同时,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也必然会影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社会主义消灭了剥削阶级,但这并不是说这种民主一开始就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受到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严重制约,面临许多现实问题和困难,将是个长期的过程。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和平等,从而为人类的崇高理想一共产主义社会准备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同样需要经

47、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一国或几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尚处于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面临异常严峻的国际环境。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率提供了可能,然而,要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并非易事。在社会主义进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相当程度上在于人们没有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实践已经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试图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也是有害的,执政的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

48、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化原因: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原则的一般性与具体实际的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列宁在谈到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另的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J这些论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揭示了各民族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特殊性的深刻内涵,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的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践表明,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起点的生产力状况虽然都上匕较落后,但是,各国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别。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生产力发展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