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主题报道的创新路径方法研究.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1691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报主题报道的创新路径方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党报主题报道的创新路径方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党报主题报道的创新路径方法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党报主题报道的创新路径方法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党报主题报道的创新路径方法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报主题报道的创新路径方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报主题报道的创新路径方法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党报主题报道的创新路径方法研究【摘要】围绕讲好故事、讲清道理、创新话语体系,转变观念、丰富表现形式、拓展传播手段等内容,充分借鉴兄弟媒体成功经验,对当前主题报道现状与问题进行认真回顾检视,以期厘清进一步改进和提升主题报道的路径与方法。【关键词】主题报道;时政报道;用户思维;结果导向作为主流思想舆论的重要载体,党报主题报道传递党的声音和主张,阐释各级党委政府政策举措,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直接决定着党媒挺进舆论主战场的地位和站位。重大时政热点报道要敢于“亮剑”,对于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要跳脱芜杂的信息表层,用更深一层的视角去解读、分析传播,回应受众关切1。这就需要新时代党报工作者进一步自我逼迫

2、、自我革新、自我重塑,联动报、网、端,打通策、采、编,努力以高质量新闻宣传塑造现代化河南新形象。一、基于调查研究呈现的主题报道现状和问题主题报道是具有明确主题思想的新闻报道,是媒体通过对客观事实的报道所表达出的主观意图2,是党媒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也是改革创新的难中之难。向内看,近两年来,河南日报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不断强链延链补链,努力以“大时政+大传播”提高重大主题报道影响力,推出了一大批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有河南辨识度的精品力作。策划先行注重议题设置。始终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围绕“两个确保”“十大战略”等省委中心工作和阶段重点,提前介入,超前谋

3、划,有计划有节奏有章法推进报道。例如,以“文明交流互鉴发展共创未来”为主题的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于2023年9月17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河南日报从9月12日起即推出预热报道,多方面展示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就,为论坛举办营造氛围。深耕内容发出权威声音。系统研究、准确理解把握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决策思路,重要信息每天即时梳理上报不过夜,每周编委会指导各采编部门及系列媒体系统深入学习、研讨、消化,进一步明确提炼报道重点。用足用好权威资源,增强新闻宣传质效,提高指导性针对性实效性。传播为要构建多维体系。传播前置,重大主题报道线索由大河云机制统一指挥调度各媒体采集、分发、制作,互融共推

4、吸粉,形成全媒体传播矩阵。渠道制胜,对重要会议活动、关键人群,定点投放,精准营销。复盘总结,每周周计划会对典型案例进行传播效果分析评估比对。导向激励,设置总编辑传播大奖,调动采编人员传播积极性。同时,为一线记者减负,采取“一事一议”碰头会、线上交流等形式,提高工作沟通效率。项目运作汇聚形成合力。2021年4月,河南日报社编委会组建时政新闻部,集中力量、优化资源,充分发挥时政报道、重大主题报道的“先锋前哨、参谋助手、桥梁纽带”作用。例如,2023年9月7日河南日报推出“创新河南创出新彩”大型主题报道,就是在编委会指导下,时政新闻部与全媒体编辑部、地方分社等加强对接、密切合作,以广阔视角、深度观察

5、、全新表达呈现的一个主题报道。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主流媒体的重大主题报道应做深、做实、做巧、做熟,实现引导力与传播力的高度统一,从而提振信心、引导舆论、服务大局3。向外看,当前舆论生态面临新变化,参与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多样化、网上网下一体化,移动传播成为主流,对主题报道提出了新要求,急需更多导向鲜明、形式鲜活、受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产品,实现“破圈”“跨界”“刷屏”的传播效应。2023年6月,河南日报社时政新闻部以“增强主题报道吸引力提高主流舆论引导力”为主题深入交流探讨,面向党政机关、受众用户、业界专家等发放了600份调查问卷,回收576份。从调查结果看,受众获取新闻和信息的主阵地普遍

6、从“纸”端向“指”端转移,对于主题报道来说,对其生动性、感染力的要求也更高。与时代要求、用户期待、兄弟媒体相比,党报主题报道的守正创新一直在路上,这道难题还有待深入破解,主要存在问题如下:在移动传播上,议题设置过于中规中矩、求稳怕错,没有真正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在调查问卷中,获知时政新闻的渠道排名前三的依次为“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喜欢的两种主题报道形式分别为“短视频”和“图片”,可见,当前移动传播已成为主流。在新闻理念上,部分采编人员路径依赖、自我设限现象比较突出,用户思维、传播意识没有完全树立,打法单一,跳不出框架,写不出新意。调查问卷显示,关于“党媒主题报道存在的不足”回

7、答最多的是“官话官腔太多”“八股文没新意”;关于“时政记者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回答最多的是“增强群众视角”。在语言表达上,作为“硬新闻”的主题报道,不少内容表述概念化、结构套路化、思维模式化,缺乏生动事例,缺乏动人细节,缺乏深入思考。在调查问卷中,读者最希望阅读的主题报道体裁依次为“深度报道”“现场侧记”“典型通讯”。可见,越贴近生活、越有故事性,做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情节打动人、以细节感染人,就越能吸引读者。在专业素养上,当前从事主题报道的记者,不少都缺乏不断学习的习惯、客观公正的态度、丰富广博的学识。特别是政策短板、知识盲区、本领恐慌普遍存在,在大局下思考谋划、应变识变能力不足。新舆论

8、环境下,“流量至上”逻辑大行其道,一度助长了新闻业的浮躁倾向4。调研采访欠缺,独立思考不足,许多政策解读分析仅停留于表面,体现不出应有的深度厚度。二、当前党报主题报道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高质量新闻宣传是党报的立身之本。做优做强主题报道,需要进一步改进理念、强化运用,实现优质内容生产与优质渠道开发、优质用户触达、优质数据反馈的有机统一,收获唱响主旋律、提升宣传正能量的效果。理念上,需要处理好几对关系:守正与创新。对于从事主题报道的记者来说,变化的是传播渠道、表达方式,不变的是“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守正”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正确舆论导向、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创新”需要创新新闻理念、创新

9、传播方式、创新语言表达,为更好“守正”注入源源动力。纸媒与新媒。当前,移动端成为主渠道,互联网成为主战场,“人在哪,主题报道的重点就在哪。对于媒体来说,一方面要坚守纸媒的核心竞争力,继续生产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文字产品;另一方面,要积极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找准传播点、共鸣点、共情点,让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一篇成功的新闻精品,不仅要有重大的题材、巧妙的视角,也要有充沛的感情和感人的表现手法,这样才能让广大读者入脑入心、过目不忘,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5。个性与共性。主题报道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定的范式,有着相对固定的概念、风格、话语体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记者个人的创造性,容易造成千篇一律、千人一

10、面。记者可以在遵循主题报道基本规律、共性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特质,从主题提炼到角度选择、从语言表达到思想观点等方面都和记者个人的思考积累、能力素养密不可分。时代需要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有河南辨识度的主题报道作品。创新、开放、文化、美丽的新河南新形象,要靠高品质的主题报道来塑造。主题报道要赢得受众,就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守百姓情怀,体现人民本色,强化用户思维、受众意识,确保提供的信息可感可知可信可行。首先,要凸显思想深度。在众声喧哗中,有价值的观点永远是稀缺品。这就要求记者站稳人民立场,深入调查研究,把问题讲清、道理说透。其次,要体现情感温度。一篇主题报道可能让人记得住的就是

11、那一两处有温度的细节、一两个打动人的瞬间,富有冲击力的画面、惟妙惟肖的细节描写,能触动人的泪点痛点,让报道有人情味,进而增强主题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例如,河南日报推出的“莲鹤方壶出土百年”特刊,写的是文化传承的宏大主题,但文中饱含对中国式浪漫的深厚情感,充分运用细节、对话来展现主题,配合手绘版面加以呈现,达到暖人心、聚民意的效果。最后,要实现服务广度。会议材料和政策文件中蕴藏大量丰富的信息,不能“用过就扔”“写过就忘”,在挖掘解读这些信息方面需要记者下一番功夫,要善于对新闻素材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从复杂信息中快速发现并提取有价值的内容,站在群众的视角解读政策,为群众的日常生活服务。例如,在郑州

12、航空港获批十周年之际,河南日报重磅推出32个“开放特刊”,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十年探索经验与启示”,到航空港十年发展巨变,再到全省各地开放亮点经验,全面展现十年来河南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措施成效。三、新时代创新党报主题报道的突围之道与方法路径要把常常挂在嘴边的“增强受众意识和用户思维”这样的话,拿来对照检查传播是否做到位6。纵观一些具有较强传播力、影响力的产品和作品,无不是遵循互联网传播规律、契合受众阅读习惯的,主题报道走向“内容+”新阶段,需进行一场根本性、重塑性、结构性改革。(一)轻量化传播,坚持结果导向在主题报道的移动传播中,要注重新闻策划,丰富表现形式,采取移动化、可视化、

13、差异化,做到切口小、篇幅短、文风新、语言活、内容实,实现报道形式化“整”为“零”、报道内容由“重”到“轻”、传播方式由“大众化”到“分众化”的转化。化“整”为“零”。面对一项重大主题报道任务,可以采取系列报道、组合报道的形式,多体裁、多角度、多侧面展现内容,形成多声部传播合声。例如,2023年以来,河南日报聚焦省委主题教育读书班、河南省党政代表团赴广东湖北学习考察等重要活动,推出侧记、微信、快讯、海报、短视频等系列产品,分阶段有序推出,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传播。由“重”到“轻”。宏大叙事需要通过小切口来实现柔性传播。事件中的细节、话语最能打动人,读者易接受、易传播,效果好。例如,围绕重

14、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揭牌仪式上一句:“归来吧!河南省科学院在向你招手,家乡的父老乡亲在向你招手。”河南日报进行了重黑占报道,用生动的语言感染人,产生了广泛影响。由“大众化”到“分众化”。主题报道需要结合内容特点、结合目标受众来确定传播方式,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任务中,严谨规范的程序性报道、黄钟大吕的社论通过报纸呈现,而记者现场捕捉到的鲜活场景、精彩对话则适合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例如,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前方报道团队在进京高铁上合作推出的短视频“乡村产业怎么干?新老代表谈高招”,全网阅读量超百万,两次受到中宣部表扬。(二)创新化表达,保持内容定力在报道内容上,主题报道要想实现软化、活化,需

15、要注重故事化、具象化,熟练掌握领导语言、工作语言、新闻语言、网络语言四种语言体系,在相关报道中多用“青言青语”“网言网语”,不断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故事化、具象化表达。主题报道具有天然的严肃性,如果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用具象化的表述,就会给读者带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进而产生强烈共鸣,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例如,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中,河南日报时政记者采写的稿件雨大浪急情至深一一听,那些共产党员的声音,围绕一组简单有力的话语展开,进而展现我省广大党员在抗洪抢险中奋不顾身、守护群众的形象,更为具象、更显生动。提倡“青言青语”。青年代表未来,主题报道需要走近青年、影响青年,才会有长久生命力。

16、在做主题报道时,要坚持青春化表达,用青年听得懂、学得会的语言,和青年乐于接受、乐于传播的方式来影响、引导青年。例如,河南日报于2021年7月15日推出重磅报道谁的奋斗不青春一广阔乡村走来一群90后书记,采取活泼灵动、充满朝气的语言来报道这一青春化的题材,展示90后村党支部书记的所思所干。重视“网言网语”。对于主题报道的新媒体产品,要摒弃纸媒腔、宣传腔,用简洁明快、形象凝练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例如,2023年7月27日,河南日报客户端推出视频来吧!投吧!,再现了民营企业家陈志列发出的热情号召,希望大家都来投资中原热土的场景,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强化了与受众互动。(三)品牌化塑造,增强受众黏性在主

17、题报道中,通过打造精品栏目、进行品牌化塑造,可以有效增强辨识度,进而增强报道的影响力,提升用户黏性。具体来说,需要栏目定位清晰、特色鲜明,保证一定刊发频率、位置(时段),通过打造内容、产出爆款来提升影响力,还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例如,人民日报的“微镜头”专栏,记者杜尚泽通过跟随总书记调研时抓取的典型细节、精彩对话,以生动的语言进行阐释、解析,扩展了报道容量,深化了报道主题。把握人心走向、站稳群众立场,就是真正的流量密码。下一步,河南日报社时政记者将根据梳理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加以完善,结合已有的好做法、好案例形成机制,进一步创新思维、提升本领,加强“策采编审发“全过程融合,以“大时政+大传播”实现出新出彩出圈,提高主题报道的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参考文献:1庞瑞妍.全媒体时代时政报道“出圈”策略研究新闻爱好者,2023(9).刘飞,刘洋.如何做好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科研,2016(7).3王世琪,夏丹,向冬雪.打开“大格局”做出“大流量”J.新闻战线,2023(8).4孙德中.调实情查真知研实招究实效:深入调查研究,提升新闻舆论“四力”刀.中国记者,2023(6).5王涛.用心用功用情打造新闻精品力作J.新闻爱好者,2022(9).6刘雅鸣.周计划会上:一位党报总编辑的断想片语J新闻爱好者,202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